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539节

  只通过内部的使用,盘古公司就获得了2.4亿华夏币的净营收,2900万华夏币的净利润。”

  鸿蒙旗下各大子公司都是独立核算。

  相互之间的业务往来,也需要支付资金。

  年底的时候上交一半的盈利,归入总公司,然后再由总公司进行分配。

  “盘古公司的研发投入不要停,大数据和云计算业务目前才刚刚开始,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谢文毫不迟疑的点了点头。

  不同于以前,现在的他真正认识到了这项业务的巨大潜力,自然舍得投入。

  除了自家的业务,鸿蒙内部还有一些投资。

  音乐方面,比如南韩YG、JYP和SM公司各15%的股份。

  东瀛艾回唱片23%的股份。

  原本没有这么多,都是后来鸿蒙东瀛公司一点点从二级市场收购。

  除此之外还有正在收购的万代公司的股票。

  另外,鸿蒙总部,以及各大子公司账上,还有12.3亿美元的现金和短期债券。

  如果不计算商誉、无形资产的话,鸿蒙目前的资产已经超过53亿美元。

  徐良满意的放下文件。

  “老谢,这些年公司在你的带领下越来越强大,辛苦了。”

  谢文只觉得心里涌起一股热流,长久以来的疲惫在这一刻也仿佛消失了。

  “我只是尽到了首席运营官的责任,鸿蒙能发展这么快,多亏您屡屡高屋建瓴的战略指导。”

  “你呀,总是这么客气。”

  顿了一下,徐良话锋一转。

  “这次融到的钱,具体怎么用,你有计划吗?”

  “拿出一半支持各大公司发展,剩下的再根据各个公司的发展需要进行投资。”

  徐良点了点头。

  “钱不能随便发下去,先让各大子公司做一份资金使用报表上来,通过了再划拨资金,免得他们得的太容易,不珍惜。”

  “明白。”

  “剩下的一半资金,继续支持一号店的发展和盘古公司的研发。”

第480章 鸿蒙操作系统

  “除了现有的业务,在总公司旗下再成立一家鸿蒙研究院,做新技术研发。先期拨款10亿华夏币。”徐良道。

  谢文眉头微皱,他很清楚这是徐良又有了研发项目。

  “徐总,盘古公司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业务,刚刚有点成果,正是投入巨资的时候,再开辟新项目是不是太快了?”

  徐良摇了摇头,“鸿蒙是科技公司,技术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否则鸿蒙也会像过去那些大公司一样崩溃。”

  顿了一下后,他继续道。

  “至于你说的资金问题,先不说这次融资,单是鸿蒙今年的净营收就将近500亿华夏币。10亿华夏币不过才2%罢了。即便算上各大子公司的技术研发资金,鸿蒙总体的研发投入也不6.5%。

  而且,鸿蒙的营收还会越来越高,再加上融资所得,我们的资金很充裕,正好趁机会打下鸿蒙未来三十年的根基。”

  见他心意已决,谢文便没再质疑。

  “您打算投资哪个领域?”

  徐良眼神变得深邃起来,缓缓道:“操作系统。”

  谢文神色一惊。

  连忙道。

  “徐总,现在操作系统已经被微软统治,就算我们研发出不下微软的新技术,也很难颠覆他们多年来培养的生态。”

  徐良笑着他摆了摆手。

  “微软确实很强,我也没自不量力的去挑战它在PC领域的统治地位。我想要的是手机操作系统。”

  互联网搜索撑死还有十年的好日子,如果不握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门票,鸿蒙的搜索业务,也会沦落成百毒那样,半死不活。

  所以,他要趁着手里资金丰沛的机会,走Google的道路,先把安卓给占了。

  松了口气的谢文,看着徐良手里的手机快速道。

  “徐总,手机操作系统虽然比微软的电脑操作系统简单,但现在全球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是得到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松下、西门子和Psion支持的塞班系统,占据了全球80%的市场。

  我们就算开发出新系统,缺乏硬件厂商支持的情况下,也很难有所作为。”

