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苏寻的问题,还不等押运人员开口,徐焕就笑着解释道:“这才多少东西,如今大种质库仅长期储存的种质资源就超过百万份,这些只是其中适宜我们这片地区种植的一部分农作物罢了。”
苏寻没参与过这项计划,虽然身处逐日项目之中,但倒也不是一切事情都要他直接参与,这项种质库迁移运输的项目就是由总秘书处规划安排的,其名字只短暂在他桌上的一份列表的角落里出现过。
至于前世,他也没有接触过大种质库,等他抵达第一科学院旧址的时候,就只找到了那边幸存者们抗击变异植物的只言片语。
不过很明显,像林海的故事一样,这些事情也已经不会再发生,许多重要种子已经被分配到了各基地实验室,剩余的也在原地做了妥善封存。
徐焕做为植物所所长安排相关工作去了,秦昌在地面上指挥工程部队修缮基地,见到苏寻时走过来与他交流了一会儿,顺便一起观望了一下这支庞大的车队,在他们看向车队的同时,车队里的人也在观察着这片庞大的堡垒群。
本次到来的并不仅只有押运人员,还有科学院选拔出来用以充实各地科研力量的研究员,以及一些刚刚参与进夸父项目,‘搭便车’过来的在编职员。
肖真如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跟着科学院的车队一起到了,但她不是哪个研究所的,而是挂名在某级别相当高的研究所下一个设计院里的。
作为一个刚入职的设计师助理,她就是那种所谓打杂的研究生,开会是不用参加的,开完会老老实实照着别人讨论出来的方案执行就行,每天要么CAD要么PPT。
虽然知道这是每个新人都要经历的内容,但工作的这两个月,肖真如感觉自己的地位还不如办公室里的饮水机。
至少饮水机每天还有人搭理,自己画起PPT来有时候一天都没人理,画完之后交上去一审,好嘛,一天白忙,回炉重做。
也就在这样的日常中,她以为未来就会这样日复一日的过下去,直到将近一个月前,东方宣布进入动员状态。
设计院其实并没有参加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只是进行了一些基础培训,最近这几天,他们的本职工作开始繁重了起来,总科学院下发了不少项目,被研究所层层分配拆分之后来到了院里。
虽然比较辛苦,但也都算是可以处理的工作,分批假期结束之后,整个设计院都在加班加点的忙碌,肖真如已经开始想象就以这样的状态去迎接那场天文灾难了。
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人对于自己未曾经历的事是难以想象的,不过最近网络上有很多消息流传,整个国家已经做足了准备,尤其是三天前开始就停在设计院门口的那辆战车以及随之而来的战士,更是带给了整个设计院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甚至还有一些流传较少的消息曾说,国家已经找到了类似重生者或者先知的存在这种话题放在往年一定是会被打为营销号引来无数讽刺的,但这次情况似乎稍有不同。
一些以内容硬核闻名的博主发声支持了这种论点,其中有几个还曾流传过已经被收编的消息,只是不知真假。
恐惧源于未知,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像肖真如这样的人,虽然仍然抱着不安,但对于那场即将到来的大灾难,已经渐渐有了底气。
有什么好怕的呢?我生长的这片土地,总不会弃我于不顾的。
甚至肖真如已经在幻想有个坚毅勇敢的战士从废墟中救出自己了,但让她万万难以预料的是,就在昨天,还没来得及等到自己命中注定的兵哥哥的肖真如,就见到自家设计院领导带着一群安全部门的人员找到了自己工位上。
“就是她,她就是肖真如。”
鬼知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肖真如有多懵。
不是,老大。
我就画个PPT,至于吗?
馋兵哥哥也犯法了?
犯法也不至于找安全部门的人来抓我吧?
好在肖真如确实是个遵纪守法的好青年,几个工作人员来到她面前并不是为了逮捕她,反而态度极好地说了一句话。
“祖国需要你。”
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的肖真如只感觉脑子一炸,接下来就几乎一直处在一种不真实的感触里,一整天晕晕乎乎,脚底走路都是飘的。
好在这段时间里也没有人给她安排任务,只是有一整套保密条例需要她学习,相关的协议厚的吓人。
在这种学习中,她的心态也得以慢慢平稳下来。
来到基地,肖真如知道自己未来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就要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远远的,她看到两个大叔站在远处,虽然有些近视,但她还是看到那个看上去年纪大些的朝自己挥了挥手。
苏寻与秦昌就站在远处,看着车上走下来那姑娘,秦昌问道:“这也是你名单上的人吗?”
