只要你肯来,不管讲什么,只要拿准观众喜欢听什么,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听完觉得长本事了,那肯定能受欢迎。”
余丹前一句话说的还比较有见地,后面一句就太过“传播学”了。虽然从节目制作方的角度讲,确实有道理,但却把观众视为可以操弄、控制的玩物,张潮听了还是有点不舒服。
不过想到余丹是专门教传播学的,也许就是人家的职业习惯呢?张潮耐着性子问道:“那谢导演想让我去讲什么?我比较擅长的现当代文学史,对大部分的作家、作品都比较熟悉。
当时,讲写作也可以。但是这个太过于个性化了,不容易讲好……”
余丹看张潮有些准备松口答应的额意思,连忙道:“谢导演的意思,不是想让你去讲文学,是想让你去讲讲国学。”
张潮:“嗯?国学?”
余丹解释道:“现在正是国学热。阎崇年老师讲清史,易钟天老师讲三国,刘新武老师讲红楼梦……这些都是国学。广大观众最爱看的就是国学节目了,大家都想让自己有学问嘛。
如果你讲文学,那确实是有些曲高和寡了。虽然大家对你很感兴趣,但是未必会对你讲的那些作家、作品感兴趣……”
余丹滔滔不绝地讲着,突然发现张潮的脸色变得难看,停了下来,问道:“怎么了?这个方向不行吗?你不要有心理负担。你看易钟天也不是历史学家,不照样讲三国;刘新武老师也不是红学家,红楼梦讲的多好啊……
你来讲国学,不仅是谢导演的想法,也是我的提议。你很年轻,由你来讲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代表了国学在年轻一代里的传承,对观众的好奇心也是一种刺激。”
张潮摇摇头道:“抱歉,我对国学一窍不通,讲了可能误人子弟。”忽然又一笑,认真地对余丹说道:“余丹老师家学渊源,口才又好,不如您自己讲嘛。”
余丹脸一红,像被张潮说中了什么心事,不过瞬息间就恢复了正常,问道:“你真的不想去《百家讲坛》讲国学》?”
张潮坦然道:“如果是讲文学,可以考虑。国学就算了。”
余丹道:“那太遗憾了不过你回去以后可以再考虑考虑。这是我的名片,你改主意了,随时可以打我电话。”
张潮接过余丹的名片,点点头,就告辞离开了。
余丹看到张潮的身影消失在楼梯口,脸上露出了淡淡地笑容。回到办公室,她拨通了一个电话:
“喂,谢导吗,我是余丹。刚刚我和张潮碰过面谈过话了……小伙子太谦虚了,觉得自己讲不了……
不麻烦不麻烦……谢导,我觉得咱们《百家讲坛》讲历史的、讲名著的、讲古代诗歌的都有了,但是国学门类当中,还缺一个,那就是讲诸子百家经典的……
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讲《论语》、讲《庄子》……我其实对这些都有研究,下回见面咱们聊聊?……好嘞……”
(晚点还有一章)
第209章 “国学”之灾
作为两世都学一个专业的“纯血”中文生,张潮对“国学”这个说法是非常反感的。
在他心里,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一门叫“国学”的学问或者学科,经史子集各有归处。
但奈何90年代中期开始,从台岛刮来的“国学风”,已经渐渐席卷大陆,并且在深刻地改造受其灌输者的常识认知。
10年前谈“国学”,还是《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史记》;现在谈起“国学”,已经变成《三字经》《弟子规》和《了凡四训》。
再过10年谈“国学”,那就是《余丹说论语》《南怀瑾论语别裁》《曾仕强讲道德经》了。“国学”最终撕下了裹在身上的最后一点体面,彻底变成了一种快餐文化,甚至是精神麻醉品。
“国学”泛滥成灾的结果就是在2010年以后,各地“读经班”“女德班”层出不穷,封建渣滓重新被翻到台面上,有些甚至得到了某种支持,可以在学校里公然宣讲。
甚至有家长自己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从学校请长假,送去“国学班”学习“经典”,这种风气在张潮上一世生活工作了十年之久的深城尤为风靡,梧桐山脚下全是这种国学班。
而这些开班上课的“国学大师”原先都是干什么的呢?有修脚的师傅、卖假药的游医、颠勺的厨师、按摩的技师、开大货的司机……
还有家长以“孩子在初中毕业前一本外国书都没有看过”为荣。
张潮只能安慰自己道,送孩子去国学班的都是有钱人,这是完成社会财富再次分配的一种方式……
(抱歉,没忍住吐槽了这么多)
以至于张潮形成了一个近乎偏执的看法嘴上越热爱传统文化的,就越没有文化!
