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第201节

  但那两只眼珠子发亮,透着一股子认真的劲头,颇为吸引人。

  圆慧和尚怔住了,上前伸手摸了下神秀的额头,见其一脸茫然,满脸黑线,道:“你是在河边被冻发烧,烧昏头了吧!”

  “说什么胡话,走了,回寺庙去,今天的功课还没有做!”

  “马上就快到天轮法会了,到时候你要代表咱们寺庙,去乾阳殿跟陛下论佛法的,你可不要出错……”

  圆慧和尚一把拽起小和尚,往远处的寺庙走去,念念有词的跟小和尚嘱咐着各种事宜,以及洛阳城近些日子的种种传闻。

  神秀一脸无奈的收起鱼竿,听着师兄一路唠叨,只得不断点头。

  ……

  然而,无论圆慧和尚还是神秀,都没有注意到在山巅处,有两道身影一直在注视着他们两人。

  其中一人身着金色的菱格狮凤纹袈裟,温和的面容上,满是祥和。

  正是天台寺的主持智远主持,看着那一大一小两个和尚渐渐远去的背影,叹了口气。

  “唉,让定南王见笑了,老僧寺庙中的这两个弟子,着实是顽劣的很啊!”

  “也不知道等老僧西去,他们二人要如何才能承天台寺的衣钵,如何替我佛门弘扬佛法经文。”

  老和尚摇了摇头,似乎是对门下弟子这般胡闹顽劣,有些无奈。

  在旁的另一人闻言,笑了笑道:“主持说笑了,依老夫看,这两位小僧人都是颇有慧根,天资过人。”

  “最难得是佛法修为不凡,年纪轻轻,已经身具佛相了!”

  “特别是那大一些的圆慧僧人,老夫要是没看错,只怕都已经有炼神返虚境的修为了吧?”

  “天台寺不愧是我大隋的国教,着实是卧虎藏龙啊!”

  开口之人,面善中带着一丝慈悲祥和,身上萦绕着淡淡的暮气,但仍然精神抖擞,威风不减。

  一头花发皆须白,身高九尺九,胸宽背厚,定眼一看便是不凡。

  其名为定彦平,乃是大隋九老之一定南王,赫赫有名的‘双枪将’。

  此外,他还是伍建章的拜把子兄弟,曾经与罗艺、杨林等人一起结义。

  不过,与杨林、罗艺和伍建章等人不同,定彦平在大隋立国之后,急流勇退,归隐了田园,再没有出现在朝堂上。

  时至今日,定彦平也没有再与洛阳城中的达官显贵,有过任何往来,终日流连山水之间,结交各路高人隐士。

  就比如这位天台寺的智远主持,就是定彦平在归隐田园之后,结识的佛门好友。

  “定南王打趣了,天台寺不过东都外一方世外之地,如何藏得下龙虎之形啊!”

  智远主持听到定彦平所言,颇有些无奈,摇了摇头道:“老僧这最小的弟子神秀,虽然天资过人,慧根深种。”

  “先天一双佛眼,能够洞悉任何佛法经文,烂熟于心,但这脾性却是古怪的很,时常说出一些惊人之语,做出一些惊人之事。”

  “还有那圆慧……唉,虽然修行天赋惊人,但却不明佛法真谛,整日想的是游行天下,惩恶扬善,毫无弘扬佛法之愿。”

  “唉,老僧都快愁死了!”

  老和尚摇了摇头,面色既愁苦又无奈。

  世人皆称他为高僧,已得佛法真谛,乃是在世的人间真佛。

  但只有老和尚自己清楚,他离着佛的境界还远。

  而那有望能踏入佛的境界的两个弟子……又是行为不端,一点不像是佛门弟子。

  “哈哈哈哈哈,看来大师纵然出家,被世人称之为高僧,剃光了这颗脑袋,也还是有着这许多看不见的烦恼丝啊!”

  闻言,定彦平忍不住笑了起来,很是欢快开怀。

  “老夫倒是觉得,主持不必这么忧愁,神秀的年龄尚小,不入红尘,不见俗世,一颗佛心纯净,只要多加引导,总能殊途而归。”

  “至于那圆慧僧人,他有如此高的修为和天赋,既然想要游历天下,那就让他去嘛!”

  “他日有朝,或可去到那西天脚下,证得一枚正果,为天台寺扬名也说不定!”

  智远主持闻言,若有所思,双手合十,道了一声佛号。

  “阿弥陀佛,定南王果然是身具慧根,这番话说出来,更是证明了老夫当初没有看错。”

  “定南王合该入我佛门,可为我佛门一方护法,持修正果,看护人间之道。”

  话音落下,定彦平摇了摇头,浑不在意道:“少来,主持你早几十年前就这么说过了。”

  “过了几十年,现在还是这么一套说辞,但老夫可已不是当年那个热血方刚的少年了!”

  定彦平说着,叹了口气,笑道:“我这一生造杀孽太多,若是凭主持你三言两语就放下,遁入佛门为一僧人,日后还能修成正果……那这正果修来的也太容易了。”

  “日后,这世人该会怎么看待佛门?”

  闻言,智远主持面露思索之色,朝着这位大隋定南王行礼:“定南王所言如真!”

  “只是可惜了王爷这一身慧根,若能转修我佛门之法……可惜啊!”

  说这话的时候,老和尚一脸真诚,眼中也满是惋惜,没有半点蛊惑或是调侃之意。

  但定彦平神色不变,摇了摇头,道:“算了,老夫已经入了俗世,身在人间,烦恼丝缠身,斩不断,挣不开!”

  “尤其是这近日……我定南王府的许多琐碎之事,让老夫是越发明白什么叫做身不由己啊!”

