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火红年代 第311节

华国现在各家科研单位基本都过得惨兮兮的,所以中枢拨下来的经费往往能有百分之七八十用在科研上上面已经很满意了。

所以对于科研项目的争夺往往决定了相关科研单位的生死存亡,这也是为什么出现那么多幺蛾子的根源。

很多时候,很多项目之争并不完全是合不合适,更多的是讲感情,讲关系,就这样国家很多钱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浪费了。

但是华投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华投是纯粹的企业化经营。后勤改制之后,每一笔钱的用处都清清楚楚,花在科研上的钱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允许打一点折扣。

而且华投通过信息部的协调,可以很快将军用技术转化为相应的民用技术,比如斯贝发动机的叶片精锻工艺,吃透之后完全可以用于汽车发动机、底盘和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所需要的精密锻件。

事实上不仅仅孙祖杰,就算是廖总也发现了,华投花在斯贝国产化上的钱真是太值了,发动机不愧是现代工业之花。

通过斯贝国产化,类似于精锻工艺的突破还有很多很多,除了大批七十年代水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以外,机械加工工艺也比原来提高一级精度以上。

在这个过程中华投掌握了诸如金属喷漆、真空热处理等十多项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近五十项国内先进工艺技术。

这样一来,华投的冶金、材料、化工、机械等工业的技术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迅速成为国内同行业的佼佼者。

而这些先进工艺技术很多都可以用于汽车上,所以那款从德国引进的七十年代中期的汽车发动机的大量难点,华夏汽车吃透的时间比原来预计的还要早,这事实上节省了大量经费。

这也是廖总为什么动心的原因,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原来华投模式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原来军民融合竟然有这么重大的好处,看来华国科研体系上的弊病还有很多,必须不断的深化改革。

所以就在华夏动力部分的汇报结束后,廖总询问孙祖杰对于这一块改革的看法,孙祖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乘着现在困难,确实可以进行改革,比如推广华投的科研和后勤管理模式,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坚决地优胜劣汰,让有能力的单位承担更大的责任,让干得不好的单位破产重组。

听完了孙祖杰的看法后,两位首长看了看,他们就知道孙祖杰会这么说,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呀,军工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太敏感了,甚至于两人都不一定说得算,不过还好航空系统有了华投这一条鲶鱼,一定会好很多。

所以闵总就询问孙祖杰,你们华投现在日子过得很好了,有没有开拓新一块业务的想法,孙祖杰想了想说道,“华投目前在机电领域的积累已经相当深厚了,我计划搞一家重工企业。“

孙祖杰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华国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即将开始,对于工程机械和成套设备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这是一块巨大的市场。

而随着苏俄完蛋的日子越来越近,利用东德和苏俄的技术,以及华投在电子领域的进步,华投可以很容易的搞出一家高水平的重工企业,不让一重二重三一徐工等专美于前,甚至于连名字和负责人孙祖杰都找好了。

长征机械厂的李焕民这几年表现的越来越好,足以担当重任,华夏重工交给他就好了。

第403章 联合航空上市

“华夏重工?”

闵总皱着眉头想了想,他对于孙祖杰向重工类企业靠并不奇怪,因为华投确实已经有实力搞一家大型机械企业,这一块延伸太容易了。

只是孙祖杰准备怎么干?他听到之后第一时间的想法是把一家重工企业交给他,可是前两年的事实告诉中枢,现在很多重工企业就算过得再难,也不愿意被纳入华投旗下。

按照魔都人的说法就是这群小赤佬太狠了,从上到下,华投不洗一遍绝不放心。华投的改制对于普通人也许触动不大,但是对于企业的中高层影响太大了,所以从企业到管理部门,对华投的排斥都很大。

这就是现状,所以闵总想了想还是不要再给他单位了,让华投自己去扩展吧,他们旗下的机械类企业有不少。

听完了闵总的回应,孙祖杰长出了一口气,他才不乐意又吃下一个大麻烦,还是这样好省心。

看着孙祖杰松了一口气的样子,廖总笑着问道,“你与苏俄搞得那个重车企业,要尽快落地,特别是这个时期。”

