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508节

  在美国的实际资产,他手下的还真的不多,且大部分本身就有了贷款;而一些比较虚的,比如与派拉蒙合拍的电影,里面也有一些收益,但这个价值就达不到要求了。

  布莱德摇摇头道:“这个在美国总部不行,但你在香港的资产,是可以在香港花旗银行进行抵押的,然后就可以将钱转入美国。”

  “这样太麻烦了,我在美国的业务,还是希望能够在美国进行资金方面合作的。”杨文东道。

  他最不想做的就是从海外调集资金进入美国,因为这个市场是进去容易出来难。特别是未来等电子产业大爆发之后,美国这边的资金只会更多,现在调集资金进来就太傻了点。

  布莱德想了想道:“那这样,贵司在美国也有很多不同的产品销售,比如便利贴、拉杆箱等等,这些产值也不低,只是这种抵押,能够贷到的比例不高,具体还需要详细的调查,需要很长时间,然后再确定额度。”

  “那也行,时间方面倒也不急。”杨文东点点头答应道。

  百思买的扩张也是一步一步来的,这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还有人员问题,人的培养,是需要更长时间的。

  “那就好,只要抵押物足够,我们很乐意给您足够的资金。”布莱德笑说道。

  虽然不看好百思买的商业模式,但只要抵押物足够,加上杨文东的身份也不至于会违约,那风险较低的话,任何银行都是乐意合作的。

  杨文东突然又问道:“布莱德先生,我旗下还有不少海轮,这些可都用来抵押?”

  早期长兴航运购买海轮的时候,都是几乎全额抵押的,但只能说,67年之后,航海就是躺着赚钱,一年时间便能收回船只成本,其他都是净赚;

  所以长兴航运的很多海轮,如今都是自由的,如果能够利用好,筹集一笔资金投入该投的地方,也是很不错的交易。

  PS:求月票

第705章 石油危机之前的准备

  “海轮?”布莱德的眼神一亮;

  自从1967年苏伊士运河被封闭之后,全球航运市场价格暴涨,这让各类船只都变成了一颗顶级的摇钱树,各家航货运公司都是赚的盆满钵满;

  最近几年,因为工业链的适度转移、外加船只数量的增加,船只航运的利润有所下降,但对比正常时期,利润还是高不少的;

  对于一般的小银行来说,这种可以移动的船只抵押,会非常的麻烦,因为真出现了问题,想要回收这种非不动产,难度很高,但对于美国的大银行来说完全不是事,以今时今日美国的地位,随便一个法院发出命令,那全球任何大部分核心港口都会配合扣押船只,这一点,与海外小国家银行是完全不一样的。

  杨文东道:“对,我的旗下还有不少油轮、集装箱货轮以及4艘大型散装货轮,这些都是可以抵押的。”

  布莱德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态,问道:“那杨先生需要抵押多少资金?”

  “5000万美元,越多越好。”杨文东缓缓说道。

  其实他旗下的船只价值还是不止一亿美元的,不过毕竟不是不动产,即使美国银行肯接受抵押,在额度上也是比不过一些稳定的建筑、商场的,这也是全球银行的常态。

  布莱德思考片刻后道:“这个资金量非常大,我们也需要认真检查一下贵司的船只,以及贵司的运营业绩。”

  “没问题,我会安排人将资料送过来。”杨文东点点头,又道:“不过我现在的船只还在海上,也有它们自己的目标,没办法聚集在纽约港,只能请你们的人,去对应的港口进行检查了,不过基本上都是在欧洲与北美附近,少数在亚洲。”

  亚洲那边经济发展的很快,但全球的经济核心还是在欧美,且相对来说,与欧美公司做生意,资金回款也会方便很多,所以长兴航运、或者说其他香港航运公司,主打的还是欧美以及日本的贸易,东南亚这一块还是要少一点的;

  布莱德笑道:“这没问题,其实派人过去查看,也是找第三方专业人士去,我们银行的人,也不懂这些专业东西。”

  “那行,这件事,我希望能够在一个月之内,有结果,不管多少资金,我希望能够尽快贷出来。”杨文东又道。

  布莱德询问:“杨先生,我还需要问一下,你需要这么多资金,也是为了百思买?这个资金量就太多了吧?而且也不需要这么急吧?”

  即使是有抵押,银行也是需要了解贷款资金的去处的,这也是风险控制的一种,如果所去的方向风险低,那银行也放心,甚至借款方还可以适当的因为低风险而压压价格,反之就可能会利息高、甚至不予贷款等等。

  杨文东笑道:“并不是,这些资金我准备投资股市。”

  “这么多资金,你是想投资哪一家?”布莱德倒也觉得正常,最近几年美国的股市也处于上升期,不管是谁,都想参与一点,连他们个人都会投资股票的。

  杨文东道:“我准备投资一些石油公司,如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很好,对石油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高,加上中东那边还有一定的不稳定性,油价可能会提高,所以我想投资一点。”

  没人能够预测到石油危机,欧美来自于很多石油巨头都是一样,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是可以随意拿捏中东的;

  在50-60年代,中东出口的石油价格自己是做不了主的,而是欧美国家旗下的石油七姐妹巨头控制采购价格,一桶不到2美元,后来中东危机爆发,中东各国多次争取,花费几年时间,才将价格提升到3美元左右。

  在欧美国家看来,自己从中东采购石油,那是对中东国家的施舍,除了他们,没人会买中东的石油,即使亚洲、南美洲等国家需要石油衍生品或者各种燃料,但并非从中东直接购买,因为他们本土没有石油产业链,只能从欧美购买成品油;

  但他们也没想过,绑定是相互的,中东的油不卖给欧美的确卖不出去,可没有中东的油,欧美又能去哪买?

