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797节

  买主一脸费解。

  “不是摩托,是摩托罗拉,跟一脚踹没关系,英文直译过来音重了而已。”

  接待他们的男销售解释,或许不是销售员,而是店长或经理啥的,穿一件黑呢子大衣。

  “你的意思是,这个摩托罗拉比华电的好?”买主问。

  “那当然,摩托罗拉可是美国大牌。”

  “华电也……”

  “华电是合资品牌,在特区造的。”

  李建昆听不下去了,必须得承认的是,在这年头的普遍观念中,进口的要比国产的好。

  所以任由店里的人这样讲,这拨客户最后大概率会选择摩托罗拉。

  他在乎的不是多销一部机子……

  “敢问,这是什么歪理?”

  李建昆硬插进去:“在特区造的产品,就不如外面进来的好?你知不知道特区九成的工厂搞的都是三来一补,造好的产品是要销往国外的?”

  “对对,这我也听说过。”

  买主应该由于身边的哥们儿都用华电牌BB机,从而对华电牌BB机是有些仰慕和信赖的。

  这也是李建昆面对竞争的一大优势。

  “你要买机子?”柜台内,呢子大衣眼神瞟过来。

  “当然。”李建昆说,“我只是觉得的推荐没有逻辑。”

  “呵,你要什么逻辑?一个是美国牌子,一个是特区牌子,谁的含金量高?你再看看外形,哪个更精巧?就是把两款机子打开了,放在一起使用,明显也是摩托罗拉的用起来更好。”

  玻璃柜台上,两款BB机各有一部。

  他说的前两点,在明白缘由的情况下,李建昆还能忍忍,最后一点,实在忍不了。

  “是吗?我试试。”

  李建昆仿佛第一次上手两款BB机,各自把玩一会儿后,抬起头,一脸懵:“哪儿来的明显更好用?”

  “哥们儿,你发现哪部明显更好用了吗?”他望向买主。

  “要说好用,我觉得华电牌的好用点,我哥们儿的BB机我常玩,这个摩托罗拉的不熟。”买主说。

  李建昆再次看向柜台内的呢子大衣。

  “你搁这儿睁眼说瞎话,幸亏我和这哥们儿以前玩过BB机,不然真被你忽悠了,我说你既然存心想推销摩托罗拉的BB机,又何必再卖华电的,人家没问题也被你说出问题了。”

  “你管得着吗?你谁啊你。”

  呢子大衣不爽快了:“想买BB机?不好意思,我还不卖给你了,请吧你。”

  “你能做主不卖给我?”李建昆不动声色问。

  “我的店,你说呢?”

  果然不是销售员。

  “回你上面那句话,我还真管得着。华电BB机不是让你既想用来引流,又拿来诋毁打压的。”

  李建昆侧过头,在周岚耳边交代两句,后者小跑出店。

  呢子大衣怔了怔,没想到他的招儿,竟然被人看穿了。

  他确实是这样想的,摩托罗拉现在几个人了解?

  华电BB机不同,已经全国闻名。

  利用华电BB机把客户吸引进门,再把摩托罗拉BB机做起来,正是他的好算计。

  这使得他勃然大怒,冲出柜台。

  “滚!马上滚出我的店!”

  李建昆没搭理。

  “草!”

  呢子大衣伸手来推,李建昆让他推攘一下后,一个正蹲踹过去。

  腾腾腾!

  呢子大衣连退几步,险些没摔倒。

  在他的店里,还敢打他,长这么大他还没见过这么嚣张的人。

  “妈的,有种就别走,你给我等着!”

  呢子大衣冲进侧方的一扇门,貌似抄家伙去了。

  等他提着一把菜刀冲出来时,发现店内多出个人:“诶?赵经理,你怎么过来了?”

  被周岚喊过来的,正是首都邮电局驻中关村直营店的负责人。

  赵经理瞥他一眼,幽幽叹息一声,这个呢子大衣很有背景,否则拿不到华电牌BB机的货源。

  不过,再有背景,他这回也栽了。

  “马经理,我给你介绍一下,”赵经理向旁边抬手,“这位是特区华电公司的总经理……”

  呢子大衣:“!!!”

