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社的萧建国和朱妍玲,都感觉到自从去年的沪上书展以后,张潮明显对他们冷淡了许多。
为了与张潮“重燃爱火”,这次花城社下了血本,不仅邀请了整个“作家研究生班”的学生和老师于华,而且在行程中安排了1天的港岛游。
这样整个采风团的规模,就来到了近30人。
除了几个要回家的同学以外,其他人基本都来了。张潮看他们这么大的诚意,也只能跟着来了。
采风第1天,主要是游览羊城市内的名胜古迹和革命遗址。作为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城市,羊城的各种名人故居和欧式老建筑,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第1天晚上,花城社还专门安排大家去看了《少年如你》。张潮也不得不在一个半月时间里,第三次看了这部电影。
不过令他感到高兴的是,羊城影院里《少年如你》的上座情况非常不错,晚上7点半的黄金场次,影厅基本都坐满了。
从入场的人流看,《少年如你》的票房,明显要比同期上映的凯奇《国家宝藏》更为火爆。
观影这也以青少年为主,不少都是一群同学成群结队地来,也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
张潮松了一口气,这个档期选择果然没错。
第2天,大家一早就被叫醒了今天要坐通关巴士,前往港岛。这也是行程当中,大家最期待的一个。
不过张潮却没有跟去,他不仅前几个月刚去过,上一世在深城更没少去,而且也没有帮亲友采购奶粉、美妆、数码产品、保健药……的任务,自然更想在酒店里多睡一会儿。
为了避免花城社的人嗦,他就没把通行证带来。
等到所有人走后,张潮一个回笼觉睡到10点钟才起床洗漱,然后穿着大短裤、屐着人字拖,打了个车,去泮溪吃早茶。
点了一笼虾饺、一笼凤爪、一例烧鹅,又点了罗汉果茶,张潮开始享受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早晨。
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他。他也不需要写小说、写剧本,不需要审核稿件,不需要和或近或疏的人们沟通和应酬,甚至不需要说话,点菜都只要在菜单上勾两下就行。
这种环境让张潮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
一份早茶,张潮就叹到了下午1点多钟,最后又吃了一份干炒牛河,才回到酒店,继续睡觉。
晚上张潮找了家排档胡乱填饱了肚子,又去上下九瞎逛了一圈,快10点才回房间。
这时候采风团也已经回来了,个个大包小包、精疲力尽,与生龙活虎的张潮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他们一见到张潮,就气哼哼的,搞得他莫名其妙。作家班的同学雷平洋找了个机会,偷偷告诉张潮道:“港岛那边和花城社对接的出版协会,组织了个新闻发布会,结果到场的记者听说你没来,呼啦一下全走了……”
张潮:“……”
后面3天的行程就比较乏善可陈了。大家先去从化泡了泡温泉,又去清远吃了吃走地鸡,然后再花半天时间开个会,研讨一些有的没的的文学话题。
不过花城社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给《花城》杂志约到了二十多篇稿子,就连于华都说考虑要不要把自己刚刚完成的长篇小说《兄弟(上)》,交给花城社出版。
于华可是整整十年没有发过长篇作品了,这个表态可把萧建国激动坏了,就连没有约到张潮稿子的沮丧,都被冲淡了很多。
张潮现在自己搞文学杂志,不肯把稿子放给其他期刊,也情有可原。花城社主要还是盯上了他的《大医》不是说两年以后才考虑出单行本吗?这在出版界,不算一个长周期,现在就做好铺垫很重要。
5月5日,众人来到了莞城,参观了纺织厂、电子厂,品尝了莞城的塘厦渌鹅、厚街濑粉后,下午又来到了酒店的会议室,等开完最后一个总结会,这次采风活动就算结束了。
但是就在萧建国社长的最后发言完以后,会议室的大门被推开了。一个长相极具南国风采、光着脑袋、浑身金光闪闪的大胖子走了进来,连连和大家寒暄起来。
萧建国都愣住了,不清楚对方是什么来路。
大胖子自我介绍道:“我叫麦嘉堂,祖上是粤省人,现在在马莱希亚当一个小小的‘拿督’。我是这家酒店老板的好朋友,听说今天这里有很多作家,我这个人呢,一向很仰慕你们文化人……”
这个麦拿督叽里咕哝说了半天,就是请大家再盘桓一晚,他要好好尽一尽地主之宜。
萧建国道:“大家的机票、火车票都订好了……”
麦拿督一挥手,豪气地道:“没关系,都退掉,我让我的助手给你们重新订。”
几番交涉之后,所有人提出的不能去的理由,都被他用钱摆平了。就连酒店老板都出来给他做了担保,保证麦拿督没有恶意,再说30来人的一个作家团,谁敢把他们怎么样?
