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默默无闻隐姓埋名?我并不是特殊的那一个。”
苏寻笑了笑,讲到这里又突然想起那些在戈壁大漠上前赴后继的先辈们,于是他对冯正则说道:“能和种苹果树的老前辈享有一样的待遇,这应该是我的荣幸才对,我求之不得呢。”
冯正则心中感慨万千,但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对于很多人来说,短短片刻的庆贺就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了。
“我这边接到庐州的报告说,这座装置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有希望在大灾变之后继续使用,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无论是聚变堆还是裂变堆,其实其本体并不是很精密复杂的东西,真正复杂的是其外部的各种传感和控制系统。
苏寻最近也曾看过这相关的项目,在抛弃许多不必要的功能之后,东盟在这些日子里对各地反应堆进行了简化处理,只保留了基本的发电和防护能力,许多控制系统采用电子管技术做了替换。
这也是其中不乏有苏寻的帮助,包括但不限于他再次给出的一些新材料,只能说材料学不愧是工业之母,一旦有所突破,很多过去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像如今东方超环那被外壳遮挡住的机体,其实就遍布着很多看似落后的控制装置。
很可惜的是,由于时间有限,相关的改造工作只能应用于关键节点,而涉及更广大民生的设施,则难以转型。
对于冯正则的问题,苏寻只思考了片刻,就回答道:“我的建议还是留在原地,给附近的几个避难所提供能源保障,时间已经不够我们将其搬迁了。”
“而且一个聚变堆其实也只是一座发电站罢了,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技术资料,如今这些资料已经开始收录给各地图书馆了,只要资料在,遥远的未来我们就不会只有一座聚变堆。”
涉及一座聚变装置的建造资料,可以说是浩如烟海,连传输打印起来都要花很长时间,庐州那边第一次点火实验确认后,一些建立了图书保管设施的机构就开始迅速打印这些资料了。
听到苏寻的解释,冯正则有些皱眉:“末世后我们还有能力造这样的东西吗?”
“不要小看超凡者啊……不过确实是需要一些时间就是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冯正则点了点头,结束了通讯,总秘书处如今已经到了最忙碌的时候,整个社会已然是将近停摆,在聚变点亮的庆典结束之后,东盟所有城市就将进入彻底的管制状态。
事实上,这种管制其实早就逐步开始了,到现在是处于收尾的阶段,若不是需要核聚变点亮的消息提振一下士气,今天各地的庆祝活动根本就不会开始。
短暂的庆祝活动结束之后,所有民众都将会被疏散,或返回自己家,或进入避难所,亦或者是被安置在一些紧急建立的安置点当下东盟的房屋其实是完全足够甚至溢出的,但现今的大部分地区并不能达到一人一室的基本要求。
于是一些还未出售的楼盘被紧急征用了,容纳了不少城市高密度地区的转移人口,在某些住房资源过于紧缺的地方,还用集装箱简单改造了大批所谓的‘临时住房’,大都直接安置在路旁。
至于交通方面,最首要的就是停止一切私家车出行,将各市各主要道路清空,而公共交通也将会在今晚进入停运状态。
想起前世各地完全堵到瘫痪、走到哪里都是一堆车祸的路况,苏寻心里甚至不禁升起一丝怀念。
怎么感觉接下来的末世似乎没有那种气氛了呢?
甩了甩头,将这些不着边际的想法抛之脑后,交通管控当然是有必要的,且不说清空的道路不管给救援还是逃生都带来了多少方便,那些末世时正好乘车走在路上的人,在那一瞬间的无数车祸中又死去了多少?
