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连数刀后,跪在扬州城前的犯罪缙绅皆被砍杀。
人头滚滚!
血流成河!
扬州知府马鸣录见此吓得面色苍白,忙下了城楼,回了自己的官轿:“快回府,给老爷我沐浴更衣,老爷我要第一个出城迎接陛下!快点啊!想活命的话,就给老子快点!”
朱由检这个强硬手段以及攻破淮安城的能力着实吓坏了扬州府的官员缙绅。
很快,当朱由检刚离开淮安城不过十里,就看见了扬州府的官员缙绅已整整齐齐地跪了一大片跪在了宝应县城外的官道旁,而官道旁已经连夜垫好了黄土。
“扬州知府马鸣录携扬州府大小缙绅恭迎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扬州知府马鸣录齐声高喝起来。
朱由检心满意足地笑了笑,没有说话,暗想到底是有了自己的军队才能真正的体验到什么是皇帝,不然,这扬州知府马鸣录只怕会同淮安知府一样连自己这个皇帝的面子也不给。
“朕听说,你们也不欢迎朕来江南巡狩?”
在召见马鸣录后,朱由检便问了一句。
马鸣录忙诚惶诚恐地叩拜了起来:“陛下,臣可不敢!这天下是陛下的,这扬州城也是陛下的,臣不过是代天子牧守,岂敢阻止陛下入扬州!”
“明白就好,朕还是在淮安练兵,你当替朕继续牧守好扬州城,如果有差池,朕可不会轻饶!”
朱由检说着又道:“还有这扬州城的缙绅们,你替朕告诉他们,都老实点,别以为朕失去了北境,就管不了江南,这天下还是朕的,也别想着去勾结什么实力挑战朕的权威,否则,朕要是狠起来,朕自己都是怕的!当然,朕也无意要和你们作对,不让你们做生意,不让你们发财,但不能挑战朕的底线,也不能违背朕的旨意。”
朱由检说着就吩咐道:“内阁首辅蒋德璟,把朕的六项治国纲领给扬州知府马鸣录,让他晓谕给扬州士绅知道,并让他们好好学习学习这里面的思想!如今乃我汉室江山存亡与否之际,朕希望大家齐心协力,驱除鞑虏,共建新的大明盛世,而不是只打自己的小算盘!所谓乱世用重典,要是让朕意识到你们在背叛朕、背叛大明、背叛汉家祖宗,别怪朕到时候心狠!”
第21章 福王朱由菘
朱由检回了淮安,他没有打算留在扬州,也没有趁此一路南下到南京。
因为在朱由检看来,若要守住江南,必先要守住扬州,而要守住扬州,则必须先守住淮安。
但这不是说,朱由检不会再整顿江南,毕竟他要想将来抵御建奴成功,就得依靠江南的财力与人力。
所以,朱由检为此还是让蒋德璟派官员将淮安知府李都等的首级传首江南各府,以警告江南官绅阶级。
当然,朱由检留驻淮安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控制江北诸镇。
现在的大明因为连年打仗,使得军阀割据的现象已经出现。
除山海关外已经投清的吴三桂外,在长江北边已经有左良玉、高杰、刘泽清、刘良佐这些军阀。
其中,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这四路军阀被称为江北四镇,如今皆在淮安周围。
朱由检这个皇帝在淮安驻扎着,这四路军阀自然也就等于时刻被皇帝监视着,而不敢妄动。
不过,淮安城的繁华倒也不弱于扬州、南京,作为运河上四大都会之一,早在弘治朝就设有盐运分司,故城中盐商很多,写《西游记》的吴承恩就夸赞过淮安,言淮安“摹写金张韦顾诸园之胜,金牛石桥锣鼓墩诸处,征车游舫络绎缤纷。清明社火,夏至秧歌,尤令过者忘倦。”
在军事上,淮安也是天下咽喉之地,控漕运数百万石粮,东控沧海,西连洪泽,又襟长江,北连黄河。
以后要发展海贸,建立海军基地,在淮安也是很方便的。
甚至即便将来万一复兴大明失败,没改变建奴灭亡中华的历史命运,自己也是有机会出海逃走的。
所以,朱由检最终选择了这里作为他的抵御建奴的前沿阵地。
朱由检回到淮安城后便直接将叶斐仁的西湖别墅“小辋川”园作了行宫。
朱由检选择这里为行宫,则是因为这里有山水环绕,便于设置军事防御,而且走水路可以直接进入黄河出海。
虽然朱由检决心抗清,但他也不能不为自己考虑一条万一失败后的退路。
话转回来。
待朱由检从扬州回到淮安“小辋川”后,他的宫廷内眷也皆已搬迁在到这里,而近卫军第一野战步兵营也暂驻在别墅后的笔架山下,以随时护卫朱由检。
