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第14节

  80年代前后的印刷厂,采用的仍是铅字印刷技术。

  不但污染环境,生产效率还极低。

  其中,排版是最耗费时间和功夫的环节。

  每年全国排字总量比当时的先进国家小了三千倍不说,印刷的质量还差。

  江山上一世就是干这行的,从纸媒到新媒体哪样都没错过。

  据他了解,其实早在1973年时,新华社就派出了一个技术考察小组,远赴曰本参观考察了电子计算机在新闻领域的应用情况。

  当时的新华社社长,全程目睹了身穿白大褂的排字工人在洁净的的车间里,轻松的敲打着键盘,输入文字或编排版面。

第17章 《色戒》的“凯司令”

  再想想当时的国内,一家小小的印刷厂,即要有排字车间,还要有铸字车间。

  因为用过的铅字模上已有油污,所以必须回炉重铸。

  铅的溶点是327摄氏度,四五台铸字机一起工作,就是四五台三四百度高温的热源。

  什么叫汗流背?看看夏天夜里排字房里的工人师傅就知道了。

  而余文文所在的捡排字车间的工作也不轻松。

  铅字铸好之后就是制版环节,排字工人从一排排排字架上捡出铅字,排成一篇篇新闻稿小样,一般工人一小时只能排一千五六百字左右。

  小样经校对后,由排字工人再改错。

  工人对照着报纸小样,从一排排排字架上捡出铅字。

  报纸上的图片、美术标题和小刊头,则在照相后经过化学处理制成锌版。

  之后,拼版师傅将新闻铅稿和图片锌版按版面编辑的设计,拼成报纸的版样。

  对照报样排版排好的铅字版样。

  接着,再用一种耐高温的纸压盖在铅字版样排好的铅字版样上,用压版机压成和铅版一样的纸型。

  再将纸型装进半圆形浇版机内,用熔烧到三四百度的铅水浇在纸型上,等冷却后成为铅版。

  最后把每块四五十斤的铅版装在铅印轮转机上,印出报来。

  这种印刷工序复杂、改版出报周期长,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有很大冲突。

  同时,铸字和浇版过程中存在铅污染风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危害。

  直到1984年国内才引进了第一台激光胶印机。

  此时,江山无动于衷的样子,激的余文文幼小的胸怀微微有了些起伏。

  为了得到她,竟不惜伤害她?这就是他所谓的爱?

  余文文紧抿着双唇,随后冷笑了一声,跟她装是吧,她倒要看看你江山究竟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就在她准备收手离开的时候,江山终于“注意”到了她的手。

  “哟,你这手是怎么了?”江山的表情即似关心又似好奇:“还是不大熟练啊,没关系,干久了就习惯了。”

  前一秒刚有些得意的余文文,后一秒直接懵住了。

  之后冷笑道:“我干嘛要习惯干这活,我本就不是干这种工作的人。”

  “也对,”

  江山点点头,凭着记忆,他太了解对方的想法了。

  随后站起来让出了椅子:“你还是适合干我这份工作,请坐吧。”

  余文文看着江山让出的空位,一时没想明白对方的意思。

  “赶紧坐啊,”江山收拾起了桌上的一迭“白骨精”:“一会报纸就要送过来了。”

  从晚上九点开工就一直忙到现在的余文文,实在受不了了才屈尊降贵来江山面前转转。

  她原先想的就是让江山看看受伤的自己,然后心疼的交换工作。

  可现在是什么情况……她今天的工作已经咬着牙完成了呀。

  虽然这一会,余文文终于坐在了江山的位子上。

  却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但又实在不好意思再站起来。

  她抬头看了眼江山,对方笑的非常真诚。

  算了,既然他已经同意和自己交换岗位,就不和他计较那么多了,反正也就两三个小时的工作量。

  用不了多久,邮递员就要过来取报纸了。

  还真别说,江山不得不承认,江妈留给自己的这个工作岗位真是不错。

  工作时间又短又轻松,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好好干啊,”抓着一迭稿纸的江山,乐呵呵的对余文文说:“临走时别忘了把这收拾干净,不然一会马师傅又要骂我了。”

  “嗳。”

  头一回被江山派活的余文文,不知不觉就应了一声。

  刚刚的瞬间,她看见了江山手里的画稿。

  那是他画的?他刚刚一直低头没看我就是在画它。

  不过,他怎么会画的那么……专业?

  就在余文文恍惚的时候,几位印刷工人推着小车把报纸送了过来。

  “呦,”跟在后面的常招娣,看清了坐在车间门口的人后,惊讶道:“文文,怎么在这?”

