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712节

  黄祖耀眼睛一亮,“黄家对新加坡基金和印尼基金非常有兴趣,徐先生可要给我们多留一点份额。”

  “没问题。”

  徐良爽快道。

  先答应下来,至于具体给多少后面再说。

  黄祖耀也是在商场上厮混多年的老油条了,很清楚在商业合作里,没有利益的交换,所有口头的许诺都可以当做放屁。

  不过守着这么多人,他也不好聊合作。

  说说笑笑,先混个脸熟,然后拿到联系方式,后面再找机会也不迟。

  聊了一会,刚出院的邱德拔精力不济,上楼休息了。

  黄祖耀作为长辈,跟邱金山一起招待徐良吃完饭。

  等到晚上八点,徐良就告辞了。

第633章 昆仑电脑

  “徐总,这是刚才离开的时候,黄一宗让我转交给您的。”

  “黄一宗?黄老的大儿子?”

  “是。而且传闻黄老有意让他接班,执掌大华银行。”

  徐良点了点头,接过文件翻开后看了两眼,脸上露出笑容。

  “黄家的礼物,价码可不低。”

  “徐总,不过是一个占地5091平米的老旧公寓罢了,价值连3000万新元都没有,这个价码还不低?”

  “如果在今天晚上之前,我也有跟你一样的想法。”

  看着文件,徐良眼神中多了一抹兴趣。

  今天晚上聊天的时候,黄耀祖跟他提了一嘴新加坡CBD复兴计划。

  因为泰华地产和新世纪地产的原因,他现在也不是什么房地产初哥了,涉及到一个国家的CBD复兴,那意味着大量的地块转让,以及惊人的利益。

  如果抓住了,泰华地产就能在本地扎下根来。

  可惜黄祖耀这个老狐狸,太过狡猾,在他想要追问的时候就开始左顾言他,明显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徐良也按捺下心情,他不是什么商场初哥,在这点小把戏面前,还沉得住气。

  把玩着手里的资料,沉吟片刻后,给李海珍打了过去。

  “徐总。”

  “上次在京城的时候跟你提的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自从鸿蒙年度会议上,定下分拆公司的网吧业务后,子公司的人选就成了他和谢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鸿蒙中南公司的网吧数量最多,而且发展速度极快,所以负责中南公司的李海珍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最后能不能行,还要看李海珍愿不愿意。

  强扭的瓜不甜,而且还耽误公司发展。

  “徐总,如果我去鸿蒙网科的话,我能拿到多少支持?”

  “3亿美元的发展资金,而且放开限制,只要你愿意,网吧可以扩张到任何市场。”

  之前鸿蒙的网吧业务,只集中在东南亚和南亚等不发大市场,华夏、日韩等国家基本没有进入。

  现在这限制解除了。

  李海珍是个聪明人,他从这个变化中品出了一丝味道。

  “徐总,鸿蒙网科会单独上市吗?”

  “你果然是聪明人。我跟谢总商量了一下,决定明年启动鸿蒙网科在纳斯达克的上市计划。”

  李海珍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徐总,我愿意担任鸿蒙网科的执行总裁。”

  他不是傻子。

  比起鸿蒙网科,鸿蒙中南子公司的权力虽然更大,但后者永远不会单独上市。

  上市公司CEO的位置,带来的社会地位,不是鸿蒙中南公司能比的。

  “行,明天你给谢总打个电话,告诉他你的决定。”

  “好的。”

  “对了,昆仑电脑的业务会从网科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子公司。”

  李海珍的呼吸骤然急促了几分。

  “徐总,昆仑电脑是网科的重要业务,如果剥离……。”

  徐良打断他,“不然你以为公司为什么会给3亿美元的发展资金?”

