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493节

  方先名道:“是的,恒指要是真的突破2000,那就太离谱了,等于5年时间涨了20几倍。”

  恒指在67年最差的时候,不到100,如今其实也差不多涨了20几倍了。

  杨文东淡笑道:“股灾已经来了,不过目前还不是我们动手的最佳时机,但九龙仓股票是例外,趁着市面上多数股民在抛售,收购一些股票,只要不引起怡和的注意,现在成本高一点多收购一些也无所谓。”

  股灾虽然已经开始,但想等到恒生指数或者各家股票最低点,那还早着呢,按原先历史来看,到了1974年年底,恒生指数到了150点,整个市场才逐步回暖;

  如果要购买其他一般公司股票,那自然要再等等,不说最后一个月,哪怕是最后半年也会省不少;

  但九龙仓是他要收购的目标,属于战略性质的,不能只考虑以最低成本收购,而是要尽量不让市场关注的时候收购更多的股票,因为无论市场如何,一旦发起并购,那必然会引起股价大涨,所以前期能够低调的收购,那就是最划算的;

  不然等到74年下半年,先不说历史是否改变,要是再等等经济就可能复苏了,等那个时候再发起并购,只会成本更高;

  方先名则道:“杨生,我想再稍微等一等,我已经与齐瑞凡和秦志业沟通过了,后面一段时间,香港的主流传媒会大肆宣传香港经济之前过热,未来必然会冷静一段时间;

  同样,目标还会专门针对英资地产公司,攻击他们在地产市场的无能,平白耗费股民对他们的信任。”

  “针对英资公司?这样倒是可以,免得目标太明显,容易引起怡和警惕。”杨文东点点头,随即又道:“但如果这样的话,和黄恐怕也会被我们间接攻击啊。”

  股市一片哀嚎之下,没有一家能够幸免,之前被看好的和黄也是一样,股价大跌,不过毕竟之前在传媒市场上宣传了那么久,相对来说,和黄的股票比起其他几家还是要好不少的。

  方先名笑道:“这有什么关系,我们已经成功套现了和黄股票,已经不是和黄的股东了,再说,现如今连港府都宣传传媒自由,我们又没有点名、也没有污蔑,只是描述一些事实罢了。”

  英资在地产公司、或者其他香港市场领域的无能也是公认的出,除非是一些靠着早年特殊地位获得的垄断业务,其他的跟华资对比,基本上都比不过,要不然也不会有华资地产公司崛起了。

  杨文东点点头道:“行,你倒是会利用传媒了,那就这样做吧,和黄的股票,打压的低一点,对我们也有好处。”

  按照祁德尊的操作,现如今债务比原先历史上还要重,不过他手中的港灯股票倒也是永恒的优质抵押物,但总体来说,和黄的局面肯定也是撑不了多长时间的;

  原先历史上,祁德尊还是撑到了1975年初才被汇丰赶下台,如今估计会更早了。

  “传媒与金融结合,的确是一柄利器。”方先名跟着说道:“可惜,我们没办法参与美国或者其他海外国家的传媒,要不然,肯定会有更好的成绩,我们集团多家实业工厂的产品也更容易宣传。”

  优质的宣传广告资源,也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不是有钱就能买的,可能还需要提前预定,如同香港TVB的晚上黄金时间段。

  “海外传媒?的确不是我们能够随意插手的。”杨文东想了想,道:“对了,你帮我去查一个人,名字叫默多克,澳洲人,在澳洲那边有点名气,我要他的全部资料。”

  说起传媒,也让杨文东想起了未来全球最顶级的传媒大师:默多克,其新闻集团成为全球最顶级的传媒集团;

  任何行业,能够做到No.1,那自然都是能力出众的,一个澳洲人,突破各国的法律限制,成为美国政府麾下的传媒利器,肯定也是有他的特殊之处的。

  “默多克?”方先名确定了下名字,随即道:“好的,我立刻安排人去调查一下。”

  股灾之风,吹遍了整个香江,上到政商群体,下到普通百姓,太多的人受到了影响,之前股市火热的时候,更是吸引了无数啥都不懂,却想着冲进去赚钱的小白;

