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351节

  只要你不嫌冻屁股,穿大裤衩都没关系。

  “徐总?”

  “散会了?”

  俞军点了点头,看向郑磊,“怎么没早点通知我?”

  “我也是刚到。”话落,徐良朝郑磊挥了挥手,“你先出去吧。”

  答应一声,郑磊连忙转身离开了。

  徐良站起身。

  “干巴巴的聊天,没什么意思。走,陪我打一局?”

  “没问题。”

  俞军把手里的文件放下。

  陪着徐良来到必应公司的休闲区。

  这里有台球桌,有游戏主机,还有KTV。

  工作间隙可以来这里休息娱乐,放松紧绷的心神。

  前提是你要完成今天的工作。

  完不成工作还想玩,一次也就罢了,多了你就等着被开除吧。

  他们两个走进来的时候,这里已经公司员工。

  不过上班时间,相对较少。

  两个人找了个空着的台球桌。

  摆好后。

  “你来第一杆?”徐良道。

  俞军也没拒绝。

  啪。

  桌球四散而飞,一颗全色的六号滚落洞袋。

  “不错,进了一个。”

  徐良笑道。

  “看来我运气比较好。”

  俞军笑着说完后,瞅了瞅,打了一把全色的三号,但没进。

  轮到徐良打花色球。

  刚开始,选择比较多的时候,相对比较容易。

  徐良连进两个,才遗憾交出球权。

  “你们一季度的报表我看了,很不错。”徐良道。

  整个2002年一季度,不计算国外的话,必应注册用户突破4000万,搜索数据库包含5.3亿个网页,日搜索量突破1.4亿。

  必应资讯日搜索量突破7000万,必应百科突破43万条,必应知道目前有259万个问题,9700万条答案。

  必应图片目前的图片总数已经突破了540万张。

  另外,竞价排名客户突破17万,网站联盟突破9万。

  户外广告业务方面,已经安装大小广告显示器3.7万台,而且还在快速增长。

  户外广告营收,已经成了必应营收的新支柱。

  在诸多利好下,必应2002年一季度主营业务营收暴涨,达到4.7亿华夏币,净利润1.23亿华夏币,同比增长了近三倍。

  如果算上盘古浏览器的营收。

  整个必应2002年一季度的营收突破六亿,净利润突破1.8亿华夏币。

  必应不仅不需要鸿蒙输血,而且已经开始反哺总公司。

  “如果没有徐总高瞻远瞩,连续拿出竞价排名,广告联盟和户外广告三大业务方案,必应也不可能有今天。”俞军言语真诚。

  必应的发展战略,都是徐良定下的,他只是一个具体的管理者。

  如果没有他,换其他管理精英过来,在徐良的引导下,必应也可以发展的很好。

  所以,虽然必应是鸿蒙麾下第一大公司,长子。

  但他却从没有太多自傲。

  徐良看了他一眼,眼神中透着满意。

  俞军的管理才华虽然不是最出色的,但他绝对是最让人放心的那个。

  沉稳、朴实,有着对互联网搜索最真挚的热爱。

第313章 俞军的发散思维

  “你呀,就是太谦虚了。再好的策略,没有一个优秀的践行者,也一样会变得一文不值。”

  顿了一下,徐良笑着继续道。

  “我听说,你准备在必应内部开辟第四个主营业务部门?”

  俞军点了点头,“多亏您抛砖引玉,才给了必应更多的灵感。……我们打算进军电视广告领域。”

  “详细说说。”

  “现在国内有397家地级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35家教育电视台和2107家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

  事实上,除了国家和省级电视台,其它广播电台的收视率很低。

  他们也很难拿到大品牌的广告。

  我们的想法是,跟这些中小电视台合作,充当他们跟广告商之间的桥梁。利用我们的技术进行广告投放。

  其中的运行策略也很简单。

  一家县电视台,最好节目的收视率可能只有0.01%,但如果我们集合100家电视台,那么汇总起来的收视率将达到1%,堪比一些不错的电视剧。

  如果我们能汇总500家电视台,收视率将超过全国最受欢迎的节目。

  另外,我们也可以跟卫视台合作,把他们热门电视节目,放到我们的广告联盟平台上招商。我们有数十万家合作商,可以把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的广告价值全部挖掘出来。”

  看着俞军兴奋的表情,徐良也不由认同的点了点头。

  “你的想法不错。不过想要说服那些顽固的电视台领导,让他们把广告业务全交给你们负责可不容易。”

  “万事开头难。全国那么多电视台,总有开明的领导。等我们合作成功,能帮电视台赚到更多的钱,有了实际的例子,再攻略剩下的就容易多了。”俞军显得信心十足。

  “你有准备就好。”

  徐良也没过多的打击他。

  不过业务的开拓,尤其是初期,会格外艰难。如果能熬过去,那么才是真正赚钱的时候。

  “您同意了?”

  “这么好的创意,我为什么不同意?不过,现在我们的技术还很难开发嵌入式广告。”

  开发嵌入式广告,首先要明白,什么地方可以插广告,什么地方不能插,中间需要大量的思考和权衡。

  很多时候,人都做不好,就更别说现在的技术了。

  就算徐良重生前,人工智能大模型都没办法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确实有点难。我们会尝试一下,如果实在不行,便暂时放弃。”俞军道。

  徐良点了点头。

  俞军做广告的思路已经完全打开了,不用他交代,也可以完成的很好,他也放心了。

  打了两桌球,徐良便离开了。

  没回办公室,离开望京商厦朝旁边的一号店总部走去。

  刚进来,徐良便愕然发现,办公区除了有限的几个人,大部分都不在了。

  “徐总。”

  看到他进来,值班的员工连忙起身打招呼。

  “怎么只有你们几个?其他人呢?”

  “物流爆仓了,钱总带着公司里大部分同事去搬仓,只留下我们几个看家。”

  徐良了然,转身出了一号店。

  让霍刚朝五元桥开去。

  一号店半年前在五元桥买了一百亩地,作为京城的物流总基地。

  今年1月份就投入使用。

  满打满算才两个月就爆仓了。

  徐良开车来到物流园的时候,便看到大货车,中型的厢式货车进进出出,几个仓库大厅里人流汹涌。

  中间的快递堆积如山。

  当徐良找到钱三泰的时候,他正挽着袖子,忙的满头大汗。

  徐良在旁边看了一会,便明白了。

  他们这是在做邮件分拣。

  虽然多年以后从电视上看,这种繁琐的分拣工作都由机器人完成,但现在技术还达不到。分拣工作全部都是人工。

  所以一旦来的邮件比较多,忙不过来,就爆仓了。

  徐良拿起一个邮件。

  用一个黑色的袋子包裹着,表面贴着一个条形码。

  上面有收件人的姓名和电话。

  除此再无其它。

  跟后世巴掌大的一张比起来,小了太多。

  想要分拣,必须先在旁边的机器上扫一下,显示具体的地址后,才投入对应的筐子里。

  这些筐子积累满了,就会推出去发车运走。

  徐良皱了皱眉,效率太低了。

  不过一时半会也改变不了,挽起袖子,加入分拣大军。

  旁边的人看到有人加入进来,也没在意。

  今天从总部过来那么多人,他不认识的多了。

首节上一节351/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