  这位大隋定南王在相识了数十年的好友面前,也是没有任何隐瞒与掩盖,眼中萦绕着深深地无奈。

  智远主持思索了一阵,随后缓缓道:“王爷或许可以考虑一下……去宫里或是忠孝王府寻求一下帮助。”

  于情于理,定彦平也是大隋的定南王,更是伍建章的结义兄弟,若是有什么麻烦或是棘手的问题,都可以去寻朝廷和伍建章相助。

  但定彦平听到智远主持的话语,却是轻笑了出声,幽幽道:“主持,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我定南王府的麻烦,就来自这两个人呢?”

  话音落下,智远主持怔了下,随即似是反应过来,想到了什么,露出了些许惊容。

  他稍作思索之后,询问道:“北边的事情?”

  定彦平忍不住叹息一声,缓缓点了点头,脸色有些不好看。

  “竟然连王爷都被波及了吗?”智远主持有些意外。

  随着边骑入都,边关和北地的各种消息,已经如雪片般飞入了洛阳城。

  如今,街头巷尾,许多百姓都已经知晓了平北大军连战连捷,边关外异族叩关之危,迎刃而解,北方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一场可以预见的汹涌浪潮,也随之即将到来。

  而首当其冲的,并非是如今在朝的文武大臣,反而是洛阳城中的达官显贵。

  其中,作为大隋九老之一的定南王定彦平,赫然是其中最具分量的那个之一。

  “阿弥陀佛。”

  智远主持轻诵了一声佛号,沉吟片刻,迟疑道:“按理说老僧乃是出家人,不应太多打探红尘俗事,尤其是这等朝堂庙宇的纷争。”

  “但王爷和我天台寺缘深,老僧更是与王爷相识数十年,于情于理,也该过问一句。”

  “所以,可否请教一下王爷,边骑入都,带来了北地与边关的诸多消息,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闻言,定彦平没有说话,眸光幽幽,迈步往山下走去。

  此时正值大雪飘落,山中已经积起了淡淡的一层雪。

  但二人却是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缓步行走在雪中。

  两人看似苍老,可步行之间却没有任何迟缓,健步如飞,如履平地。

  “主持,你可知道边骑上一次入京是什么时候?”定彦平似是答非所问。

  “阿弥陀佛,老僧若是没有记错,应该是数十年前,罗艺被封为北平王之时。”智远主持道。

  数十年前,大隋立国不久,天下刚刚稳定,边关纷争却是不断。

  彼时,罗艺凭着一杆银枪大破草原一十三个部落,威震天下,从此安定北方边境。

  那时也如今日一样,边骑携着捷报入京,天下风闻。

  “没错,那已经是数十年前了,所以要说影响,其实也没有什么影响,只是时隔数十年,边关的消息,再次传入了九州。”

  定彦平抬头看向已然被风雪遮蔽的天空,轻声道:“这并不寻常,边关安静了数十年,天下太平了数十年,如今频频出现动乱,东都、山东府、北地……有人在担心,我们都在担心,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场更大的动荡很快就会到来!”

  “边骑时隔数十年,再一次进入了九州百姓的视线之中,异族叩关,很可能会是一个兆头!”

  “有人在打北地的主意,也有人在关注罗艺的下场,更多人在关心边关的情况是否还安稳……”

  话语至此,定彦平的眼中闪过一道异色,稍稍顿了下,幽幽道:“诸多异象的背后,或许是天地将变,人间动荡!”

  “主持啊,你我都是修行者,应该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千百年未有的机缘,那道桎梏被打破的可能性……或许要出现了!”

  智远主持眸光颤动,终于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低声喃喃道:“往前看历朝历代,也有过类似的现象!”

  “昔年那场浩劫之后,也曾有着诸多异象出现,异象之后,天下就如雨后春笋,出现了许多惊才绝艳之人!”

  “就例如……”

  “就例如我们。”

  定彦平眼中的异色更甚,苍老而又深邃的面庞,流露出一丝无奈,轻声接过了话:“这就一如当初我等跟随先帝一样!”

  天下大乱,必出妖孽!

  这所谓的妖孽,并非是真正的妖精鬼怪,而是那些惊才绝艳的天骄。

  在这等背景之下,天下有志之士,都可有大机遇。

  或一遇风云变化龙,自此不受人间束缚;或好风凭借力,直上青云登九天。

  此外,对于定彦平这等气血衰败,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也将是一次难得机遇。

  他或许可以借此机会,再进一步突破,展望一下仙神的境界。

  “可是……你们也不敢肯定天下真会大乱吧?”智远主持皱紧眉头。

  要知道,历朝历代,也不少出现剧变,但却不曾有过改朝换代的事情发生。

  而且,也没有那等惊才绝艳,白日飞升的天骄出现。

  “但只要有一丝变数,一丝可能存在……主持,换做是你,你会不会愿意去赌上一切,搏一搏希望呢?”定彦平幽幽说道。

  智远主持神色微动,那颗宛若磐石的心,竟是隐隐跳动了一下。

  若是换做他……他冷不丁打了个寒颤,轻声诵了一句佛号,不再多言。

  亦或是不敢再开口,生怕又一次动摇。

  只是,连他这样德高望重,为大隋国教寺庙的主持,都被动摇了心神,也就足以说明,这天下变动的诱惑力,究竟是有何等吸引人。

  二人就这般站在天台寺的山上,低头望着远处寺庙里,成群的和尚僧人盘坐在大殿之中,诵经念文。

  忽然,大殿里,诵经念佛的小和尚似有所感,转头望向了几百里外的洛阳城。

  ……

  这一日,大业元年的第一场雪到来。

  北方传来捷报,平北大军以北平府为中心,辐射向整个北地,不断出兵,逐渐收复燕云十六州。

首节上一节201/7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