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克苏鲁不相信末日 第3节

  “然后你们两个,现在出去,没有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进来。”

  “何局来了都要搜身!”

  将桌上几页纸扣下,郑远脱下外套盖在上面。

  虽然一切都过于离奇,而且对他来说这件事有极大可能是有问题的,是某种阴谋。

  但他又不敢赌,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几率,此时他手底下按住的就是整个东盟的未来。

  不,是全人类的未来!

第4章 真的是好事吗?

  与许多人想象中不同的是,末世后人类的科技并非完全陷入了停滞。

  虽然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和专家,可又有徐焕这样的人成为了超凡者。

  灵气复苏,伟力归于个体,高阶超凡者的强大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就像末世后的苏寻,他觉醒的是名为元素控制的异能,这种异能最初时并不强势,一直到三阶也只够在野外生个火,引个水,最多给电子设备充个电,一直被认为是没什么用的后勤异能。

  但当苏寻在秘境中获得一些奇遇,最终提升到九阶时,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无用的异能到那时几乎有了造物主的几分威能,那时的苏寻几乎可以随心调动领域内的元素,组合成一切他所需要的物质。

  超凡者本身,就是后末日时代人类最先进的科学设备,最恐怖的战争机器,以及最顶尖的研究成果!

  那个时期的苏寻已经彻底放弃了人类的形态,他的血肉凝结成了炮塔、城墙,甚至超算,作为元素掌控异能的持有者,他对许多如今还没发现的材料尤其是金属材料了如指掌。

  比如核聚变反应堆的内层壁垒。

  又比如常温超导。

  亦或者超高音速高空飞行器的外壳和发动机。

  加之由于灵力这种几乎相当于第五大基本力的能量出现,人类观察世界的工具又多了一种,几百年来无数更专业的幸存者由此提出了诸多设想,前赴后继之下,虽然应用领域还受制于环境无法取得飞跃,但理论科学却是扎扎实实地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这些不知为什么还能记住的资料是苏寻此刻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他撬动整个东盟工业体系的钥匙,是唤醒这头工业巨兽的敲门砖。

  工业巨兽有没有被唤醒尚不清楚,葛东海觉得自己现在像是被一板砖糊在了脸上,整个人晕晕乎乎。

  几位学界泰斗自然不可能这么快赶到滨海市,作为物理所赵院士的门生,葛东海正在滨海参加一次学术会议。

  在听闻某项重大技术取得突破之后,他推掉了接下来所有行程,马不停蹄赶往滨海农学院。

  嗯,农学院,大豆研究所,搞出了新世纪人类意义最重大的材料学突破。

  葛东海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以为对方在骗自己,怎么,滨海农学院是种出天地灵根了?千年一开花千年一结果,长出来的豆子是常温超导体?

  这件事怎么听怎么离奇,但对方本身也并不太确定,只道是上级要求自己去进行辨认,加上自己总归也是好奇,于是他还是用最快的速度来到了这里。

  大豆研究所已经戒严,这阵势让葛东海皱眉。

  就算产生了什么突破,也不至于这样吧?一个实际可行的东西被发现,从理论诞生到实际落地,中间差了千万里,由其是这种级别的新发现,说这是从无到有开辟一个新学科也不为过。

  哪怕真是种出了天地灵根直接长出了超导体,你复现和工业化制取呢?这里面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葛东海觉着眼前这帮人有点小题大做,他接受了相关审查,而后硬着头皮在一间布满摄像头的房间内签了整整两斤保密协议,终于推开了一扇严密把守着的房门。

  “东海!你可算来了!”

  屋内人不多,基本都是熟人,大豆领域的徐前辈与自家老师是同一个辈分的存在,虽然大家并不在同一个领域,但在各种报告会上还是有过见面。

  安全部门的郑组长也认识,他曾参与过一些涉密项目,与对方有过合作,他带了一个组员在这里。

  令他意外的是自己的一位同行,农学院并非没有物理相关专业,只是水平上与第一科学院有一点点距离,这位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的人就是本校的一位教授,此刻他也不知道是热了还是怎么,脸色涨红又坐立难安。

  “于老兄?你没事吧?”

  “东海,快看看这个,我感觉没问题,但我不敢拿主意,这些东西和我的研究方向还是有一点偏差,你是赵院的高徒,我们就等你来一锤定音了!”

  对方声音急切,几乎把葛东海吓了一跳。

  “你别急,先别急。”葛东海拿起对方手上那几张纸,看到的第一眼就愣住了。

  “这是……”

  纸上的字迹并不算好看,甚至有些生疏,像刚学会写字的小学生所作。

  然而就是这样的笔下,密密麻麻排列的公式仿佛藏着某种真理,流露出某种独特的,无可比拟的美感。

  就这样一行一行看下去,葛东海的脖颈处开始泛起红色,逐步蔓延到他整个脸庞。

  常温超导……

  这东西其实经历了近百年的研究,葛东海对此并不陌生,这实际上就是他的专业领域,他很了解这条路离那真正的常温常压四个字到底还有多远要走。

  然而此时,就有这样一张纸摆在面前,里面所记载的几乎就是他日思夜想的那条未竟的道路,一行又一行公式将最艰难、最模糊的那部分迷雾一扫而清,将一种名为真理的道路完完整整地展现在了他面前他甚至几乎已经能够看到,此时按照这张纸上的方案去补全自己的计划,那种完美金属就可以立刻诞生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了。