萧建国和大家商量了半天,决定还是去看看,反正也就多呆一个晚上,他们人多也不怕。
麦拿督大喜,连忙招待大家分别坐上了几辆商务车,一路风驰电掣,十几分钟,就来到“王子大酒店”。
麦拿督先请所有人吃了一顿嘌呤值爆表的海鲜大餐,又给每个人送了土特产伴手礼,然后在酒店给所有采风团成员开了豪华单间。一切招待都十分丰盛、热情。
众人看他确无恶意,戒备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晚上8点来钟,麦拿督又提出请所有人去泡澡,于是采风团自然就分成了男女两队,各自去男宾区和女宾区。
张潮已经看出了不对,但是大家都去了,自己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上。
没两下,他们就被引到了一个单独的小厅里。刚坐下,小厅的大门就被打开了,麦拿督昂首阔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排身穿肉隐肉现的古装薄纱、戴着京剧花旦头面、化着戏妆、手持团扇的高挑美女。
一水的眉眼含春、肤白如脂、腰细如蛇,身高看着至少都有170,两条长腿能把男人的魂儿都勾去。
进门站好后,美女齐齐行了一个半蹲礼,团扇半遮俏脸,娇声道:“各位官人,奴奴这厢有礼了……”
众作家哪见过这阵仗,就连于华都惊呆了,坐也不是、走也不是,浑身软麻,就像中了赵敏的“十香软筋散”。
麦拿督豪迈地道:“这是我们新开发的最新服务项目,叫做‘红袖添香’,最适合大家这样的文化人。这是我精心挑选过的,一听你们来我们莞城,我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了!”
接着又一指众美女道:“她们都经过专业标准化的专业训练,你们是第一批体验的客户。大家各凭喜好,随便挑,费用我全包了!如果不喜欢,我们还有‘摩登时代’‘轻舞飞扬’‘西域风情’,肯定有一款服务是你们满意的!”
张潮见众位老大哥们都傻了麻了,心里直摇头。现在他是唯一一个还保持清醒的人,于是直接问道:“麦老板,您这是有所求吧?痛快讲吧。”
麦拿督随手搂过一个美女,向张潮竖了竖大拇指,道:“想不到英雄出少年!其实很简单,我请大家来,就是一个想法,想请你们这些大作家,给我、我老豆,还有我阿爷,各自写一部传记!稿费,你们开价!”
于华也回过神来了,忙道:“我们一般不给人写……”
麦拿督一边在美女身上上下其手,一边满不在乎地道:“一般不写,不一般就能写。我和你们讲,我们祖孙三代的这个传记,主要要突出一个‘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要给我们麦家后人树立一个榜样,这样家风才会正……”
在场十几个作家,齐齐眼前一黑。
第121章 佳人如梦
麦拿督用环顾了一下小厅里的作家们,疑道:“你们怎么不挑啊?”
张潮可不想和自己的老师于华,还有这些采风团的作家们结下这么深刻的友谊,于是连忙打岔道:“麦老板,您说要给您爷爷立传,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到这个麦拿督可就不困了,他一把推开怀里的美女,开始动情地叙述道:“我阿爷呢,是粤省梅城人,他12岁的时候,就跟着他舅舅下了南洋,去了菲律宾……”
张潮忙道:“有没有纸笔,我记一下。”
旁边的小弟立刻就去前台拿来了笔和便签纸。
看张潮一脸认真严肃的样子,麦拿督又开始絮叨他爷爷的奋斗历程,足足讲了十五分钟,中间夹杂着若干粤韵风华。
张潮问道:“下面呢?没有了?”
麦拿督道:“我其实没有见过我阿爷,这些都是听我老豆讲的。不过这些都是大事,扩展一下,写本书应该没问题吧?”
张潮斩钉截铁地道:“没问题!”
麦拿督有点疑惑地问道:“你是……?你能拿主意吗?”
张潮道:“我就是个蹭团来旅游的,我还是个大学生呢!”
众人:“……”
麦拿督点点头:“看你个细路仔,也不像个作家。你们这里谁名气最大?”
于华老师战术后仰,只想藏到别人身后去。
张潮立马一指萧建国,介绍道:“这位是萧社长,不仅是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还是全粤省最大出版社社花城社的社长,也是全国影响力最大的文学杂志《花城》的主编。
写书、出书、印刷、发行一条龙,他都能办!我们这些人都是他的……他的马仔!”
萧建国急眼了,忙道:“不……我……他……张潮……你……”
张潮道:“萧社长,您就别谦虚了大家评评理,我刚刚说的哪一句话有假?”