  余文文淡淡的看了她一眼,开始给报纸过数。

  “江山又愿意和你交换工作了?”常招娣凑过去小声的问了一句。

  余文文还是没说话,毕竟周围还有其他同事,但是她还是悄悄给对方递了个眼色,只微微一瞥,却满是得意。

  “我就说嘛,”常招娣的反应居然比余文文还要激动:“江山怎么可能不心疼你。”

  每每想起上次在国营小吃部的那顿饭,常招娣仍觉得那是自己是替江山掏的饭钱。

  这下好了,那个一心一意替余文文买这买那的江山,终于回来了。

  她的饭钱也该找机会好好算一算了。

  这一会,待在车间里面的江山,已经开始了第七副《散打白骨精》的绘画工作。

  外面嘈杂的声音对他没有丝毫影响,他此时的眼中只有白骨精。

  “你小子这是要吃回头草了,”

  目睹一切的老马,恨铁不成钢的看着他:“我就瞧不了一个大小伙子,成天围在女人屁股后面转悠。”

  “我也瞧不了,”江山头都没舍得抬一下:“再说谁围在女人屁股后面了,师傅您可不能给我乱扣帽子。”

  印刷厂的车间内不允许抽烟,马师傅这一会只能闻了闻手里的香烟:“不是?那你干嘛又把岗位让给她?”

  正在画袈裟的江山,实在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不让给她坐,我现在怎么有时间和您坐在这?”

  “嗯?”马师傅颇感意外的看着江山:“噢,原来你琢磨的是这茬啊。”

  ……

  早上七点,印刷厂下班的铃声准时敲响了。

  江山看着满桌的画稿,满意的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在把画稿一页页收进文件袋时,忍不住又欣赏了一遍。

  不错,非常不错。

  江山嘴角勾起一抹笑,心里盘算着,如果顺利的话,再有个三四天他就可以交稿了。

  3块钱一张,72张画稿就是216块。

  浦江市这段时间恢复了不少老字号,《色戒》里面王佳芝喜欢的那家“凯司令”咖啡馆,前两天也重新开门迎客了。

  江山倒不是贪杯,只是还记得上一世“凯司令”里面最著名的不是咖啡,而是奶油蛋糕。

  这一会,他仿佛看见了江小白的包子脸,忍不住笑了起来。

  下一秒,忽然想起了今早要陪胡厂长去电视台的事,据说那边好像遇上了什么难题了。

第18章 北长春,南浦江

  今天是星期六,1978年距离双休日的实行还为时尚早。

  按照浦江译制片厂的惯例,每到周六都是单位组织学习的时候。

  片厂的办公楼里有一间小型观影室,上班铃响过没多久,江山就跟着一帮同事走了进去。

  这间观影室看起来很新,也的确是今年厂里提高效益后新建的。

  如今,每当一部影片完成译制工作后,就会安排放映师给全厂职工先睹为快,除了看个新鲜更为了职工之间的相互学习。

  今天屏幕上播放的倒不是他们厂自己译制的影片。

  小型的观影室,共有六排座椅,江山在最后一排坐了下来。

  膀大腰圆的胡厂长,面对着大家站在了最前方,一手叉腰一手挥舞:

  “同志们安静一下,在咱们译制片界一直有北长春南浦江的说法,但那位东北老大哥可比咱们的译龄早多了。”

  “今天厂里组织大家学习观摩的这部译制于1949年的苏联影片,可以说是新华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译制片。当时的译制条件不好,译制水平也不成熟,一切都是边摸索边配音,但仍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胡厂长的开场白一结束,放映室里的灯光也跟着暗了下去。

  随后幕布亮了起来:《普通一兵》。

  时不时闪现着点点粗细颗粒的灰蒙画面上,播放着苏耳关青年战斗英雄的事迹。

  起初江山还没觉得什么,只当是在看老电影。

  胡厂长说的没错,这部译制片的水平的确不高,台词和口型没一句是对上号的。

  看的要多出戏有多出戏。

  但仅仅几分钟后,原本已经摊在座椅里的江山,渐渐越坐越直。

  一句台词都舍不得错过。

  上辈子,自己竟然错过了这样一部宝藏电影。

  屏幕里,一个个身穿军服的高大苏耳关军人,欧脸美女家属,张口闭口操着一口浓浓的东北腔。

  “我嚼着你不能来了腻。”

  “你干啥腻?”

  “那可咋整?”

  “怕他在道上睡着了。”

首节上一节14/4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