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提灯 第352节

  而巩元芝正好也想要‘破荒残刃’,这是巧合吗?母女二人为之心惊肉跳。

  但凡有点脑子的都意识到了那件‘破荒残刃’可能并没有表面上的那么不简单。

  有些话不好对外人说,兰巧颜却将师春之前暗中对他们示警的事告诉了苗定一。

  苗定一想了想,叮嘱母女二人,有可能是你们自己想多了,当做什么都不知道便可,旋即让困住岛屿的王庭守卫给了方便,他先带了妻女离开。

  身在楼船上的师春一伙,一个都未能幸免,全部被抓了审问,买卖‘破荒残刃’的事在重点追查中。

  为了核实买卖的虚实,师春身上刚收入的那一笔巨额资金,也在审问中掏了出来。

  南公子没有坐视,想尽了办法,这场赌局大赚的‘人品’也在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不少人开始介入其中发力,师春一伙很快被捞了出来,并撇清了关系。

  盖因宫殿式的楼船上有很多人证,能证明凶杀案发时,师春一伙正在赌船上玩。

  若非有铁证,南公子的那些朋友们也未必敢插手这事,死的人毕竟是右弼侯的儿子。

  但是那笔买卖残刃的五十亿却没能一同跟着退还,说是还要留待调查完了再说。

  楼船顶楼凭栏处,南公子和师春并排而立,迎风细语。

  “那笔钱,你不用担心,宝物是你们凭本事赢来的,买卖也是正常买卖,他们都说了不会有事,也都给了保证的,等这事风头过了,会让王庭那边尽快退回来的。现在的问题是你牵涉到了这两桩蹊跷的命案,巩家会不会迁怒于你不知道,但巩少慈确实是被你给得罪了。你这次风头也确实出的有点大了,神火域内还有那么多人因你而死,都是屁股擦的不太干净的事,不知多少人盯着你,近期也该收敛一点了,否则肯定要出事。你手上有了这么多钱,足够你吃穿不愁了,安心蛰伏一段时间吧,有什么事联系我,我安排人去帮你们跑腿。”

  师春嗯声之余,有点走神,脑海里想的是巩元芝的死因,他开始以为是魔道天易一脉干的,然象蓝儿却明确告知了不是,上面甚至在向她们询问相关情况,那会是谁干的?

  (卷三终,卷四预告:草山薄雾)

第478章 却死香

  朝月馆,正门是一座虽显老旧却有精美雕梁画栋的八角楼,阔而大,历经岁月洗礼,气度犹存。

  八角楼后又连着一片亭台楼阁的三进庭院。

  这处坐落在大致城繁华地带的楼院,本该是聚财之地,实际上却是一座颇有年头的书坊,也是一处藏书阁,多有文人笔谈的身影,或出口成章的调调,文气怡人。

  大致城内的文人墨客,喜爱文墨的良家淑女都喜欢来这里坐坐,环境好,氛围也好。

  书坊是馆主东闻殊父辈攒历代家藏兴建的,书坊的名字就是朝夕读书的意思。

  从书房门楼的老旧气象就能看出,不是什么赚钱的地方,十枚钱进来看书就能坐一天,还管茶水,十五枚钱还赠一份能当午饭的糕点,借书一本一天两枚钱。

  一檀金能换一百枚钱,试问这收入维持这么大地方的开销,哪还能有什么赚头。

  一身青衣小厮打扮的师春,歪坐在角落里一般没人坐的书桌旁,靠在桌上支棱着下巴,边上倒也摆了本书,不过目光却总会盯着一些大家闺秀的身影欣赏。

  见到有人举手摆动,他立马就会起身去几只炉火上提一只热水壶,跑去斟茶倒水,或去添笔墨之类的。

  等到关门散场后,再将书籍收拢送上二楼,归类之类的不用他操心馆主二女儿东良玉负责着楼上的藏书。

  馆主东闻殊有三女一儿。

  做娘的去得早,大女儿东良仪不得不早兼母职,在后院操持一家人的吃喝用度。

  三女儿就在书坊前台做掌柜账房之类的。

  儿子东良泽是老末,允文允武,代表这个家干点女人不好干的事,外出抛头露面之类的。

  总之一家人的家教都还不错,相对来说反倒是身为父亲的东闻殊显得较为迂腐守旧,至少在师春眼里是这样的,一家人守着这藏书楼能赚几个钱?还不如租出去收租。

  师春自己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跑藏书楼来当个打杂小厮。

  而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他之前觉得南公子的话说得对,又是天雨流星大会第一,又是神火盟约夺魁之类的,卷入利益之争,死伤那么多人,又一下捞了个饱,再迎风面雨的肯定要出事,确实有必要蛰伏一段时间避避风头。