  这笔钱就是来收购昆仑电脑的。

  说起来,昆仑电脑也是阴差阳错才诞生。

  一开始,为了发展网吧业务,压缩电脑采购成本,鸿蒙用自己的影响力从全球各大厂商拿配件,然后自己组装电脑,专供网吧使用。

  在鸿蒙强大的技术能力保障下,这款电脑的硬件技术虽然不高,但稳定性极佳,再加上自家开发的一些应用程序和系统补丁,两相结合。

  两年多下来,昆仑电脑变得非常优秀。

  再加上低廉的价格,慢慢的不止自家,很多国内的网吧也成了昆仑电脑的客户。

  甚至在个人电脑市场上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尤其今年,在一号店上近三个月的时间卖出去5.7万台,虽然比不上联想、方正、神舟,但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品牌了。

  所以年会结束后,谢文就找他商量,把昆仑电脑从公司内部剥离出来,成立一个独立的子公司,并且把益都的组装工厂进一步扩大。

  不再局限于键盘、鼠标、数据线、机箱这些简单的配件,还准备生产有点技术含量的主板和电源。

  而且新增加两条生产线,把产量增加到30万台/年。

  同时,扩大昆仑电脑的产品线,除了个人售价3000的昆仑,重新设计一款价格在5000左右的中端电脑‘玉虚’。

  虽然徐良一直没打算让鸿蒙进入硬件业务,但既然有了一定的基础,谢文想做起来,他也没反对。

  现在的鸿蒙就是一个超大号的孵化器。

  只要是成熟的业务,都可以扔出去,自己发展。

  成了更好,不成就裁掉。

  李海珍虽然不愿意,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接受。

  “老李,你在新加坡也有几年了,政府层面认识的人多吗?”

  “我参加一些商业酒会的时候认识了不少人。”

  徐良点头后,“知道新加坡CBD复兴计划吗?”

  “隐隐约约好像听过,但我不是地产圈的,并没有特意去打听。”

  “利用你的人脉帮我问一下这件事。”

  “好的。有消息我会第一时间通知您。”

  “嗯。”

  “徐总,看来这个CBD复兴计划的保密程度很高。”吕慧道。

  “涉及到重大利益的事,如果不保密,整个地产市场乱套了。”

  如果消息散开,地块被炒热了,大地产商还怎么提前进场收割?

  都在纳森路住,从邱家到徐家也没多远。

  他回来的时候,安凯月已经洗完澡准备睡觉。

  把晚上见面的事情简单的跟她分享了一下,便哄着她睡下了。

  徐良自己去书房处理了一下工作邮件。

  事实上这些工作邮件他不处理也可以,大部分都是一些旗下公司的日常事务。

  涉及到战略决策,都会直接形成文件交给吕慧,不会简单的发个邮件。

  但通过这些邮件,他却可以了解旗下公司各项业务的推进情况。

  日常管理可以放手,但要了解。

  ……

  翌日。

  陪安凯月散步回来,交给老娘后,吕慧走过来道。

  “徐总,黄耀祖老先生打来电话,希望明天能够来拜访您。”

  “我还以为他要吊我两天,没想到这么快就忍不住了。”徐良道。

  “估计他也清楚,以您在新加坡的人脉,这种事不可能隐瞒太久。”

  “嗯。”

  徐良略作沉吟,“回复他,我答应了。明天让他来吧。”

  “好的。”

  “还有事吗?”

  安凯月递过来一份文件。

  “这是丰收农业的邱明成邱总提交的大豆销售报告,以及针对国内榨油企业的收购情况。”

  徐良接过来认真看了一遍。

  快步回到书房,拿出手机给邱明成打了过去。

  “徐总。”

  “国际大豆价格还维持在9000?”

  “今天上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的最新报价是29.23/蒲式耳,相当于9012元/吨。”

  “没想到我们抛了一千多吨大豆都没把大豆的价格打下去。”徐良叹道。

  “徐总,我们在半年时间里,一直小批量抛盘,对大豆的价格虽然有影响,但相对庞大的国际游资,还是小了太多。

  而且这场大豆战争的关键还是四大粮商。

  他们不松口,这场战争就不会结束。”

  “我们手里的大豆还有多少?”

  “还有1500万吨。”

首节上一节712/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