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0年去享福 第17节

  在这个年代的农村,真正自由恋爱的男女是少之又少,基本都是由媒人介绍撮合,所以媒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家里有适婚之龄的,都会来跟邓世荣这个媒人聊上几句,让他遇到合适的就帮忙介绍一下。

  对此,邓世荣自然是欢迎的,客户越多对于媒人来说越好。

  当然,因为邓世荣前世轻信媒人的话,导致几个儿女的婚姻都不幸福,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现在转行当了媒人,自然不会像其他媒人一样一心只想着撮合成功拿到丰厚的谢媒礼,他要么不介绍,要介绍那肯定是经过综合评估,认为两人是真的般配,才会帮忙牵线搭桥。

  虽说这样做也肯定会有看走眼的时候,毕竟他不是神仙,而且人也是会变的,但只要他撮合的大部分夫妻能够过得幸福,对于他来说就已经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了。

  就在邓世荣在女方家喝酒聊天的时候,男方家也已经吃喝上了。

  等吃饱喝足稍微休息一下后,负责做厨的人就开始连夜制作明天最关键的几道酒菜。

  在双旺境域,结婚摆酒有几道菜那是必备的:

  一,扣肉,这是婚宴最关键的一道菜,宴席中上了扣肉,就代表菜上齐了。

  扣肉的制作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明天再做肯定来不及,所以今晚就得把扣肉做好装碗,明天上锅蒸热就行了。

  二,肉圆,这是用半肥瘦的猪肉剁碎并调好味道,再用猪网油包裹成圆形,然后蒸熟。

  这道菜制作起来也挺麻烦的,也得提前做好。

  三,蛋卷,这是用鸡蛋煎成薄饼,里面放上跟肉圆差不多的碎肉馅料,然后用鸡蛋饼一层一层的卷起来,再切成两节手指长的长段,上锅蒸熟即可。

  这道菜制作起来一样很麻烦,和肉圆一样都只有在宴席上才能吃到,平时是不会有人做来吃的。

  四,甜莲藕,这是婚宴中耗时最久的一道菜,用猪骨头、莲藕以及足够的糖慢火炖一个晚上才能炖出来。

  除了以上这四道制作起来比较麻烦的菜,其他菜倒是比较容易,明天早上再开始做都来得及。

  忙碌的是做厨的人,至于那些过来喝喜酒的亲戚朋友,则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天,那么多亲戚难得相聚一次,坐在一起自然有聊不完的话。

  到了晚上九点十点,亲戚朋友才陆续开始休息。

  在这个年代的农村,没有哪一家有条件住得下那么多亲戚朋友,所以村里无论哪一家摆酒,都是全村人一起帮忙接待,哪家有空房的就安排客人进去住。

  就算没有空房也要挤出空房来,比如平时是一个人或两个人睡一张床,这个时候就要三四个人挤一张床。

  总之,要确保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有地方睡。

  邓世荣今晚不回家住,女方家直接安排他一个人住一个房间,相比女方家其他亲戚朋友两三个甚至三四个人挤一个房间,他这个媒人享受的待遇已经足够高了。

  在睡觉之前,邓世荣又忍不住清点了一下他的身家。

  在拿到张抗美与邓昌梅看家门的红包后,他便拥有了一百七十多块钱,经过这段时间的花销,又买了几尺的确良布给女方,就只剩下一百五十多。

  如今,在拿到女方结婚前打发的20块钱红包后,他的身家便再次暴涨,达到了三百七十多。

  至于五味,已经清空的系统空间中又多了十条。

  当然,这都不算什么,真正的大丰收,是明天男方给的谢媒礼。

  今天从老家回来了,马不停蹄的赶出一章,晚上还有一章,不过时间可能有点晚,希望大佬们能够一直追读支持,感谢!

第35章 农村的婚嫁习俗(求追读)

  次日,天亮了官永英这个新娘才起床。

  这个年代的农村新娘就是梳个头发换身衣服而已,不像后世的新娘要半夜起来化妆,而且一化就是几个小时。

  官永英在洗漱换了红色嫁衣之后,便拿出二十块钱放在梳头台的凳子上,用两条毛巾盖住,然后一屁股坐到毛巾上。

  根据这个年代的风俗习惯,姐姐出嫁时坐的凳子,起身时弟弟就要接着坐,然后姐姐放在底下的钱就是弟弟的,这个钱放多少没有定数,一般都有十块八块,像官永英直接放二十,那也是非常疼爱弟弟了。

