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第17节

  “小江啊,你怎么成天就穿这一身啊。”

  “穷呗。”

  “少来啊,这几天挣的呢?”

  “……我觉得这一身就挺好。”

  说完,江山低头看了看自己,泛黄的白衬衫,藏青色的长裤,清清爽爽。

  “太朴素了。”

  “我还可以再朴素一点,就怕人民群众不答应。”

  “别抠了,过两个月就走出国门了,到时候好好置办两身衣服,别让人小瞧了咱们。”

  “对了,”

  胡啸要不提这茬,江山倒忘了:“您怎么未经本人同意,就把我发展进去了。”

  “这是组织上对的信任,”胡啸骑车的姿势开始加大幅度:“怎么?不乐意?”

  “怎么可能,”江山特别乐意:“您比咱人民政府还英明。”

  “尽胡扯,不过这也是你小子凭本事得的差事,知道吗?去一天可是15块的补贴。”

  “一天15块?”江山眼睛一亮,没想到还有补贴:“一共要去几天?”

  “怎么也的一个星期吧。”

  “厂长,要不换我骑吧,街边走路的都比咱们快。”

  ……

  完成了今日的《加里森敢死队》翻译工作,快四点时,江山提着两兜苹果走进了大杂院。

  四毛钱一斤的苹果,个头还不小。

  一路上,江山都在哼着“鸳鸯茶”的小调。

  “李叔,”

  江山敲了敲李若诚家的窗户,递进去一网兜苹果:“给您和李姨尝尝。”

  李若诚看着红扑扑的苹果,有点意外:“干嘛呢这是?”

  “我看着新鲜就买了。”

  “瞎花钱,”李若诚接了过去,反手又递出来一袋小麻花:“这是给孩子们吃的,不是给你的。”

  “嗳,我保证不吃!”

  之后,当江山把苹果和小麻花一块放在方桌上的时候,江小鱼和江小白笑的眼睛都弯了。

  江山揉了揉江小白毛茸茸的脑袋:“快呲吧。”

  “谢谢三叔。”

  “三叔最好了。”

  “这孩子,”坐在一旁摘菜的江妈笑骂道:“有奶便是娘,你们妈妈都回去多少天了,就一点不想她?”

  江妈天天为这事发愁。

  “你也是瞎操心,”江山扔给江妈一只最大的苹果:“人家爱人孩子都不着急,你倒先急上了。”

  “这事也不能总拖着吧。”

  “妈你可别添乱,家里好不容易清净几天,再说嫂子是回家学习的,可不能阻止人家进步。”

  说完,咬着一只苹果进了里屋,趴在写字桌上进入了战斗状态。

  “回来了?”老二江河两手盘着弟弟扔来的苹果:“你说他们会分配个什么样的工作给我?”

  江山转头看他:“今天去人事局了?”

  “去了,”江河点头:“还是让先等着,说好工作都在后面,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放心吧,要相信政府。”

  江山心里清楚,知青回城后往往着急进厂,但先分配的那几批,倒反而没有后来的单位好。

  “我看你最近都在画画,”江河也趴在了写字桌上:“这是小人书吧。”

  “没错,就是小人书。”

  今天,江山已经在画第十五张了,按照自己每天五张的速度,再有个四、五天就可以交稿了。

  要知道,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插画师,每天也顶多完成一两张画稿,更有甚者三、四天才能完成一张画稿。

  70年代末,此时还未形成美术市场,国画、油画作品除了美术馆、宾馆少量收购以外,社会上几乎无人问津。

  画家为了生计,只能通过画连环画挣稿费,程十发、陈逸飞、罗中立等日后著名的画家,此时正和江山一样,都在忙着画小人书。

  这些巨匠当年,速度的是真速度,但较真的也是特认真。

  孟昭胜为了创作《龙泽》,在内梦古体验生活了一个多月。画《朱/德的故事》时,也曾到过井冈山体验生活。

  江山自己也没想到,上一世坚持临摹了四五年的小人书,竟成了来世的金手指。

  不用构图,信手拈来。

  “哥,”

  江山忍不住对二哥说道:“你猜我画一页小人书能拿多少稿费?”

