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可以补贴给国营厂,让他们度过难关。
可以用来基础建设,改善交通,交通好了,货物流通速度就越快。
房地产企业在卖房子的时候还有税收。
一个楼盘建设的过程当中,会带动基建材料,就业,家装建材行业等等…
这样,经济不就活跃了起来吗?
今天这场会议,就是他们正在进行的最后一次讨论。
一旦他们这个会议通过了。
那么马上就会往京都那边递交申请。
要知道,前世房地产的开端是在1987年的深市。
那时候,改革开放已经摸爬滚打快十年,风气也开放了很多。
而且还是在开放气息最浓的深市。
而马玉林把这个事推进了整整快六年的时间。
还是在一个中部省份,这事,哪怕马玉林是重生者,他也很是吃不准能不能成事。
车里,马昌最终打开了一丝车窗,点了根烟,对着外面吐了口:“丢,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紧张了。”
“玉林,你觉得这事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马玉林望着外边大楼上的国hui。
深吸了口气:“就算是成功概率有百分之九十,不也一样还有百分之十的失败几率吗?”
“昌哥,这种问题毫无意义。”
马昌手夹着烟,手臂搁在车窗外,弹了弹烟灰。
尽可能的平复住自己的心情:“但愿菩萨保佑,我们已经好不容易走到了这步。”
马昌是最渴望的。
因为他亲眼见证了港城四大家族,因为土地,房地产而快速膨胀的过程。
他也渴望,渴望自己成为长洲那样的存在。
车里,很快又没有了声音。
时间一点点过去。
大楼庄严的大理石柱子那边,终于有个他们熟悉的人出现。
那是老头的秘书,姓黄,和马昌的关系特别好。
当年也是他中间在港城牵头,让他们两人结识。
马昌马上推开了车门,但远远的黄秘书对着他打了个回车的手势,马昌又回了车里。
一两分钟后,黄秘书坐进了他们车里副驾驶上。
司机非常懂味,马上推开车门离开。
车窗什么的全部关的严严实实后。
马昌赶紧开口:“黄秘书,现在里边什么情况?”
马玉林也坐在边上不说话,同样像是在等待着什么宣判。
黄秘书在车里深吸了一口气:“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
“一旦真的执行下来了,那可是要轰动全国的大事。”
“如果顺利还好,不顺利的话,包括我们的老领导,估计一辈子的清誉要毁于一旦。”
“所以,不可避免的,在大会上发生了激烈的讨论,两边的态度截然不同。”
马昌一听,顿时就有些丧气,无奈的看了看马玉林:“老弟,看来我们的计划,真的要泡汤了。”
但马玉林望着黄秘书,脸上忽然笑了下:“不见得是不是?”
“不见得?”
马昌奇怪的看向黄秘书。
只见刚刚还一脸凝重的黄秘书,脸上忽然露出了笑容:“虽然过程有些气氛紧张,但最终介于目前省里的财务状况来看,确实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
“所以,最后还是通过了。”
“但,你们不要开心的太早,因为还有京都那一关,要是那喜欢的相关领导不点头的话,那么我们今天的工作,等于是白做。”
“干!”马昌毕竟是道上出身的人。
想砍人的时候会吐脏话。
兴奋激动的时候,同样也会吐脏话!
这会忽然一下兴奋的不行。
马玉林也长呼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心里一直在筹划一个商场,专门卖百货的。
一面零售,一面批发贸易。
李明智的五百万大单,就已经把他们长宁县的十六家工厂未来数月的产能全部拉满了。
他需要扩大合作规模。
那就需要更大的展厅,更大的市场。
产品琳琅满目,贸易商过来的时候,选择的余地更大。
故而,他心里有计划盖商场。
那就需要房地产的审批文件,这一关,至为关键。
虽然还有京都那一关,但是他知道,已经跨进了一大步。
至于马昌,更是忍不住说了句:“李加成算个屁,老子在长洲的未来,远远大过于他!”
黄秘书这时候又开口:“不过,马老板,有个事情,可能还需要你出面,希望你有心理准备。”
马玉林笑了笑:“愿意配合一切,听从安排。”
黄秘书点了点头:“领导的意思是,到时候省里会关于开放房地产的决议,做一次报告。”
“到时候省里的主要几位,全部会到场,这个报告,老领导这边的意思是,既然是你提出来的。”
“那就让你在我们面前构想一下这项产业的远景,可有什么问题?”
马玉林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当然没有任何的问题。”
“那行,我今天就先到这里吧, 先回去了。”
“老领导说和别人吵吵闹闹,有些疲惫,就不和你们吃中饭了,要不你们也先离开吧。”
马昌当然能理解,赶紧回了句。
黄秘书随后很快走了。
在他走了后,马昌这个大佬望着马玉林一阵激动。
南方人是最相信八字这一套的。
此刻他眼里的马玉林,简直就是他的福星。
帮他拉直了长宁县煤矿的事。
现在好了,又奇思异想的提出了房地产这一产业。
这都是他的大未来啊。
激动的说了句:“走,今天无论你看中了哪套房子,我给你买单!”
“就当是送我小侄女的!”
第202章 老厂的样子
这就是马昌,听说马玉林他们准备来省城后,马上开始前前后后的准备好几天时间。
找房子,甚至于给彤彤的学校都联系好了,哪怕是彤彤现在还没有到达上学的年龄。
马玉林当然不会让他出钱。
1981年没有被人炒作的商品房,大多是单位分配房。
虽说房价特别低,但住房也特别的紧张。
外地人想要在省城里买一套房子,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好在马昌神通广大,给他找到了一个国营单位的分配房。
这家国营厂是一家电器厂,专门给一些冰箱企业提供配件的。
曾经也辉煌过,但无一例外的现在也已经没落了,因为很多冰箱企业开始使用进口配件,便宜,质量也好。
还有,国内也有很多冰箱企业进行了流水线升级。
大部分也采用进口流水线,如此,就造成了国营配件提供厂,业绩大为受挫。
这个房子的原来主人就是这家工厂的一个科长。
年纪五十多岁的样子,老婆孩子已经回了老家县城去了。
就剩下了他一个人在处理这套房子。
虽说不是很大,但窗明几净,看得出来这一家人曾经特别的爱干净,室内的光线也特别的好。
叫钟爱明的这个科长,最终从马玉林的手里接过了这两千块钱,签字了一份合同后。
他忽然一阵心情颓废。
把眼睛摘了,揉了揉眼睛边说:“十九岁我就来了这家工厂,整整四十年,我亲眼看着这家工厂辉煌。”
“但谁也没有想到,马上到了退休年龄了,这家工厂却走向了这个地步。”
马玉林一时半会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这年代国营厂大面积倒闭,有人祸,但大部分还是他们没有及时反应过来,跟上市场的变化。
春雷已经天边滚滚,他们还在睡梦中,但春雷降临之时,他们就这么被无情给淘汰了。
马玉林明白他们这种心情。
要知道,当年工厂工人的职位是可以顶班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他们从未想过离开,一辈子在一个岗位上几十年,甚至也想到了自己子女以后也会顶上来。
可转眼说变就变了,计划了四十多年的事情,忽然一个大反转,换做是谁心里一时半会肯定接受不了。
拍了拍他肩膀说:“虽说离开了工厂,并不代表一家就走入到了绝望当中,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