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344节

见到此景,王五立马收回目光,仿若没有看见一般,毫无疑问,敢在皇宫中这般肆意的,也就只有那几个小皇子了。

他可是知道的,天子多次强调之下,几位娘娘也不敢违逆,皆是放开了对小皇子的管制。

这不,放开了,就成了这般模样……

他是不敢多说的,整个宫中,也没谁敢多说半句。

看着那几个人嫌狗弃模样的小皇子小公主,天子面颊都忍不住抽搐了几下。

好一会,天子才收回目光,随口问道:“几位皇子多大了?”

“回禀陛下,皇子殿下已经两岁零一个月了,寰皇子殿下,也已经一岁零八个月了,瑜皇子殿下,已经……”

天子点了点头,瞥了一眼那如混世魔王的几个小皇子公主,目光闪烁之间,亦是踏上了御撵,随即,在一声高呼之下,御驾启程,朝承天殿而去。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子驾临,大臣贡生入殿,参拜高呼。

“诸卿免礼!”

天子之声,虽似平淡,但传入众臣与众贡生耳中,却恍若洪钟,众人起身,再拜谢恩。

随即,内阁首辅来宗道手持圣旨,立于众贡生之前,宣读着天子圣意,以及殿试之题。

天子端坐,听着来宗道稍显激动的声音,目光却是在众贡生身上流转。

按照惯例的话,一次会试,是很少会录取这么多贡生的,但这一次,在他的亲自干预之下,亦是比之往年要多上了三成以上。

其原因自然是简单,大恒缺官,极度缺官!

崇祯即位之时,大明全国之文官,达五万余人,武官有十一万之多。

而随着连年战乱,以及多番清洗,再加之改朝换代,寿王之乱和改革之势,还要这赋税大案,如今大恒各地之官,哪怕算上各地武人任职牧民之官,官员总数也下降到了一万多人,百户以上武官,也直接降至不到两万人。

哪怕近来大规模调任吏部待选之官,还要武院民科的官员增补,但在也赶不上官员落马,或者干脆辞官南下的速度。

据粗略统计,自寿王之乱后,迁移至南明的士绅豪商,已然不下五十万。

如此大规模的流失,事实上,要不是如今的大恒,整体还是在一个军管状态之中,还有这钱庄商行的统筹调配,整个大恒,恐怕早就摇摇欲坠了。

而眼前这些贡生,则是目前大恒急需的新鲜血液,填补空缺,优胜劣汰。

来宗道宣读完毕,众贡生亦是有序坐至各个桌案之后,开始了这大恒朝开国以来的第一次殿试。

若按以往惯例,天子大都是待上半个多时辰,就会离去,而这一次,天子显然没有跟着前朝惯例行事。

约莫两个多时辰之后,天子竟从龙椅上起身,行至殿中,明显是要巡视一番的架势,内阁三位阁臣面面相觑,想要劝阻,但最终,还是没敢说出口,老老实实的跟随在天子身后,在殿中巡视着。

显然,天子这般动静,亦是让众考生又惊又喜,尤其是几个距离天子颇近的考生,手都抑制不住的颤抖起来。

天子皱了皱眉,步子却是没有停下,依旧在殿中漫步着,目光亦是在众考生的答卷上流转着。

殿试之题,以策论题为主,而策论题,则以改革为主。

正如天子对基层之事重视一般,对这些贡生,他亦是颇为重视。

很多时候,身在局中,纵使再神机妙算,也没有局外人看得透彻,这个关键时刻,天子对任何一丝一毫能够让他看得更透彻的事情,都不愿错过。

当然,此举之意,更是为了避免殿试后阅卷时的猫腻。

毕竟,殿试结束,阅卷工作,是由读卷官批示,决出优劣之后,再由内阁审阅,选出前十之卷,再由他这个天子审阅,决出三甲。

也就是说,五百多份考卷,他这个天子,能看到的,也就只有十份。

看似严谨的制度,其中要真想弄出什么猫腻,对有心人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

如今这个关键时刻,国朝第一次科举,便出了丑闻,那可就真出大丑了!

至于他这个天子亲自阅卷,这等愚蠢行径,只要他脑袋没进水,就不会做。

天子步子不快,时不时停下步子,驻足观看片刻,如走马观花一般,耗费一个多时辰,几乎将数百名贡生之卷,皆粗略看了一遍。

毫无疑问,能够冲过重重考核,重重关卡,坐在这承天殿中参与殿试的,无一不是精英中的精英。

心性,才学,天赋,运道,可谓是缺一不可。

当然,最让天子在意的,莫过于此次数百名贡生,其中过半,皆是来自贫寒之家。

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大恒,已经有了盛世之根基!

……

第五百一十三章 局限

时至正午,承天殿中,便陆陆续续有贡生交卷离开,至日暮西山,便是考核结束之时,殿中诸监考官,亦是开始了强制收卷。

而随着诸贡生从皇宫而出,此次殿试之题,亦是立马就传得满城沸沸扬扬。

哪怕是不通文墨的街边商贩,开口闭口也能吐出两句关于改革的话语,一众士子们则大都是回府或者回客栈,闭门不出,堪称煎熬的等候着几天之后的传胪张榜。

虽说殿试录取率极大,纵使没有录取,以贡生之身份,在如今之形势,当官也没有任何问题,但寒窗苦读数十载,谁又会没有金榜题名的幻想,谁又会没有幻想过金殿唱名,传颂天下!

