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面是什么?”张路好奇道:“黄老师又送你画了?”
“画哪能装这里面,”江山从信封里抽出了两页纸:“这是……?”
仔细一瞧,立刻美美的笑出了声。
两页信纸上分别写下了两篇推荐序文,一封为沈从文所写,另一封来自黄永钰。
全都是为江山字帖所题。
“这下好了,”看着纸上的一行行序言,江山笑道:“顺也不带这么顺的。”
“江山,我跟说,”张路知道江山准备出版钢笔字帖的事:
“你就把这两篇序,拿给浦江美术出版社看,保准会同意发行。”
“不着急,”江山等得起:“再等几天,看看燕京那边怎么说。”
1979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近万平方的办公大楼全新落成。
美院的江丰院长,应邀来参加了落成仪式。
这次过来,江院长顺便将出版社拜托美院设计的“中小学课本书封和插图”的画稿带了过来。
“怎么样?”江院长笑问:“这些设计图还满意吧?”
“每一张都非常好,”出版社的社长朱玲翻阅后,做出了肯定:“很符合课文内容,孩子们一定会喜欢的。”
“那就好,本来还担心会延误新课本的出版发行呢。”
“一点没耽误,”朱社长笑道:“等明年春天开学,学生们就可以用上新编中小学课本了。”
“朱社长,”江丰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了一本字稿: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今天我把它带过来了。”
“哦?”朱社长还挺意外的,江院长也会向她推荐书稿?“说得我倒很想见识一下了。”
整本书稿看起来很薄,拿在手里毫无分量。
但,当她翻开一页后直接愣住了:“这是什么……字帖吗?”
“看出来了?”江丰笑道:“很意外吧?我刚开始看时,也和你一个表情。”
“还以为是谁写得小说呢,”朱社长的确挺意外:“不过……这笔字真漂亮!”
翻了一页又一页。
忽然,朱社长的双眼一亮:“半山腰太挤,我们顶峰见,这不是……”
话还没说完,她赶紧和身旁的工作人员说了几句。
很快,工作人员拿着一份报纸重新走了进来。
“江院长,”朱社长递了份报纸给他:
“这是浦江的一份报纸,他们半个月前在周末版上刊登了一篇……叫什么励志语录。”
江丰已经看在了眼里:“我们顶峰见……嗯?……作者江山?报纸上刊登的钢笔字,不就是这本字帖上的嘛,看来还是有人识货的。”
“我们出版社也是识货的,”朱社长开心的笑道:
“原本还觉得报纸上的字样太少,准备联系作者约稿,没想到您把整本书都送来了。”
“哈哈哈,”江丰笑了起来:
“浦江的出版社不敢出版这本书,说是好久没发行过字帖了,我觉得太可惜了,就送来给你看一眼。”
“37年后,全国的出版社就没在发行过字帖了,”朱社长了解同行们的担心:
“但现在使用钢笔的同志越来越多,这本字帖不但字型大气,内容也非常优秀,应该会受市场欢迎的。”
“这么说,你们出版社同意出版此书了。”
“是的,”朱社长笑着点点头:“您让作者本人和我们联系,商量一下具体的出版事项。”
……
与此同时,已经到达燕京数日的庞中华,正坐在文怀沙的家里。
“字是好字,”合上书稿后,文老仔细想了想:“既然你找到我这来了,我就帮你一把吧。”
他这话,可把庞中华激动坏了。
忙站起身谢道:“文老,我这书如果可以发行,您就是我一辈子的大恩人。”
“先不着急谢我,”文怀沙摆了摆手:“我也只是帮你推荐一下,至于能不能成还两说。”
“有您这话,我就已经很感激了。”
据后世的出版商回忆,庞中华之所以能成为国内字帖市场的头把交椅,离不开他的聪明头脑。
这人很会来事,除了交上了文怀沙的关系,还喜欢结交各家新闻单位。
自打自己的钢笔字帖火了后,就开始上各大院校讲授练字技巧。
每到一个地方演讲,还都会提前联系当地的报社和电视台。
时不时,还要在演讲中拉上一段手风琴,美其名曰为劳逸结合。
之后,边拉手风琴边学钢笔字,就成了庞中华的一大教学特色。
很快便给央视看中,并把他的课堂搬上了电视屏幕。
“这样吧,”文怀沙捋了捋关系图:“我先把你的字帖带去给江院长看看,听听他怎么说。”
“江院长?”庞中华问道:“哪位江院长?”