  这一避就是两年。

  两年后,他在神火域吸收的那些魔气也全部炼化完了,堪堪让他过了临门一脚那一关,修为跨入了高武大成境界。

  他的功法跟别人的修行方式不一样,没了魔气也就没了修炼的必要,自然也就有了心思琢磨别的。

  他最牵挂的是神火域搞的那堆法宝,不能当废物放那,肯定要想办修好,届时不管有多大用处,起码很值钱。

  可童明山研究过那些损毁的法宝后,说基本上已经废了,基本上没了修复的可能。

  说若只是法宝的硬体坏了,那反倒好办,可现在的问题,是法宝里的器灵全部安息了。

  而这些法宝基本都是匹配着器灵去炼制的,也就是说,你换别的器灵也没用,一换,法宝就彻底废掉了。

  除非能找到形态一样、功能一样或者生前修炼功法一致,还有生前修为也差不多的器灵,将其与法宝内的器灵做更换,才有可能修复。

  这样的条件,匹配齐全了很不容易,光这种级别法宝的器灵,生前实力就不简单。

  一个五品法宝,器灵生前的修为最少是地仙上成境界的,因被炼制成器灵后,毕竟比不了生前,器灵驾驭的境界有降级,大成的会降至上成,上成会降至小成,小成则会跌落另一个境界。

  这还是炼制器灵的高手,才有可能只降一级,炼制技艺差的,降个好几级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也有个貌似最简单的修复办法,那就是直接唤醒器灵。

  说是要找一种叫“却死香”的宝物,是一种香料,据说其香气能唤醒死人,只要尸身完好,死亡不超过三个月的人,闻到此香便能活过来。

  虽然童明山为此特意钻研了一下,但师春还是有点担心他的水准行不行,毕竟在神火盟约的比试中见过其尴尬的时候,至于童明山为何能夺魁,他后来也问过了,方知是顿悟。

  为此,他又拿了件废掉的法宝去找南公子,让他帮忙找找修复的办法。

  结果南公子找人检修后,给出的答复跟童明山是一样的,法宝基本上已经废了,可以放弃了。

  放弃?对师春来说,怎么可能,他还指望这些宝物出人头地呢,没这机会也就罢了,有这机会如何能放弃?

  然非要修复的话,也只有那两个办法,要么找一个类似的器灵进行更换,要么找到‘却死香’唤醒沉睡的器灵。

  第一个办法基本不可能做到,那就只有第二个办法,寻找‘却死香’。

  可这玩意在远古的时候,还有点量,现在已经是极为罕见,有据可查的,天庭手上好像有收藏,可天庭的藏品又岂是他师春能觊觎到手的。

  而现代之所以罕见,盖因这种香来自一种奇特的树木,树名‘反魂树’,‘却死香’便是从此树中提炼而出。

  可因为其神奇作用,这种树很久很久以前就被砍伐殆尽了。

  关键这树还无法种植,真正的天生地长之物,未成龄时,此树类似于魂体状态,是看不到的,只有长成了才会现形。

  可只要一现形,很快就会被人发现给砍掉。

  只因此树散发出的香气,能飘散到百里之外,怎么留?与其等到别人弄走,还不如自己弄走。

  这大概也就是此树绝迹的原因所在。

  按理说,面对这种条件,正常人应该知难而退了。

  可师春的右眼不正常,一听此树处于魂体状态时别人看不到,他立马就来了精神,立马就认为自己有别于他人的机会来了,天赐我也。

  反正是在蛰伏状态,在家蛰伏和在外蛰伏都一样能蛰伏嘛。

  于是他又拜请南公子帮他查一下‘反魂树’的生长地。

  大的区域倒是好查,一查就知道原产地在西贺的聚窟州,在一个叫神鸟山的地方,据说那山上到处是那种香飘百里的反魂树,可这是古籍上找到的记载,但因太过久远了,那标志性的树早就砍光了,加之沧海桑田,地形都不知道变过几茬。

  问题是,现在的聚窟州也没有叫‘神鸟山’的地名,那些传说只存在于古籍中,是真是假都未必。

  没有具体位置,甚至连大致位置都没有,那么大一个地面,让师春怎么找?

  当然,一时间查找不到的,不代表就不存在,也许还有人知道,南公子说是帮他慢慢找。

  后来有一天,南公子突然告诉他,最近因为比较上心那事,跟一聚窟州那边的朋友聊天,聊到了‘反魂树’时,那朋友说起了数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说聚窟州一个叫大致城的地方,突然有一天从城外飘来一股异香,经久不散。

  更诡异的是,城外一些坟冢出现了异变,一些尸体复活爬了出来,一时间城外徘徊了一些行尸走肉,怪恶心人的,导致不得不全部斩杀了重新安葬。

  一开始,还以为是谁在施展什么邪术,后细查才发现一个共通点,那些复活的尸体都是死了不到三个月的,加之事发地又是在聚窟州,因此怀疑可能有人在炼制或在使用‘却死香’。

  师春也是因此才知道,原来‘却死香’也不可能复活死了两三个月的死人,两三个月肉身都坏了,只是复活了尸体的灵魂之类的而已。

  这个他不管,只要能复活法宝的器灵就行。

  既然聚窟州的大致城出现过‘却死香’的踪迹,谁敢保证没有留下过痕迹,也有可能是匆匆过客,但都不妨碍他过来搜寻可能的蛛丝马迹,他还是比较相信事出必有因,燕过必留痕的。

  还是那句话,反正在家也是蛰伏,跑到大致城蛰伏也一样,顺便查查看嘛,万一被他找到了呢?