贡生们煎熬等待,皇宫东阁的阅卷处,则是紧锣密鼓的批阅审查着殿试之卷。

按照以往惯例,必然是由阅卷官先择出会使前十之卷交由内阁审阅,而一般来说,殿试前三甲也是在这会试前十之卷中得出。

这一次,自然而然,也是遵从的前明的惯例,直至所有殿试之卷审核完毕,前十的殿试之卷,亦是由内阁首辅领着读卷官带至乾清宫于天子面前读卷。

“臣参见陛下!”

入殿后,来宗道以及数名读卷官亦是参拜出声。

“免礼吧!”

天子起身,手中之笔锋亦是随之放下,瞥了一眼读卷官手中用圆筒密封的殿试之卷,才看向来宗道,点了点头。

见此,来宗道立马摆了摆手,其身后的读卷官,也是连忙走上前,朝天子一拜,随即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份殿试之卷,铿锵有力的朗读起来。

天子靠坐龙塌,微眯着眼,听着这殿试之卷的文采激昂。

直到最后一份试卷读完,天子似乎还未从中反应过来,好一会,天子才转过头看向那读卷官:“没了?”

“回禀陛下,十份殿试之卷,已经全部读毕。”

天子皱眉,看向已经摆至面前桌案之上的十份殿试之卷,随即摆了摆手,几名读卷官再朝天子一拜后,亦是缓缓退下。

天子也没有翻阅桌面上的殿试之卷,事实上,早在前几日的殿试之上,天子就察觉到了,毫无疑问的是,不管是当初参加殿试的贡生士子,还是面前的这些殿试之卷,无一不是文采与经义并存的佼佼者。

若是站在一个传统的帝王位置上,天子或许会颇为欣喜,但此番逢千古之大变,且,早在一年多之前,他就将大变的趋势毫无保留的公示天下。

但凡稍有政治敏感者,只要稍有关注朝政,必然可以清楚察觉朝廷大策的变化。

士子们志在修身治国平天下,本就是心在朝政国事,不可能对朝政没有关注。

但,不管是是当初所巡视的殿试之卷,还是这前十名精挑细选的殿试之卷,都没有几个能够深刻符合当前之大变之势,皆太过保守。

就好似都处在一个已经形同虚设的牢笼之中,想要伸出手脚,却又始终畏惧什么,不停的试探着,却始终不敢真正走出这个形同虚设的牢笼。

“首辅觉得如何?”

天子起身,行至殿中,随口问道。

“此次殿试前十之卷,皆是字字珠玑……”

来宗道硬着头皮出声,他也是无奈,天子之心意,他又哪里会不知道,但,为此,他还打破了以往惯例,亲自至东阁阅卷,他阅遍了所有殿试之卷,也只勉强找出这十份。

“放在平日,倒也可为上上之选。”

天子摇头,尽管,他在这些殿试之卷上,见到了不少青史留名的姓名,但,时代的局限性,还是太大太大。

当然,或许是因为殿试太过重要,

来宗道沉默,这话,他可真不敢接。

“行了,就定刘理顺为状元,管绍宁为榜眼,阎应泰为探花!”

天子摆了摆手,兴趣缺缺。

他要改的东西,实在不多,他也从没有异想天开,想着在这个时代弄出什么跨时代的观念制度出来。

他想做的,无非两点,一便是革新赋税,增加国家收入。

二便是将新学镶嵌入传统的意识形态之中。

其他的,皆是在实行这两点的过程中顺带而为的事。

而现如今,世俗现实的阻碍,他已经完全破除,唯有这人心的阻碍,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他杀多少人,流多少血就能够解决的。

这场殿试,这十份殿试之卷,便证明得一清二楚。

思想观念的局限,还需要大环境改变后,再一点一点的扭转,而这个过程中,必然有顺从时代而变者,也必然会有顽固不化者。

“臣遵旨。”

来宗道大松一口气,他可是察觉了,似乎是改革即将降临的原因,天子喜怒俨然已经有些无常。

他是真怕这事又引得天子雷霆大怒,那可就真的弄大发了。

没待来宗道放下心来,天子的一句话,顿时又让来宗道的心,瞬间提了起来。

“传胪大典之后,此次所有进士,先安排至锦绣阁居住。”

“陛下,臣斗胆……”

来宗道硬着头皮出声,只不过话说一半,却被天子眼神压制,最终,来宗道也只能朝天子一拜:“臣,遵旨。”

天子摆了摆手,来宗道黯然一拜,也没再多说,随即告退而去。

片刻过后,天子才缓缓出声。

“各地督师巡抚,都抵京否?”

“回禀陛下,都已经到京城了。”

王五立马出声回道。

“传旨下去,后天大朝议,凡在京朝臣,及各地巡抚督师,皆需参加。”

“还有,让徐光启过来。”

“老奴遵旨。”

王五恭恭敬敬一拜,随即躬身退下。

天子伫立原地,眉头紧蹙,似乎是他心心念念的改革马上就将彻底贯彻的原因,他的心,俨然已经难以安宁了。

心神不宁,都难以形容他这些日子的状态。

再清明安宁的心境,在这他为之筹谋了十余年的大变之下,亦是难有丝毫作用。

尽管,他信心十足,尽管,能够去除的阻碍,他都已经去除,就连孔府,都已经被他捏着鞭子,架着屠刀,摆弄成了提线木偶。

但,他怎么也难放下心来。

这场仗,比他打过的任何一场仗,都要持久,都要艰难!

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个意志,一个声音

自举世瞩目的开科取士结束,煎熬等待的昭武一朝进士们,也迎来了自古以来读书人的最高光之时。

金榜题名,传胪唱名!

传胪大典,天子亲至,百官作陪,夸名游街,三甲之名流传天下,整个京城,亦是在这金榜题名的欢乐之中,彻底沸腾。

首节上一节344/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