  至于压钱的可以是毛巾,也可以是布或其他东西,反正不管放什么,都归弟弟所有。

  给新娘梳头和扶新娘出门的,都是要那种“命好”的妇女才行,农村所谓的命好,就是夫妻双方的父母都要健全,夫妻要和和睦睦,且第一个生的就是儿子。

  等官永英梳完头后,母亲就给她端了一碗饭进来,饭面上有一些菜和一只鸡腿。

  其他饭菜不提,这只鸡腿是必须要有的。

  历来家里都是孩子吃鸡腿,新娘临出嫁前吃一口鸡腿,有种跟“孩子”这个角色告别的意思,因为女人不管多少岁,只要还留在娘家未嫁,都是父母眼中的孩子。

  “阿英,尽量多吃点饭菜,要不然到了男方家,你就忙得没时间吃了,到时肚子饿得难受。”官母眼眶有点红红的,这是她第一次嫁女,想到乖巧懂事的女儿从今天开始,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她心中就无比难受。

  官永英同样难受,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跟母亲述说,但临到嘴边,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只是哽咽的应了一声,便接过母亲端来的饭吃了起来。

  然而,才刚往嘴里扒了一口饭,眼泪就开始止不住的往下流。

  “妈……”

  “阿英……”

  官母原本就强忍着没流泪,如今被女儿这么一带,眼泪也如同尿崩一样刹都刹不住。

  ……

  根据双旺境域的婚嫁习俗,新娘必须是中午十二点前接进门,不能超过这个时间,否则就不吉利。

  所以,为了配合这个时间,后世那些娶的老婆比较远的,那半夜去接亲都正常,而跨市甚至跨省的,新娘就得提前一天来到新郎所在的城市,否则就赶不上这个时间。

  那耶村与深水田村离得并不远,走路都不用半个小时,所以稍微晚一点出门也没事,肯定赶得上吉时。

  当然,新娘几点几分出门,这个人家日子大师早就定好了的,吉时到准时出门就行了。

  上午八九点钟的时候,女方家就开席了。

  ……

  房间里,官永英母女在哭了一会后,情绪才稳定下来。

  官母劝说道:“阿英,吉时快到了,你抓紧时间吃点饭吧,要不然饿起来有你好受的。”

  官永英摇了摇头道:“妈,我吃不下,没胃口。”

  官母把碗筷再次递给女儿,说道:“吃不下也得吃,等会去了男方家,是没时间给吃的,要忙这忙那的,人家客人吃饭的时候,你们要行茶,只有等客人都走了,你才有空吃,所以现在不吃点东西,到时你的肚子就得受罪了。”

  官永英无奈的接过碗筷道:“好吧,那我就吃点。”

  等官永英强迫自己吃了小半碗饭和大半只鸡腿后,她的弟弟官永松就走进来说道:“姐,吉时到了,你要去供阿祖公(祭拜祖先的意思)了。”

  官永英应了一声,这才站了起来。

  官永松紧接着便坐了下去,等姐姐出去后,他才站起来,把毛巾拿开,便看到了两张大团结,他心中高兴的同时,不免又有些伤感,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姐要出嫁了,作为弟弟他自然是万分不舍。

  只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一天始终会到来……

  ……

  在后世,结婚的时候,新郎要到女方家接新娘,但现在这个年代不一样,新郎是不到新娘家去接的,而是由送嫁客把新娘送到某个地点,再由新郎和接亲的人员去接回来。

  因此,供阿祖公的时候,也是只有新娘没有新郎。

  供阿祖公,是要放鞭炮的。

  供完阿祖公,官永英便跪拜父母,真正离开娘家的时间到了。

  这一刻,官永英忍不住哭出声来,而官父官母同样泪流满面,原本就舍不得姐姐出嫁的弟弟妹妹们,眼泪也都不断的往下掉,全家都哭了!

  受到这个气氛的影响,一部分亲戚也都跟着掉眼泪。

  邓世荣见气氛太过伤感,便出声安慰道:“好了,今天是永英大喜的日子,大家应该高高兴兴才对,反正嫁得又不远,从这里去双旺圩都要经过我们那耶村,每个圩期都可以见面,大家没必要太过伤感。”

  其他一些亲戚也忍着心酸劝道:“是啊,嫁得近,想见随时可以见,比那些嫁得远一年见不到几次的好多了。”

  在媒人与众亲戚的安慰下,哭声渐渐止住,吉时已到,新娘便在媒人以及送嫁客的陪同下出门了。

  根据这边的风俗习惯,新娘出门是不能放鞭炮的,阿姑也不能当送嫁客,毕竟姑与孤同音,自然有忌讳。

  这个年代结婚,不像民国前新娘可以坐轿出门,也不像后世一样坐轿车出门,大部分都是直接走路过去,极少数新娘可以坐上单车出门。

  从深水田到那耶,要经过鸡麻坡、山营、菠萝根,山营与菠萝根之间隔着一条小河,官永英一行人在来到小河边的时候,便停下来不走了。

  后世新郎去新娘家接亲,要给一定数量的红包,才能把新娘接出来,现在不用去新娘家接亲,不代表红包就可以免了,新娘来到半路等新郎他们来接,也是要打发红包才行。

  因为不知道新娘会在什么地方停下,所以新郎那边早早就派了人出来等候,看到新娘停在小河边的时候,便飞快的回去把消息告诉新郎。

  于是,新郎便带上红包,和一众接亲人员一起去接新娘。

  两章更新完毕!