  如今股市大跌,除了大资本之外,这些人也想撤退,可太多卖单之下,想抛售也没人接手,只能看着股票价格越来越低,急的火烧眉毛,可却也毫无办法,即使是大崩溃,能够先跑的,也是大资本。

  于是,在香港中环的一些天台之上,又迎来了一些客人,这段时间,香港警察与医院,都忙了不少,跳楼的基本上直接殡仪馆,可也并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更多的人选择烧炭

  “烧炭就烧炭,居然还带着全家一起。”看到新闻里一家人一起,还有两个孩子,这也让杨文东有了一些惋惜;

  只是这种事情,他也左右不了,不管他参与不参与,贪心的人结局其实都差不多,被逼着自杀的,倒不是那种单纯亏损,而是借钱或者借用杠杆玩股票的,一旦爆仓,立刻倾家荡产还欠了一屁股债;

  任何时代,甚至是没有股市的古代,都有人喜欢进行“一生的豪赌”,顶多就是换个地方;

  彩票、股票等等,其实都是如此,不过就是合法的渠道而已,大部分人纵然贪心但也不至于血亏,唯独赌徒;

  “这种事,其实每年每个月都有,只不过股灾来了,这些就容易吸引目光,传媒全面关注罢了。”方先名回道。

  “嗯,这种人死了活该,只是可怜孩子没的选择。”杨文东摇摇头,随即道:“你调查一下我们公司内部,有没有人也这样豪赌的;

  另外,如果是普通家庭,碰到地产抵押不足或者还款困难的,可以根据未来还款能力,适当的给予一定帮助,外人管不了,我内部人,只要不是赌徒,那我都愿意拉一把。”

  其实这一波经济危机,股价跌的很多,类似于67年的房价,原先历史上跌到了最高点的1/14,这一次估计也差不了多少;

  不过房价却没有那么离谱,两年经济危机下来,平均其实也才掉了一半,部分区域严重的可能跌了六七成;

  而对比于未来房价的涨幅,其实这点下跌从长期来看根本算不了什么,问题是熬过这段时间的追债即可;

  对于自己的员工,他还是愿意适当帮助的,反正以后也是要还的,还能拉拢人心。

  “好的,杨生。”方先名答应道。

  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澳洲的默多克,信息查的怎么样了?”

  PS:求月票

第679章 油轮换大厦

  方先名回道:“杨生,默多克的资料我已经查清楚了,此人出身于澳洲阿德莱德市的一个传媒公司家族,25岁接手家族公司,然后几年时间内便扭亏为盈,然后在整个澳洲推出了全国性的报纸,颇受欢迎;

  在1968年的时候,他的公司正式进军英国市场,收购了英国的《太阳报》,后续也扭亏为盈,在英国传媒行业,也算是闯出了一番成绩。”

  “他的资本有没有进入美国市场?”杨文东问道。

  方先名回道:“按照我目前查的资料,还没有,不过听说他经常居住在美国,很有可能下一个目标就是美国市场了。”

  “嗯,那他的公司上市了没?”杨文东又问。

  方先名道:“没有,他的公司一直都是私营的,没有上市。”

  杨文东想了想,道:“行,那我们在英国的业务,可以先尝试着跟他的公司合作,反正我们本身也需要开拓英国市场,先留下一点合作关系。”

  其实,即使对方上市了,意义也不大,因为未来新闻传媒集团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毕竟传媒对比很多暴利行业还是差远了点;

  且即使成为大股东,等新闻集团真的成了美国的利刃之后,那外方资本也不可能对这种国家战略级别的公司有什么影响力;

  能够现在处好一点关系就行了,反正自己未来也是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各类产品大规模宣传的,与未来的新闻机缘,在其弱小的时候打好关系,那至少没坏处。

  而默多克也是要赚钱的,成为其大客户,那或许有的时候也能左右一点小事情,至少在关于自己产业的方面,会有点用。

  “好的,杨生。”方先名连忙答应下来,虽然他也不知道老板为什么看好这个小人物,但他也不方便多问。

  杨文东接着说道:“现在股市这边,除了九龙仓的股票,其他任何股票都不要碰,等我的命令,按照历史规律,这股灾没个一两年,是不可能到谷底的。”

