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姐,这位同志的裤子给挂破了,你帮忙拿去外面,找个缝纫店,帮忙给补一下。”圆脸大姐把一条裤子塞给张金芳,自己却是忍不住偷笑。
太好笑了。
谁让这住招待所的外地客户这么倒霉,只带了两套换洗衣服出差。
结果,刚把那一套衣裤洗了晾上,结果穿的这一条裤子,就被钉子给挂破了。
挂破的地方,还是后面臀部位置,这如何能穿出去见人?
所以,这住招待所的同志,只能窝在他的房间中,等着别人帮忙把裤子拿出去缝补缝补,先应应急。
张金芳接过裤子一看,这么一个口子,她能处理啊。
“把针线盒拿来吧,我给他缝补上。”张金芳自告奋勇道。
圆脸大姐问道:“你能行吗?”
“行。”张金芳自信回答:“我家所有人的衣裤,全是我缝缝补补,这个没问题。”
她选了大小合适的针,又挑了一段跟裤子颜色相似的线,穿好线之后,开始认真缝补。
圆脸大姐在一边看着,左一针,右一针,好象自己也会。
可是,当张金芳缝好那一处破口时,圆脸大姐还是呆了。
这手工,也真的太好了吧?
针脚细密,行线工整,而且,张金芳别出心裁,在上面小小的作了一点改动,不认真细看,根本看不出,这是缝补过的破口子,远看还以为,这是特别的新款式呢。
“好了,拿去吧。”张金芳拿着剪刀,剪掉线头,递给圆脸大姐:“省得别人久等。”
圆脸大姐笑嘻嘻的,拿着裤子去了那间客房。
没多久,那个住招待所的客户出来了。
个头不高,一张国字脸挺正派的,穿着中山装,衣扣扣得一丝不苟,提着黑色公文包,跟圆脸大姐道谢:“谢谢这位女同志,实在感谢。”
“不用谢我。”圆脸大姐道:“要谢,就谢这位张大姐吧,这是她亲自缝的。”
对方跟张金芳道谢。
张金芳连连摆手:“一点小事,不用谢,这出门在外,谁没有个为难处。”
对方再度跟张金芳道谢后,匆匆忙忙的出门办事去了。
张金芳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看着招待所大堂的钟,时间不早了,她该准备煮晚饭,等小玲放学回家吃饭。
晚饭做了蕃茄丸子汤,蒸了芙蓉蛋,再加一个炒的小菜。
以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连米饭都吃不上的年头,能吃一口大白米饭都是奢侈,还能指望别的?
现在,张金芳手上有钱,也牢记徐二龙的话,要把生活标准搞好。
反正她呆在招待所,没别的事,也就捉摸这一日三餐。
张金芳的厨艺,现在慢慢练出来了,知道要荦素搭配,也知道如何弄得色香味俱全。
她欣喜的感觉到,小玲的衣袖,又短了一截,证明这丫头,还在窜个子。
第112章 帮忙送人去急诊
“今天在学校怎么样?还好吧?”张金芳例行询问着徐小玲。
“还好。”徐小玲抿着唇,笑了起来。
这一次,她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开心,并不是为了应付家人。
“昨天的作文课,老师让写自己最亲近的人,我写的我的二哥。”徐小玲唇边全是笑意:“结果,老师给了我八十六分,还当众表扬了我。”
“是吗?”张金芳欣喜:“老师是怎么说的?”
“老师说,通过语言和动作,丰富了人物形象,二龙的形象跃然纸上,通过大量口语化的书面描写,使文章更显亲切自然。”徐小玲几乎是把老师的评语,给一字不漏的背诵下来。
这是她读书生涯中第一次被这样表扬,这简短的几句评价,激活了她内心深处那一颗叫文学的小苗。
此后的岁月,哪怕她写作了千千万万文章,获得别人无数的赏赞,但她印象最深的,还是这几句来自老师的肯定。
“真是太好了。”张金芳欣慰的说。
虽然徐二龙再三提醒过,说让徐小玲读书,是为了让她长见识,懂道理,不指望她要出什么成绩,以免小玲有压力。
可现在听着孩子得到表扬,张金芳还是高兴。
“妈,你不会因为我写了二哥,没写你,不高兴吧?”小玲高兴后,有些担忧的问。
全班同学,都是写的我的妈妈、我的爸爸,结果,就她写的我的二哥,她担心,张金芳会不高兴。
“你这孩子,我有什么不高兴的。”张金芳道。
她这么大的人,还能跟孩子争风吃醋?
