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大倒爷的发家之路 第4节

可哪次不是事后被他爹操着菜刀,在大队追着狂奔…

马玉林也没讲多话,因为到时候钱结算给他就行。

就这样,他从王麻子家杂屋里用板车拖出来了七八十个竹篮子,按两毛钱一个赊账收。

长宁县盛产楠竹,家家户户都有做凉席,竹篮等产品的传统。

但缺乏市场推广思维,小农户也只知道做不知道卖,各地需求信息又非常的闭塞,导致了家家户户一堆的凉席之类的东西卖不掉。

他准备长期收货,再拉到了巴溪县。

巴溪县是全国闻名的中草药大县,有个码头,每天最少有十几条外地大客船靠岸。

他可以和这些客船的掌舵手合作,通过他们的船,去挖掘来往外地需求信息,把货运出去。

这年头谁能掌握货物运输,就等于掌握了财富密码…

这就是马玉林的倒卖赚钱的法子。

王麻子原本要跟着,但今天大队要开会讨论包产到户的事,他老爹打不过别人,他要过去帮忙…

他最后把鸡汤给了王麻子,本想让他拿过去。

后来想了下,估计王麻子在周丽娟心里的痛恨榜上,绝对是烫金的首位。

生怕本就有些抑郁周丽娟,在看到他后反而被气死,所以就没敢开口,只是让他交给方建民转达。

巴溪县距离长宁县有二十公里路。

马玉林就这么推着一板车的竹篮子,一路风尘仆仆上路。

磕磕碰碰,走到巴溪县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多。

码头的船也都已经开走,没有一个人。

肚子特别饿。

但他没钱吃饭,只能忍着饥饿。

这年代,大多人都是这么一天到晚的饿着,似乎大家也挺习以为常。

没办法,他只能在这里过夜。

又生怕别人偷,一整个晚上都没有睡。

一直望着江面,脑海里又想起了前世1991年为他挡刀子而死的那个兄弟。

张鸿源,省城长洲某个供销社的采购,当年马玉林埋了妻女后,在这码头认识了那哥们。

那哥们的独女当年被拐卖了,可能是都想自己的女儿,故而成了朋友。

在长洲也是他收留了马玉林,一直在鼓励他重新站起来,并且自杀的那几次里,每次都是张鸿远救的他,可以说是他的救命恩人。

后来,他开始在长洲做小生意,结果一次得罪了人,被人拿着刀子追着砍。

张鸿远看到后,跑出来替他挡了一刀死了。

如果说妻女是前世人生最大的遗憾,那么除了妻女之外,这个兄弟也是他最大的遗憾。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马玉林有钱后,替他完成了遗愿,那就是找到了他的女儿。

这一生,马玉林也要改变这个兄弟的命运,让他好好的。

“算下时间,你这时候应该快要被你们单位指派过来当采购员了,我等你,兄弟。”

深吸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但内心万丈波涛起……

第二天清晨。

辽阔的江面起来了一层薄雾,一条从省城长洲过来的客船拉响了长鸣。

靠在板车上的马玉林,马上打起了精神开始摆放产品。

船靠岸后,上头下来了很多带着解放帽,大军裤的人。

这些都是省城来的客商,或者是供销社的采购同志。

他们都是过来巴溪看中草药的。

马玉林前世就是靠着在南方摆地摊,贩卖一些港城录像带,录音带发家,所以他也算是熟门熟路。

张口就喊:“百年老手艺,精品楠竹竹篮,每个售价仅六毛,有需要的同志可以过来看看咯!”

“六毛?”

刚开始这些客商还不当回事,但一听这个价格,这些省城里来的客商,一下来了兴趣!

于是马玉林这边马上围了很多人。

果然,王麻子他老爹的手艺一下引起了很多人的赞扬。

只是这些人又有些古怪,一个个品头论足,夸赞了一番后,还是匆匆忙忙的离开。

不过马玉林似乎根本不着急,也没打算就这么走。

最后,这条船的工作人员上岸,掌舵的是一个半百老头,清瘦清瘦的。

也走过来拿起一个篮子,看了看,最后笑着说:“东西是挺好,可惜来错了地方。”

“小伙子,要票?”

