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快老死,我觉醒了长生命格 第27节

  谢安心中动了念头,但随即想到大家说的是唐家堡招纳天赋少年,可自己毕竟是个半百老头,贸然前去岂不是遭人笑话?

  “我就买点礼物去看望唐清风师傅。权当感谢唐师傅当初的教授之恩。便是合情合理了。”

第36章 唐清风回话

  谢安所剩的银钱不多。

  都是李夫人临行前给的那五两。

  方才吃顿饭花了五十文,只剩下四两多。也买不起什么好礼物。便找到一家特产的商铺,买了些出自乌桥镇的熏肉,田七等等。然后用桑皮纸包装好。

  拢共花费二两银子。

  虽然谈不上名贵,却也称得上体面。

  此番去看望唐清风,一方面的确存了想要窥探唐家堡绝学的想法。另外一方面也是在心里真的感念唐清风当初的教授之恩。

  问询路人打听到唐家堡的位置,谢安便牵马前往。

  寻常百姓,在城内骑马是大忌。虽然青乌县没有明令禁止百姓在城内骑马,但大家都默认了这个潜规则。

  只有一些大户名门,或者官府卫所的官差,一般才会在城内骑马。

  穿过纵横交错的青石街道,终于行至唐家堡大门口。

  谢安着实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惊到了。

  唐家堡的建筑堪比前世乔家大院那般院墙高耸,坚固如山。门外还有一个开阔广场,此刻聚满了人,都是前来参加招贤的少年郎,还有些中年汉子也慕名而来。

  门口放着一张条形桌,桌旁坐着个考校官,旁边还有几个带刀护卫,实力都是不俗。

  人群排着队到方桌旁边做好登记,然后演练养生功,或者由考校官把脉摸骨,测试天赋根骨之类的,热闹的紧。

  谢安把马儿在路边的樟树干上栓好,随即提着礼物排队,次第往前挪动。

  过了大半个时辰,终于轮到谢安时,那考校官瞥见谢安的满头白发,和略显苍老的脸颊,便皱起了眉头。

  前来参加招纳的大多是十八岁以下的少年郎,最老的也不过三十岁。

  怎么来了半百老头?

  其实谢安的外貌和四十岁的汉子也没多大区别,就是满头白发过于扎眼了。

  不过,考校官还是很礼貌的开口,“老人家,咱们唐家堡招贤纳才,仅限于三十岁之内。您还是……早点回家吧。”

  这话一出,立刻引来周围人群的起哄。

  谢安也没过多在意,双手把桑皮纸包扎好的礼物送到考校官身前,并且说明来意,为的是感念唐清风当初的教授之恩。

  听了谢安实诚的话,周围起哄的人群都安静下来。

  都觉得谢安是个知恩董事的老头。

  考校官也对谢安高看一眼。他知道,唐家为了宣扬养生功,四处游历宣讲。却从来没有一个人像眼前这老头这般,主动上门道谢的。

  若是自己去告诉唐清风,唐清风肯定会感到欣慰,也会认为自己这个考校官会办事,说不定还能博取个好印象。

  念及此,考校官的态度好转了很多,“老人家稍等,我这就去通报唐大哥。”

  谢安点头称是,站在原地等待。

  过不多时,考校官折返回来,手上已经没有礼物了,却对谢安满脸笑容,“唐大哥说知道老人家的心意。目下唐老太爷身子不好,唐大哥在旁伺候,脱不开身。便让我来代为感谢。”

  说完,考校官冲谢安拱手作揖,代表唐清风回礼感谢。

  随即,考校官又加了一句:“在下姓陆,字长水。老人家若是也想求取机缘,便请打一套养身拳,若是打得好,在下可以向唐大哥禀明情况,未必不能破格纳才。”

  谢安看出来了,这位陆长水怕是觉得自己和唐清风有些关系,便主动向自己示好,所以摆出姿态,做做样子。

  不过是给面子意思意思。

  大家都没破例,就你谢安因为送了个礼物,就破例。这会让大家如何想?

  若谢安真如此,倒是让陆长水难做了。也会让唐清风难做,给唐清风留下不好的印象。

  再说了,谢安都说了是来感念唐清风的,自然应该表现的纯粹点。夹带私货效果会很差。

  念及此,谢安赶忙回礼作揖,“多谢陆兄弟,不过陆兄误会了,我就是来感念唐清风师傅当初的教授之恩。希望唐老太爷早日康复。在下告辞。”

  陆长水察觉到谢安说的真心实意,便在心中对这老人家高看一眼,作揖道:“老人家慢走。”

  谢安走了。

  对于唐清风没有见自己,谢安感到几分失望。但很能理解,毕竟唐清风是唐老太爷收的义子,如今唐老太爷病危,自然没心思顾及自己。

  毕竟自己不过是个微不足道,和唐清风连交情都谈不上的外人。

  只需礼物送到,心意传达。

  便已足够。

  为了避免深夜出城遇到危险,谢安并未在城内逗留,早早出城,策马走官道朝乌桥镇赶去。

  虽然谢安如今具备了碾压初入铜皮境武者的实力,在乌桥镇算是一等一的高手。但放在青乌县却是不够看的。

  上次遇到巨鲸帮的劫掠,至今都让谢安一阵后怕。

  还好,此番外出并无人跟踪。

  另外,谢安此前多次和陈河前往青乌县,倒是学会了骑马。骑术虽然谈不上高明,但赶路问题不大。

  行至上次遇袭的地方,谢安发现四野无人,便停了下来。去路边查看上次埋尸的土坑。

  土坑隐秘,并未有被掘开的痕迹。

  看来巨鲸帮并未找到李威的尸体。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谢安还刻意跑出几里外看了那个抛尸王五的沟壑,只见尸体都被野兽吃的只剩下骨头了。