“妈,你也很好,下一次,我就写你。”小玲说。
张金芳嗔道:“哎呀,我有什么好写的,你别写我,我没啥好写,多难为情。”
母女俩说笑着,吃过晚饭。
“去,你去做作业,我去洗碗。”张金芳对徐小玲说。
以前在农村,小玲做的家务够多,现在张金芳可不想再让她做什么家务了。
张金芳自己端了碗,去招待所后面的水池洗碗。
她们的住房,位于招待所二楼转角处,旅客上上下下都会经过。
此刻一开门,恰好就碰着今天缝裤子的那个旅客回来。
那个穿着中山服的中年男子,看着张金芳端着锅碗瓢盆很意外。
目光一转,又看见房间中,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
“吃饭啊?”中山服打招呼。
“是啊。”张金芳客气回话。
看着张金芳端着碗筷去了下面的水槽洗碗,中山服才反应过来,人家是住在这儿的房客。
这年头,租住招待所的女人,可真是少之又少,中山服当初还以为,张金芳是这招待所的服务员呢。
这穿中山服的男子,姓黄,叫黄志国,是另外一个县城兵工厂的业务员,来这地,是出差。
想着对方下午帮了自己的忙,若人家是这儿的服务员,服务员帮着旅客解决一些事情,也理所当然。
就如一个火锅店的服务员,帮你端茶送水,你会感激在心?
不会,你只会感觉这是人家的工作职业。
可人家不是招待所的服务员,这帮忙,就是一个人情了。
黄志国回了自己的房间,看着自己网兜中的几个梨子,这是他出差时,从家里带着来的。
想了想,他拿了两个梨子,送到张金芳这边。
刚好张金芳洗好碗筷,端着碗筷回来。
黄志国站在门口,将两个梨子递过去:“这位大姐,今天真是谢谢你了。”
“同志,你太客气了。”张金芳有些无措,她今天,也没干什么大事啊,人家还拿着梨子上门感谢了。
“也没啥,这就是我们当地的梨子,尝尝鲜。”黄志国感谢。
徐小玲听着两人在门口说话,望了过来,黄志国将两个梨子递过去,自己赶紧走了。
“妈,这人是干啥的?”徐小玲警惕的问。
她们住招待所,这儿来来往往的外地人多,但大多都是点头之交,这送东西上门的,还是少。
“不知道哇,就是今天他有点麻烦,帮了一个小忙而已。”张金芳低头看着两个梨子:“没想到,这人这么客气,还送两个梨子过来。”
“不管他。”小玲说。
母女俩,就把此事,给抛在脑后。
早上六点多钟,张金芳起床,给徐小玲准备早饭。
这个季节,用萝卜缨来熬稀饭,最好不过。
萝卜缨,也叫萝卜叶、莱菔叶、莱菔菜等,它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高的,不仅可供食用,亦可入药,具有极好的药用保健功效。
虽然张金芳不懂啥文化,不知道这萝卜缨含什么维C、维E、钙镁铁锌等,但她知道老一辈的人,都喜欢拿这菜来熬稀饭。
现在,她给小玲,也熬了一锅萝卜缨稀饭,又煮了两个白水鸡蛋,弄了一块豆腐乳。
正轻手轻脚的忙着,郑大姐跑过来叫她一声:“张大姐,你在这儿,我正在找你呢。还担心你没起床。”
“什么事?”张金芳习惯性的把手往围裙上擦了擦。
“是这样,有位住招待所的同志,现在肚子不舒服,又吐又拉,人家外地同志,在本地人生地不熟,我得想办法送他去医院。我一人搞不定,你帮我搭一把手。”郑大姐说着事情。
这年头,也没有打120叫救护车这一说。
普通老百姓一般情况下,不会去医院。
真正要去医院的,就是病得严重的,大多还得是抬着担架去。
值班的服务员,这段时间的相处,她们已经下意识的,把张金芳当作自己人了。
平时许多事叫上张金芳帮忙,这遇到突发情况,依旧叫上张金芳。
“那等一等啊,我去跟我家小玲说一声。”张金芳说。
小玲已经起床了,收拾妥当,梳好头发,此刻在写字台前背书呢。
听说要张金芳帮着送人去医院,小玲懂事的对张金芳道:“妈,那你帮郑阿姨去吧,我一会儿吃了早饭,就自己去学校。”
毕竟这么大的人了,又不需要守着她吃饭穿衣,也不需要护送她去学校。
只要她自己吃完饭,背着书包去上学就成。
第113章 不要脸的婆娘
张金芳跟着郑大姐,准备送生病的同志去医院。
这一瞧,不就是昨天给两个梨子的那个黄同志吗?这可真是巧啊。
昨天看着还挺精神的一个人,这才一晚不见,就看上去病焉焉的。
路上行人稀少,还没有到上班高峰期,路上只有一些锻炼的老人家。
张金芳和郑大姐,一人一边搀扶着黄志国,将他送到县医院。
县城医院离招待所,也就只有几百米的直线距离。
相比外面行人稀少的大街,县医院里,早上可是挤满了人。
这些都是那些病人一大早就来排队看病了。
在以前没有网上挂号、排队叫号的日子,当然是越早来排队,就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