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期以来,我们文学批评界,也没有辜负时代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发掘、推广、帮助了许多作家,加强了读者对他们的理解和喜爱。”
“我们的工作当然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在面对社会文化的快速转型,没有及时捕捉到读者的文学心理需求,导致文学批评出现了停滞与僵化;再比如,对2000年以后出现的新人作家关注不够、关心不够。”
“我们可以接受批评,再尖锐的批评,只要是公正的,我们都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们不能接受的是无端的污蔑,是把小问题扩大化,是扣帽子。这不是正常的文学讨论,是小流氓、小地痞、小混混的作风。”
“有的年轻作家,仗着有几本畅销书在手,就能信口雌黄,大肆挑拨作家和批评家之间的关系,制造事端,挑动对立。这已经丧失了从事神圣的文学事业的底线。”
“我身为当代文艺研究会的会长、国家社科院文学所的教授、文学理论学会的常务理事、作协全委会委员,不会把个人荣辱得失放在心上,但我担心的是恶劣的风气一旦蔓延,会对这个文学的良性生态造成毁灭性影响。”
“各位试想一下,如果文坛变成唯金钱论、唯销量论,我们的青年作家,还有几个能有出头之日?我们苦心孤诣地维持这么多已经不赚钱的文学期刊,为的就是维持文坛的健康生态。”
“我也不怕说,这个‘有的年轻作家’,不是别人,就是这两年最火的张潮!他的成长,离不开文坛前辈的扶持,也离不开我们文学批评界的督促。”
“如今他被金钱冲昏了头脑,颠倒黑白、妄生是非,已经从冉冉升起的新星,逐渐发展成文坛的一颗毒瘤了!”
“当然,对这样的年轻人,挽救还是第一位的!但如果他执迷不悟,一条道走到黑,那么,哪怕我们再惋惜,形势再艰难,我们也要抗争到底!”
“断不可将文坛的未来,交给这样的人!”
白晔讲完,只见台下掌声稀稀拉拉,众人有的脸色阴郁、有的不知所措、有的满脸迷茫。
于是又义愤填膺地加了一句道:“前面就算是龙潭虎穴,就算只有我孤身一人,我也绝不会退缩!”
这时候坐在角落的冯铮拍掌道:“会长大义!”
会场里这才响起比较整齐一些的掌声,但显然也很敷衍,只几秒钟就停了下来。
贾平娃心想坏了,开始犹豫要不要警告一下张潮别看白晔昨天屡屡吃瘪,但是他30年来积累的资历和背后的资源,绝对不可小觑。
今天领导特意把发言机会让给白晔,就是一种表态了。
最终,“中国当代散文发展研讨会”在一片沉重、怪异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第168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这次的‘主战场’,在网络!在博客!”白晔带有小客厅的招待所套房内,七八个人或站或坐,都在认真记着笔记。白晔一句话就点到关键:
“以往我们习惯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意见,但是编辑审核严、见刊周期长,关键是传播范围窄,读者年龄偏大,不能精确覆盖到张潮的主要读者群。”
众人纷纷点头,白会长毕竟是见识过80年代文学鼎盛期刀光剑影的,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白晔继续道:“我之前已经在心浪博客上注册了账号,但是没有用心经营,主要也是精力跟不上。但是这次不一样,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张潮展开‘批评教育’,对不明真相的群众正本清源。”
随即问道:“你们都有心浪博客的账号吗?”
只有寥寥二三人点头,白晔痛心疾首道:“你们对舆论的敏感,都不如我这个50多岁的老头子!赶紧都注册去。”
接着安排道:“这次对张潮的‘批评教育’,切入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他的作品问题。《少年如你》《消失的爱人》,过度渲染暴力和色情。尤其是后者,在啪行为中直接割开男性的喉咙,既色情且暴力。
第二,他的人品问题。从2年前出现在公众视野开始,他就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各种舆论争议当中。充分说明了他这个人的性格是有问题的。
第三……”
说完以后,不放心地又问了一句:“记好了吗?”看到众人点头,才开始交代其他安排:“这次不能只有我们搞文学批评的出手,还要更多地邀请作家们一起加入。”
冯铮有些犹豫地道:“昨天,作家们的情绪好像都被张潮、李娟两个带着跑,现在去找他们,会不会……”
白晔不屑地道:“你的观察不仔细。被他们鼓动的,大多也不成什么气候,没有我们捧着,他们什么都不是。今天我发言以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最后总结道:“张潮是操弄网络和舆论的高手,我们这次一定要‘快’、要‘多’!今天之内,我们每个人至少要写1篇文章发在网络上。
还要发动自己的朋友,特别是有影响力的朋友转发。这个月,我会安排至少一本杂志,集中选刊最有效果的文章。”
洪宇有点担心地道:“据说张潮在网络上的粉丝有几百万,怕是……”
白晔一挥手,说道:“我当然知道。你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不要担心,我还有撒手锏!诸君,中国文学批评的生死存亡,在此一举!”