“如今我们虽然都用火枪加大炮强行住进本就属于我们统治的淮安城,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可以放弃武家墩。”
朱由检将几个被抄缙绅的家赐给了跟着自己身边的几位辅政大臣,而且这所赐的宅邸皆在朱由检行宫周边,因而,如今朱由检和自己的辅政大臣议起事来倒也依旧不用在路上花太多时间。
而此刻,朱由检一回自己行宫后就开始自己的六位辅政大臣说起事来。
“流民还需要继续招募,武家墩附近的荒田要继续开垦,屯堡要继续建立,现在才十个屯堡,这明显是不够的,不足以支撑我们将来靠这批获得土地的农户去抵御建奴、去建立一个新的太平盛世。”
朱由检说后,蒋德璟和周遇吉等辅政大臣皆点了点头。
而蒋德璟则在这时候说道:“陛下,现在这淮安城还需要我们管理,至少得任命一位新的淮安知府。”
朱由检“嗯”了一声:“现在我们直接控制的还有一座淮安城,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继续管理好武家墩一带的屯堡,还得管理好一座已经颇具规模的城镇,而屯堡以农业为主,城镇以商业为主,这就需要我们既得管好农业,也得管好商业,不能过于重农抑商,因为淮安城中有数十万手工业者和工人靠各种做买卖活着,我们也需要通过商业获取抵御建奴的资源,但农业是第一位的,毕竟农为一切之本,未来与建奴打仗,注定要打持久战,而到时候我们需要大量的军粮来供应军队,所以必须保障有足够的粮食产量。”
“陛下说的是,淮安城南来北往的商旅甚多,乃天下漕关要地,如今要管好这座城镇,这名淮安知府得知晓商贸钱谷之事才是。”
蒋德璟回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直接下定了决心:“让左副都御史方岳贡兼任淮安知府,朕记得他做过松江知府,还做过户部主事,就让他以中央处候补辅政大臣身份,必要时候出席中央处廷议事务。”
跟随朱由检一起南下的官员还是有很大一批的,其中方岳贡不过是其中之一,这些人大部分都跟着太子去了南京,但因为南京已经有一套中央机构的班子,所以这些官员很多都是赋闲在南京。
而朱由检想要重新任免谁自然也只需下道圣旨将其调走就是。
虽然吏部尚书李遇知也在南京,但也不妨碍朱由检这个皇帝行驶他任免官员的权力。
中央处算是朱由检自南迁后正式设立的中央决策机构。
之前的内阁和司礼监皆已名存实亡。
也可以说,内阁和司礼监已经合并成了一个中央决策机构即中央处,因为司礼监掌印王承恩和内阁首辅蒋德璟皆在中央处。
朱由检这样做自然为了提高自己的行政工作效率,让负责批红的司礼监和负责票拟的内阁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办事,这样自然要快点。
换句话说,中央处就相当于清朝时期的军机处。
而成为中央处辅政大臣就等于成了皇帝身边的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军机决策。
也和后世的“肠胃”差不多。
而候补辅政大臣就相当于低一级的委员。
朱由检的目的就是要把大明的官僚集团渐渐分出不同的权力等级。
如辅政大臣可以经常和皇帝议事,决议一切重要决策,只是拍板的是皇帝。
但辅政大臣以下的官员没有权力和机会与皇帝议事。
而不是像明朝之前的廷议和廷推一样,各个级别的官员都在一起商议,如六科的给事中和御史官,还有内阁与大九卿以及地方总督巡抚官等。
那样的话,效率很慢不说,而且是人过于多的民主,虽然可以发挥群策群力的优势,却也难以集中思想。
所以,朱由检只决定以后他的中央辅政大臣不超过十名,而且加他自己要组成单数。
这样,朱由检觉得自己既可以只需把控几个人便能把控全国,也能通过投票多少决定用谁的决策。
“遵旨!”
蒋德璟回了一句,便准备拟旨下发吏部,命吏部宣谕给方岳贡。
“淮安知府现在定了,民政方面的事接下来依旧是募兵和积蓄粮草还有加固城墙防御以及整修水利,用太祖起事时谋士朱升的话说,就是广积粮、高筑墙,当然缓称王就不必了,朕已经是大明皇帝!天下正统!”