  江河看着他,果然画这玩意有钱拿:“怎么也得……5毛吧。”

  “这个数。”江山伸出三只手指。

  “三毛?”

  三根手指晃了晃。

  “三……块?”

  “对。”

  “我的天。”江河吃惊不小。

  稍后,他拉开抽屉拿出两张白纸,确切的说也不是白纸,因为上面也有画面。

  “老三,帮哥掌掌眼。”

  江山微微瞥了一眼:“嗯?这是你画的?”

  虽不专业,可也有些绘画技巧。

  “你别说,还真有门,”江山又凑近了些:“你这应该是画过一阵了吧。”

  “开玩笑,哥当年也没闲着,周围三四个村子的大字/报,全给我包圆了,”

  这也是江河唯一觉得骄傲的事:“不然,就我这身子骨,哪有余粮寄给你。”

  江山此时才注意到,二哥又把苹果重新放在了自己眼前。

  一阵莫名的感动,谁说老天爷只开玩笑不开眼。

  虽然,上一世在最辉煌的时候把自己摘走了,却又在这一世,补给了自己一大家子的亲人。

  虽说穷是穷了点,但钱可以由自己来挣啊!

  “二哥,”江山看出了江河的心思:“你是不是想学画。”

  “不,我想挣钱,”江河说的非常坚定:“但如果画画能挣钱,我就想学。“

第22章 央视的《名画篇》

  江山了然,谁不想挣钱。

  实在是太穷了,他们这代人没几个怕吃苦的。

  人不怕穷,但就怕比。

  无论是大家小家,有比才有进步,别动不动给扣上顶虚荣的帽子。

  只要取之有道,完全可以享受财富带来的荣耀。

  “当然挣钱,不然我画它干嘛。”

  江山打开抽屉,拿出几张没完工的稿纸,这些画稿因稍稍有些失误后被弃用。

  接着,又拿出几张空白的稿纸。

  “过去人学写诗,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画画也一样。”

  “就是说要照着画?”

  “对,这叫临摹,我马上先教你画一些基础线条,之后你就开始临摹,先别管画的有多难看,画着画着就掌握窍门了,就像古人临碑练字一样。”

  “你就是这样学的?”

  江山点头:“对啊,看我现在画的多好,不过我当初一点底子没有,学了很久。”

  江河也点头,他心里明白,能给出三块一页的价格,说明画小人书没他想的那么容易:“多久我都学,你二哥性子沉的下来。”

  “那就开始吧,”江山知道老二的个性,不爱说话,但绝对是个狠人:“先把这几张练好了,再说下一步。”

  明天是周日,今晚江山不用去印刷厂。

  印刷厂的出货车间一共就两名职工,平日轮到休息日时,都是两人互换的休息,今天正好轮到江山。

  秋夜微凉,一轮明月已渐渐圆满。

  大杂院里一片寂静,偶尔会有只野猫在屋顶的瓦片上快速跑过。

  一间小屋里,江山和江河谁都没舍得躺下。

  江山依然趴在写字桌上,而江河不知在哪找来一块方板,搁在床铺上,恭着腰练的一丝不苟。

  兄弟俩从下午开始就没有离开过小屋,连吃饭都舍不得放下画笔。

  一晚上的时间,一家人都知道原来老三成天抱的那本三打白骨精,是为了画小人书。

  “据说画一张可以拿三块钱稿费。”躺在床上的江妈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想想就觉得日子有盼头里。

  没想到家里能挣大钱的,竟会是老三。

  江爸同样也没睡着,他叹了口气道:“不容易啊,没看老三天天画的黑眼圈都出来了。”

  “呵呵。”

  “怎么忽然又笑了?”

  江妈抹了吧眼角的泪:“我真是没想到,弄了半天我家小山也成知识分子了。”

  江爸翻了个身:“顶多算个知识混子。”

  “乱讲,这又是翻译,又是画画的能有假?假了人家能用他?”

  “呼~”

  小屋里,江河端着只瓷缸子来回转了转腰:“娘的,等赚了钱,老子首先要买张两头沉的写字台。”

首节上一节17/4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