众人这才稍微放下心来,附和了几句后,就各自散去。
白晔将房门关上,脸上没有了刚刚意气风发,而是变得疲惫且阴郁。他心里很明白今天做的事意味着什么但凡有一点可能,他都不愿意和张潮陷入这样“不死不休”的局面。
但这场风波,就像十多年前的大兴安岭大火一样,起因只是几个不起眼的烟头,最终却蔓延成一场灾难。
当然,白晔并不认为自己是扔烟头的那个人。
张潮其实也没有料到白晔的反应会这么强烈。在他上一世的记忆里,这场“战争”原本应该发生在白晔和韩涵之间,而不是自己也就是被评为年度网络事件的“韩白之争”。
“韩白之争”波及面很广,最后是以白晔关闭博客,韩涵大获全胜告终。
当然现在肯定是被自己“截胡”了。
张潮认为自己这两天的发言和文章虽然言语尖刻,但是并没有像韩涵当年那样的污言秽语和人身攻击,所以大概就是打几天口水仗,也就平息了。
全然没有想到白晔已经把此事从个人荣辱,升华到了整个文学批评界生死存亡的高度上来。
张潮忘了,虽然从个人角度讲,白晔不是什么“坏人”或者“恶霸”,他只是被国内畸形的文学生态推到这个位置上的一个代表而已;
但是“在其位、谋其政”,原时空当中,面对铺天盖地的网友谩骂,白晔可以认输关博;现在面对张潮触及行业根本的质疑,白晔会死战到底。
有时候,老文人的脾气就是这样。
《利欲熏心还是别有用心?警惕个别作家的“舆论霸凌”》
《出道两年十八个月在吵架张潮的成名秘诀》
《打打打、杀杀杀、脱脱脱当代文坛之怪象》
《走进迷局的张潮》
……
林林总总,大概有十篇。点击量最高的一篇已经有3000多,留言也不少,除了少部分是据理力争的自己的书迷,大部分的留言都是赞同文章观点的。
张潮确实颇为意外,因为他预估白晔等人最快的反击,至少也得到后天或者下个星期,因为这是传统期刊处理此类稿件的最快速度了。
没想到人家也学乖了,知道利用网络了。
不过张潮现在没有码文反击,因为他正在《新芽》杂志的办公室里,准备和赵常田、李启刚等人商量关乎《青春派》生死的大事。
赵常田满面春风,道:“经过再三争取,《青春派》的独立刊号批下来了!”
李启刚也笑道:“为这事,赵主编可谓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好不容易才争取到。”
赵常田摆摆手道:“也不都是我。张潮自己出的力也不少,这次尤其是得到了王老师的大力帮助……张潮自己的影响力也很关键。
我是发现了,你每上一次报纸、电视,上面领导的嘴就松一点。”
张潮来的时候,其实已经知道结果了,不过脸上的笑容并不浓烈,反而遗憾的吧嗒了一下嘴,赵常田看着冷汗直冒,敢情这小子还没放弃把《新芽》改制的念头。
不过张潮也是知足的,道:“申请下来就好。什么时候正式启用?”
李启刚道:“理论上下个月就能用,不过我建议,还是等到5月份为好。4月份刚好是《青春派》1周年,5月份是启用独立刊号后的第一期,挺有纪念意义的。”
张潮点点头道:“这样很好。关于《新芽》杂志在《青春派》里股权占比的事,我让黄杰夫过来具体谈。
另外,我认为《青春派》的改革计划,也可以启动了。独立刊号下,它不应该只是一个月刊……”
一直聊到中午,张潮才离开《新芽》办公室。
回到酒店打开电脑查看心浪博客上的风向,一篇文章顿时让他紧张起来
《莫让“黄暴黑刊”占据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第169章 第三种反击
《莫让“黄暴黑刊”占据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集之前几篇文章之大成,但是创造性地把《青春派》这本杂志拉下水了
【张潮已经不满足于用自己个人的作品来影响青少年的世界观,他创立和担任主编的《青春派》就是他倾力打造的一个‘思想传销窝点’……”】
【我们可以看到《青春派》的作者已经丧失了独立的创作思想,每个月都在批量制造麻醉青少年的思维Y片……】
【呼吁还没有和张潮同流合污的青年作者,共同抵制这种歪风邪气;也呼吁误入歧途未远的《青春派》作者,早日弃暗投明。】
【张潮已经成为‘黑潮’,请全国的家长们警惕这股‘黑潮’污染你们的孩子,携手建立起保护青少年思想健康的‘防波堤’。】
【抵御‘黑潮’,才能迎来蓝天!】
整篇文章的风格和张潮自己有七八分相似,尤其是最后一句口号,深得张氏檄文精髓!所以看完以后,张潮人都麻了。
白晔他们从哪儿淘换来的人才?