华投与苏俄重车合资项目的谈判因为八七年底孙祖杰下台,被莫名其妙的拖延了好几个月,等孙祖杰重新回来,又忙于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对这一块也没有抓紧。

所以这个项目尽管双方最高领导层都看好,谈判还是持续了两年多,这也非常正常,要谈判的东西太多了。

到了此时,这个大项目终于可以落地了,中枢也非常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提气,所以给孙祖杰提出了要求。

孙祖杰点点头,“谈判进行得差不多了,只是有一样,那几个准备拿来合作的重车企业我不太满意,他们必须要接受改制;要是都不乐意,我宁愿单干。这也是苏方的意见,他们也想看看我们是怎么改革的。”

孙祖杰对这一点咬得很紧,他实在不明白,他这么干明明对国家有益,可就是推动不下去。

几家备选的企业就算了,他们的不乐意可以理解;那些条块的领导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都知道华投的做法有用,可就是不乐意干。

孙祖杰不傻,要是企业不改动,他就没办法控制,那华投就没办法利用这个重车企业去淘宝,那样意义并不大。

廖总也知道这个麻烦,他觉得有必要把这个问题理清楚,华投搞得好,必须利用好他们的管理优势,对于传统老国企进行改制,这与华投计划发展的重工企业不一样,那一块华投本身就有基础,而重车必须有一定的积累,不能另起一摊子,太过费时费力。

“我们商量一下,会尽快确定好交给华投的重车企业。”

与长汽中汽属于中枢管理不同,华国的重汽企业比较分散,没有首屈一指的企业,都由地方管理,这样同时涉及到条块的协调只能由中枢出面,这也是两位首长询问的原因,他们也看出了孙祖杰的尴尬。

孙祖杰最后一块汇报就是联合航空,他是来要政策的。“你想让联合航空发行股票和债券?”

“是的,联航愿意做这个起头的,有些事总要有人先做起来。”

闵总笑着说道,“孙猴子,你又给我们出了一个大难题。”

从八四年开始,孙祖杰就有意识的将华投旗下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当然他是从反腐和缓和关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因为华投不缺钱,他当然不需要考虑融资的问题,更多的是想捆绑更多的人,让华投的发展更加畅通。

在这几年间,事实上全国也有不少企业在发行股份和债券,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为了发展进行融资。

此时的华国上下很少有人能够明白这些股票意味着什么,了解这些股票未来的巨大价值,但是孙祖杰是一个例外。

根据孙祖杰的提醒,他的大舅哥,他的亲戚朋友,华投的高层专家都买了不少此时悄悄发行的股票,比如去年发行的深发展。

这么多年下来,所有人都明白孙祖杰的眼光,尽管他们可能不明白孙祖杰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悄悄买来的深发展股票到底是为了什么,但是并不妨碍他们按照孙祖杰的指示去操作。

这是八十年代唯一一个合法合规的成为一家银行的大股东甚至都是控股股东的机会,未来他们要做到同样的事情,恐怕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以亿,甚至是十亿百亿为单位的。

相比于那些挖墙角的人惹来的非议,孙祖杰圈子里面的人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赚到了非常多的收入,又有非常好的名声,这才是真正聪明人的做法。

但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发行股票债券的企业无一都是初创企业或者小型企业,向联合航空这么大的体格,发行股票和债券,谁也不敢想,大家都担心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

但是联合航空事实上是有一个异类,因为联航看着架子大,可是认真算起来,净资产并不多。

从八七年运营开始,联合航空走的就是一条激进发展的道路,目标就是尽快成为华国航空业的巨头。

联合航空不断通过关系从倭国租赁飞机,然后开辟新的航线,再用赚来的钱归还利息。

有多余的钱就用来买飞机,然后飞机买回来之后再以这架飞机做担保,购买第二架飞机。

但是光靠这种方式还不行,其他融资手段也必须用上,股票债券当然得用上。现在这种局面,看起来联航就算发行股票也卖不了多少,但事实完全不一样。

等到一年后两个证券所成立之后,联航的股票立刻就珍贵起来,到时候再发行新股就容易的多。

首节上一节311/11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