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第202节

  没多久,平北大军兵临城下,幽州刺史、北方大儒薛道衡带着一众幽州官员和勋贵出城,上表降书。

  与此同时,云州刺史周法尚前后脚之差,丢下云州城给平北大军,自己带着随从和家眷,径直往洛阳城而来,言辞凿凿,要入宫当面与杨广说清楚北地叛乱之事,诉说冤屈。

  平北大军,扬威八方!

  此时,正值临近大朝会,各国纷纷上表,近日将派出使节团前往洛阳城,朝贡大隋皇帝。

  天下风云,将聚洛阳!

  ……

  大业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时隔大半个月,杨广再一次上朝,并且在文武百官面前露面,也是安了不少人的心。

  毕竟,虽然为太子的时候,杨广也是如此不务正业,但却至少能让人看到他的身影。

  可自登基继位以来,杨广不知为何喜欢上了深居简出,除了宇文成都一直跟在身边,以前也就宇文化及能常常入宫请见。

  除此之外,就是伍建章这位接任的大隋宰相。

  衮衮诸公有序的踏入乾阳殿,彼此相视了一眼,随后就像是不熟悉一样,纷纷站到了各自位置上。

  未等多久,杨广便来了,他似是有些慵懒,但身姿仍然平稳,缓缓坐在了龙椅上。

  等到杨广坐稳了之后,御前太监才向前踏了一步,高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大殿内,死寂无声,落针可闻。

  杨广见状也不出奇,端坐在龙椅上,老神在在看着这一众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

  马上就要临近大朝会了,这洛阳城中近日也来了不少各地州府、郡县的官员。

  他们是前来跟杨广奏禀过去一年,各地发生的种种事务。

  简单来说,就像是一年到头,各地分公司的管理人,来到总公司述职汇报年报一样。

  忽然,就在杨广出神之际,殿内有一人出列,恭敬作揖,道:“启奏陛下,微臣有事禀报!”

  话音落下!

  大殿内,文武百官皆是投去目光,只见出列之人,赫然是兵部尚书段文振。

  杨广收回思绪,投去了目光,眼中微动,隐隐猜到了段文振奏禀是何事,微微颔首:“段卿请说。”

  闻言,段文振略有停顿,然后朗声道:“启禀陛下,南阳县公伍云召昨日前来兵部,讨要二十万兵马所用粮草和辎重,以及河南府之地的地图!”

  “臣问其所用何处,南阳县公并未答臣!”

  “臣不明,请陛下解惑!”

  乾阳殿中,一时间安静无声。

  众人面面相觑,神色皆是有些异样。

  杨广点了点头,轻声道:“此事是朕的疏忽,正好借此朝会,朕便也颁布一道旨意!”

  话音落下,御前太监抬头就见杨广投来一道眼神,顿时会意,连忙从上前从案桌中拿起一份御旨,打开后朗声道:“宣旨!”

  殿内,文武百官纷纷拱手作拜。

  大隋皇朝的规矩,并不像是前朝,只要不是谢恩、祭拜或是针对自己的旨意,那便不需要跪下,只用躬身作拜就可。

  “朕拟定,着南阳县公伍云召,领兵二十万,北上河南府,应开河府都护李密所请,推平雎阳城之鬼神之祸,剿灭所有阴魂鬼魅,还河南府一片清云!”

  “此诏令,自宣旨之日起,至大业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话音落下,文武百官皆是沉默。

  这旨意若是不看仔细,还以为没有什么稀奇之处。

  但实际上,它跟一般的旨意不同,因为最末尾钦定了时间!

  今日是十二月二十三日……也就是说,伍云召就只剩下不到七天的时间,要扫平整个雎阳城,平定河南府的鬼神之祸。

  想到这,众人忍不住纷纷投去目光。

  只见武将那一列,伍云召一脸平静的出列,作拜道:“臣,伍云召领旨遵命!”

  杨广起身,环顾众臣,朗声道:“雎阳城之鬼神祸,乃是我河南府的一大祸患,雎阳之地的百姓,一直深受其害!”

  “鬼神乱阴阳秩序,人神共愤,绝不容忍!”

  “朕决心出兵,推平雎阳城,平息这鬼神之祸!”

  “望众位卿家与朕一同协力!”

  这件事是在平北大军,北上平叛之前,就已经定下来的。

  只不过,之前北方未定,即便是杨广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变数,因此一直按住了伍云召,没让他离开洛阳城。

  现在,北方捷报已经传来,自然是该让伍云召上路,前往河南府,平定雎阳城的鬼神之祸。

  毕竟,雎阳城为鬼城,挡在了开河府开辟河道的前路上,一日不推平雎阳城,河道便一日没法疏通,大运河便要迟一日完成。

  大运河事关大隋的国策,可是一点不能耽搁。

  所以,北方捷报传来,杨广立刻着手让伍云召领兵前往河南府了。

  乾阳殿内的诸公纷纷拜身:“臣等谨遵陛下之命!”