但这些都还不是最致命的这篇文章的“杀招”,是在行文中把《少年如你》《蜗居》《消失的爱人》,以及《青春派》杂志中涉及性与暴力描写的内容都一一摘录下来,并且注明了引用自第几页第几行,可谓有理有据。
为什么这招够狠?
因为没看过完整作品的人,很容易被这些断章取义给引导,认定张潮确实在宣扬黄暴。这部分人的数量,肯定是远远多于读过他作品的读者。
张潮很清楚,在十几年后的自媒体时代,有多少作家和作品因为这一招莫名其妙暴毙。
上一世的他,遇到过这么一个事他当时给一个娃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家长推荐《草房子》《青铜葵花》作为入门读物,朋友义愤填膺地说:“某音上的视频说了,曹文宣的书是‘毒教材’,会带坏小孩。”
张潮自己特地又翻了一遍两本书,怎么也看不出来“毒点”在哪儿,就把书拿给家长,让家长找找具体毒在哪儿。
家长的回答是:“我哪有那闲工夫?没空。”
今天这篇文章做的事情也类似,只是现在的网络人群和十几年后差了至少一个数量级,传播效率和煽动性就更没法比了。
换成某音和微博垄断舆论场的时代,要么前天白晔等批评家已经被张潮打死了,要么今天开始张潮就进入人设崩塌的倒计时。
在2006年,则彼此都还有还手的余地。
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白晔或者其他活跃的作家、批评家,而是普普通通的一个网名“琴心剑胆”。
并且这个博客还是昨天刚刚注册的,这是
心浪微博看来给了一定的流量扶持。张潮虽然是他们看重的流量制造机,但是“打倒张潮”,似乎能带来更大的流量?
《新芽》杂志显然也关注了这场风波,赵常田下午专门给张潮打了个电话问了问这事的来龙去脉之前他听别人讲的时候,还以为只是张潮与文坛老克拉之间又一次“普普通通”的冲突,没想到后劲儿这么大。
张潮解释完以后,很郑重地问道:“会影响到《青春派》的独立发行吗?”
赵常田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才道:“要说完全没有影响是不可能呢。白晔年龄比我小一点,但是专业功底扎实,人也上进。他在燕京文化界的人脉很广。
我们沪上虽然一向自成一派,不太和他们一个鼻孔出气,但毕竟我们的文化中心是在燕京那边,给点什么压力下来,我也不清楚领导会不会转变想法。”
说完以后,没等张潮开口,赵常田就道:“我明年退休了。促成《青春派》的独立发行,是我在《新芽》主编岗位上做的最后一件大事。
《青春派》这一年来的发展我也看在眼里。你给那么多愿意走纯文学路线的孩子开了一条路,不仅让他们被看见,还让他们吃得上饭。这其实是我一直想做的事虽然不是很成功。
张潮,我向你保证,我会用尽自己所有的力量,保证《青春派》不会被毁掉!”
挂了电话,赵常田斩钉截铁的承诺犹在耳边。虽然这个将要退休的老人,曾经被“新理念作文大赛”裹挟了过一阵,但是一直以来,他对青年作家的爱护和帮助,确实有口皆碑。
但是坐等别人保自己,也不是张潮的作风。
现在摆在他眼前的无非是两条路
第一条路最简单,给白晔为代表的文学批评家们跪了,甚至都不用明跪,服个软,再找王、铁宁、于华、曹文宣这些人斡旋一番,对方肯定也见好就收了。
配合得好的话,双方甚至能来个皆大欢喜的happy ending。
但这条路,就是有人拿枪顶着张潮的脑袋他也不会走。
张潮如果下决心发动自己的粉丝,他是有信心一星期内冲烂白晔等人的博客,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初代网络暴力”。
但这样一路,张潮就真的成“黑潮”了。用文学挑逗粉丝情绪让他们去冲烂对手不难,难的是玩过这么一次以后,粉丝会被迅速提纯和结晶,反过来又会挟持偶像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