哪怕张潮没有太严重的学术洁癖,也完全接受不了今后书店书架上会摆着一本《张潮说论语》哪怕这本书能卖1000万册。
所以他只能对这个送上门的机会说拜拜,该是谁造的孽就让谁接着造去。
不过这也给张潮提供了一个思路,结合“小篮子说中文”最近的爆火,时刻提醒着张潮,视频时代开始到来了。
去年就有两个大学男生通过在经典歌曲里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对口型表演,成为第一批爆火的视频网红“后舍男孩”。
自己在打舆论战的时候,重心一直放在“文字媒体”上,无论是传统的纸媒,还是博客,都需要有一定的耐心,才能读完长长的一篇文章。
根据张潮的经验,有这个阅读耐心和阅读能力的读者,从存量上来说,已经在自己一次又一次被推到风头浪尖以后,被挖掘殆尽了,自己再在“文字媒体”上发力,也只能在老读者圈里打转。
视频就不一样了,能看能听,节省脑力,如果表达再幽默点、形式再生动点,那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影响力再扩大一个圈层。
这次毕业答辩直播的收视数据就说明一切了看自己在镜头前啵的观众数量,远远超过自己任意一本书的销量。
一边琢磨着,张潮一边开车来到了公司,径直去美术部门找到了夏答。
现在的夏答,已经和两年前看到的那个怯生生的小美女截然不同了,眼神平和而自信,也不再躲着人。造型也发生了改变,从过去留着长发、穿着公主裙的可爱卡通风格,逐渐变得清爽、利落、大方。
她现在负责的“午夜潮汐”美术部门,大大小小的画师已经有14个之多,光是负责《长歌行》连载的助理就有3个。逼得张潮半年前又给她们买了一个套房子办公。
《长歌行》早期还是张潮负责给故事脚本,夏答负责绘画。后来张潮越来越忙,写不了详细的脚本,但是只要把故事脉络给夏答,夏答自己就能完成脚本、分镜等工作。
再后来,张潮干脆把构思故事脉络发展的活儿交给马伯慵负责,自己完全放手。反正马伯慵在历史故事方面的功底和想象力比张潮自己要强。
而现在,《长歌行》已经完全是夏答的个人作品了,就连马伯慵也插不上什么手,最多就是给点情节起承转合以及历史细节方面的帮助。
除了《长歌行》的连载,夏答还要负责监督、指导画师们完成整个“午夜潮汐”需要的各种美术资源。包括两本在国内漫画杂志连载的作品,《青春派》每期的插图以及作家形象设计,张潮以及其他签约作家作品的封面、插图设计……
“社恐”的夏答一开始不断推辞,张潮不断讲:“等找到合适的人选就给你卸担子……”
结果这个“合适的人选”找了一年都没有下落,夏答倒是对这些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上次张潮闭关,她甚至都敢“背着”张潮开新项目了。
至于“卸担子”的事,两人默契的再也没有提过。
看着眼前夏答的变化,张潮也很是感叹。自己确实没有想到夏答会这么快地适应这样一个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角色。
自己还真担心过她不能胜任管理岗位,但一来在美术圈除了《燕京卡通》的阎主编没就有什么资源了,二来就算有人,自己也没空磨合。
结果拖着拖着,反而让夏答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蜕变。
这些念头在张潮心中一转而过,说道:“把去日本学动画的几个一起叫上,我们开个会。”
不一会儿,张潮、夏答,以及2个美术部门的画师,就坐在了会议室里。
张潮把这一年多来国外、国内视频网站的发展简单介绍了一下,总结道:“国内网民当中的宽带普及率已经超过75%,总数量超过了1亿,预计很快就能完成全覆盖。
就像手机淘汰座机,门户网站和博客平台逐步淘汰传统纸媒一样,视频网站也会逐渐淘汰电视台。等今后手机屏幕越来越大、无线网络速度越来越快,视频一定超过文字,成为第一大媒介当然,这肯定还要等上几年。”