  “预贺南阳县公,扫除雎阳城鬼神之祸,扬我大隋之威!”

  后面一句话是武将们,齐声向伍云召所说的。

  至于梁毗、段文振等文官……那就没有说话了。

  甚至,段文振还是一脸冷漠,显然是心中有些想法。

  “诸卿可还有事奏禀?”

  杨广坐回龙椅上,随后问道:“若无事情,便可退朝了!”

  他这一次上朝可没想过处理什么要事,纯粹就是跟文武百官露个面,刷一下存在感,然后就打算溜了。

  伍云召领兵平定雎阳城的事情,也只是顺手而为,顺势就颁布了那道旨意。

  要不然,他都打算下朝后,让通政司去传达给政事堂,告示天下。

  然而,就在杨广退朝之言都要宣之于时,忽然一个声音在殿上响起。

  “启禀陛下,臣有事奏!”

  话音落下,众人纷纷望去,神色顿时有了些变化。

  因为出列之人……对他们来说,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

  熟悉的是这个人,陌生的是这个人现在的官职。

  中书省中书侍郎宇文化及。

  同时,也是前大隋宰相。

  “宇文爱卿有何事奏禀?”杨广挑了下眉,有些意外,没想到最后关头,宇文化及竟然会跳出来。

  百官之列中,站在最前面的伍建章眸光幽幽,眯起眼睛,屹然不动。

  而此时,宇文化及已经出列,来到了殿上,恭敬拜道:“启奏陛下,臣为臣的弟弟,前山东府刺史宇文智及上表请罪书!”

  请罪书!

  一众大臣们神色微异,随即有些恍惚,终于想起宇文化及还有个前山东府刺史的弟弟。

  没办法,宇文化及的存在感和光环太强,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他身边的其他人……除了宇文成都。

  “呈上来。”杨广眯起眼睛。

  御前太监来到殿上,接过宇文化及奉上的请罪书,恭敬的放到杨广面前的案桌,缓缓打开。

  杨广投去目光,扫眼一看,心中顿时了然。

  这确实是一封请罪书,但言辞之间却是在为宇文智及的不作为开脱,并且隐隐间将山东府事变的事情,牵扯到了靠山王杨林身上。

  这就是明显的祸水东引。

  毕竟,谁都知道山东府绿林响马三劫皇纲后,靠山王杨林大闹山东府,几乎将山东一地闹得鸡飞狗跳。

  最后,朝廷甚至为此不得不派出剿匪队伍,前往山东府整治。

  在这封请罪书之后,如果杨广要问罪宇文智及,只怕就要连杨林一起问罪了。

  杨广一字一句看过去,最后在请罪书的末尾上,看到了宇文智及的名字,微微眯起眼睛,沉默不语。

  大殿内,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随后,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宇文化及,神色各异,不知在想什么。

  而跪在殿上,默默俯首的宇文化及,亦是沉默不语。

  良久后,端坐在龙椅的杨广出声了。

  “拟旨……”

  “靠山王杨林僭越,不遵大隋律,擅自调动山东府兵马,搅乱一地秩序,致使山东官员,沸反盈天!”

  “即日起,禁足在府七日,不得外出,闭门思过!”

  “另,前山东府刺史宇文智及,为官一任,无为无作,导致山东各地响马肆虐,匪患成群!”

  “即刻起贬为庶人,废去一切荣辱!”

  “着发配开河府,劳役三年,以恕其罪!”

  话音落下!

  一众文武百官纷纷抬头,惊疑不定,望向龙椅上的杨广,一时间竟是有些恍惚。

  这是两个人都惩处了?

  虽然与之相比,杨林的惩处很轻。

  但也要看对象啊!

  那可是靠山王!

  大隋九老之一,当今大隋武将第一人!

  “如此,宇文爱卿可满意?”杨广眸光幽幽,凝视殿上跪着的宇文化及,眼中有一丝异色。

  他不知道宇文化及在打什么主意,但既然这请罪书送到了面前,那他也就干脆如其所愿。

  当然,他不可能轻轻放过宇文智及,那就干脆连杨林也一并事后算账。

  毕竟,真要说起来,杨林也确实是犯错了。

  “陛下公允,臣无话可说!”

  宇文化及埋首作拜,看不出什么表情。

  “退朝。”

  杨广深深看了眼宇文化及,而后宣布退朝,转身离开了乾阳殿。

  “臣等恭送陛下!”

首节上一节202/7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