“不要。”

“私货?”

“嗯。”

老头看马玉林脚上都有磨出来的血迹,心生怜悯:“也行,给你开个张,给我拿个。”

马玉林赶紧拿了个给他,老头从大军裤裤兜里掏出来一些分票,毛票,舔了舔手指数了六毛给他:“点点数。”

马玉林很热情的接过手:“不用数了,感谢。”

“嗬,你这个小伙子有意思啊,别人做生意生怕少了钱,你这直接裤兜里一塞就完事了,不怕我少给几分钱啊。”

“你们都是码头上跑了十几年船的长辈,我相信你们不骗年轻人。”马玉林很有礼貌。

老头从上到下的看了看他,或许是对马玉林第一印象不错。

就提醒了句:“码头上人虽多,但都是些过来进货的长洲人,谁会买个篮子提手里去看货?不嫌麻烦?”

“小伙子,你推到县城里去,你这竹篮子巴溪人买账,兴许能卖几个出去。”

马玉林笑着摇了摇头:“老人家,你信不信,不到中午,我肯定能卖完。”

第5章 赚的第一笔钱

老头看了看板车上堆得老高的货,摇了摇头:“开什么国际玩笑,小伙子,你有点异想天开了。”

老头拿着竹篮子离开。

这时已经有不少船靠岸,一个个舵手上岸,同样望着他摇头。

觉得这小伙子是真不会做生意,开什么玩笑,码头卖竹篮子。

上午十一点。

第一批上岸看货的人已经回来,一看,这小伙子还在。

于是这些人开始纷纷走了过来。

果然,冯义胜的摊位上火爆了!

70竹篮子,竟然一扫而空!

原因只有一个。

长洲那边这种篮子价格卖到了一块往上!

而且质量并不好,刚开始这些人上岸要看货,确实嫌麻烦,不愿意拿着。

但现在是返程,这么便宜,这么好的东西,干嘛不带一个回去?

那些客船的掌舵人也挤到了人群中。

看马玉林不停地结账,忙碌,热情的招呼。

一个个看的头皮发麻!

这东西,这么赚钱?

一直到卖空,他们还不愿意走。

那个老头也在,忍不住问了句:“小伙子,你这进账多少?”

马玉林一边收拾一边笑着说:“70个,六毛一个卖掉的,进账了42块吧。”

“42!”

几人倒吸一口冷气,一上午进账42,能比得上他们两月的工资!

这小伙子要是这么干个几个月,不得往资本主义一路狂奔啊!

看马玉林准备走。

这里几人马上反应了过来。

“等等,小伙子,咱们好好谈谈。”

“小伙子,别着急走啊!”

马玉林装作不解:“几位,这是?”

一群人又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他们都是国营企业的员工。

这年代去搞街头倒卖的,都是一些混子做的事。

拿国家工资的,总觉得有些拉不下面子。

但他们有些已经几个月没发工资了,家里婆娘孩子几张嘴,吃饭是现实啊。

马玉林看他们不说话,于是开口:“你们想问我从哪里进的货,然后用你们的船捎带到外地去?”

那老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们从没想过这玩意儿,差价竟然这么大。”

“白跑船十几年了,小伙子,可以告诉我们?”

马玉林笑着摇了摇头:“要不,我们合作?”

“三天后,我再捣鼓几百个过来,你们从我这里收,我便宜点给你们?”

“那怎么能呢,你直接告诉我们哪里进的货不就完了,不麻烦你了。”

真不是耍心机,而是这年代的人普遍这么单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这会一个个心里还在想着,不麻烦别人…

马玉林直接反问了句:“各位,我要是告诉你们这货哪里进的,岂不是把自己赚钱的门路告诉你们了。”

“换你们,你们会吗?”

首节上一节4/4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