听了张潮了话,几个人都疑惑地看了眼自己的手机,最大的屏幕也不过2点4寸,实在想象不出这么小的屏幕怎么看视频。
不过谁让张潮是老板,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第210章 偷得浮生数日闲
张潮再从公司里走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四周都亮起了雾气蒙蒙的灯光。2006年的燕京还没有什么雾霾,只是春秋两季有沙尘暴。但是环境总还是不如南方城市显得“通透”。
6月份的燕京已经热了起来,最高气温也来到了30℃,空气还算清新,至少比张潮刚来的时候好一些了。为了迎接奥运会,燕京在治理环境上下了大功夫,把焦化厂等空污大户都给关停了。不过湿度还是比老家福海差很多,干热干热的,哪怕张潮已经呆了2年,还是有些不适应。
现在距离毕业作品评议还有1个多星期,自己该做的准备也做得差不多了,对方现在也没有出什么新招,那自然可以忙里偷闲一下。张潮掏出手机给宋嘉打了个电话,确认她在家,于是开着车就去了天通苑。
实际上以宋嘉现在的知名度和收入,完全可以不住这里。但是红了以后实在太忙,各种事一茬接着一茬,也就没空去看新房子,所以就一直住着。到了楼下,张潮轻车熟路地上楼、开门,进屋就闻到一股饭菜香。饭厅的餐桌上,已经摆了糖醋排骨、锅包肉、东北大拌菜、地三鲜等好几个菜,主食是米饭,正在电饭锅里冒着热气。
张潮笑道:“哟,什么时候学会下厨了?手够快的啊,这么一会儿功夫就做了这么多个菜。”
宋嘉坦然道:“我又不是神仙,就这米饭是我蒸的。菜都是楼下的东北馆子里现叫上来的,特地让他们不放香菜和芹菜。”
张潮道:“有心了!今晚好好奖励你!”张潮吃不得伞形科的蔬菜,包括各种香菜、芹菜、茴香,甚至就连胡萝卜,他都觉得味儿大受不了。
两人吃完饭,张潮收拾了碗筷,又坐在客厅看了会电视。宋嘉进卧室把近期通过各种途径递给她的剧本挑选了几部,一股脑儿塞给了张潮,足有六七本。
宋嘉道:“我演个高中生获奖了,结果现在全是这类角色找我,还一个比一个恶毒,我全给推了。这几本是我挑出来觉得还有点意思的,你帮我把把关。”
张潮瘫在沙发上,一边看剧本,一边说道:“市场不就是这样嘛,既然已经成功了,那就复制同样的模式,一直到失败为止。”
宋嘉气呼呼地道:“我可不想重复自己。‘恶毒女高中生’这个角色我已经演到头了,再演也不会有什么突破。对演员来说,重复自己等于慢性自杀。而且我这个长相也不适合再演学生了吧。”
张潮放下剧本,仔细看看宋嘉,才发现她确实和2年前刚见到时已经颇为不同了脸颊上的婴儿肥已经褪尽,变得更有棱角了,整体气质都成熟了不少,完全是一个女青年了,没有了当初刚毕业时还有的稚拙感。
张潮唏嘘不已,不过还是道:“多少人求都求不来这种能‘重复自己’的工作机会,你就是不太珍惜。你看那些大演员,好多人还不是在一个角色上躺了半辈子?”
宋嘉闻言挺了挺胸脯,骄傲地道:“那是他们。我为什么当演员啊……”
张潮立马接茬道:“因为学习差!”
宋嘉翻了个白眼,拿起一个抱枕就砸了过去,嗔道:“就你学习好,数学考8分,英语考24分,我可考不出这分数……”
两人打闹了一阵,宋嘉才接着说道:“演员这个职业最大的魅力就是能不断体验完全不同的人生。当我做完人物功课,完全沉浸入一个角色的时候,我真的会感觉的这个人在我身体里活过来了……
你不是喜欢看王小波么?我最近也看了点他的东西。我觉得他有句话说的真好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我不知道演员这个职业够不够‘诗意’,但是它确实让我不止拥有此生此世。”
张潮好奇地问道:“那你最想体验的是什么人生?或者说最想演的是哪个角色?”