中午,还在吃饭的苏寻收到了消息,一场线上会议即将召开,他匆匆接过姜怡打包的一盒白粥,来到了泰蒙基地指挥大厅。
大厅中,数个屏幕亮起,显示的是东盟各地担任枢纽的基地主官,这些人苏寻有的熟悉,有的只能叫上名字,但都是列于名单上的
泰蒙基地当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其实是秦昌,但苏寻作为夸父计划的副总指挥,而且很可能是未来的总指挥,说能对所有基地负责也是没问题的。
逐日项目只是选定泰蒙基地作为办公室,虽然处于基地内,但实际上的统属关系其实是反过来的。
不过倘若末世到来,短期内无法建立起远距离通讯的情况下,逐日就要扎根在这个地方了。
本次线上会议,正是逐日项目组统筹下的各地枢纽基地进行的最后一次会议,冯正则也在雁山一座基地中参与了进来,有他在的情况下,苏寻基本只是旁听,偶尔给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那么就以之前的讨论为基准,在末世后,我们将以各地枢纽为核心划分为十三个区块。”
为了便于管理,理事会敲定了这个规划,当然,各地情况不同,各个区块的范围不一致,实力也有一定差异。
例如以泰蒙枢纽为核心的泰蒙区块,亦或者更北一些的雁山区块,就是以一个三线基地为核心,统筹起周边多个避难所的形态。
而西南的十万大山区块,亦或者戈壁荒漠上的楼兰区块,则是多个大型基地群互相守望,结成网格。
以此类推,各地区进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准备迎接末世的到来。
第62章 抛弃幻想,准备战斗
2*30年6月14日,大灾变来临前的最后一天。
泰蒙基地下辖板块内各避难所的管理者们,在昨夜已经陆续抵达了基地,短暂的休息之后,基地进行了最后一次大会。
在苏寻曾经给出的名单上,适合担任这个岗位的人并不多,难以做到每个避难所都进行分配,故而如今所有避难所的管理都存在着‘备份’。
每个避难所,至少有二十个人等待着,当战友倒下时,他们可以第一时间接过大旗,在巨大的压力下领导一整个避难所。
秦昌与苏寻一同出席了会议,当然,这次并非每个基地都把所有管理层备份全部派来了,各家只来了一两个人。
但即使如此,这次会议也有数百人参与,以各城市地铁为依托的避难所采用分段管理,加之各地的地上避难所,仅规模较大的那部分,泰蒙分区内就有上百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能直接容纳的人口达到百万级,以此为核心能辐射到的安全区,足以为数千万幸存者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环境。
秦昌主持会议,他对末世的情况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对众人道:“一旦大灾变开始,我们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肃清各避难所内部的丧尸。”
“是的,同志们,这件事会有很大的压力。”
“一定一定要抗住压力,对于这个过程,会有无数的民众不理解,甚至连我们的战士都可能动摇。”
所有人都面色凝重,他们自然知道这之后会发生什么。
那些所谓的丧尸,都是由活生生的人转化来的,莫说是面对自己的挚爱血亲,即使只是素昧蒙面的陌生人,幸存下来的人们又怎么能那么自然地向对方开枪?
在这其中,可不乏有老人孩子,这思想上的转变,绝非轻易就能完成的。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避难所刚开始建设时就展开讨论了的,但即使苏寻做为重生者,也很难在这件事上提出很好的建议。
但这个思想必须要做出转变,苏寻接过话题,有些强硬地道:“各避难所回去后借助这段时间,召集骨干将一定信息公布出去。”
“这是必然要面临的抉择,必须提前就做好心理准备,否则一定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前世大灾变刚刚开始的时候,苏寻见到过太多太多因为不愿击杀丧尸最终酝酿出的惨剧,那是真正的人间炼狱。
儿子杀死父亲,妻子撕咬丈夫,学生扯碎老师。
人与丧尸之间容不下温情脉脉,丧尸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人类彻底的对立面,不可并存、势不两立的死敌。
苏寻面容肃穆地道:“在这种事情上,一定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丧尸化是不可逆的,成为丧尸,这个人就意味着已经死亡,从那一刻开始,驱使他们的就只有对血肉的渴望。”
大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无论是谁想起那极端可怖的情景,都会感到呼吸压抑,纵然在这庄重严肃的场合,依然有叹气声时不时传出。
见氛围压抑,秦昌开口道:“都振作一点,如今是广大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了,谁都可以倒下,我们不能倒下,谁都可以放弃,我们不能放弃。”
“现在,先把自己的精力放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秦昌说完,与苏寻对视了一眼。
苏寻会意,翻开手中的笔记本,凝神看了一会儿,实际上具体的内容有不少都已经下发到各单位了。
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天大的事不开会。
具体的措施是苏寻与几位社科和军事方面的专家一起讨论出来的,这次会议的主要目标还是强调一下几项措施的重要性,督促各单位做好落实。
理了理思路,他对众人道:“尤其是在避难所,一人一室的基本原则是一定要执行的,给所有人隔离出单独的空间。”
“这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幸存者的安全,还能最大程度上削减伦理层面上的影响即使是丧尸,我们也不能当着其亲属的面处理。”
“当然,经过如此漫长的前期准备,我们已经给自己争取了充分的余裕,在避难所之内,将丧尸处理之前,应当尽可能的让幸存者知晓丧尸的基本情况,并知晓自己的亲属已经成为丧尸。”
“对于那些亲属不在避难所内的,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其丧尸化的状态拍照留证。”
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否则一定有并不理智的民众认为自己的亲属是被误杀,这将极大动摇避难所的秩序。
为了这件事,东盟这段时间不但加大了自身产能,还几乎收购了市面上所有能在末世中使用的胶片相机,顺带着突破了胶片生产方面的技术,现在已经可以用生产打印纸一样的速度生产胶片。
末世的降临本身是不会彻底摧垮社会秩序的,但倘若此时代表着组织的各个避难所做了错误的决定,或者并不能说错误,只是稍有疏忽,那么信任的崩溃就会引发可怖的雪崩。
现在的决定虽然依旧残忍,但相对于上一世的情况来说,已经算得上是温柔了。
“对于那些极端不理智的民众……酌情采取强制措施。”
乱世当用重典,即使在这一个月中做了这么多事,对于人类来说,末世依然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是空前绝后的残酷战争。
接下来要面临的,就是与人斗,与地斗,与天斗。
战斗将成为一个漫长的主题,涉及到每一个人,他们不再有时间和精力像文明时代一样去照顾那些走上极端的个体。
那些彻底沉湎在过去而无法走向未来的人……或许,也是这场末世所将要淘汰的人。
见会议来到尾声,秦昌站了起来,做了总结,也是道别。
“同志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已经可以说现在就是危急存亡的时刻了。”
“虽然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都无比希望这场大灾变不会到来,但现实不允许我们抱有侥幸心理。”
“所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还能在通讯频道中听见你们的声音。”
“同志们,抛弃幻想,准备战斗!”