苏寻看对方已经朝这边过来,于是放下手,回复道:“是的,听说昨天才找到,今天就过来了,应该还有很多事情不是很了解,我一会儿还要给她做个培训。”
肖真如前世死的早,苏寻只在一些基地残存的记录中看到过她的名字,知晓其是个颇有天赋的念力异能持有者。
苏寻当初提交的那份名单人数众多,像这种只知道一个名字的,只有一些很模糊信息的,其实并不在少数,这导致直到现在也没有把那份名单上的人找齐。
这又不可以粗暴的拉一群同名同姓的来凑数,组织上要的是确定的人,每一个都要细细分别。
肖真如走到两人面前时,看着苏寻的目光有些讶异,苏寻也没放在心上,而是招呼了一声在不远处忙碌的姜怡,由她带肖真如去安顿下来,顺道熟悉一下基地情况。
“她刚才看你的眼神很奇怪啊。”
苏寻摸了摸自己的头发,颇感无奈。
才二十几的小伙子,头发快白完了,说出去谁信呢?
“算了,至少还没秃,走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60章 点亮的太阳
2*30年6月13日。
倒计时,两天。
天气,阴。
虽然整个社会都处于越发紧张的状态,但今天对于东方民众而言依然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
粤东,花城,一处广场上,大屏幕中正播放着远在千里之外的画面。
正忙碌着各种事情的人们短暂的放下了手中的工作聚集在这里,一齐抬头仰望,有人将手中的小红旗紧紧攥着,也有已经撑起了长长的横幅,那大红的绸带上印着一行方正的大字
热烈庆贺东方超环点火暨连续稳态运行实验圆满成功
是的,众人正在等待的,正是这项意味着人类迈上新台阶的尖端技术取得胜利的消息。
提起可控核聚变,自上个世纪开始就曾有人说要在五十年之后建成,可十年又十年,时间在流逝,五十年这个目标却似乎没有变化过。
直到最近,东盟忽然宣布在常温超导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且借助由此引发的技术革新,对国内几个聚变装置的改造工作也已经开始了。
位于庐州的东方超环是其中最快最稳妥的一个,关于它的改建工作并没有完全保密,不少消息其实也曾一步步放出,今天,终于到了这次紧急改造即将出成果的时候。
以东方如今放出的资料和信息,许多人都已经知道了这项技术将做到哪一步,这无疑在这大灾变即将到来的日子里给所有人打上了一剂强心针。
毫不夸张的说,整个人类的历史都将从此分为两截。
东方亿万民众,乃至蓝星之上的无数人,凡稍有闲暇的,都在此刻关注着这件足以改天换地的大事。
他们或是自己拿着手机,静静等候,或是打开电视电脑,与家人一起观看。
而那些附近有条件合适的大广场的地方,更会有成千上万民众自发前来,与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同胞们一起,准备庆祝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花城这座广场就是如此,此时,孙龙和他的船员们已经如愿换上了制式军装,他们既在这里维持着秩序,也同样参与着这场即将到来的盛大庆典。
来此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总之初时是很嘈杂的,人头攒动,喧哗如浪,天气其实有些闷热,但无人在乎,空气中弥漫着的是一种粘稠的期待感。
当荧幕中的画面到了关键节点时,大部分人都安静了下来。
指挥大厅的景象出现在直播画面里,坐在前列的是几个满头银发的老人,不太关注前沿技术的人其实并不太认得他们是谁,但在知情者眼中,已经露出了崇敬的目光。
第一科学院物理所,陈钧院士、赵敏院士,以及材料所吴明礼院士,还有负责东方超环改造工作的总指挥卓平光。
每一个人都著作等身,是相关领域的泰斗人物,堪称东盟学界的常青树、不老松。
与此同时,有两个画面呈现在大荧幕的旁边,一个还尚且昏暗,另一个则显示着聚变装置的外部景象。
那正是高十一米,直径八米,重逾四百吨的EAST装置,一个月过去,它的模样早已经与苏寻初次见到它时不同。
