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皱着眉头想了想,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很有时代气息!”随即又补充了一句:“你们最好别查。”
众人又是一阵欢笑。
短短几句话,张潮就拉近了自己和同学们间的距离,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明星作家,而就是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还是校友之子。
教室里的人都在说着、笑着,越发衬得场地中央的王震旭是个外人。
受不了这种气氛的王震旭大声道:“你们是要追星,还是要讨论问题?如果这个沙龙改见面会了,那我就先走了!”
说罢,就等着学生们各就各位,重新开始。
没想到等了好一会儿,虽然大家都不笑闹了,但也没有一个人接他的话茬,整个教室陷入了奇怪的沉默当中,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王震旭,似乎在说:
“这样也不错?要不然你先走吧……”
王震旭当然不能真的走,他还没有和张潮大战三百回合呢!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接自己的话茬,对张潮说道:“你刚刚那句话什么意思?”
张潮一愣,道:“刚刚那句话?‘你们最好别查’哦,这是和同学开玩笑的。”
王震旭怒道:“不是这句,往前!”
张潮想了想,道:“呃……‘很有时代气息’这是公正评价。他写的不错,但毕竟是快30年前的文章了,不适应现代的学术规范。”
王震旭差点原地爆炸,但还是克制下来,道:“我是说你进来前说的那句!”
张潮眼睛茫然了一下,道:“我……我好像给忘了。”这句话倒真没有撒谎,他一进来就高强度和同学们交流,一时间真忘了在门口具体说了句啥。
王震旭刹那间领悟了和张潮对线过的白晔、方老师等人才会的神功深吸一口气,慢慢呼出来,不要急、不要急说道:“你说,日本的诸位向你介绍青年作家的时候,没有我。我想问问看,这个‘诸位’是哪些人?”
“哦!想起来了!”张潮一拍掌,恍然大悟:“确实是这句。呃,我真的没有听说过你啊!‘诸位’就是角川社、小学馆的几个主要的文学编辑,我都见过了,聊了很多日本文学的年轻人,却是没有听过‘王震旭’这个名字。”
教室里的学生们都窃笑起来。别的什么20来说的作家说什么和“角川社、小学馆总编辑聊天”当然是吹牛,张潮就不一样了,何况他用的是“见”,而不是“拜见”或者“拜访”,这就很让人琢磨。
王震旭忍耐再忍耐,勉强从嘴里蹦出几个字道:“我在日本用的笔名是‘东衫彰良’,我拿过「这部推理小说真棒!」的银奖和读者奖。”
说完挺了挺胸膛。这个奖项虽然算不上日本最有名的文学奖项,但也算是文学新人崭露头角很好的起点了。这也是他敢说出蔑视张潮和其他中国“80后”后作家的底气所在。
除了颁给通俗小说的直木奖,和专门颁给推理小说的「江户川乱步将」「正统推理大」外,「这部推理小说真棒!」可以算是第二梯队里比较重要的推理&犯罪小说奖项了。
日本文学繁荣,新人辈出,其实颇为依赖大量领域细分又层次有序的文学奖项加持。新人一旦获奖,销量和版税立马暴增。
这样至少在未来一两年内,不用太考虑生计问题,转而进入专职创作的状态,最后有很大机会成为专业作家。
不过张潮才不管王震旭怎么想,只是又“哦”了一声,诚实万分地道:“‘东衫彰良’?银奖吗?……呃,确实没有听说过。抱歉!”
王震旭终于忍不住,瞬间内伤,心脏在流血。他不甘心地问了一句:“你是为了故意贬低我吗?”
张潮连忙摆手道:“千万别误会,我说的都是真话、实话。他们真的没有提到你,也没有提到‘东衫彰良’这四个字。不过,我有个问题很好奇,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王震旭缓了缓,又犹豫了一会儿道:“你问。”
张潮露出困惑的表情,问道:“你虽然入籍日本,但是平时都用中文名‘王震旭’是吧?”
王震旭点点头,心中涌出一股不安的感觉。
张潮问道:“那为什么你要用‘东衫彰良’这个日本名字做自己的笔名呢?是对自己用中国名字在日本文坛闯出名气,没有信心吗?”
王震旭脑子“轰”的一声炸开了,而教室里呼啦一下涌出的议论声,就像脑海里的声音被具象化了出来,形成了内外共鸣。
一张脸憋的通红,良久,他才说出一句话:“用日本名字,确实更容易被编辑注意到。但这说明不了什么,很多人都用笔名,比我更奇怪的都有……”
“切~~~”教室里响起了整齐的声音。
张潮倒没有露出什么嘲笑的神色,而是平静地问了个莫名其妙的问题道:“陈舜臣老先生还活着吧?”