宋嘉歪着头想了半天,才道:“如果是记者问我呢,我会说‘想要演的角色永远是下一个’,不过既然是你问我嘛,那当然有所不同……
我其实最想演的是,是和我本人反差大的角色。我以前和你说过,我是俗人,就想成名那我就想演一个高度理想主义的角色,理想主义到谁都不信那种。
你看梁家辉,土生土长的港岛人,但是在《棋王》里演王一生,完全就是那个时代知识青年的神态、动作和气质。我也想像他这样,演一个和自己反差巨大,但是所有观众都认同、都信服的角色。”
张潮看着宋嘉十分认真的模样,拍了拍她的脸蛋道:“你一定能演到这么个角色。”
然后接着翻看剧本,好一会儿,忽然眼前一亮,挑出一本道:“这部吧,《闯关东》别挑了,就这部了!”
《闯关东》主要讲述了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主人公山东人朱开山一家由于自然灾害、战乱等原因,历尽艰辛闯荡到山海关以东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地域谋求生存的故事。
历史上的“闯关东”是一场发生在清末到民国年间的人口大迁徙,估计后世史学家估算,大概有3000万华北老百姓,迫于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跋涉千里,去往东三省谋生路。这个人群的主要构成,就是山东人。
他们在白山黑水间淘金,伐木,采参,与土匪,官府、封建把头周旋,一次次死里逃生,才在东北酷厉的寒风中,建设起自己的家园……
这是一部宏伟的人民史诗,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更没有够分量的影视剧作品来反映。所以《闯关东》这部戏,某种意义上,是开山之作!
张潮其实没完整地看过《闯关东》这部电视剧,上一世这部剧热播的时候他还在上大学,正是读大三的时候。那阵子他谈恋爱、打魔兽、打篮球……有限的一点追剧时间,也是陪着女朋友一起追韩剧,什么《豪杰春香》《魔女游戏》。
不过《闯关东》的名气还是如雷贯耳的,只要看过当时的新闻都会有印象。所以虽然不清楚宋嘉当时在剧中具体扮演哪个角色,不过这部戏捧红了她、李幼斌、朱亚文等一众演员的事,张潮还是略知一二。
宋嘉拿过剧本,情绪有点复杂,好一会儿才道:“其实我看中的也是这部。但是……但是导演给我安排的角色,我不太满意。”
张潮问道:“他给你什么角色?”
宋嘉瘪着嘴道:“他让我演里面的‘秀儿’,也就是男主朱开山的二儿媳妇、朱传武的老婆。因为朱传武喜欢的是里面的‘鲜儿’,所以一出嫁就守了活寡,一守就是十八年。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喜欢的人又嫁了,结果没几天那个人又自杀了。
我觉得‘秀儿’这个人物没什么特色,就是各种文艺作品里那种传统的、一生就是一场接一场悲剧的苦命女子。这个角色,我不爱演。”
张潮只看了剧本的开头部分,所以主要还是听宋嘉介绍。听完以后他才道:“那你想要的是哪个?”
宋嘉把剧本翻到角色表那一页,指着一个名字道:“我想演她,‘鲜儿’。这个‘鲜儿’,才是有血有肉、有悲欢、有故事的角色。
《闯关东》命运最坎坷的人就是鲜儿,历经了乞讨、卖身、唱戏,甚至还上山当了胡子就是我们东北那边的土匪。演女土匪,想想都带劲儿。”
张潮点点头道:“按你这么说,‘鲜儿’这样的人物层次丰富、性格复杂,确实更有魅力,塑造起来难度也更大不过这不正合你意!而且戏份,也比那个‘秀儿’多吧?”
宋嘉红了脸蛋默认了。
张潮道:“只要没开机,影视剧的演员人选向来都不是定死的。关键你想演这样一个人物,要拿什么来说服导演。
他肯定已经看过你之前的电视剧和电影了,所以对你的印象是相对固定的,想要改变他的想法,就要有新的东西……”
张潮忽然想到了什么,开了个玩笑道:“《闯关东》还缺不缺投资?不然我投一点,让你‘带资进组’得了。”
宋嘉拍了一下他道:“胡说什么呢,我可不想进组以后有人在背后嘀嘀咕咕。再说了,这部戏可不是私人投资的,牵头的是山东影视制作中心,还有大连电视台,纯国家队。你这么一来,人家更不敢用我了。”
张潮沉思了一会儿,问道:“对了,《悬崖》的配音不是结束一段时间了么?什么时候播出?在哪个台?”
宋嘉道:“是早配完了,现在后制应该也差不多了。具体播出时间应该是在暑假,不过在哪个台还没有定下来。小龙导演想上央视,但是央视排期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