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依旧是人,只能是人。
精神类变异者的分类一直在身体强化类和术法类之间摇摆,也有人为其专设一类的,但抛开这些而言,这种异能实际上也是非常稀缺的存在,尤其是在丧尸与变异兽中,它们是天生的丧尸王与兽群领主。
狗班长如今名为哨兵的军犬,拥有的是一种比较基础的震慑异能,这对未来许多变异兽的研究工作有非常大的助益。
第55章 他们其实很好骗
对于和自己同级的动物所所长是只狗这件事,徐焕说没点懵圈是不现实的,但他作为最早接触到苏寻的人,心态还是很快调整好了。
甚至越看哨兵越觉得顺眼,谁不喜欢这些聪明可靠又忠心耿耿的狗班长呢?
一样是守卫祖国的战士,只是它们长得不太一样罢了。
至于哨兵的训导员,自然也是一位幸存者名单上的存在,前世末日降临的初期正是他与还没成长起来的哨兵一道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那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末世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发生过,然而很遗憾的是,这位训导员并不是异能者,也没熬到进入超凡的时候,战死在一场极其惨烈的丧尸潮中。
但他对哨兵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即使在其身死之后,哨兵这位狗班长依旧将守护人类当做自己的使命,并不惜为此经历无数场血战。
要知道,在遥远的未来,它的智慧是比许多人都高得多的,倘若倒向变异兽,以它的异能和实力,也会是一方妖王。
然而这依旧不影响它做出选择。
回忆起这些,苏寻看向一人一狗的目光更柔和了些。
“陈澄是吗?走,我带你们去宿舍,这里有专门给狗班长准备的犬舍,你过去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徐焕不是一个人来的,随他一同到的还有不少研究员,不知道其中有几人会成为植物所的骨干基石。
当然,动物所的工作也并不能全都指望狗班长和它的训导员,这段时间科学院还会选拔出一批研究人员充实这里。
然而由于不得不面对的大灾变,未来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必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如今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只能说尽力而为。
将这些人安顿好之后,苏寻又找到秦昌,与他一起研究养殖场的问题。
“我们已经尽可能加固了鸡笼本身的结构强度,确保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有充足的反应时间。”
苏寻点头,道:“鸡笼还不是很需要担心,但恒温孵化箱一定要做好防护,雏鸟破壳是变异高发的重灾区,我们不能使用规模太大的孵化箱,尽可能单元化,分隔开,减少损失,便于控制。”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如今的养殖场并没有从活鸡开始饲养,而是储存了大量未孵化的鸡蛋,将这些鸡蛋培育为成鸡并繁衍下去对末世中的基地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但这至少能保证他们不会在末世降临时收获一群满地乱窜的丧尸鸡。
对于动物来说,蛋类像种子一样,是不会丧尸化的,这也是鸟类、鱼类等很多卵生变异兽种群快速恢复的原因。
虽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看似安全的对家禽进行圈养繁殖,但变异兽的隐患不容小觑,它们能力各异,智力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攻击方式比丧尸灵活的多,可以说是防不胜防。
前世苏寻等人开始接触这一领域的时候,人类已经有了不少超凡者,可以凭借实力和异能压制新生的变异兽。
而今要在末世初期就开始这些工作的话,危险系数还是存在,所以在夸父计划中,这种类型的养殖厂只有那些提前分配了异能者的基地才会建立。
在末世中控制一个种群不再是轻松的事,说的明白一点,人类已经不再是地球生态链不可撼动的顶端,处理起这种问题,苏寻慎之又慎,不过在他与秦昌的不懈努力下,养殖场的建设还是进入了收尾阶段。
回到指挥大厅,这里正高效运转着,作为整个夸父计划的核心,不停接收来自各个项目各个地区的信息和反馈。
属于文明时代的刻度只剩了最后五天,紧迫感已经笼罩了整个蓝星。
“现在舆论场上至少有二十种关于大灾变的不同猜想,其中以我们官方发布的指导意见为主流,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一些所谓的‘小道消息’。”
苏寻看了一眼报表,发现这二十种消息里有十五种其实都是官方通过一些隐蔽渠道刻意散播的,与官方发布的消息有些偏差,但隐晦的揭示了一些末世的真实情况。
就连剩下的几种也是因为猜到了一些蛛丝马迹,讲出了些有意义的事,又不至于过度揣测,所以才被允许传播。
这个国度不乏聪明人,已经有人通过这段时间的政策猜到了一部分真相,通过这些渠道,可以让整个社会在一定程度内逐渐紧张起来,又不至于动荡过大导致崩盘。
当然,这其中也不缺蠢人,有人为了博取关注编织谣言肆意传播。
不过如今的舆论管控已经进入战时状态,总秘书处组建了专门的部门,软硬兼备,明暗俱存。
在真正运行起来的国家机器面前,个体不堪一击。
“国际舆论反响如何?”