  大部分上市公司,还是有点能力的,至少在股灾初期肯定能够撑住的,原先历史上的和黄,硬是撑过了两年时间的经济危机,熬到了地产开始回升的1975年;

  只不过那么多股民以及债主的忍耐度已经到极限了,又或者是汇丰布局,将祁德尊彻底赶走,最终功亏一篑,不然只要再等两三年,地价暴涨,那和黄一样能够重回巅峰,只是历史没有如果

  方先名道:“明白,杨生,九龙仓的股票,我已经在安排多户逐渐收购,只是我们手中的股票太多,流通股太少,我们的收购也导致九龙仓股票几乎没有下跌,交易量也变大了,这种时候,也还是很容易被发现的,除非我们适度的暂停,让股价偶尔性的下跌一点。”

  “行,你看着办吧。”杨文东也不是很急,道:“如今优势在我们这边,现在暗中收购的越多越好。”

  怡和集团的综合实力或许比不过曾经的五六十年代,但还是有一点资源的,所以他也不是很想与它硬碰硬,早点能够收购更多的股票,那后期发起收购战的时候,也就越轻松了;

  要不然,哪怕现在是在股灾期,但两家顶级巨头对立起来,可能会给无数股民最后的希望,到时候杀的血流成河,自己亏损也就越大了。

  “好的,我知道该怎么做。”方先名笑着答应道。

  “咚咚咚~”就在此时,外面的门响了起来,杨文东抬头一看,是自己的秘书。

  阿英走了进来,道:“杨生,怡和集团的亨利凯瑟克,邀请您去文华东方酒店喝茶,具体时间您来订。”

  “亨利凯瑟克又约我?”杨文东顿时有些不知道为什么了;

  上一次是怡和意图收购牛奶,想要说服他不要插手,那这一次是为了什么?

  不过不管什么目的,这邀请还是得应约的,于是说道:“那行,明天下午吧。”

  “好的,我这就回对方。”阿英说完后便离开了。

  杨文东又看向方先名道:“你觉得会是什么事情?”

  方先名想了想道:“我也不清楚,如今我们与怡和也没什么大的业务往来,除非他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在收购九龙仓,但我这边的行动很是谨慎,用的都是海外人操作,连那些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那就明天见了面再说吧。”杨文东道:“即使被他们知道了,那就大不了一战好了。”

  他倒也不是很担心怡和这些人有多谨慎,原先历史上,李嘉成对怡和发起并购战,使得九龙仓股价大涨,先是引起了股市评论专家的关注,然后不少股民财团关注,并杀入进去;

  就在这种时候,怡和集团高层居然不当回事,直到市面上有人预估李嘉成有了接近20%的九龙仓股票,怡和集团高层才火急火燎的找到汇丰来灭火.

  第二天下午,杨文东来到了文华东方酒店:

  “凯瑟克先生,你好。”杨文东礼貌握手道。

  亨利凯瑟克也是笑着握手道:“杨生,你好,请坐,我为你准备了上好的内地茶饮。”

  “多谢。”杨文东坐下后,喝了一口茶,随即直接问道:“凯瑟克先生,不知道突然将我约来,有何贵干?”

  他也不想浪费很多时间,毕竟,他与英资巨头之中的怡和,必然是敌对关系,谁让怡和旗下的置地与九龙仓实在是太肥了;

  其他几家,比如汇丰、会德丰、太古等等,其实都好说,哪怕有竞争关系,可竞争对手也算不上什么敌人,但想收购人家公司旗下的核心产业,那恐怕就是了。

  亨利凯瑟克笑了笑道:“是这样的,杨生,我怡和集团准备在航运业进行更大的投资,只不过你也知道,如今想买船,交期也是很久的;

  所以我这边就想从你手中,购买一艘20万吨的油轮,之前你这边,也似乎有这个意思,对吧?”

