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时代的尸解仙 第37节

  一代神仙太守,名扬江南的人物,转眼间化为孤坟。

  望着鲍靓的墓碑。

  不知为何令梁岳有些迷茫。

  两千年的时间,期间不知经历多少艰难险阻,风霜荆棘。

  这个时代对修士最大的悲哀,就是空有法术不能修行。

  自己也算是万中无一的幸运儿了,又或是不太幸运的人。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真的走到对岸吗?”

  石泉子给鲍靓的墓碑浇了一壶酒,不禁感叹。

  “求道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山伯。”

  “前辈何事?”

  “以后我死了,就埋在鲍兄旁边。”

  “好。”

  解空和尚拜祭后,三人一起下山。

  途径竹林、乱石、忽然风雨大作,穿林打叶。

  三人衣裳淋湿,冒着风雨下山。

  到了山下,已是清晨。

  红日初升,天际散雾驱乌云,天光乍破云初晓,崇山峻岭,波澜起伏甚是壮观。

  梁岳忽有明悟,心道:“青山相待,白云相爱,长生无处不逍遥。”

  世间万法,波澜诡谲。

  从前人留下的只言片语来看,世间有无数奥秘等着自己探索。

  独自长生,何不是一种上天眷顾。

  这一世有好友亲人,佳朋美眷,先过好这一世,不留遗憾。

  梁岳疾行下山,倒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第一时间洗了个热水澡。

  “早知道带把雨伞了。”

  之后日子平淡,偶尔研究世家藏书。

  最近世家藏货真没什么好东西了,玄学书籍太假大空,甚至还不如偏远地区的小门小户藏书。

  莫非是看不上那些名字粗鄙的法术?

  或者大家族内部根本不信玄道,而是以修行武功为主。

  闲时炼丹,喂养神鸦,兼之修炼内功,偶尔与祝英台通一通书信。

  大地回春,嫩芽成长。

  这一日,徐羡之带来一个中年人,从衣着上看,应是流民。

  “庄主,此人声称自己乃汉朝建世帝后人,见我收集古代玄学孤本,于是上前自荐。”徐羡之有些无奈。

  这家伙非要亲自见庄主,他只好将其带了过来。

  “拜见庄主,小人名刘山,汉建世帝第二十八代孙。”

  那人看起来粗鄙,举止有理有节,看起来不似作伪。

  “建世帝后人?汉朝有这个皇帝吗?”梁岳想不起这个名号,不过也没过多计较,可能是什么草头王,“可有宝物。”

  “没有。”

  “那你还敢过来!”徐羡之眉头一挑。

  “不不,有,但不在我这,而是祖宗记载有这么一个地方。”

  说罢,那人从裤腿解下两卷竹简。

  其中一卷正是刘安写的《淮南子》,看到与刘安有关的物件,梁岳心里信了半分。

  “这个又是什么?”梁岳指着另一个竹简。

  “这是小人族谱,证明此物的确是祖上传下来的。”

  梁岳翻开一看。

  天凤五年,琅琊人樊崇起事,携六宝,有神通,建赤眉军,于关中拥立吾祖汉宗室刘讳盆子为帝,改元建世。

  “原来是赤眉军。”

  这建世帝,正是王莽时期赤眉军拥立之帝刘盆子。

  ……

  (今天三章已更完)

第38章 护道守尸,越王蛇吞(求追读)

  淮南子刘安、赤眉军刘盆子。

  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物,似乎预示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古代历史,一段被人尘封的历史。

  “赤眉六宝,指的是天师六宝?”梁岳皱眉思索。

  家谱上只写了六宝,梁岳却看了出来,他大概弄清历史的脉络。

  淮南子刘安兵败自杀,异宝流落民间,大部分掌握在汉武手中。

  刘彻得到淮南子内功,使得汉武一朝武功赫赫,不过副作用也很明显,民生凋敝,国家濒临崩溃,再加上晚年沉迷修仙,更是雪上加霜。

  结合淮南子刘安的历史,汉武或许是真见过刘安的法术,因此耗费国力寻仙,而不是历史书上说被术士蒙骗。

  汉武不是昏庸,而是野心太大。

  不过,汉武终究晚年醒悟过来。

  “秦皇汉武,亦是求仙路上失意人。”