“目前世界舆论中声量较大的还是关于动物保护的问题,他们对于我们将动物装船运输这件事本身也提出了抗议,这些舆情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本质上是要干扰我们的行动计划。”
好嘛,我们抓起来不行,给你养你也不要,解决办法是不给的,又当又立是娴熟的。
“现在外界对于大灾变的看法比我们要混乱的多,但总体上已经趋于末世论调,许多年前传播广泛的几部末世影片重新流传,这个问题上那些国家的舆论管控是基本失效的。”
苏寻看了看流传较广的几种说法,忍不住叹了口气,虽然有些确实贴近一些未来的情况,但更多则会让那些民众做出反方向上的努力。
“不过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几个主要的公约国也已经开始下场用更直接更严格的手段管控舆论了,估计会有不小的成效,他们的基层民众……其实是很好骗的,这是这些国家常年在教育和宣传上耕耘的结果。”
“估计很快,在这些国家发现无法用武力控制我们的情况下,也会有规模更大的舆论战对我们展开。”
对于这个问题,苏寻只嗤笑一声,都什么时候了才开始组织攻势?老牌资本惯用的伎俩都延迟到了这种时候,足可见这段时间这些国家已经陷入了多大的混乱。
如今他们尚且没有崩溃,只不过是受限于东方的压迫罢了,倘若末世没来,东方向后退一步,这些失去外部威胁的国家恐怕第一时间就会不攻自破。
他对这件事并不放在心上,相信秘书处能做好处理。
现阶段的舆论攻势也还并没有影响到更广阔的大众群体,国家防火墙依旧保障着舆论场的稳定。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对于东方民众来说,墙外并不是什么自由开明的乌托邦,那里是舆论战场的第一线,是意识斗争的最前沿。
对于无法抵达那里的人而言,那面墙是切切实实的守护。
第56章 我亲爱的同志们
2*30年6月11日,倒计时,4天。
阴有小雨。
在全民拉练的大背景下,各种考试皆向后推迟。
学生们是最优秀的兵员有组织,有纪律,有文化,只要稍加训练,赶上国内的现役水平不现实,但相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而言,这样的素质已经是碾压级别了。
于是在当下的一个月之内,各地的学校开启了强度更高、专业性更强、指向性更明确的训练,这些本该读书考试,迎接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与最美好时光的学子,逐渐学会了怎样使用枪械,怎样包扎伤口,怎样修理机械、使用机床等等技能。
虽然谈不上多娴熟,至少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
一批又一批军训标兵出现,他们的学习成绩未必拔尖,但在这场涉及全民的大动员中,这些人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倘若大灾变没有到来,他们或许会走上另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军训之余,每所学校都只保留了最少量的课程,基本在每天的训练结束之后,或许在教室里,也或许在操场上,教师会与学生们坐在一起,宣讲教育局下发的‘薪火传承’教案。
这份教案的内容大都是这个国家曾经经历的那上百年黑暗动荡的历史,许多曾不适合对广大群众宣传的真实照片和影像都被揭露出来,在这段时间,也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带着一些那个时代的文物到各个学校展览讲解。
其效果或许要等待时间的发酵才能慢慢显现,而如今,无论是军训还是教学都逐渐接近尾声。
桂地某高校。
教职工们刚刚放下教案,结束了最后一课,眼前的学生们身上不再是校服,而是整齐的军装。
各校的适龄学生,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编制,以组为班,以班为排,一个学校就是一个预备师,除了基层的学生自治委员会外,与他们共同参训的一大批青年教师,则成为了各级编制的领导者。
随着铃声与广播响起,他们集结成队,以班级为单位进入操场,薄雨绵绵,有些人是不情愿的,但见到那整齐庄严的队列、看到那在雨中愈发鲜艳的军装与红旗时,一种情绪、一种氛围呈现在所有人心中。
于是这些人也走入队列,成为了集体的一部分。
实际上,本校的校长以平易近人而著名,若是往常,他并不会做出雨天集合这种事。
但这段时间以来,军训的要求极为严格,不说这点小小的雨雾,即使下了倾盆大雨,也一样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户外训练。
有人曾为此愤怒,也有人曾因此抗议,但到后来,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什么。
环境改变了,世道改变了,那场大灾变,让这个国家不再有余裕把学生们守护在温室之中了,未来,真的要他们自己走。
紧接着,校长所说的第一句话,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亲爱的同学们不,此刻,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我亲爱的同志们!”
