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后世的传闻,通天教主布下诛仙剑阵之后,太清圣人可是帮助元始天尊一同破阵,这怎么看都不像是站在截教这边的样子。
然而,太上老君的回答,却大大出乎杨宣的预料。
只见太上老君摇了摇头,神色依旧没有变化。
“我不是问阐教,也不是问截教,而是问玄门,这封神量劫对于玄门来说,可以是一场机遇,也可以是一场危机,
若是处理得当,通过这次封神量劫,就能清算玄门所欠下的因果,今后更加逍遥自在,可要是处理不当……”
太上老君的语气微微一顿,向来淡然的脸上,露出一抹难以察觉的担忧,继续说道:
“若是处理不当,阐教和截教必定损失惨重,甚至会给玄门带来灭顶之灾,从此一蹶不振。”
“或许你会觉得老道小题大做,但这就是老道所看到的一个未来,若是小友有什么想法,可以说来听听。”
杨宣:……
不,我可没有觉得这是什么小题大做,如果处理不好,今后洪荒的第一大教可就不是玄门,而是脱胎于西方教的佛门!
“如果太上老君的立场是整个玄门,这事情就简单了。”
“有太上老君从中制衡,或许就能避开末法时代这个潜在的危机,或者将其延后到下个量劫。”
沉默片刻之后,杨宣轻轻敲了敲手指,沉声说道:
“关于玄门封神之事,贫道的确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在贫道看来,玄门封神的危机,不在阐教弟子和截教弟子的身上。”
“阐教弟子所采取的应对之法,应当收徒挡灾,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阐教十二金仙有半数渡过量劫应当不成问题,倒也算不得元气大伤。”
“截教看样子也像是采用了替劫挡灾的样子,用业力厚重的弟子,来代替业力较少,品行端正的弟子应劫。”
“截教号称万仙来朝,此战过后,必定损失惨重,十不存一也有可能,但清除掉这些蛀虫,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正因如此,贫道觉得,阐教和截教再怎么打,损失很有限,不会元气大伤。”
太上老君的目光微微一闪,看了杨宣一眼,露出一抹赞赏之色。
杨宣对于封神之事能够看得这么透彻,着实是超出他的意料,甚至有些地方,看得比他还要更加透彻。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叫做旁观者清,但太上老君却不这么认为。
他敢肯定,就算是把镇元子、鲲鹏这些准圣拉过来,恐怕也难以看得这么透彻,至于阐教和截教的弟子,那就更不可能了。
尤其是截教替劫挡灾的事情,如果杨宣不说,太上老君还真的没有注意到。
毕竟截教来到九州的弟子那么多,其中也有不少品行端正的弟子死去,太上老君没有注意到也很正常。
如今听杨宣这么一说,他这才注意到,截教死掉的这些弟子,绝大部分都是业力深厚,本就该死之人。
但品行端正的弟子,却并未死去太多。
石矶、金光圣母、秦完、赵公明这四个功德加身,福源不俗的截教弟子,也全都活了下来。
而且,这些人能够活下来,或多或少都和杨宣有些关联。
这四人都可以说是截教的底蕴,如果死了,可就要伤及截教的元气。
“这小家伙也是厉害,待在地府不出来,却给截教带来这么多生机,若是不看修为,倒也有几分圣人的做派。”
“举手投足,便可影响玄门封神,心思转动间,便能让洪荒百鬼夜行,当真是厉害!”
太上老君是越看越满意,像杨宣这样的人,说是洪荒独一份也不为过。
“只可惜,他是不太可能入我人教门下了……”
太上老君心中无奈,当初在司命神殿弄丢了一颗九转金丹,原本是想着借此因果,邀请杨宣拜入人教。
但后来发生的这些事情让他明白过来,杨宣是一个有志气,想要走出一条全新道路的人,是不可能拜入人教门下。
他也渐渐放弃这个心思,想着和杨宣结下善缘,让玄门在天庭和地府可以占据更多位置,提升玄门的气运。
他这些年所炼的那枚丹药,便是为此而准备。
现在听着杨宣一针见血的话,太上老君对杨宣愈发重视。
沉默片刻后,太上老君点了点头,示意杨宣继续说。
前面所说的这些,是杨宣对封神大势的看法,接下来的这些话,想来就是对封神隐患的分析。
杨宣看到了太上老君的赞赏,心中松了一口气,对于太上老君的态度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让他少了几分顾忌。
整理了一番思绪后,杨宣继续说道:
“在贫道看来,如果玄门真的有灭顶之灾,应当是来自于那两位圣人。”
“若是贫道没有猜错的话,两位圣人所走的道路相悖,将会有一场大道之争。”
“如果他们将这场封神量劫,用作大道之争,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封神量劫就不再是阐教和截教弟子之间的争斗,而是两位圣人之间的大道之争。”
“到了那时,封神量劫将来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第402章 量劫危机,在于神魔!
茅草屋内。
太上老君听到杨宣的话后,微微颔首,肯定了他的说法:
“你说的不错,通天和元始两人将会有一场大道之争,若是老道所料不错,这场大道之争将会发生在封神量劫之中。”
“不能避免吗?”