第63章 请把子弹送进我的脑袋
时间片刻不等人,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各地枢纽基地中的会议结束之后,其下辖避难所高层当天就返回了各自的岗位。
层层会议都被尽量缩短,各避难所的墙壁上已经刷上了各式标语,其中最多的便是那句抛弃幻想,准备战斗。
海州,32号避难所。
海州并没有地铁,对于类似的城市,除了紧急改造的大量防空洞、地下停车场外,东盟征集人力物力,加大了其避难所建设。
许多避难所相对其它地区更加接近城市中心,这其中涉及了相当复杂的人口调动与预期规划的问题,但好在,终于还是赶在末世前完成了相关的建设。
从外地回国的韩忠就在此工作,异域闯荡多年的他因为出色的个人能力,很快就从预备役转入现役,被选入避难所守备部队中。
在当前时间段进入避难所的,大部分还是以学校为单位进来的学生,而且年龄不大年龄大些的,已经转入预备役或民兵集体了。
此时,韩忠就正分发着一箱手铐,将其交予这些学生们,并提前进行用法的培训。
即使各班级有老师牵头,这依然给避难所内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韩忠这边尚且还好,他负责的这片区域都是些十四岁的大孩子了,这年头十四岁都鬼精鬼精的,身体发育的还快,有些比韩忠都高了。
而他班长那边,那些还不满十岁的孩子们,韩忠只是想一想就感觉头疼。
不过即使个子比韩忠还要高了,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承压能力依然是欠缺的,在如今这个极度紧绷的阶段,这些年轻人脸上的惶恐是显而易见的。
韩忠自己还不到三十,说到底也还算是个年轻人,但在这些面露惊恐的孩子们面前,他已经有了做一个‘大人’的觉悟。
他尽量让自己的语调温和一些,在一群学生面前讲解着手上这东西的使用方法:“调一下这个围度啊,往脚上铐,到时候穿过你床上的围栏,把两只脚都铐住!”
一群学生围在面前,有些新奇,但更多的还是紧张。
有个靠得近的小姑娘,外表上一看就似乎学习很好的样子,但如今却手指颤抖,怎么也学不会。
韩忠于心不忍,拍了拍她的头,那小姑娘看着韩忠,有些哽咽地问:“我们都会变成丧尸,是吗?”
“……谁告诉你的?”
“大家都在传。”
韩忠了然,这些言论其实已经流传很广了,虽然到今天,所有网络信号都已经被切断,但仅凭口耳相传,也依然造成了不小的恐慌。
今天之前,这些言论是被禁止的,出现时一定要进行控制,但今天会议之后,上级命令对该消息持默许的态度,这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
他沉默了片刻,安抚道:“放心,没事的,总会有很多人活下来。”
“我期待打开手铐,与你重逢的那天。”
接过女孩手中的手铐,韩忠仔细为她再次演示,这东西围度可调,可以铐手,也可以铐在脚上甚至脖子上,不过女孩脚踝纤细,其实压根不需要这些。
再次讲解完一遍,看着身前这些黑白分明的清澈眼睛,韩忠有些喘不上气,这时各班级的老师也结束了自己的会议,回到学生中间维持秩序,于是韩忠便匆匆离去。
回到自己岗位时,他正好看见自己班长在拆解他的步枪,韩忠叹了口气,在其身边坐下。
“怎么唉声叹气的,压力有点大吗?”
韩忠默然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