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老夫倒下,他们出头了!”
“再发觉老夫想要冒头的一丝可能,他们是不会眼睁睁看着,让老夫再次起来的!”
“在这个节骨眼上,老夫和宇文家绝对不能被抓到任何一点错漏!”
“否则,功亏一篑,还要牵累自身!”
宇文化及摆了摆手,宇文智及当即会意,自觉泡好了茶,端着茶杯递了过去。
他接过茶杯,却没有喝,语气不疾不徐的道:“其实,你在这个时候去开河府避一避,也是一件好事!”
“士及在开河府做副使,也不算委屈了你!”
闻言,宇文智及愣住了,疑惑道:“兄长,这又是什么意思?”
宇文化及默默转头,盯着宇文智及看了好一会儿,忽地冷笑道:“你真以为老夫不知道……你与麻叔谋勾结的事情?”
话音落下!
宛如一道晴天霹雳,忽然劈中了宇文智及的脑袋,其顿时浑身发僵。
与麻叔谋勾结!
当然,宇文智及当然有!
不仅是他,在这东都中还有不少官员,也是与麻叔谋有勾结。
虽然消息还没有传开,但洛阳城中还是有极少数人知晓了,亳州城剧变,朱灿与麻叔谋的联系。
不过,就算知道了这一点,但却没有人猜到,杨广会想要针对此事下手。
也只有宇文化及一路看着杨广如何从大隋晋王,到太子,再到隋二世,才隐隐觉察到了一丝端倪。
“兄长,难道陛下想要……”宇文智及咽了咽口水。
若是这样的话,那他就算躲入开河府,也逃不了啊!
“不知道,所以老夫才说你在这个时候去开河府避一避风头,乃是明智之举。”
宇文化及摇了摇头,端起茶杯饮了口茶水,淡淡道:“大朝会的日子在临近!”
“大业元年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在这最后将会汇聚到一起,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你是被从山东府驱逐回来,在这个节骨眼上,继续留在东都,只会成为被人攻讦的对象!”
宇文化及看的清楚,如今这东都已经是风云汇聚,各种事情与人,全都在虎视眈眈。
而宇文智及这么一个‘有前科’的人待在洛阳城,无疑就是一个活靶子。
“兄长,可是我走了,还能回来吗?”宇文智及低声问道。
他有些不甘心,几个月前还是堂堂的山东府刺史,如今却要沦为阶下囚,去开河府为劳役,一去就是三年。
“你的性子有些浮躁,去开河府待三年也好,历经一些磨难,不是什么坏事。”宇文化及淡淡道。
听到这,宇文智及明白了,这开河府他是不去也得去了。
“兄长,我明白了。”
宇文智及默默起身,抓起包袱就往府外走去。
此时,宇文府外面停着一辆官车,乃是开河府的马车,专门过来接宇文智及的。
杨广早前已经下旨,宇文智及因在山东府刺史的位置上,有失察之责,罚去开河府劳役三年。
今日,开河府正式过来拿人。
府邸后院,宇文化及默默目送着自己亲弟弟,上了开河府的马车,缓缓消失在长街尽头。
一时间,这位前大隋宰相,如今的中书侍郎,眼中有几分默然。
随即,宇文化及缓慢起身,到书房中写了一份奏疏,让府中管家递到通政司去。
因为是宇文化及的奏疏,通政司没有怠慢,立刻开始审阅。
“中书侍郎的奏疏,这倒是少见啊!”
负责审阅的通政司官吏有些感慨,自宇文化及从宰相之位退下来后,就鲜少再看到宇文化及的奏疏。
带着一丝好奇,他打开了宇文化及的奏疏,当即就怔住了。
因为这是一份请命奏疏!
奏疏开头的内容就是:臣宇文化及,请旨北上,治理北地乱象,恢复北方安宁……
宇文化及想离开洛阳城,北上去北方了!
那名负责审阅的通政司官吏,瞬间意识到这是一件大事,立刻将奏疏留中不发,递到了司主的屋内。
这些时日,洛阳城中已经有不少大臣递上奏疏,大多都是通政司的官吏无法处理,只等到之后递入宫中,交由杨广决断。
除了宇文化及这一封奏疏,还有好几位大臣的奏疏,都是如此。
其中,就有兵部尚书段文振、刑部尚书梁毗、大理寺代寺卿卢宇等等,数位朝中三品和二品以上大臣的奏疏。
宇文化及的奏疏将在之后,与这些奏疏一起送入宫中,由杨广批阅后裁决。
而这些奏疏也是拉开大朝会序幕的一只只手!