“当然是美院的江院长,他和出版社那边比较熟,”文怀沙缓缓道:
“只要他能看得上,你这本字帖的发行,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开往浦江的列车上,坐在卧铺车厢里的江山,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字帖已经遇上了一位强劲的对手。
这一会,他正拿着一张张在敦煌拍摄的照片。
“张路,你看这里,”江山挨着张路说道:“这张照片与《九色鹿》剧组的画稿非常相近。”
“嗯,”张路来回比较了一下:“连颜色都很像。”
自那天想起了《清平乐》的宣传照,江山就有了一个主意。
“我准备连续刊登几组对比图,”看着手里的照片,江山继续道:
“下个月《丝路花语》的歌舞剧就要火了,正好让《九色鹿》乘一乘它们的东风。”
“你怎么知道《丝路花语》能火?”
“用脚丫子想也能猜得出呀,”江山瞥了对方一眼:“那么多专家一起上,想不火都难!”
第197章 他《东方都市报》是干什么吃的
浦江市的火车站。
刚出站的江山,直接提着行李就找到了南京路上的百花照相馆。
论全市的冲印技术,谁都比不上这一家。
“我听懂你的意思了,”
照相馆的师傅,反复看着手里的照片和底片:
“原则上应该可以操作,我们橱窗里就有这样的艺术照。”
江山早已经看过:“我就是看见你们的橱窗展示才找来的,这些照片什么时候能做好?”
“后天吧,”师傅把江山的要求记了下来:“后天上午准能做好。”
“好的,那我到时候来取。”
落实好《九色鹿》的宣传照后,江山才提着行李向家里赶去。
刚走进51号的院门,就看见了三、四辆相互追逐的儿童三轮车。
“小包子,”江山冲着最小的一个喊了一句。
正骑在一辆天蓝色小车上的江小白,立刻停下了小胖腿。
“三叔,”
回头看见三叔的江小白,马上丢下三轮车跑了过来。
隐隐约约间,江山竟在孩子的呼唤中听出些委屈。
“让三叔好好抱抱小白,”
江山抱着小白,结结实实亲了好几口:“有没有想三叔啊?”
“想了好几下,”江小白用力点头:“我天天都在写字,可你还是不回来。”
“写字?”江山没听懂:“写什么字?”
“小姑说,我和小鱼只要好好写字,就能早点回来了。”
“刀把?”江山感觉错过了什么:“我们家小胖子还会写字?”
“嗯,”一说到这个,江小白开心的点了点头。
“你能认识几个字啊?”
小白伸出了小胖手,一个一个掰着数:“上、下,还有一、二、三,多吧?”
江山揉了揉包子脸:“乖乖,认识这么多字了,都快赶上你如画阿姨了。”
忽然,
“如画阿姨好。”
江小白把脑袋搁在三叔的肩膀上,对着院门糯糯的喊了一句。
“小白乖。”
应如画的声音,在江山身后响起。
“三叔,”还有江小鱼的声音:“你回来了三叔。”
江山抱着小白,一点一点转过身。
刚走进小院的应如画,正牵着江小鱼,笑眼弯弯的看着自己。
“小哥,”如画随着江川的叫法:“你刚回来啊?”
“可不是嘛,”江山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尴尬:“这不,行李还在地上搁着呢。”
“我帮你提回去吧!”
“不用,”江山赶紧摆手:“重的很,放着我自己来。”
应如画伸出的手停在了半空:“好吧。”
说完,看了眼自己停在半空的手,唆的一下收回去背在了身后。
江山走上前摸了摸小鱼的脑袋,顺便提了提大侄女背在肩上的小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