朱由检这么一说,几位辅政大臣都笑了笑。
毕竟的确如朱由检自己所言,虽然大明现在已经实际上丢掉了北方半壁江山,但他朱由检的确是现在天下最正统的皇帝。
没人可以质疑。
几位辅政大臣也因此更加有底气些,毕竟自己跟随的皇帝陛下依旧是天下正统,而不是那些流贼皇帝和胡虏皇帝。
当然,原本历史上于南京监国的弘光皇帝朱由菘的正统性也没法与朱由检比。
而说到朱由菘,在朱由检刚回到淮安城的这天下午,王承恩就来禀报说:“陛下,福王朱由菘求见。”
按照明朝原有历史的发展,因为闯贼入河南,所以福王朱由菘于崇祯十七年三月逃到了淮安城,且暂避于盐商杜首昌的园中。
不得不说,这也是很讽刺的一件事。
作为天下之主的大明皇帝朱由检还提前于一月中旬抵达了淮安城,结果想正大光明的入淮安城,却被淮安知府拒绝。
而藩王朱由菘这个弃守藩府的藩王却靠乘舟入水门成功来到了淮安城中。
也就是说,不是皇帝出身的朱由菘逃难到淮安城居然没有阻碍。
相反,朱由检这个皇帝想进入淮安城反而遇到了阻碍。
但朱由检对此也明白,城中一些官员和士绅是怕他这个皇帝抄他们家,所以,才借着不承认自己是皇帝且以要南京兵部证明为由头阻拦自己这个皇帝入城。
好在朱由检自己通过火炮强行攻入了淮安城。
因为这件事,朱由检算是再次体会到了什么叫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枪杆子,光是靠正统皇帝的身份是不够的。
如果遇到一些不忠诚的官员士绅,没准还会被其落井下石。
历史上,朱由菘当皇帝后就是被官员士绅强行拉去献给建奴的。
“让他进来吧。”
朱由检点了点头,他对这位福王虽然不曾见面过,但对其历史上的表现可不陌生。
在朱由检的记忆里,这位福王是出了名的好色,一即位就开始选宫女,连妓女都召入宫中,不久没有解决明朝内部的党锢之争也没有及时整合力量抵住清兵的进攻。
不过,朱由检现在庆幸的是现在的大明皇帝的还是他而不是能力平常的朱由菘。
朱由检不禁因此心想,也许穿越来的自己会让大明的结局变得不一样吧。
“臣朱由菘见过陛下。”
肥胖的朱由菘此时已经跪在了朱由检面前。
“你也好意思来见朕?”
从朱家的亲戚关系上来说,朱由检算是朱由菘的堂弟,但朱由检现在是君王,何况他现在真实身份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自然也就对朱由菘没有那么强烈的同情之情,也就先略带责备的口吻问了朱由菘一句。
【作者题外话】:应一书友要求,两章一起发,加更不定时发
第22章 建立大明科学院 (加更)
福王朱由菘有些惊讶,他没想到一向待自己这些亲族甚是宽仁,而不像待官员一样严苛的皇帝陛下会突然责问自己,也就一时有些紧张起来,回道:
“回陛下,臣不得不来见陛下,臣父也就是您叔父福忠王死于流贼之手后,臣便成了无家可归之人,家眷皆失,家财皆尽,如今只几个阉奴为伴,如今不得不暂避淮安,还请陛下赐臣良田,补臣俸禄,再赐臣王妃宫娥。”
朱由检见福王朱由菘来见自己第一件事居然是要找自己要田产要钱粮要女人,一时不由得笑了,暗想到底是一平庸藩王。
“皇兄!你知不知道现在大明都要亡国了!而大明一旦亡国,我们朱家人都不能再坐享其成,吸食民脂民膏了!甚至一旦大明一灭,所有前朝皇室也就是我们朱家人都得死!你现在竟然还想过你自己的小日子,找朕要田要钱粮要女人,朕可没田地再给你,也没钱粮给你!”
朱由检说着一挥衣袖,转过了身,背对着朱由菘。
朱由菘犹如一穷亲戚找上门来一样,继续不依不饶起来:“陛下明鉴,按祖制,臣只能求陛下您恩赐啊,不然臣亦无法!
至于大明兴亡之事,更是臣不能也不敢置喙之事,臣是藩王,不能擅政啊!
臣刚听闻陛下已着人于武家墩开荒良田数万亩,臣斗胆请陛下赐予臣!
至于钱粮,陛下不是刚刚抄了淮安一些逆绅叛臣之家吗,少说也有数千万两,还请陛下赐臣一点,让臣度日啊,呜呜!
否则,臣也只能饿死在这淮安城了,且还无葬身之地!
另,臣逃离怀庆时,未带一妃,至今孤身一人,所以需娶一妃,但臣的婚事按制得由陛下圣裁,故臣请陛下准臣续娶杜首昌之女杜虹隐为侧妃,以使臣不至于老而无伴,请陛下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