王震旭脸色霎时从通红变得惨白,想要阻止张潮,却没有任何理由,嘴唇颤抖了两下,终是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这个名字对大部分只关注国内或者欧美作家的中文系学生来说也很陌生,大家都疑惑地看着张潮,等待他的解释。
张潮的神情无悲无喜,继续道:“陈舜臣老先生,生于上世纪20年代,华裔日本人,出生于中国台湾。60年代初,他发表了第一部作品,就获得了「江户川乱步奖」。
后来他还得过「直木奖」「推理作家协会奖」,是第一个集齐三大奖的推理作家。直到今天也还著作不断,大概写了有百部作品了吧?你是也算日本华裔,或者旅日华人,应该比我更熟悉他。
我想请问,陈舜臣在日本当了近50年作家,有没有使用过日本笔名?”
教室里同学们先是沉默了一下,待消化完张潮说的话,气氛瞬间沸腾起来,议论声更是炸开了锅
“什么啊,我还以为他有多牛逼呢?”
“是啊是啊,刚刚听他讲‘他们日本人’‘你们中国人’,还以为他真能超越民族和国界呢。”
“哈哈,原来也要为了发表作品,起个日本名字舔编辑啊?”
“有本事学这个陈……陈舜臣老爷子啊,一生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嗨,人家国籍都改了,改改姓名怎么了?”
“那还叫什么‘王震旭’呢?干脆就叫那个‘东衫彰良’好了!”
“我看叫‘东条彰良’更好!”
……
王震旭之前给自己建立的狷介、狂傲,似乎死看不上日本人,言必称征服日本的形象,在此刻轰然倒塌。
张潮眼见王震旭支撑不住,要掩面而逃,连忙高高举起手挥了一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说道:“国籍也好,笔名也罢,都是个人选择,大家不要牵扯别的。
还是听王桑自己怎么说。”
从张潮进门开始,王震旭的脸就成了调色盘,没出现的颜色已经不多了,此刻更是青一阵红一阵,变幻莫测。不过好歹也是有过强大自信的人,很快就道:“不是外籍外裔的作家要登上本国的文坛本来就格外艰难,我这也是为了……”
话没说完,只见张潮就打断了他的发言,用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道:“别带上我,我没有。”
王震旭纳闷了一下,这和张潮有什么关系?
这时候兰婷在一旁解释道:“张潮有本《消失的爱人》,是纯正美国背景的家庭惊悚犯罪题材小说,同时在中国和美国发售,上面的署名都是‘张潮’,没有用英文名或者英文笔名。”
张潮点点头,补充道:“那部小说卖的还可以。哦,我也是前几天才知道,《消失的爱人》的电影版权被20世纪福克斯买走了,应该下半年就能开机,预计明年和大家见面。
导演是大卫芬奇,主演是布拉德皮特,到时候还请捧个场!”(原时空主演本阿弗莱克这时候没档期)
“哇喔!”惊叹声在教室里响起。一部中国人写的美国小说,不仅销量大获成功,而且还被好莱坞大厂买走拍成电影,这种近乎魔幻的剧情,怎么在张潮身上一次又一次上演?
今天晚上,不管是王震旭,还是现场的老师和同学,都被张潮进门这短短20分钟装的逼,噎到喘不过来了。
王震旭知道自己在厦大已经彻底社死了,看到兰婷看向张潮那种崇拜中带着欢喜,欢喜中又带着遗憾的眼神,他觉得无论如何还是要挣扎一下。
死,也要站着死!
王震旭抛开一切杂念,沉声道:“张潮,我承认之前是误解了你,也低估了你。但是无论你有多大名气,在这文学沙龙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张潮闻言点点头道:“这点我同意。呃,我好像没有表现得和大家不平等吧?”
同学们都笑着应“是”。
王震旭不管这些,一心一意地道:“我们今天的文学沙龙主题既然是「中日两国‘80后’写作的比较阅读」,那就回到主题,聊一聊写作。
正好,你是用中文写作,我是用日语写作,我们都是‘80后’。我想和你探讨一个问题。”
张潮道:“嗯,你问吧。”
王震旭认真地道:“你认为一个作家是不是应该有意识地保持作品格调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张潮点头同意道:“我觉得你说的没错。作品的水平,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会出现起伏,比如尝试新写法。但是在态度上,不能有轻慢对待的心理。
毕竟作为一个作家,绝大部分的形象特质,是由你的作品塑造和维持的。”
王震旭听完张潮的回答,似乎很满意,嘴角微微翘起,信心像又回到了身上,继续追问道:“那你为什么要写《你的名字》这样轻浮的作品,甚至还去领了一个轻小说奖。
要知道,「轻小说」在日本,是最不入流的小说类型,写「官能小说」的都比写「轻小说」格调要高。因为「轻小说」只是其他亚文化的附庸,甚至不能当作独立的文学类型来对待。
你在写《你的名字》前,是写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虽然水平不算很高,但却是堂堂正正的文坛大道!而你又转去写了「轻小说」,就为了那些销量和动画改编的收入?