  “取消他的销售资格,别让我再发现他有我的货。”李建昆说。

  “明白。”赵经理点头。

  “不是,总经理,您听我讲,如果有一样的赚头,我也愿意卖你们的货,问题是摩托罗拉的利润,比你们高得多啊。”

  呢子大衣把菜刀撂在柜台上,哭丧着脸凑上来。

  李建昆瞅他两眼后,招手把他唤到一旁:“摩托罗拉给你多少利润?”

  “三十个点,完成销售任务还有返点,卖的越多返的越多。”

  李建昆微微蹙眉,那确实高。

  要知道,目前BB机市场,仍是供不应求的,讲道理,是没必要在经销系统中搞价格战的。

  然而,人家还就搞了。

  这回他是真切感受到摩托罗拉的来势汹汹,他们要的不仅是销量,更有市场占有率。

  或者说,干翻华电,成为NO.1。

  毕竟,他们只有华电一个对手。

  李建昆余光瞥向赵经理,他现在忧心的还不是呢子大衣这种散户,而是邮电系统。

  你猜摩托罗拉有没有发起攻势?

  他意识到自己产品升级的计划,要加快了。

  他必须让市场看到,即使是摩托罗拉的BB机,产品力仍然逊色于华电。

  没有谁生来是王者,你张三做得,我李四也做得。

第852章 创业家

  关于这份“财富杂志”该取个什么名字,李建昆着实思考了一番。

  由于年代的原因,当下并不好把“追逐财富”这样的论调,拿到台面上来讲。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意义重大的话,现在也没有问世,似乎要到年底。

  所以,尽管杂志的内容是财富信息,但是杂志的名字不可标榜“逐富”,得隐晦些,甚至另辟蹊径。

  创业李建昆在白纸上写下这两个字。

  这个词肯定没有问题,一九七四年有部大火的电影就叫这个名字。

  随后他又在后面加了“家”字。

  每一个用行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创业家”。

  用这个名字递交材料,大概率没有问题

  想要创办一家杂志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申请的资质很多。

  ……

  ……

  呼

  二月春风似剪刀,古时肯定不兴公历,诗里说的“二月”正是现在这个时节。

  漫步在一池碧水旁,塘畔恰好有一棵老柳树,刚吐出些许嫩芽,这句诗显得十分应景。

  “您二位好好瞧瞧吧,就这院儿,除了那些个皇家的以外,我敢说全京城您找不到第二座。”

  引路的是一个驼背老叟。

  和这座四合院的所有者金姓人家,是个什么关系,李建昆到现在还云里雾里。

  事实上,这座四合院从公有状态申请回来,也没有多久。

  不知是搞怕了,还是什么其他缘故,金姓人家有意出售。

  宅子位于东城,毗邻故宫,后院里有口池塘……什么规格就不用赘述了,搁后世那可不止一个小目标起价。

  王山河薅到的信息。

  今儿和李建昆一起过来看房。

  这几天李建昆一直在物色杂志社的落户地,想着往后是要送给沈姑娘的,租的房子未免不合适,买吧,约莫合适的地方全是公家的,不可能买下来。

  遂退而求次,抛开兴办公司的固有想法,打算置套四合院。

  如今看来,妙不可言。

  杂志社落户在这儿,简直是花园式办公。

  “您老能给个准话儿吗,多少钱。看也看过,合适我们马上拿下。”小王问。

  “东家说了,不二价,六万八。”

  这感人的价格啊……上辈子买第一套房时,掏空荷包还背负三十年贷款的李建昆,险些泪流满面。

  即使按照现在的行情看,这价格也不算贵。

  一九八五年首都的房屋均价,已经破千,像这样的地段,每平方一千五也不稀奇。

  那么一百平方,就是一万五千元。

  要知道这座院子,占地面积可远不止五百平方。

  房主叫卖这个价格,只怕是顾忌再往高了叫,不可能有人买得起,毕竟快七个万元户了。

  所以哪怕搁现在讲,李建昆也是血赚。

首节上一节797/13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