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69节

  张潮微笑着询问道:“我能说吗?”

  刘正雄嘴里刚刚蹦出:“最好还是……”

  张潮马上接话道:“刘总说能公布是最好的。那我就说了30%。正雄出版社准备为《你的名字》支付30%的版税。”

  记者们都哗然了,他们之前收到风声的时候也猜测过,但都认为20%顶天了。

  立刻就有记者追问道:“请问这个版税数字是真的吗?这样的版税正雄出版社自己还有利润吗?”

  张潮抢过话筒怒斥道:“你们可以怀疑我的书卖得不好,但绝不能怀疑刘总的诚信!刘总是视钱财如粪土的真君子!你们看,这是刘总前天给我的协议样本。”

  说罢就把刘正雄给他的协议翻到版税那一页,放在了记者的镜头下。

  刘正这才反应过来,登时急了,对张潮道:“协议是我们之间的事,不能……”

  张潮道:“刘总说了,协议虽然是我们双方的事,但怎么不能向世人公布呢?君子坦荡荡,小人藏……常戚戚。刘总有君子之风,我怎么能藏着掖着呢?”

  刘正雄心想这次被张潮摆了一道,这小子恐怕是想用媒体向我施压,怕我翻脸不认账。罢了罢了,只要张潮在协议上签字,等自己回到岛,那还管你大陆媒体怎么骂呢。张潮你还是嫩了点!

  于是刘正雄催促张潮道:“我们还是赶紧签约吧。”

  张潮道:“那好,我们现在就签。”

  刘正雄这才放下心来,与张潮一起坐到桌前,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协议,等张潮浏览完,再次询问道:“和上次给你的一字不差条款没有异议了吧?”

  张潮摇摇头道:“没有异议。”

  刘正雄满意地点点头,双方各自在协议上刷刷地写起来。除了签名以外,张潮还要补充上自己的一些个人信息,写的稍微慢了一点。

  然后是双方交换,刘正雄拿过张潮的签好的那份,发现收款帐户竟然是港岛户头,不禁有些犹豫。

  张潮低声解释道:“我在港岛买点股票……”

  刘正雄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干脆签下了名字。

  两人捧着签好的协议在记者面前亮相、合影。刘正雄刚想离开,又被张潮拉住了,道:“刘总,后面还有一个仪式,您可不能缺席。”

  刘正雄道:“嗯?我还要去机场……”

  张潮道:“不急,就耽误您半个小时。”

  这时媒体接待中心侧面的小门再次打开了,只见两个西装革履的男士,带着几个记者走了进来,径直来到张潮、刘正雄身边。

  刘正雄又惊又疑,问道:“这两位是……?”

  张潮先介绍道:“这位是您的同行,港岛明窗社的社长潘耀明先生。”

  李副主任介绍道:“这位是两岸文化交流中心岛驻燕京办公室的陈主任。”

  张潮接着对所有记者解释道:“自从刘正雄总经理向我提出30%这个版税以来,我就夜不能寐,心想我年纪轻轻,何德何能能拿这么高的版税?

  所以我决定,拿出其中的一半,也就是15%,成立一个‘青春派青少年写作计划’,用来鼓励港、澳、台热爱文学的青少年拿起笔来写作。

  从今天开始,不仅我们《青春派》杂志接受港澳台青少年的投稿。从下个月开始的第8届新理念作文大赛,也将面向港澳台广泛征稿。

  其中,明窗社将负责‘写作计划’在港岛和澳岛的落地实施,海峡文化交流中心将负责‘写作计划’在岛的落地实施。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推进《青春派》杂志在港岛和岛的发行。《我的名字》岛版的版税帐户,也将接受严格的三方共同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说完以后,张潮回头“深情款款”地看着刘正雄道:“这一切,没有刘总牵头,就做不成啊!让我们一同为刘总鼓掌!”

  说罢带头拍起了巴掌。刘正雄则完全陷入了呆滞状态,脸色哭也不是、笑更不是。

  明窗社本身是港岛有名的出版社,在岛也有强力的代理商;两岸文化交流中心更是个半官方组织,这个陈主任回岛说不定就能进政府上班。

  加上版税帐户由三方监管。自己这边别说盗版了,哪怕少打了一块钱,这两家都不会放过自己。

  张潮接着道:“所以,今天不仅是你我二人关于《你的名字》的版权签约仪式,还是‘青春派青少年写作计划’的启动仪式,您一定要参加!”