这不是一个作家的堕落,又是什么?中国的‘80后’作家为什么不如日本,就是因为他们都像你一样,没有一颗为了文学‘向死而生’的求道者之心。
而我,就有这样一颗心!所以就算你看不起我,但是在我心里,你才不配与我相提并论!”
说罢,又朝兰婷道:“兰婷,如果你真的热爱文学,那就应该远离这种媚俗者!”
张潮听完以后,回头看了兰婷一样,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没有立刻回答。
王震旭心中大喜,认为张潮已经被自己这颗孤傲绝伦的求道之心震撼住了。下面张潮当然可以狡辩,说「轻小说」只是在日本受到轻视,中国没有这种情况。
也可以说文学只有类型之分,没有高低之分;还可以讲,「轻小说」只是暂时不被传统文学界接纳,但是在年轻读者那里已经广受欢迎……
反正不管张潮抛出什么理由,话题就算被拉回了自己熟悉的文学领域,那么即使张潮有一点学术功底,又怎么敌得过自己在饭荣教授那里做了几年研究生的积累?
张潮似乎没什么信心地确认似的问道:“你是问我为什么写《你的名字》,是吗?”
王震旭先是重重点点头,道:“是的。”然后又微微扬起下巴,准备露出一个残忍的笑容。
但是没想到张潮却率先笑了,只是笑得很温暖,似乎无数回忆涌上了他的心头。只听张潮道:
“我是因为我的同学兰婷也就今天的主持人才写的《你的名字》啊!”说到一半,他又回头看了兰婷一眼,只见这位老同学的脸已经红成苹果,睫毛微微颤动,不敢有任何表情,又似乎下一刻就要羞得把头埋进臂圈里。
整个教室静的落根针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时间仿佛凝固了。
张潮缓缓说出了后面的话:“那天兰婷问我‘你为什么就不能写一个结局圆满的青春爱情故事呢?是怕这样写,太俗了吗?’
于是我就承诺,为她写一个结局圆满的青春爱情故事,而且绝不落俗套。这个故事后来大家都看到了,就是《你的名字》。”
说完以后,张潮看了一眼兰婷,似乎在问自己有没有说错当天的情形。但是兰婷此刻已经做不出任何反应了,甚至都不敢看张潮一眼。
张潮无奈,只能对王震旭和教室里的众人道:“这就是我为什么写《你的名字》的原因。无关金钱,甚至无关文学追求,就是为了满足一个女生,希望看到一个结局圆满的青春爱情故事的追求!
这个答案,你满意吗?你们满意吗?”
原来天下逼共有一石,张潮独装一石二斗,其他人倒欠二斗。(章节名最早竟然起错了,起成共有一斗了,懵圈)
第278章 浪漫至死的烦恼
教室里依旧落针可闻,无论是王震旭,还是其他同学,都没有回答“满意”或者“不满意”。
因为这两个问题,是无需回答的。
为了满足女孩的一个愿望,就写出一本畅销了中日两国的小说这本《你的名字》,从张潮说出这个答案以后,就已经不能用“文学价值”或者“文学水平”来恒量了。
张潮在《你的名字》以后,就没有写过「轻小说」,或者任何相近题材与技法的作品,还一度让不少《你的名字》的死忠粉感到遗憾。
而当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天才作家,偶然灵感迸发,在一个陌生领域随意挥洒了一下自己的才华的时候,他却告诉所有人,这不是一部即兴之作,而是自己少年时代特殊的情感的凝结。
是送给一个女孩,独一无二的礼物。
“这,就是你再也不写轻小说的缘故?”有人轻声问出了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同样无需回答,因为每个人都认为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张潮当然没有开口否认。
这故事简直比小说本身更要引人入胜。
兰婷此刻反而不再害羞,而是用清澈而又略带伤感的眼神看了看张潮,然后打破了教室里的沉默,对王震旭说道:“你还有问题吗?”
王震旭此刻彻底地失魂落魄了,直到兰婷问了他第二遍才反应过来,尴尬地说了声:“没……没有了。”然后黯然地离开了教室。
这时,在场的同学反而有些同情起他来了见过输的,没见过输得这么惨的纷纷给他让开了路,看着他的背影落寞地消融在门后的昏暗里。
王震旭一走,大家的情绪渐渐又高涨起来,只是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大家一会儿看看张潮,一会儿看看兰婷,一颗颗想要八卦的心蠢蠢欲动,但是谁也不敢真把问题问出口。
这时候还是作为老师的林丹娅教授来“拨乱反正”了,她先是笑眯眯地看了两眼张潮和兰婷,然后对大家道:“今天的沙龙其实很成功,既有日本‘80后’的作家发言,还有咱们中国的‘80后’代表作家发言。
大家从两人身上,可以看到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对一个作家气质的影响了吗?好了,今天机会难得,不如就让张潮同学,和大家讲点什么吧?”
这时同学们也回过神来了,现场问八卦这种事大家这素质、这脸皮肯定干不出来,那还不如让张潮说点其他的,于是纷纷附和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