坐在萧建国旁边的作家们立刻闪到一边,纷纷点头附和道:“对对对,他说的都是实话,我们都是被萧社长叫过来的。”
麦拿督非常热情地坐到萧建国身边去,握紧了他的手道:“你们作家也是分社团的吗?这不巧了吗!我在港岛那边的时候,也是混社团的……新和联胜,听说过没?”
张潮把刚刚记下来的笔记往萧建国怀里一塞,道:“萧社长,您和拿督好好聊聊家族传记的事,我们先走了。”
萧建国:“……我……”
麦拿督关切地问大家道:“你们真的不挑一个吗?放心,她们每个月都要做体检的。我们很重视客户的身体健康。”
张潮道:“大家还不太适应这么热情的招待,都腼腆。传记的事,有萧社长一个人就足够了,我们先回房间休息了。”
众人听完纷纷点头。
麦拿督只好遗憾地道:“其实我还想你们体验完我们的服务以后,写点文章,帮我们宣传宣传。毕竟金碑银碑,不如客户的口碑。你们文化人,就是放不开……好吧,你们早点休息。”
说罢一使眼神,原本堵在门口的小弟就闪到了一边。
众人故作镇静地和麦拿督挥手作别,鱼贯走出小厅,然后一路小跑到了大堂,才松了一口气。
于华心有余悸地道:“要不是有张潮,咱们可就……可就……”
可就怎么样,于华说不出口。大部分的中老年作家们都是在学校、文联、作协、出版社,或者单位办公室之类的清水衙门里呆了大半辈子,就算知道外面的世界很花哨,但绝想象不到花到什么地步。
他们对“瓢”这种事的见识,基本还停留在90年代洗头房、小粉灯的阶段,什么“红袖添香”“摩登时代”,那是正经人坐在书斋里能琢磨出来的玩意儿?
就算有几个人有色心,那时候也绝对没那个色胆。万一走漏风声,还要不要在文坛混了?
所以刚刚的情况就是,走也走不脱,留也留不得,献祭掉算得上粤省地头蛇的萧建国,几乎是最好的选择了。
这时候女作家们也泡好澡、蒸完桑拿,陆陆续续到了大厅。
朱妍玲看到男作家们几乎都在,唯独少了萧建国,不禁问道:“我们社长呢?”
张潮微笑着答道:“萧社长现在正在和人家谈一单大业务,一时半会出不来,他让大家都早点休息,明天都还要赶飞机、赶火车。”
众人点头称是,散开各自回房。
张潮故意跟着于华,等到了他的房间门口,才低声和于华道:“于老师,收拾一下行李,我等下就打电话订飞机票,咱们直接回燕京吧。”
于华连忙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第二天早上,当其他人还沉浸在梦乡里时,张潮、于华已经踏上了燕京的土地。
至于那天晚上萧建国和麦拿督究竟谈成什么样,就是粤省文坛一个永远的秘密了。只知道麦家祖孙三代的传记半年后就顺利出版了,麦拿督直接包圆了每书10万册的首印。
没多久,粤省、港岛、以及马莱、菲律宾的特种服务业老板们,都人手一套麦氏家族传奇三部曲。
回到燕京的第二天,张潮就接到了伊哲的电话,让他晚上务必参加一下《少年如你》的庆功宴。
张潮奇道:“现在就能知道最终票房多少了吗?”
伊哲道:“假期票房已经出来了嘛,你猜猜多少?3500万!而且口碑很不错!所以折算下来的话,总票房应该能在8000万左右!你说我们要不要庆功!”
8000万票房在2024年,对中等制作水平的电影来说,是一个扑街到不能再扑街的成绩了。
但是在2005年,则已经笃定可以闯入年度票房前10名,甚至前5名。
2004年的票房冠军是周星星的《功夫》,成绩是1.6亿,然后是张亿谋《十面埋伏》的1.5亿和冯晓刚《天下无盗》的1.2亿。其余就没有票房超过1个亿的。
在今年全国银幕数量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票房也不会有明显的增长。
不少影视、娱乐媒体,都把这个成绩归于张潮的巨大影响。因为从对观影人群随机调查的结果来看,不仅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看过或者听说过《少年如你》这部小说的居多。
在盗版猖獗的21世纪初,如果一部书一年内能卖200万册,那它的盗版销量至少是正版的5倍以上。
除了盗版以外,还有各种署名“张潮新著”“张朝著”“张潮巨著”的伪书,仅仅张潮自己见过,甚至同学拿着来给他签名的就有《少年如他》《少男如我》《少女如你》《少男少女》……
看多了,张潮自己都麻木了。
一开始看到伪书和盗版书的时候,他还和出版社探讨:“咱们能不能采取什么措施……”
来自粤省本土的编辑只能无奈地道:“阿潮,收手吧,外面都是盗版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