  这一点,梁岳还是比他们两个强一点。

  这赤眉军的六宝,怕不是从汉武墓里挖出来的。

  虽然他们没有真气使用天师六宝,但六宝集齐,武功至少是天下第一。

  淮南子、赤眉军、天师道。

  六宝的强悍可见一斑,几乎每个集齐六宝的人都有席卷天下的能力。

  “淮南国名曰淮南子六宝、汉武称太一六宝,赤眉军称汉武六宝……一脉相承。”

  “这天师六宝,可为护道守尸之宝。”

  六宝集齐,六种神通。

  此刻,梁岳定下目标:拥有更多护道守尸之术。

  不因八十岁就死而摆烂,毕竟下一世也能用到。

  此身不能刀枪不入,亦不是金刚不坏;所以还是要有世俗靠山,刘充日后官拜大将军也好,割据一方诸侯也罢,也是能庇护自己。

  当然,靠外界的同时,也要靠自己。

  “护道守尸之术:一为世俗护道,二为仙法护道。两者缺一不可。”梁岳心想。

  不过,刘山所说的宝物信息是什么?

  两人无话,等着梁岳开口。

  梁岳目光看向男子:“你说的宝物在何处?”

  “在这本淮南子之上,淮南子与族谱流传下来。”

  刘山将淮南子呈上,一边解说道。

  “赤眉军横扫天下,一边打江山,一边寻找上古秘宝,祖上曾参与掘墓,记载了一处六宝福地线索。”

  梁岳翻开一看,内容是当今流传的淮南子内容。

  淮南子后面是刘安死后,刘盆子祖先记载的“野史”。刘安喜好读书,流誉天下。研究出内功也不私藏,而是想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将功法传于门客部曲。

  汉武削减淮南国国土,刘安虽有怨气,却没有动兵,甚至上书劝说朝廷不要千里行军远征,先顾及民生,以免天下大乱。如果真正想谋反,应该是希望汉武穷兵黩武,天下越乱越好。

  史书与野史所记,似乎相差甚大。

  “历史的厚重啊……”

  梁岳兴致缺缺,斯人已逝五百年,早已成过眼云烟,刘安当时怀着什么样的遗憾,已经不重要了。

  后面则是刘盆子记载的福地之所。

  此地位于江南,相传古越国原是吴国附庸,勾践之父、越侯允常途经十里桃花之地,泛舟游水时,被一只大蛇吞下。

  五日后从山洞出来,得知原来大蛇是山洞;出来之后,允常力大如牛,勇猛过人,一番征战,脱离吴国掌控,始称越王。

  这福地便为越王蛇吞境。

  “你们最后找到了吗?”梁岳放下竹简,线索太少了,不过好在明确是三吴之地。

  “并没有。”

  “原来如此,你想要什么?”梁岳收起竹简。

  “小人别无所求,愿寻一地,带家人安心住下。”

  “好,赠你一座房屋,六十亩田地,三百贯钱。”

  “多谢庄主!”

  刘山感激不尽,终于稳定下来了。

  刘山至此带着家人安居下来。

  往后时日,梁岳一边打听福地所在,一边潜心炼丹。

  偶尔售卖治病丹药,声名渐渐传播到其他郡。

  这一日。

  天色正好,柳庄田园,粮食涨势良好,筒车不断转动,运送水流灌溉田地。

  农民养着鸡鸭、蔬菜、还有一些人加入柳庄的豆腐、酿醋、腌菜、一系列工坊。

  目前容纳流民超过两千余人,共六百户,其中一半皆是壮年男子。

  毕竟是乱世,体弱年老基本死在路上了。

  梁岳身边站着鲍乾和萧明,两人汇报了妻子生孩子的喜讯。

首节上一节37/1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