  潘耀明道:“我听到张潮的提议以后,立刻就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今天一早就搭飞机来了,还叫来了我们港岛的记者来共襄盛举。港岛的学生,也有很热爱文学的,但是本土呢,写作比赛就不够多……”

  然后是文化交流中心的陈主任,一开口就能听出是个岛人,他也高度赞扬了张潮这个‘写作计划’,认为这样有助于促进两岸三地青少年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所以也带了几个常驻燕京的岛记者来报道此事。

  这时候刘正雄在旁边人的提示下,才抬头看到会场上方挂着的横幅:

  热烈祝贺燕师大研究生张潮作品版权输暨两岸三地“青少年写作计划”启动仪式

  刘正雄眼前一黑,差点倒下去。

  张潮连忙把他搀扶到了位置上,还宽慰道:“您别太激动,等我和潘社长、陈主任签完约,就派人送您去机场。”

  (下一章在下午。)

第124章 中国的青春文学,快变成张潮的形状了

  【昨日,燕京市的青年作家张潮,与来自宝岛的出版社签订协议,以30%的天价版税,授权其名下小说、漫画《你的名字》。这标志着两岸青年将进一步增进了解……】

  【……“青春派青年写作计划”的启动,将谱写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啪”,小四按了下遥控开关,电视屏幕黑了下去。

  他转身对身边的编辑道:“你们有什么感想?”

  不等其他人开口,小四就自顾自地接着说道:“我计划里,《最》系列杂志完全可以等到明年,等到有合适的作品、合适的合作者以后再启动宣传和发行。

  现在看,如果我们不能在今年之内把杂志弄出来,可能以后连汤都没得喝了。”

  编辑阿明道:“我们的刊号申请可能来不及……”

  小四道:“那就用书号代替刊号,每期一个书号。问问春风社那边能不能给我们解决?不能解决我们就换一家!”

  随即又问道:“上次说的,《青春派》的作者,你们约到了几个?”

  编辑很很道:“我们打过电话了,但是他们好像都不太愿意……”

  小四问道:“稿费提高一倍也不愿意?”

  很很点点头。

  小四突然激动地骂道:“无能!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给我一个他们的联系方式不,我要地址!我亲自去谈!”

  6月初的吉林,天气还算不上热,22岁的双学涛刚刚整理完答辩材料,正准备和同学去食堂吃饭。

  像大部分东北工薪家庭的孩子一样,双学涛认认真真地读书,一路考上了吉大的法学院,今年就要毕业。

  之前他已经通过了老家沈阳一家银行的面试,只要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就能进入银行的法务部工作。这份体制内的安稳工作,就是对父母培养自己20多年最好的回报。

  虽然今年一时冲动,参加了第7届新理念作文大赛并且拿到了成年组的一等奖,但这只是他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写作,对他来说只是兴趣,和他喜欢的足球没什么两样。

  离不开,但不指望靠它吃饭,虽然《青春派》的稿费不低但毕竟,“不稳定”!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接起来听了一会儿,他露出诧异的神色,对电话那头的人道:“好。我现在过去。”

  双学涛整理了一下仪容,来到吉大校门口,只见这里已经停着一辆锃光瓦亮的大奔。站在车边等候的司机,看到双学涛走了过来,立马打开了车门。

  双学涛只见一个全身闪亮、一头黄毛的身影从大奔里直挺挺地走了出来,差点以为出现幻觉了。只见那人走到他面前,热情地向他伸出手来,招呼道:“学涛你好,我是小四,初次见面……”

  双学涛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对自己指指点点,匆匆和小四握了下手,就说道:“有什么事情说吧,在校门口,影响不好。”

  小四道:“上车说吧,请你吃个饭。”

  双学涛道:“这无功不受禄的……”

  不过还是耐不住小四的热情邀请,上了大奔。

  20分钟后,两人就坐在了JL市最豪华的大酒店的西餐厅里,面前是亮闪闪的银质餐具,耳边是优雅的钢琴曲。

  小四道:“没想到,我们两个竟然是同龄人。”

  双学涛摸摸自己因为忙着准备答辩好几天没刮的胡子,再看看面前的小四那比女生还要精致的妆容,顿时觉得自己配不上这句话。

  小四继续道:“毕业后准备去哪里,做什么?”

