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二年,赵普胜配合天完军攻占太平诸路,继而攻下安徽无为、铜陵、池州、安庆等地……”
朱文正听完大为诧异,没想到赵普胜跟朱元璋手下大将俞通海、廖永忠的父兄也有牵连。
只是后来他们分道扬镳,赵普胜投了徐寿辉,而廖永忠两人投了朱元璋。
从赵普胜的经历上看,他的确很能打,一路攻城掠地,打得朱元璋都很头疼。
但他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军事上,在谋略上并不出彩,不然也不会中了陈友谅的鸿门宴。
这种人,想要干大事,通常都需要有人幕后指点,朱文正又问道:
“赵普胜当初为何起事?可有人指使?”
邓愈微微一愣,忽然想起一人,急忙说道:
“赵普胜是彭莹玉的门徒,当初也是受师父鼓动,才加入红巾军!”
朱文正猛地一拍大腿,“彭莹玉”,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彭莹玉是什么人?
大约相当于后世的姚广孝,甚至比姚广孝还要牛!
姚广孝是和尚,彭莹玉也是。
姚广孝只向朱棣一个人布道,彭莹玉却门徒满天下。
姚广孝鼓动朱棣造反,并为其出谋划策,作用类似于军师!
而彭莹玉不但鼓动人造反,更是幕后指挥的大老板!
早在红巾军之前,彭莹玉就在江西袁州发动武装起义,并建立了大周国。
这家伙非常狡猾,明明都是自己的班底,但他就是不出面,反而推选大弟子周子旺作为起义军领袖,号为“周王”。
元朝统治者大为惊恐,调集重兵围剿,结果起义失败,周子旺被俘遇害,彭莹玉却和其他门徒逃出生天。
大周国失败后,彭莹玉又辗转逃匿到淮西,继续传布教义,并发展了大批信徒。
这一次,他开始将能力突出的信徒,冠以“普”字记名,并进行精心培养。
赵普胜就是在这一时期,成为彭莹玉的弟子,与之相同的还有李普胜(即“李扒头”)、项普略(即项甲)、欧普祥等,这些人被统一称为“彭党”。
甚至在鄱阳湖战死的丁普朗也是其中之一。
看看上面这些,他一手调教出的绝世名将,就知道彭莹玉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大了!
有了强大的班底,彭莹玉在蕲州又一次发动起义,这次他仍然位居幕后,将老实人徐寿辉推向前台,建立了天完红巾军。
本来天完红巾军发展势头迅猛,但后来却出了点意外,两年后,彭莹玉在瑞州城,意外被元朝重兵围困。
寡不敌众之下,彭莹玉战死当场,据说城破之时,元军大肆屠城,一个活口都没留下,彭莹玉的弟子也多有伤亡。
正是因为彭莹玉的意外死亡,导致老实巴交的徐寿辉根本压不住阵脚,最后被陈友谅弑君篡位,建立了汉国。
朱文正一直觉得,如果彭莹玉不死,凭借着他众多的门徒和强横的实力,陈友谅很可能上不了位,那将对整个元末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可掐指算起来,彭莹玉死了都快十年,赵普胜又是在为谁效力,又或者彭莹玉当年还有得意弟子留下,正学着师父,在幕后操纵着一切?
洪都石碑这件事情,如果背后有彭莹玉这样厉害的野心家和彭党这样强大的组织参与,又勾结了东洋倭国,那就非同小可。
朱文正当机立断:
“你立刻从军中挑选一批好手,追查此事!”
邓愈有些不解道:
“我们该往何处追查?”
却见朱文正神情严肃道:
“倭国自沿海来,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这两个地方多少脱不了干系,要重点探寻!”
邓愈恍然大悟,领命而去!
第62章 著书立传
邓愈走了,李继先又上前道:
“大人!洪都被围时,汉军曾纵兵劫掠各地,百姓房屋田地受损严重,如今恢复,尚需大量劳力……”
政务本来并不归大都督管辖,但朱文正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便开口道:
“洪都近日不会再有战事,我会调拨一批守军,参与恢复重建工作!”
说来也是不易,元末本就天灾不断,生产力大减,现在又不停的打仗,吃饭真成了个大问题。
就连朱元璋也不得不亲自动脑筋,想出了军士屯田的办法,让士卒们平日操练,农忙时就种田,尽可能做到自给自足,以减少后勤压力。
但军人长期种田,显然会影响战斗力,现在是跟各路义军交战,大家半斤八两,若是等以后遇上北元精锐骑兵,那就要吃亏了。
朱文正琢磨着,以后要是有机会,得想办法解决下粮食生产问题。
忙完正事,天色将近黄昏,朱文正骑着高头大马,向都督府走去。
一旁的小巷里突然走出一群书生,这些人背着包裹,一个个眉飞色舞的,也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一个书生发现朱文正,满脸都是惊喜,急忙跑上前行礼道:
“大人,您什么时候回的洪都?”