第36章 压箱钱

  这个接亲红包,数目是没有说好的,不过一般都是给两个红包,一个里面包着9.99元,寓意长长久久,另一个只是凑数,包多包少无所谓。

  当然,同样的红包,在不同的新娘那里,有的同意被接走,有的嫌红包给得少,就一定要给足红包才肯走。

  这两个红包,邓昌福是按正常数目走,一个包9.99元,一个包0.99元。

  官永英这个新娘在收到红包后,也没有再矫情,便随着接亲队伍往男方家走去。

  过河的时候,官永英拿出两个早就准备好的硬币丢到河里去,都是两分的那种硬币。

  这也是婚嫁习俗之一,新娘过河就得丢两个硬币,为什么要这样做官永英也不懂,反正长辈教导要这样做,她按照习俗执行就是了。

  很快,经过菠萝根,便到了那耶村。

  新娘到的时候,男方家要放鞭炮迎接,另外要两个好命妇女把新娘搀扶进家。

  紧接着,邓昌福的妹妹便端来两盆热水和毛巾,这是给新娘以及送嫁客洗脸的。

  新娘肯定是第一个洗,同时要丢两个硬币进脸盆里面,这硬币就归端水的人所得,除了进门端水外,前三天新娘都有人帮忙端水洗脸和洗澡,一般都是新郎的妹妹做这个事。

  而新娘,也要连续三天丢硬币。

  等新娘与送嫁客洗完脸后,新郎就和新娘便一起去供阿祖公,而这个时候,众人便过来围观女方的嫁妆有多少。

  女方的嫁妆,一般都有一口箱子,条件好的人家,陪嫁的箱子便是那种高档的古箱,官永英家的条件没有好到这个程度,这口陪嫁的箱子,是请木工新打造出来的。

  除了锁住的箱子,其他嫁妆都是女方亲戚朋友送来的东西,如洗脸盆、脚桶、茶壶之类的,数量还挺多的。

  “这些嫁妆已经不少了,不知道箱子里面有多少布,有没有被子,还有新娘的压箱钱,也不知道有多少。”

  “新娘的身价钱这么高,娘家给的压箱钱应该不少。”

  “话不是这样说,人家新娘的身价钱高,是因为新娘放弃了在娘家领田地,选择提前嫁过来帮婆家领田地,这要是不多给点身价钱补偿,那也太不像话了。”

  “……”

  一众过来喝喜酒的亲戚朋友围着新娘的嫁妆讨论,这算是婚宴中最有意思的环节之一。

  很快,新娘便跟新郎供阿祖公回来,然后一众客人便起哄着要新娘开箱。

  一般来说,不管新娘陪嫁的箱子里面有多少嫁妆,都是要打开来给客人们看看的。

  至于父母给的压箱钱给不给客人看,就看各自的情况了,一般家里穷给的压箱钱太少,那新娘就不会给人看。若是父母给的压箱钱比较多,那新娘就会大大方方的亮出来给客人们看,因为这是给父母涨脸的事。

  官永英心中自然是有底的,看到客人们起哄,她便拿出钥匙把箱子打开。

  入眼的,是迭得整整齐齐的布,有多少坎(一个客人送的布叫一坎,一般一坎布能做一件大人衣服,或两件小孩衣服)布,都是些什么布,客人们都看得非常仔细。

  布的下面,则是两张被单,官永英一一翻开来给客人们看。

  看完这些,客人们又嚷嚷着要看压箱钱,官永英也没有藏着掖着,大大方方的把父母给的压箱钱给亮了出来。

  在看到新娘压箱钱的数目后,众客人都是大吃一惊,竟然有288块钱的压箱钱,真的是刷新了这十年来那耶村新娘压箱钱的记录了。

  毕竟,这个年代的身价钱一般都是两三百块钱左右,有些父母甚至只给女儿二三十块的压箱钱,超过一百块钱的都不多,更别说是288块钱了,毕竟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很多家庭还要留着女儿的身价钱给儿子娶媳妇,外嫁的女儿真的给不了太多压箱钱。

  看到这个压箱钱,众客人都纷纷称赞新娘父母大气,听得新娘以及一众送嫁客都倍有面子。

首节上一节17/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