  双学涛老实答道:“回老家,去银行。”

  小四露出惋惜的神色道:“我看过你的文章,写的非常棒,可以从字里行间,闻到铁西的煤炭燃烧时的焦味,和工厂机器巨大的轰鸣声……”

  双学涛意外道:“你竟然会喜欢我的小说?”

  小四傲然一笑,道:“你觉得我只会写那种‘疼痛青春’的文字吗?”

  双学涛没有说话。

  小四继续道:“那只是针对读者口味的一种选择而已。实际上我可以写出各种风格的小说。我在大榕树论坛里模仿王小波,谁都没有看出来……”

  双学涛道:“厉害……”

  小四道:“有没有考虑过当全职作家?”

  双学涛道:“呃……全职的话,不稳定吧?我爸妈和我还是希望稳定一点。写作业余爱好就好了。”

  小四道:“所有对‘不稳定’的恐惧,都来源于物质匮乏。如果你愿意给我的小说杂志供稿,我可以给你千字500元的稿酬标准只要你答应和我签约,稿件全部交给我来发表和运作就行。”

  双学涛摇摇头道:“你的同事上次已经在电话里和我说过了,我还是有点担心。而且,而且……”

  小四道:“而且什么?而且你答应了把稿件给《青春派》那边是吗?他们的稿酬标准我打听过,千字200元,虽然已经是行业中等标准了,但我们比他们高1倍多。

  而且,《青春派》不接受超过22岁的作者投稿,明年你就不能给他们写稿了。但是给我写稿没问题啊!

  我还会针对性地包装你,由外到内,让你焕然一新,成为真正的文学明星、文学偶像,而不是现在这样就一个漫画贴纸,过家家一样。”

  双学涛听到后面,浑身一颤,连忙道:“我习惯幕后工作,还是算了……”

  小四恨铁不成钢地道:“你有没有想到,千字500的稿酬意味着什么?你每个月只要发1万个字,就有至少5000块的收入,比沪上很多白领收入还高。

  你回沈阳,哪怕是在银行,能赚多少?2000?3000?那是死工资。

  你只要坚持给我供稿1年,我就给你策划出书,到时候你一下就能拿到几十万的版税。够你买房、买车,还能买那些奢侈品,迪奥、阿玛尼……”

  双学涛静静听着,既没有打断,但也没有附和。

  忽然,他的手机发出清脆的“嘀嘀”声,是一条短信。双学涛拿起手机一看,露出惊喜又难以置信的神色。

  很快,一个电话打了进来,双学涛告了饶,去外面接电话了。

  这个电话双学涛打了快20分钟,再回到桌上的时候,牛排都已经凉了。

  他一坐下来,就对小四道:“实在对不住,您说的很美好,但是我干不了。”

  虽然粉底很厚,但小四的脸色还是肉眼可见地苍白了一分,他勉强开口问道:“是不是刚刚那个电话?我瞥见好像是个燕京的座机。”

  双学涛犹豫了一下,还是老实地道:“是张潮那边给我打的电话,他让我去燕京。”

  小四紧张地道:“你答应了?”

  双学涛道:“还没有,还在考虑。”

  小四有些愤怒了,他亲自、当面来邀请的分量还不如张潮一个电话?于是寒声问道:“他给你开什么条件?千字500?700?我不相信他能给你开千字1000!”

  双学涛平静地道:“他让我去他公司上班,当法务。”

  小四道:“你愿意?法务才多少钱?”

  双学涛想了一想,道:“刚刚《青春派》给了我第一期卡通形象销售的分成,这个钱……钱……比较……多。而且,他还有一个计划……抱歉,我不能说。”

  小四艰难地从牙齿缝里蹦出字来道:“比较多……是多少?”

  双学涛摇摇头,表示不方便说,只是道:“足够让我和我父母放心。”

  小四最终还是没能说服双学涛,黯然回到了沪上。

  不久以后,“岛屿”工作室的编辑很很,从年纪最小的李睿超嘴里套出了话“李睿超的漫画形象算《青春派》里卖的一般的,但上个月也拿到了5000多的销售分成……是他稿酬的20倍……”

首节上一节69/2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