  当然,这只是原理,只是构架,只是浓缩在一张纸上的精华,但就这一张纸,几乎可以说能让全人类少走一百年弯路!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就是如此了。

  他又翻开另一张纸,其上又是一种足以解决很多技术困境的新材料,但与前面那个超导体相比,它们略微显得黯淡。

  即便如此,葛东海还是强忍着激动的心情,一字不落地看完了每一个字。

  过去苦苦追寻的东西,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守望,几代人奋斗终生又看不见希望的目标,在一代代老人离去之后,以这样一种突兀、直白、荒诞的方式呈现在了面前。

  这一刻,葛东海仿佛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看这份文稿,而是在替科学院、替无数黯然离去的先辈们,看着这份终于现世的成果。

  “这东西……”葛东海的声音有些颤抖,拿着纸的手也不算太稳。

  房间中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

  “怎么样,是对的吗?”

  葛东海深吸了一口气:“材料的验证是需要实验复现的,仅通过理论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如果凭我的经验来判断,这些公式的完善程度和正确性上毋庸置疑。”

  “我现在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参考这些资料制造的合金,即使达不到真正的完美,也绝对能让我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走出一大步而且是非常远的一大步!”

  葛东海振奋的心情难以抑制,这一刻他仿佛看到全人类的康庄大道在面前铺展。

  这间屋子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因此载入史册,每一秒都会被记录下来。

  “好!好!”农科院的于教授猛然站了起来,他脚步微微晃了晃,被一旁安全部门的人员扶住,神情上却是难掩的振奋。

  其他几人却神色各异,郑远与徐焕对视了一眼,互相读懂了眼中的含义。

  验证成真了,真的是好事吗?

第5章 该怎么写回忆录好呢?

  看着徐焕与郑远的表情,渐渐平息了情绪的葛东海有些奇怪,但他与于教授的任务就到此为止了。

  虽然很好奇这份资料的来源,但不该问的不问,两斤保密协议也不是白签的,葛东海按照相应的流程准备离开。

  能看到这份展示了真理的稿件,他就心满意足了,甚至感觉自己此生无憾。

  朝闻道,夕死可矣!

  “走了,走了,老于,咱俩出去喝一杯。”

  “噫,你忘了,涉密期间不准饮酒。”

  “啊,幸亏你提醒,可惜,这种事当浮一大白!”

  两人就此分别,皆感觉自己已经能预见到整个人类文明再迈出一大步的辉煌。

  而那一份促成一切的踏板,就曾在自己手中经过!

  以后老了该怎么写回忆录好呢?

  研究所内,郑远等人的神情却愈发凝重。

  徐焕自己清楚,自己那大豆相关的项目虽然同样重要,但其实还远远达不到外界传言那样逆转国运的程度。

  毕竟东盟的土地是有限的,而有限的土地必须保障主粮的种植,至于大豆……

  能够打破国际粮商的垄断就是万幸,路要一步步走,目前能做到的也就到这一步,剩下的或许要下一代人去完成。

  而苏寻提供的另外几项技术却完全不同,那是真正可以促使全人类都向前迈步的东西,如今直接掌握在了东盟手中。

  倘若此人真是西边来的人,他们会把这种技术送过来,还一送就是一堆?

  八十年前可能送一两个过来,现在?绝无可能了。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可不一样。

  而且说到底,东盟还没研究透的东西,西边其实差的更远。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两人心里大体都有了底。

  郑远与徐焕商议了一下,为了避免消息泄露,这次只由郑远将结果汇报给他的直属上级。

  “何局,已经确认过了。”

  “是的,葛东海来确认的,没有问题。”

  “是!保证完成任务!”

  郑远挂断电话,徐焕望向他:“怎么说?”

  “保护好苏寻,何局会直接过来……不止何局。”

  从对方的神态中,徐焕明白了什么,他郑重点头:“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

  郑远拉住了徐焕的手,换了副口吻:“徐院啊,接下来需要你做的就是找个地方好好休息,那苏寻重要,您老人家也是我们的宝贝疙瘩啊,这一天忙来忙去的,您可不能有什么闪失。”

  “您要是磕着碰着,何局来了不得撕了我这层皮?”

  “好好好,嫌老头子我耽误事了是吧。”徐焕哼了一声:“我不在你们这碍事,但我得去试验田。”

  他晃了晃手上那张苏寻单独给他的纸:“这可是我的项目,我得负责。”

  “徐老你这,不先歇歇?”

  “这有什么累的。”徐焕摇头,看到郑远的眼神,最终改口道:“我带几个研究员去,我自己不动手,行吧?”

  “那没问题,感谢徐老对我们工作的支持,那谁小李,你陪徐老一起,给老爷子提提东西帮帮忙。”

  “是!”

  待人走后,郑远才再度进入另一处房间。

  苏寻正等在此处,手中的笔依然写个不停,仿佛脑海中的东西永远不会耗尽。

  与原先相比,这处房间的环境好了很多,见郑远进来,苏寻抬了下头:“怎么样了?”

  “初步判断,已经通过了,何局长在来的路上。”

  “只有何局长?”

  郑远顿了顿:“暂时还不确定。”

  苏寻点头,心道那就不止一位了。

  自己虽然暂且取得了组织的信任,但毕竟还不能完全算自己人,事关重大,最基础的谨慎还是要有。

  关于高层的行动轨迹,对方暂时还不会与自己明说。

首节上一节3/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