  早期塞班系统的定位是一个开放式平台,有点类似现如今的安卓系统,任何人都可以为支持塞班的设备开发软件。

  塞班很明智地推出了白金合作计划,最终成功地吸引了ARM、德州仪器、松下、西门子、三星、联想等厂商先后加入,塞班系统联盟由此诞生。

  所以说,在大部分人看来想要颠覆塞班的统治,几乎不可能。

  “老谢,塞班的系统太简陋了,我想要的并不是这种。”

  话落,徐良招了招手。

  暂代吕慧的陆小英,连忙把手里的密码箱递了过来。

  徐良输入后打开。

  拿出里面的一叠文件递了过去。

  “老谢,你是第二个看到这些文件的人,所以对于接下来的一切都要保密。”

  看他郑重,谢文答应的同时,心里也好奇起来。

  接过文件后,扉页上一行黑色楷体字映入眼帘。

  ‘鸿蒙手机操作系统研发报告。’

  翻开后是类似目录的文字。

  第一,界面设计。

  第二,多点触控技术。

  第三,一键返回技术。

  第四,SOC技术参数。

  第五,基础硬件……

  林林总总下来,总共有九大项,包含了一个手机软硬件全部。

  继续往后翻。

  后面出现了界面设计的内容。

  一张迥异于印象中手机的设计图出现在眼前。

  看着成人手掌大小,仿佛缩小版电脑屏幕,除了各种图标,不见键盘的设计图,谢文好奇之余也有些惊讶。

  微微吸了口气,强忍着询问的念头继续往后翻。

  接下几张设计图,基本都是子系统的展示。

  看完设计图后就是多点触控技术的介绍。

  所有人都知道,苹果研发出了智能手机。

  但却不知道苹果最大的作用,其实是整合。

  可以组成智能手机的技术很多都存在了,只是一直没有人想到把它们用在手机上。

  这也是乔布斯天才的地方。

  以多点触控技术为例。

  它始于1982年,由多伦多大学发明的感应食指指压的多点触控屏幕。

  同年贝尔实验室发表了首份探讨触控技术的学术文献。

  1984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一种,能够以多于一只手控制改变画面的触屏。

  同时,多伦多大学的一组开发人员,终止了相关硬件技术的研发,把研发方向转移至软件及界面上。

  同年,微软开始研究该领域。

  1991年此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一种名为数码桌面的触屏技术,容许使用者同时以多个指头触控及拉动触屏内的影像。

  1999年,约翰埃利亚斯和鲁尼韦斯特曼,研发出了多种多点触控产品,包括iGesture板和多点触控键盘。

  因为技术不成熟,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后来这家公司在2005年被苹果收购,为iPhone的横空出世奠定了基础。

  不过多点触控技术,并没有因为苹果的收购而止步。

  等到2006年,纽约大学的杰斐逊教授,领导研发的新型触摸屏可由双手同时操作,并且支持多人同时操作。

  利用该技术,杰斐逊教授在36英寸×27英寸大小的屏幕上,同时利用多只手指,在屏幕上画出了好几根线条。

  与普通的触摸屏技术所不同的是,它同时可以有多个触摸热点得到响应,而且响应时间非常短。

  小于0.1秒。

  这个巨大的进步,为智能手机的出现打了下了基础。

  等到2007年,苹果发表了大名鼎鼎的iPhone第一代产品,虽然不成熟,但却分割了两个时代。

  谢文继续向后看。

  资料中汇编的硬件技术参数,是为软件做支撑。

  毕竟两者互为表理,软件再好,没有硬件也白搭。

  一页页看下来,谢文越看越震惊。

  大老板的手机操作系统不仅不同于现有的塞班系统,完全是颠覆式的创新。

  原本他觉得大老板有些好高骛远,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创造出这种智能手机,但看完了后面的技术参数,尤其是硬件技术参数后。

  他发现虽然现在还无法实现,但如果研发几年的话,并不是没有可能。

  以他的智慧当然明白。

  一旦这样的智能手机面世,那么将彻底改变现有的全球通信市场。

  想到这种可能,谢文瞬间抬头,眼神中透着火热。

  “徐总,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做手机?”

  徐良微微一笑,就知道他会这么问。

  “很简单,我们是互联网公司,血液里流淌着软件的基因,硬件并不是我们擅长的东西。当然,我们可以走软硬件结合,但这样的话,其它手机公司就不会接受我们的操作系统。

首节上一节539/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