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189节

  除了报纸上的号召外,很大一个因素和他们在魔都时谈论的、外商画饼要将慧州建成一个现代化大都市,是一样的道理。

  一个新城的建设,则意味着遍地机会。

  过去闯闯,倒也没毛病。

  只希望他们中更多人,干些实业和正经事,别迷失在泡沫里。

  列车抵达羊城后。

  李建昆两人和接他们的高进喜碰上头。

  外加一个司机,四人驱车直奔特区,未在羊城停留。

  百多公里,说快也快。

  大奔确实更舒坦。

  罗湖这边的二线关入口,远远望去,张灯结彩,打扮得格外喜庆,仿佛在欢迎什么人。

  当然,李建昆还没这么自恋。

  应该是个大事,否则不至于装扮到这里。

  高进喜留意到他眺望的眼神,随口解释道:“有个外商代表团在特区考察,听说是欧美来的,阵势挺大。”

  “欧美?”

  李建昆笑了笑,那估计真是头一遭,难怪这样布置。

  一九八八年的鹏城特区,早已今非昔比,高楼林立,工厂遍地,商业气息浓厚,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经济最发达且活泛的地区。

  在这里看到港澳商人的概率,比在羊城街头找小吃还要容易。

  各种参观、考察的代表团,更是络绎不绝。

  不过欧美的大规模商团,倒还真是头回听说。

  是个好事。

  司机小张显然比昨天才到的高进喜,知道的更多,插一嘴道:“听说连摩根、洛克菲勒那样的国际大财团,都来了。”

  正所谓说着无心听者有意。

  “洛克菲勒?”李建昆微微皱眉。

  小张在开车,留意不到他的表情,嗯嗯点头。

  谈及洛克菲勒,李建昆脑子里立马浮现出一张老女人的脸。

  茱蒂!

  他可从没忘记。

  也不能忘记。

  富贵兄弟和港城那些机组人员的冤魂,还在天上看着他。

  阿妍如今在美利坚的顶级圈层,十分活跃,正是他的交代。

  不过,他也不会将压力全扔给阿妍。

  事实上,李建昆心里一直在酝酿着复仇计划。

  并且已有些想法。

  “小张。”

  “在,李总。”

  “你去办件事。”

  “您吩咐。”

  “搞一份这次欧美商团的名单过来。”

  小张当即应下,表示没问题。

  他虽然只是一名司机,但“李建昆的司机”这个头衔,足以使他在外面人五人六。

  ……

  ……

  大奔驶进华电产业园。

  在行政楼楼底下停稳。

  冉姿领着几名特区华电公司的高管,显然恭候有一会了。

  李建昆挑这个时间过来,其实老高的事和熊猫汽车投资案,只是想着一块办掉。

  年前便有安排了。

  由于壮壮的事,还耽搁了一阵子。

  他要过来启动一件大事!

  看看这座产业园,一流的环境,人员也不少,但是,太安静了。

  像个公园。

  因为计划中的它的主营业务,根本还没有开展。

  过往的一切一切,都只是在筹备。

  而现在,时机初步成熟。

  是的,初步。

  主要芯片这个行道,实在太难了。

  然而小有进展,不代表不能投入生产,也不代表不能赚到钱。

  “走吧,去研究院。”

  李建昆甚至连上楼喝口水的想法都没。

  身上有股亢奋。

  众人顾不上打量富贵,冉姿望向他,关切道:“要不先休息一下吧。”

  “休息啥呀,车上都睡饱了。”

  冉姿拗不过他。

  只能让人安排车,带着几名高管跟随他一起去研究院。

  来到研究院。

  副院长林兰瑛听闻他到了,特地从办公室赶过来。

  李建昆上前对老人家嘘寒问暖了一番,随后笑着问:“良品率达到了?”

  林兰瑛打趣道:“春节前我们可是立过军令状的,这比约定的时间都推迟一个月了,再不达标,你过来我得找个地方躲着,还敢见你?”

  李建昆哈哈大笑。

  心情愉悦。

  是的,华电集团第一款可投产的芯片,已问世了!

第1096章 龙腾

  华电研究院一楼,东侧。

  楼内最大的一间会议厅内。

  目前身在产业园的特区华电公司的高管,悉数到齐。

  会议厅类似一个这年代很常见的小礼堂,有个约一米高的舞台,下面是一排一排的座位,采用的又是现代化的设计风格,椅子都是“翻面椅”;主题色调为黑白灰。

  简洁大气。

  此刻,台下前几排位置坐满。

  李建昆坐在第一排居中位置,冉姿在他右手侧。

  他左手侧是林兰瑛副院长。

  台上,居中摆着一张小四方桌,上面用红绸布盖着一个四方体的物品。

  一个中年男人拿着插线式麦克风,踱步在旁边,一边讲述道:

  “……DRAM芯片领域,目前就实力而言,最强的是日苯,大约在八四年前后,日苯的DRAM产业进入技术爆发期。

  “通产省电子所成功研制出1M DRAM,当时的主流技术还是64K DRAM。三菱公司甚至公开展示了4M DRAM的关键技术。

  “到一九八六年,仅是东芝一家,每月1M DRAM的销量就超过一百万块。日立、三菱、富士通、东芝、NEC这五家,也成为了日苯芯片产业的先驱。

  “同年,日苯DRAM芯片的全球市场份额,上升至百分之六十五,而美国则降低至百分之三十。

  “由此可见,全球DRAM产业,主要被这两个国家所把持。余下百分之十的全球市场份额,则主要被韩国、宝岛两地所瓜分。”

  “不过,也是在一九八六年,美国与日苯达成了芯片出口协议,导致日苯的DRAM芯片在美国销量受阻,这重创了日苯的芯片产业。

  “因此,公司选择DRAM芯片作为首款产品,是顺应市场格局的明智之举……”

  李建昆苦笑摇摇头,有些话当着他的面,终究不好意思说啊。

  还有一个原因:

  计算机的另一种更关键的芯片CPU,这个市场,以华电现在的能力,还难以打进去。

  倒不是说造不出。

  事实上不提华电,我国在一九七七年制造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的同事,便造出了一款微型处理器。

  不过,这块CPU是用三十一块集成电路拼装而成的。

  一九七九年,我国还仿制出了现在全世界最出名、也最畅销的两款CPU

  英特尔的8080微处理器,和摩托罗拉的6800微处理器。

  但也是一样,前者分成四片来合成,后者更是采用多片合成。

  华电现在造CPU,遭遇的阻碍大差不差。

  技术和工艺都有所欠缺。

  倒是不用分成几片来合成,但造出来的体积,要比英特尔和摩托罗拉的产品大不少。

  投放到市场上,怎么同人家竞争?

  在逻辑芯片这一块,华电还需要继续探索和打磨。

  倒是储存芯片这个领域,走得更快。

  DRAM芯片,全称叫作动态随机存储器,作用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可随时读写,且速度快。

  也就是俗称的“内存”。

  说白了,接下来华电要造内存条。

首节上一节1189/13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