这位鬓角已经染上白色的校长没有穿平日里的西装,一样换上一身绿衣,他扯过话筒,迈步走到学生们中间。
“自大动员开始以来,我们经历了特殊的一个月。”
“头顶的阴云,你们看到了。”
“世界的剧变,你们听到了。”
“如今,一个月以来的艰苦磨练,现在已经结出了硕果,你们已经用行动和汗水证明了自己,已经让所有人都知道,新一代的年轻人一样能吃苦,能战斗,能团结!”
“现在,是时候将这身衣服赋予的精神,转化为守护家园、共克时艰的实际行动了!”
细雨打湿了每一个人的鬓角与肩头,但逐渐的,已经无人在意,无人抱怨,一万道目光像点燃的火炬,又似奔涌的江河。
汹涌而起的情绪让校长有些喘息,他缓了口气,继续道:
“那场即将到来的大灾难已经近在眼前,同志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危难关头。”
“一场未知的、巨大的挑战,如同暴风雨前的低气压,已经笼罩在我们头顶之上。”
“它的形态或许模糊,它的威力难以估量,但它带来的考验,注定将深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乃至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讲到这里,校长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起来,他质问道:“为什么是我们这一代?为什么是我们将要面对?同志们,你们害怕吗?痛苦吗?难过吗?”
没有给在场的学生们回答的机会,校长继续道:
“同志们,没人喜欢苦难,但如今,历史选择了我们!”
“不要抱怨,不要痛苦,不要犹疑,不要恐惧,我的同志们,迎接更大挑战的号角已经吹响!”
他脸色逐渐泛红,扬起手臂,声音高亢。
“全体师长就是与你们同进退的战友!”
“组织会成为指引你们方向的灯塔!”
“亿万血脉相连的同胞,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
在这样的话语下,在这样的气氛中,所有人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一种身处大世之中的亢奋扫却了深藏心底的不安与忐忑,名为担当的意识在整个社会一个月来无数次潜移默化的行动中逐渐扎根,并且开始发芽。
年轻人往往是最容易被感召的,往往是最容易被激发血性的,怎么能不亢奋?怎么能不激越!
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亦走入历史,那些筚路蓝缕的诗篇将在这个时代重新谱写,那些流传千古的名句将发生在自己身上!
正是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正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校长的话语还在继续,许多人甚至开始感到耳鸣,扩音器中传出的声音似乎合上了心跳,此际所有人都真切的意识到他们在场的这一万人,乃至于背后的亿万同胞此时,此刻,命运相连!
“风雨愈狂,同志们的情谊愈显珍贵!”
“国难愈深,同志们的责任愈发光荣!”
“我相信,当你们回望今天,你们会自豪的说: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灾变面前,我和我的同志们,没有退缩!”
“我们用知识、勇气和团结,书写了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答卷!”
“同志们!为了我们挚爱的祖国,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前进!胜利属于我们!胜利属于伟大的人民!”
“现在,回答我,你们准备好了吗!”
人过一万,无边无沿,肃立如林的学生们战士们,从一片寂静中爆发出了惊雷般的呼喊
“时刻准备着!”
“时刻准备着!!”
“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