  “买油轮?”杨文东淡笑后,说了句:“上一次我这边询问,贵方可是没有答应啊。”

  在之前包玉冈告知杨文东怡和有意以大厦换油轮之后,他便也安排人去怡和问了下,结果遭到了拒绝,可能真的是怡和不想与杨文东交易,担心长兴地产在规模上会超过置地;

  既然怡和不愿意,杨文东也不至于死缠烂打,反正油轮还能赚几年钱,香港的大厦以后也有机会收购,甚至未来还可以收购整个置地;

  想不到今天,怡和居然又提起这事,而且还属于“吃回头草”类型。

  亨利凯瑟克笑道:“时间不一样,我们任何人或者公司做出来的决策自然不一样,杨生应该明白这一点。”

  “时间的确不一样,香港如今的经济可不太好啊,这个时候我可更看好能够随时赚钱的油轮。”杨文东淡笑说道。

  亨利凯瑟克则道:“那现在我们的观点也是一样了,不过,杨生不听听我们的报价吗?再赚钱的生意,也是有一个价位的吧?”

  “那行,你先说说。”杨文东也没有拒绝,他可是很乐意这样的交易的;

  亨利凯瑟克道:“我希望以星光行以及皇室大厦两栋大厦,与杨生做为交换。”

  “凯瑟克先生,你这是把我当傻子吗?你这两栋大厦,虽然位置不错,可都不在中环,又谈何比得上一艘20万吨的油轮?”杨文东反问道。

  星光行位于尖沙咀、皇室大厦位于铜锣湾,单说位置,也都很好,这两栋大厦在其他时间,也足够杨文东亲自参与收购了;

  不过对比中环的一些大厦还是不够看的,且这个时代香港房价离巅峰还远,而油轮现在却是超级赚钱的,自己自然要尽其所能,做出更划算的交易。

  亨利凯瑟克笑道:“哈哈,我还没说完呢,其他部分,我会以现金或者其他地方的小型物业,作为添加,我们二人再协商,只要杨生你这边愿意做这个交易就行。”

  “这交易可以。”杨文东点点头道:“不过,为何不用置地在中环的大厦,这样的话价格就差不多了吧?”

  “我们在中环的物业,不在这次交易范围。”亨利凯瑟克顿了顿道:“其实铜锣湾、尖沙咀、金钟的物业,也比中环差不到哪里去的。”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凯瑟克先生,不如我们再交易的大一点,我这边可以给你两艘20万吨油轮,其他吨位的油轮,都可以商量,如何?”

  “两艘?”亨利凯瑟克脸色一变,随即道:“杨生,这个交易比我预料的要大,而且我也没准备用那么多大厦交易。”

  置地旗下的确还有很多大厦,哪怕在中环之外,可这些也都是非常优质的资产,拿出两栋来换一艘船,可以考虑,但再多的话,就必然很犹豫了。

  杨文东笑道:“不一定非得是大厦,一些地皮也行,或者其他业务都可以考虑。”

  “我需要内部商量一下。”亨利凯瑟克没有立刻答应。

  “好,也不急这一会。”杨文东点点头道:“具体怎么交易,我会让长兴地产与你们协商的。”

  眼下的确不是交易地产的时机,不过非常优质的位置,就不需要考虑太多了,毕竟这些大厦物业也很少有整栋出售的,长期来看,明年的那点跌幅算不了什么;

  最重要的是,再过不到一年石油危机爆发,中东不给欧美运油,油轮的价格就得大打折扣,虽然油轮还是能赚钱的,但等那个时候,想再拿油轮换香港物业,即使可以也没今天值钱了。

  “行。”亨利凯瑟克笑说道。

  他二人只需要完成“意愿”方面的谈判,其他的,自然有手下人负责后续细节。

  与亨利凯瑟克协商结束后,杨文东返回长兴大厦后,立刻叫来了郑志杰与郑玉华,将与置地的交易告知了他们。

  郑志杰欣喜说道:“星光行与皇室大厦的位置都很不错,面积也在20万尺以上,能够到手的话,对我长兴地产来说也是一笔大交易了。”

  “那当然,毕竟是一艘20万吨油轮换过来的。”杨文东笑了笑说道:“现在全球对石油、成品油的运输需求非常高,经常运输一次比船内的油价还要高,从表面上来看,大家都是不亏的。”

首节上一节493/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