原来拆开的部分如今被重新组装,本就在同类装置中显得极为‘小巧’的主机此刻又缩小了一圈,其外部原本复杂密集的管线与控制设备此时都被一层外壳罩住,显得更加完善,更加简洁。
一根旗杆立于顶端,上面的红旗尾端悬挂于高处的行车上,平整伸展开。
至于昏暗的那个,则是核心真空室内部的景象。
是的,核聚变核心区是可以被观测的,由于托卡马可装置的主真空室内部离子密度很低,且高温等离子体被强磁约束在了容器中间,故而容器壁的温度并没有高到不可接受的地步。
通过类似潜望镜的光导结构,控制室就可以借助一个小观察窗,直接窥探这人造恒星诞生的全部过程。
指挥大厅中,已经有总台一位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很快,画面给到总指挥卓平光的特写。
没有多余的指令,相关的流程早已经安排妥当,这位总指挥只是拉了一下话筒,按部就班地进入了倒计时环节。
“三分钟准备。”
“一分钟准备。”
“五十秒……四十秒……”
“十、九、八、七、六……”屏幕中,控制大厅内,总指挥亲口道出的倒计时声平稳而冷静,不徐不疾,然而在屏幕之外,已经有无数人跟随其一同计时。
有独自一人,看着手机中的画面暗自默数。
也有正处于广场上的无数民众,自发地齐声倒数。
“五!”
“四!”
“三!”
“二!”
“一!!!”
最后一声落下,似乎感受到了千千万万民众期盼与热烈的心情,总指挥卓平光的声调也不由地拔高了,他发出指令:“点火!”
瞬间,一道粉紫色的光束在装置中心的一个环形腔体中骤然亮起!
这光芒并非爆炸性的,而是像一个被强行压缩、驯服的微型星核,在无形的磁场牢笼中稳定地旋转、脉动。
屏幕右下角,显示着等离子体中心温度的数值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攀高,而后趋于平稳。
控制大厅内只是响起了短暂的掌声,实际上在直播开始之前,他们已经顺利进行了一次点火实验,对现今的结果早有预期。
而更广大的民众,已经迫不及待地振奋起来了,这胜利走出的第一步,已经呈现在眼前。
欢呼声在此时响起,但某种情绪仍在压抑,某种期待依然存在。
无数人一番庆祝过后,又一次屏息凝神,在这振奋之余,无数人盯着那持续约束时间的数据。
一秒、两秒、三秒……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当时间走到十分钟时,各地民众都已经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而控制大厅中的工作人员看着那些运行良好,一直趋于平稳的能效、温度等曲线,亦发出了欢呼,在热烈的掌声中,不知道多少人泪流满面。
“成了!!!”
广场上,还未等主持人播报,已经有靠近屏幕,并熟知相关知识的民众,他们沙哑着嗓子,用尽全身力气吼了出来。
这一声像砸开了堤坝!积蓄已久的喜悦轰然爆发!
鞭炮声猛然响起来了,无数人挥舞起红旗,无数人喜悦地呼喊,人们用力拥抱着身边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用力拍打着彼此的后背,在这一刻,一个月来所有人被大灾变所日渐压抑、日渐紧绷的心绪,骤然得到了一次放松。
这其中饱含的情绪,又有谁能说清?
总之,整个蓝星已然知晓,在这大灾变已然迫近的前夜,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人们已然拉开了新时代的序幕,在即将降临的无边黑暗中,捧出了一轮耀眼的曙光。
第61章 我求之不得
泰蒙基地,苏寻等人也正关注着这场直播,当确认新的托卡马克装置可以长久运行之后,冯正则第一时间打来了电话。
“这次聚变堆成功运行,你的功绩当属第一,但出于一些必要的保护,我们可能会到很久之后才能公布你的名字,苏寻同志,你能接受吗?”
“我只是提供了一种材料而已,完成具体设计和改造工作的还有许许多多的同志,缺少任意一部分,都没办法取得这次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