  也就是因为这个,他才出现在了眼下的大致城‘朝月馆’内打杂。

  他来大致城后,听说这里有家很有名的藏书楼,他觉得自己是斯文人、是读书人,自然是要常来看看的,闲暇时经常过来翻翻看,想从古籍中翻找一些地名答案,譬如‘神鸟山’,另外还有一个。

  来时也很低调,虽然他现在很有钱,说有钱有势也不为过,但穿的还是挺寒酸的,因不想让人觉得自己有钱,容易惹麻烦,有违蛰伏的初衷。

  然就是这样,却被二楼藏书楼上坐镇的东二小姐东良玉给看上了。

  不是男女喜欢的那种看上,是发现这位很喜欢看书,每次一来都真心看好久,跟有些人不一样。

  东家有女,仨女个个如花似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许多来此的书友是何居心,东家儿女皆是心中有数。

  东良玉发现师春跟那些另有企图的男子不一样,是真为看书而来的,顿有些另眼相看。

  仔细观察后还发现师春有时在一楼也只是旁观那些书友吟诗作对,众人热闹,他在旁边笑,只欣赏,不参与,有雅兴却不乱入,穿着虽朴素却很有修养,不愧是喜欢读书的人。

  其实师春也想过去跟大家吟诗作对的,但他憋了半天,实在是憋不出来,让他笔谈他的字又拿不出手,怎么办?

  不得已才在一旁做个恬静斯文的男人。

第479章 今何在

  仅凭一个穿着寒酸随意,二小姐东良玉就断定了师春不是那种装斯文冲他们姐妹来的人。

  她这般观察论断师春,倒无任何男女之情,而是看上了师春的贫穷。

  只因大堂坐堂的三妹东良英,既要当掌柜和账房,又要伺候笔墨、斟茶倒水之类的打杂,实在是忙不过来。

  大姐东良仪兼顾一家子的吃喝用度,在后院也是忙的,光厨房事就够周转的,顾不上书馆的事。

  老四东良泽要主外,大堂帮忙的事也固定不下来。

  至于父亲,虽有风骨,却是个不管柴米油盐事的,直白点就是什么俗事都不管的,只有看书、溜街、访友和说教,做儿女的已成人,也不好逼父亲干活什么的。

  所以大堂那边的老三是真忙不过来,可书馆的收入真的很微薄,正常雇人有点吃不消,哪怕是每月一两百金的最低工钱,书馆支付起来也很勉强。

  如此一来,师春的穷样,那就是个优点了。

  更何况还知书达礼,一看就不是乱来的人,那就更合适不过了。

  因为以前有过主动帮忙的好心人,结果却是冲她们三姐妹来的,她们的父亲是恪守礼教的人,发现了那人的不轨企图后,抄了棍子,差点把人打出去。

  从此她们父亲立了规矩,累死事小,名节事大,不许图谋不轨的人擅入。

  看中师春的优点后,她把情况跟姐弟几个一讲,都觉得合适,然后就是老四东良泽亲自勘察师春的情况。

  一查才发现,师春是在城外养‘细麟驹’的马场里打杂的,一个月两百金的工钱,住也是住在有味道的马棚里。

  马场给的唯一好处就是工作环境宽松,一些事干完就没事了,倒是对得起那工钱。

  东良泽回去把这情况跟姐姐们一讲,一合计,觉得有戏,因为那人爱看书呀,而我们这里书多呀。

  当然,这事最终还是要父亲东闻殊同意,他们把情况一说,听说师春那么点工钱,还时常来花钱看书,确实不容易。

  于是东闻殊这老顽固罕见的同意了。

  然姐弟们都清楚,父亲同意也没用,还得那位也同意才行,毕竟他们能给的工钱太低了。

  之后东良泽找到了师春,开出了一个月五十金的工钱,包吃住,藏书阁的书免费看也没什么苦活重活和累活。

  其实他跟踪的时候,师春就已经发现了他,还以为他有什么不轨企图,正在反观察中,没想到会冒出这么个事来,雇他去书馆打杂?

  只是这工钱未免也太低了点,一个月才五十金。

  当然,他现在也不会在乎什么工钱,他现在是亿万富翁。

首节上一节352/4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