第159章 裴元庆
皇宫,寝殿里。
在呈上了伍云召的奏疏后,雄阔海便退下出宫去了。
毕竟,他除了带着伍云召的奏疏外,还有一封送到忠孝王府的家书。
雄阔海离开之后,杨广在寝殿中看着那一份奏疏,眸光流转,若有所思。
“幽冥阴间……”
杨广喃喃自语,在嘴中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合上伍云召的奏疏,就要起身离去。
忽然,又一名内侍匆匆入殿,恭敬道:“启禀陛下,通政使虞世基求见!”
杨广抬头瞥了一眼,稍作沉吟,道:“宣!”
通政司是皇帝对外的一个通话口,而执掌通政司的人,就是这个通话口的传递者。
如今的通政司执掌,也即是通政使,名为虞世基,为人沉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高才,能写书法,尤善草隶。
最重要是,此人也是杨广登基继位之后,一手提拔起来的,可以说是绝对的心腹。
若是旁人的话,杨广就不见了。
但这个虞世基身为通政使,如果没有重要之事,一般不会入宫的。
没多久,一名气度不凡的年轻男子,缓步迈入了寝殿,恭敬拜礼:“臣虞世基拜见陛下!”
“陛下,通政司收到了几份奏疏,皆是来自朝中各位大臣的。”
“因为内容有些重要,通政司不敢擅做处理,臣便拿来入宫,奏禀陛下!”
虞世基从大袖中拿出一本本折子,举过头顶,恭敬呈上。
近前内侍见状,连忙上前接过,一一呈在杨广面前的案桌。
“都是谁的折子?”杨广皱了下眉。
大隋朝廷的规矩,只要不是上朝,所有官员递上来的折子,全都要交由通政司审阅一遍,之后才会递到杨广的面前。
当然,这是平常情况下,如八百里加急、边关烽火急报,这些都不列入其中。
此外,通政司只负责文官方面的事情,如果是军队的奏报,是不会经由通政司之手,而是直接呈禀到杨广的面前。
“越王杨素、兵部尚书段文振、刑部尚书梁毗、大理寺代寺卿卢宇、礼部尚书杨玄感、工部尚书宇文恺、吏部侍郎裴炬……以及中书侍郎宇文化及!”
虞世基一口气几乎将洛阳城中,三品以上的朝中大臣,全部说了个遍。
杨广坐在龙椅上,神色间有些微妙。
这是所有人都递了折子啊!
“有意思!”
杨广眯起眼睛,拿起第一份折子看了眼,神色不变。
这是兵部尚书段文振的折子,内容倒是没什么新奇,大意是劝诫杨广莫要穷兵黩武,日后尽量要减少动兵。
除此之外,段文振建言由兵部和工部联手,对目前大隋军队现有的所有甲胄、兵器,进行一次更新换代。
不过,这需要大量的资源,以目前的国库,若是要支撑这样一轮军队换装,只怕会出乱子。
“一边建言减少动兵,一边又建言军队换装……这个段文振,倒是有意思!”
杨广放下折子,面露思索,能递上这样的折子,足以说明段文振并不是个迂腐之人。
此外,他还看到了目前大隋军队一个极大的缺陷。
那就是底层士兵的战力太低了。
当然,这是指各地州府的府卫军,如十二卫、边军这些军队,即便是底层士兵,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这个问题在短时间内,只怕是难以解决。”
“最起码要等到大运河贯通南北之后,才有可能调拨出资源,完成军队的整体更新换代。”
“不过,现在倒是可以先准备起来,一点点逐步递进!”
杨广眸光闪烁,提笔在奏折上画了个交叉,然后在旁写下意见和处理方案。
随后,他将这折子放到一旁,看起了其他的折子。
第二份奏折是刑部尚书梁毗,内容是举荐一个人出任刑部侍郎。
杨广看了眼名字,立刻挑了下眉,眼中有一丝怪异。
“这老家伙倒是精明,难怪当年能兵不血刃,就安抚住了白石族!”
“还让白石族各部落的首领,奉他为先师,从此再没有纷争!”
杨广想起隋文帝在位之时的一桩旧事。
梁毗在任刑部尚书之前,曾经是西宁州的刺史。
当时,西宁州毗邻白石族的领地,时常有白石族的部落聚兵袭扰,西宁州百姓苦不堪言。
当时任西宁州刺史的梁毗,就想了个办法,设宴款待白石族各部落的首领,齐聚一堂。
白石族各部落的首领,误以为梁毗是兴师问罪,纷纷献上族中的诸多奇珍异宝,以此讨好,想要平息大隋的怒火。
然而,梁毗一件宝物都没有收下,还在西宁州划出一块地,安置白石族部落中的老人。
正是这一举动,俘获了白石族部落民心,让白石族部落心甘情愿,为大隋马前卒。
隋文帝在位之时,大隋京师有四卫,其中有两卫就来自白石族。
“都说人越老越精,还真是没有说错啊!”
杨广眯起眼睛,看着梁毗的折子,久久没有落笔。
按照大隋律,六部设有一位尚书,两位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