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1145节

当然同样也有很多人是非常生气。

这种场合怎么能够出现女人,简直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声势造的很大,毕竟是民告官,而且告的还是内阁。内阁一边大造声势,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这里,所有的报纸都在关注这个事情。而段勋另一边则是稳步的推进金融改革的步伐。

特别是上海。

是段勋最重视的地方。因为这里的洋人势力最强,这里的买办势力最强,这里的民间商人的实力也最强。

“还行。倒忘了恭喜你了。中国储蓄银行行长,这可是内阁打造的又一个大型商业银行。”

“压力很大。”

来上海的是,新成立的中国储蓄银行行长钱新之。

钱新之原籍浙江吴兴(今湖州),生于上海。1902年入天津北洋大学学习财经学,1903年得官费赴日本留学,入神户高等商业学校,学习财经及银行学。回国之后本来是教书,但爆发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之后加入了上海都督府财政部任事,后来则是在北京的农工商部担任会计主任。后来则是去了交通银行,先是担任交通银行北京总部秘书,后来担任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经理。因为成绩好,调到交通银行总行担任副总经理。

在交通银行多年,有七八年的时间。

不过此次成立中国储蓄银行,因为钱新之担任过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行储蓄会副主任及四行联合准备库主任,所以被任命为中国储蓄银行的行长。

地位大大提高。

他的工作很忙。毕竟他要整顿以“北四行”为主的北方银行,包括一些东北的银行,涉及到十几个银行。这样大规模的合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且时间也紧。

上面要求三个月之内完成初步的合并。也就是说在1923年结束之前,中国储蓄银行要初步完成合并。

这个要求就非常高了。

因此钱新之最近一直在推进这个工作。

所以此次钱新之突然出现在上海,陈光甫还是非常意外的。当然陈光甫对于钱新之还是很熟悉,因为钱新之早年是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的副经理和经理,是上海金融圈举足轻重的人物。一度还担任过上海银行公会的会长。

而且钱新之和宁波财团保持很好的关系,因为钱新之祖籍就是浙江吴兴(湖州)。陈光甫是江苏镇江人,但因为早年受到了朱葆三、虞洽卿他们的帮助,所以也和宁波帮走的非常近。

“十几个银行的合作,里面情况非常复杂。不是那么容易的。”

钱新之笑着回答。

“那也是值得的。北方那么多银行合并下来,中国储蓄银行实力会大大增加。”

陈光甫叹气。

政府就是政府,不是民间力量能够相比的。特别是中国这样的政治体系来说更是如此。上海这些银行有很多实力强大,但和政府相比完全比不上。

中国储蓄银行虽然才刚刚开始打造,但打造之后的实力完全可以想象。更不用说这两年中国交通银行和中国商业银行大肆发展,以政府信誉为背景,大肆抢走那些客户。

政府银行,只要不是乱来,那么天生就比民间的银行有优势。特别是政府自己有大量的生意,交给政府银行,会给他们巨大的利益。

不说别的,光是政府的税收放在那些银行,就给银行巨大的资金流。这样的资金流,哪一个民间银行能够相比。

这就是差距。

“恩。”

钱新之点头。

看着陈光甫道:“光甫兄,我在储蓄银行成立的重要关头来上海见你,就是有一件事情想和你商量。”

“说。”

“光甫兄,中国储蓄银行是以‘北四行’为主,合并了其他的一些北方银行成立的,主要的生意都在北方地区。但你也知道,目前的中国来说,上海是谁也无法回避的,特别是银行来说更是不可能回避上海。中国储蓄银行要发展,也必须要在上海开辟新的生意。”

“恩。”

陈光甫同意钱新之的话。

从目前来说,上海真的是最重要的地方,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也是资金流动最多的地方。天津其实也是一个很发达的地方,但天津依旧是比不上上海。

特别是金融业。

天津的金融业是怎么都比不上上海这边发达。中国储蓄银行想要往上海发展是很正确的决定。上海是中国目前的金融中心,只要是有雄心的银行都会往上海发展。

“光甫兄,有没有想过和我们银行合作?”

“你的意思是?”

“你把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卖给我们中国储蓄银行,又或者你用这家银行入股我们中国储蓄银行。”

陈光甫听到钱新之的建议很是惊讶。

没有立即回答。

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陈光甫自己在上海有一家银行,叫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九年前成立这家银行的时候,陈光甫募集十万元,但最后仅仅募集了七万银元。

他做的是小额储蓄。

号称只要是一块银元就能够办一个账户。当时被很多人耻笑,很多金融行业的大佬都认为陈光甫开玩笑。银行是什么,银行主要是做资金的买卖。因此中国目前银行的客户都是大客户,有钱人或者是那些公司。

什么时候听说过银行还接受那些小储户的。

就是目前在上海的那些钱庄,都不会接受小储户的存款。因为那些钱庄玩的都是高利贷,小储户那点钱,根本就不够钱庄玩的。

但陈光甫不一样,他是坚定不移的做小储户的生意。陆陆续续开办零存整取、整存零付、存本付息、子女教育储金、养老储蓄、礼券储金等业务。

第一年的储蓄才一万八千八百银元左右,可是1921年的时候,储蓄已经是变成了一百十七万元。这两年发展就更加迅猛,储蓄已经是突破了三百万。

陈光甫是一个很聪明的银行家,并不是一个冒险家。他的储蓄大部分都是小储户,所以他选择的资金放贷都是最安全的路径。

利润不高,但非常稳定。

而这种模式,目前是越来越受到小储户的欢迎。因此这两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业务增长惊人,两年之内增长的储蓄是一倍以上。

是上海金融圈的一个奇迹。

首节上一节1145/19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