  谢安这才安心下来,回到路边,骑马赶路。

  回到乌桥镇的时候,已是黄昏。

  谢安先去找陈河归还马儿,随即才回到当铺后院小屋。

  刚进门,就看见韩立和贺春利两个人毕恭毕敬的站在两侧,看谢安的眼神既欣喜又敬畏,还多了几分陌生,以及淡淡的失落和疏远。

  谢安往首席位置一坐,翻开茶杯倒了杯茶一口喝光,“怎么了这是?”

  贺春利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倒是韩立说了句,“方才陈掌柜来过,和我们说了师傅赎身的事情……”

  谢安心中了然。

  韩立和贺春利都十八九岁了,年纪不小。此前和自己一样,都是李府的奴仆,觉得和谢安是同一个阶层的人,便自发的亲近。

  如今知晓谢安赎身,做了良民。一下就和他们拉开了差距,一跃成了更高阶层的存在。

  难免心中感到生疏,甚至还会有浓浓的落差感。

  毕竟,赎身……是每个奴仆最大的梦想。只是苦于能力不足。

  谢安看在眼里,却没有安慰什么。

  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即便是长在一个家庭一个起点的亲兄弟,最后也会有人混的好,有人混得不好。

  这些事儿,连做父母的都帮衬不了。

  更何况是师徒?

  谢安鼓励道:“师傅干了三十年的朝奉师傅,也该去外面走走了。而且,我走了,你们才有出头之日。”

  听闻这话,两人总算高兴了不少,很期待的看着谢安。

  他们知道,朝奉师傅是个技术活儿,谢安走了,李府对于下一任的朝奉师傅人选,肯定会问询谢安的意思。

  而谢安的推荐,基本上就可以确定谁是下任的朝奉师傅。

第37章 师徒嫌隙

  夜深露重,寒气侵袭。

  吹得房间里的烛火摇曳不止,发出“刺啦刺啦”的轻微响声。

  韩立和贺春利都瞪大眼睛盯着谢安,等待谢安的安排。

  谢安则坐在位置上,仔细打量这两个徒儿。

  讲心里话,韩立活络,脑子灵光,更适合做生意。而贺春利虽然为人实诚,不善言辞,却技术更为扎实,为人也更踏实稳重。

  让韩立做朝奉师傅,对当铺的生意有利。

  让贺春利做朝奉师傅,生意可能差点,但是当铺的业务会更扎实,将来会走的更远。

  更何况,贺春利在谢安最危难的那段时间,一直在床前尽孝伺候,谢安都看在眼里,多少也存了几分私心。

  自己又不是机器,也是个人啊。

  念及此,谢安不再迟疑:“韩立,你脑子活络,善于言辞,是个经商的好苗子。”

  听闻这话,韩立心头一喜。

  紧接着,谢安接下来的话就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贺春利虽然木讷了点,但技术扎实,不好高骛远,做事踏实。由贺春利来做朝奉师傅,更为稳妥。毕竟你们都是奴仆,生意好坏对你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保证当铺生意不出事,才是你们的立身之本。若是生意出了个岔子,便是你们给李府赚了再多的银钱也没用,人家该罚你照样罚你。”

  韩立眼眸之中明显露出浓浓的失落,整个人都跟泄气的皮球似得。

  而贺春利的眼睛里则绽放出欣喜意外的神采,他看了看旁边失落的韩立,想开口辞让。毕竟在他心里,一直都觉得韩立更适合做朝奉师傅。甚至把这个当成个铁定的事情。

  他没想到师傅会让他做朝奉师傅。

  但是

  一个朝奉学徒,一年收入不过六七两。而朝奉师傅,至少十几两起步,翻倍的收益。

  贺春利虽然木讷,人却不傻。更知道这或许是他这辈子唯一出头的机会了。并不想错过。

  只能让韩立失落了。

  想到这里,贺春利便咬牙拱手,“徒儿必定为当铺尽心尽力,尽量不出错,不辜负师傅的期许。”

  韩立也咬牙,强忍着失落和不甘:“全凭师傅做主。”

  谢安微微点头,“那便好。希望你们以后互相帮扶。我明天就会搬出去。”

  谢安如今是虎狼门的执事,将来若是发展的好了。自然有能力帮着两个徒儿赎身。那无非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谢安却没有把这个说出来,一方面是谢安都还没去虎狼门上任,前途未卜,自然不好许诺什么。

  另外一方面,谢安也觉得人各有命。

  若两个徒儿未来保持本心,对自己依旧敬重孝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那便帮扶一把。

  若后续他们变了心,便没有帮扶的必要了。

  ……

  晚饭期间,贺春利仍旧和先前那般尽心。撅着屁股给谢安倒茶,盛饭,夹菜等等。而韩立则显得神色黯淡,只顾着低头扒饭。

  谢安都看在眼里,知道韩立已经对自己生出了嫌隙。

首节上一节27/19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