杨宣的眉头微微一皱,封神量劫本就凶险,不仅关系玄门封神,更是事关洪荒演化三界,末法时代的开始。
如果可以避免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这一战,或许就能免去许多麻烦,但显然,这不太可能。
“避免不了。”
太上老君摇了摇头,“这是最佳的时机,他们不会错过,也不应该错过。”
这可就难办了……
杨宣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依旧感觉无奈。
如果太上老君可以阻止这一战,那自然是再好不过,既然不行,那也没办法,只能将自己关于封神量劫的一些想法说出来。
“圣人之争既然无法避免,那就只能从截教和阐教仙人的身上着手……”
杨宣的这些想法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无非就是点明封神量劫的本质清算因果。
自玄门建立之后,得享洪荒无边气运,但却并未做出应有贡献,反倒是抢夺他人机缘,犯下业力,欠下洪荒因果。
若是不能清算因果,玄门的气运必定会受损,甚至是走向末路,将来被其他道门取而代之。
但玄门得了这么多年气运庇佑所带来的好处,又哪是这么容易清算干净的?
就算因为劫气的缘故,就算圣人也难以看清将来之事,但圣人就是圣人,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想要清算这些因果,玄门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事实上,不管是阐教胜过截教,还是大商击败西岐,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那就是玄门重创。
这个便是杨宣结合后世记忆,再根据眼下的情况所作出的分析,太上老君点了点头,认可了他的这个说法。
从始至终,杨宣就没想过去改变这个结果,这是大势所趋,这是阐教和截教应有的命运。
大势不可违,但小势可改。
封神量劫的结局不能改变,玄门必定会遭到重创,但对一些关键节点进行更改,可以让玄门多保留几分元气,不至于输得那么惨。
杨宣承认了自己在封神量劫所做的一些事情,比如护住赵公明的魂魄,比如完善十绝阵,这些便是他对一些关键节点的更改,让截教保留元气。
但石矶的事情,他却是只字不提。
不管是十绝阵还是给了赵公明一线生机,至少没有让阐教弟子减员。
石矶的事情就不一样了,太乙真人可是死在了石矶手上,这种事情杨宣是怎么都不可能承认。
就算是通天教主问起来,杨宣也是按规矩办事,将人种袋借给石矶,提升石矶这个夜游神的实力,让她可以更好的镇守鬼门关。
也不知太上老君是不知道石矶的事情,还是当做不知道,他并未多问,对杨宣的做法给予认可,承认杨宣所为,让截教保留更多元气。
至于太乙真人的死,太上老君也不是不能接受。
用太乙真人一个人的性命,换赵公明、石矶、金光圣母和秦完四位大罗金仙,站在理性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更何况,在这期间,还有众多截教业力的深厚的弟子死去,阐教也是如此。
阐教成天看不起截教,说截教都是湿生卵化,披鳞带甲之辈,但阐教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不还是犯下诸多业力,欠下大量因果。
死了,那也就死了吧。
听到杨宣的话后,太上老君也明白了杨宣的想法。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
封神量劫要用性命去填,这个改变不了,但是用哪些性命去填,他们可以改。
并且在这过程中,杨宣很隐晦地提出,可以借此机会,多送一些该死之人,整顿玄门的内部环境。
至于什么样的人是该死之人,杨宣不用说,太上老君也知道,随侍七仙是这样的人,太乙真人也是这样的人。
如果太上老君赞同杨宣的想法,他就多说一些,如果太上老君并不赞同,那么杨宣就不再多说。
正如太上老君所说的那般,他的立场不是阐教也不是截教,而是玄门,能够保留玄门元气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好事。
他也已经看出来,杨宣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封神量劫当中,但却做了诸多后手,至少在截教这边是这样。
思索片刻之后,太上老君便点了点头,示意杨宣继续说不用藏着掖着。
杨宣也没有客气,根据前世的记忆,结合当下的情况,对封神量劫接下来的进展,进行合理的推测。
其中包括随侍七仙等人即将参战,也将会尽数应劫,以及阐教可能的伤亡、商周大战的结果。
按照后世的记载,这一战是西岐赢了,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西岐不见得能赢。
由于杨宣这个变数的存在,阐教十二金仙已经出来了十个,还死了一个,昆仑山的修行者也死得差不多了。
截教的内门弟子还未出山,随侍七仙这些人也有着不俗的实力。
即便碧霄、云霄和琼霄三人被杨宣给困在地府,截教的实力也要比阐教更强一些。
截教胜,则大商胜!
当然了,这是在圣人没有下场的情况下。
等到通天教主布下诛仙剑阵,那么前面的一切,自然是不作数了。
只不过,圣人的事情杨宣只字不提,他在说完自己的安排,对大局的分析之后,就不再多说。
他能够做的事情也就这些,如果封神量劫按照他的剧本去走,至少可以多保留一些元气,将来不至于被佛门压得那么惨。
他的修行路数也是出自玄门,和西方教的关系也不好,神道和将来的佛门,更是存在大道之争,如果可以的话,他自然是希望玄门的处境好一些。
然而,太上老君在听完杨宣的这些谋划之后,却并未有什么明确的表示,而是在沉默了良久之后,问出一个让杨宣大为意外的问题。
“你可知晓,为何通天和元始非要将大道之争,放在这封神量劫之中?”
“贫道不知。”
杨宣摇了摇头,事实上,后土告诉他紫霄宫商议封神的事情之后,他已经有了一些猜测。
但这种事情比封神量劫大多了,他和太上老君初次相见,可不敢主动提起这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