朱文正认出此人正是孙良运,便笑道:
“我今天刚到,你们这是要去做什么?”
孙良运神情中带着感激道:
“我们是去大人您府上读书啊,自从您开放别院书库后,我们这些读书人一不愁无书可读,二不愁腹中饥饿,可算是真的有福啦!”
说完,其他书生也一起涌上前,纷纷给朱文正鞠躬行礼。
朱文正翻身下马,连连摆手道:
“些许小事,用不着谢我!”
孙良运又上前一步,眼神中带着遮掩不住的崇拜,说道:
“听说大人在鄱阳湖又立下大功,可否与小的们说说,我们也好将其写入书中!”
朱文正闻言好奇道:
“你们当真在为我写书?”
孙良运生怕他不信,急忙解开身后的包裹,一脸郑重的取出一本书籍,双手呈了上来。
朱文正接过一看,只见封面上用苍劲有力的笔墨,写着《朱文正列传》几个大字。
朱文正脸色一红,觉得怪不好意思,历史上能够单独出书作传的人屈指可数,记得上次看到,还是《项羽本纪》,自己什么时候也能跟西楚霸王相比?
朱文正急忙劝阻道:
“你们太折煞我了,我只是做了些份内的事情,怎么敢立书著传呢?”
孙良运和一群书生七嘴八舌,纷纷坚持书里只是如实记录,并没有任何夸大。
朱文正无奈,只能翻开一看,却见里面记录的,全都是赞美自己的词语。
比如镇守洪都时,如何英勇作战,又如打击奸商为民除害,还有重视文化传承,大力扶持读书人等等。
孙良运写得一手好字,文章也妙笔生花,看起来非但不枯燥,反而趣味横生。
朱文正看完大为感叹,这孙良运真是屈才了,要是搁在现代,弄个宣传委员啥的,那不是轻轻松松。
朱文正起了爱才之心,便开口问道:
“良运,你现在在何处高就?”
孙良运脸色一红,有些不好意思:
“小人并无差事,平日里也是靠给人抄书为生!”
朱文正抓住机会:
“你文采出众,不如就在我府上效力如何?”
孙良运大喜过望,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当即连连点头,看得其他书生都羡慕不已。
胡大锤站在身后,悄悄说道:
“大人,您要个穷书生又有何用?”
朱文正回头白了他一眼:
“你懂个锤子?舆论要是弄好了,可顶半边天,没见过水军也能淹死人吗?”
胡大锤摸了摸后脑勺,不明白这事跟水军又有何关系?
就在这时,一个妖艳的女声突然从旁响起:
“哎哟!这不是朱大爷吗,您这是多久没上咱家玩了?”
朱文正还没想明白这个朱大爷是谁,一个浓妆艳抹的中年女子已经扑了上来,一把就抱住朱文正的胳膊,拼命往旁边的阁楼里拽去。
朱文正扭头一看,这才发现,这里竟是醉凤楼的地界,这女子莫不就是楼里的徐妈妈?
孙良运等一众书生,刚刚还一脸崇拜的看着朱文正,眨眼间就变得目瞪口呆。
朱文正脸上过意不去,一边大力挣脱,一边装模作样的怒斥道:
“什么乱七八糟的,我这么正直的一个人,公粮都交不完……不对,是公务都处理不完,又怎么会去你哪里玩?”
徐妈妈挨了训斥,也不以为意,她是欢场老手,早就见惯了各种场面,反而吃吃调笑道:
“哎哟!朱大爷说得是,我们楼里的姑娘早就听说了,您一杆长枪出神入化,连那张定边都吃不住,楼里的姑娘们,还都排着队,等候领教呢!”
孙良运等一众清白书生,何曾见过这种场面,个个下巴几乎掉到地上。
朱文正头大如牛,拔腿就准备跑路,却听胡大锤突然凑上来,小声说道:
“大人,我突然记起一事,上次您喝醉酒时,曾在韩子琪身上扯下一个玉佩,没准现在还扔在里面!”
朱文正回过头,睁大眼道:
“你确定没有记错?”
胡大锤肯定的点了点头。
朱文正牙一咬,心一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索性放开,大大咧咧的向醉凤楼走去。
“也好,最近洪都出了刺客,我正好过来耍耍……查查!”
一众书生目瞪口呆的,看着让人敬仰的大都督,消失在醉凤楼里,半天才回过神来。
一个书生看着孙良运道:
“孙兄,这一段也要写进书里吗?”
孙良运咬咬牙,撸起袖子道:
“写!就写大都督勇闯虎穴,明查暗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