  在价格被压的几乎没利润的时候,加上ZZ危机,中东各国最终于今年10月做出对欧美禁运石油的决定,于是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欧美也是第一次尝到了缺油的滋味,内部工业体系崩溃、通胀螺旋式增长,造成了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

  对于杨文东这个穿越者来说,唯一可惜的就是没有石油期货,不然能狠赚一笔,现在就只能通过购买一些油田企业股票,来间接获利了,在这之前,他也安排欧美的部分闲余资金以及从香港调出的部分购买股票,不过如今还准备最后再来一把大的。

  “石油企业?倒也是比较稳定的,那这笔贷款,只要没其他疑问,应该是可以通过的,具体额度,我们后续再协商。”布莱德听到是石油公司的股票,立刻也放下心来。

  石油是全球最稳定的需求,全球也就那几家大型石油公司,他们的股票,不能说买了一定赚,但肯定不会亏很多的。

  杨文东点点头道:“那行,我的人也会随时在纽约市与你们配合,也请你们尽快去对我的船只进行检查。”

  石油危机之后,航运行业会遭到第一次打击,那理论上来说,抵押物价值可能会变的不足,不过只要自己手中还有油田企业的股票,那反而总价值还能提高;

  所以说,这件事几乎是没什么风险,反而能够大赚一笔,不需要等石油危机结束,只需要等油价高位的时候,抛售掉,便可能可以获得巨额的利润,如此一来,他在美国的很多业务扩张,就有了雄厚资金,特别是百思买与肯德基,也就不需要那么依赖银行了。

  当然,能借钱还是借钱,但本身也是要留有余地的,不能完全只依赖银行,只有这样才能发展的更从容。

  与花旗银行协商好合作后,杨文东便离开其总部,然后来到了长兴金融集团驻美国分公司总部办公室;

  “这里的视野还真的是不错,比香港的康乐大厦都要强。”杨文东站在角落办公室边上,这里的风景也是最好的,足以看到接近270度的视野。

  林尤笑道:“这世贸大厦,如今也是纽约乃至美国最高的大厦之一,我们的楼层在88层,比康乐大厦高多了,且纽约的风景,也要比香港好不少,特别是各种大厦。”

  “对,这些大厦太多了。”杨文东点点头:“不过以香港的发展趋势,迟早有一天,也会跟纽约一样,到处都是各种摩天大厦的。”

  这个世界上,没人能够想到香港的未来会成为全球最顶级的大厦,甚至房价还会多年位于全球第一虽然对普通人来说,这也并非什么多好的事情;但也足以说明其经济发展的强势。

  不过前提其实还是内地改开,要不然香港的上限也不会很高。

  林尤则道:“如果真的是这样,那长兴地产公司绝对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地产公司之一了,在纽约市,虽然也有很多地产公司,但类似置地、长兴地产这样的巨头,可是没有的。”

  “这类大城市的资本太多了,不会有那么强的垄断的。”杨文东笑了笑说道:“再说欧美一般都有房产税,地产公司的上限有限。”

  早年置地被称为全球三大地产商之一,就是因为香港这个地方,早期没什么海外资本,任何几家都可以囤积大量土地,后来土地价值上来了,置地这种巨头身价也就水涨船高,轻松超过了全球很多其他房地产公司;

  在全球其他地方,都是有房产税的,所以地产企业的发展受限很多。

  林尤笑道:“是的,如今亚洲的地产市场,比起欧美要强多了。”

  “亚洲那边的事情就先不管了,你这边尽快与花旗达成合作,不管花旗能够放出多少贷款,先拿到手,然后就购买我们之前商量好的股票。”杨文东接着说道。

  石油危机之前,闭着眼睛买油田类企业的股票就行了,甚至如果不是因为不懂这个行业、也不方便参与,那买油田可能会更好;

  林尤答应道:“好的,杨生。”

  安排好美国的事情后,杨文东便从纽约返回了香港;

  时间也到了7月底,杨文东再一次来到了位于观塘的长兴实业的产业园,并进入了一间大型仓库。

  身在旁边的魏泽涛道:“杨生,这里就是我储备的塑料粒子原材料,各种类型的都有,这里也只是其中一家仓库,另外还有6件在其他地方。”

  “那这够我们集团需求用多久?”杨文东问道。

  在半年多以前,杨文东便下令让魏泽涛囤积塑料,因为塑料也是石油衍生品,石油价格暴涨必然会影响塑料的供应;

  这也是他从多个方面,为即将到来的石油危机做准备。

  PS:求月票

第706章 石油危机的爆发

  魏泽涛回道:“这些储备的塑料,足以够我们自己所用约一年左右的时间了。”

  “一年?那也差不多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不过可以的话,继续让台塑多生产一些,然后运往香港,货仓你这边应该还有多的吧?”

  第一次石油危机差不多就持续了半年时间,到了74年3月,也就基本上结束了,不过这只是石油断供危机结束,全球性的缺油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且石油价格涨上去了,就不可能再掉下来了。

  所以现在即使考虑到够用,多囤一点也没坏处,这可是几倍的成本,在这个仓库里的货物,在未来不到一年时间内,凭空就可以涨价上千万美元,可以说比部分时间段香港炒房还要划算。

  魏泽涛回道:“货仓还是有的,我也已经让台塑全力生产了,接下来还会有数万吨塑料粒子送到香港的。”

  虽然不理解老板为什么这么做,但他也能感觉到老板是真的狠下心了,因为他也知道集团的一些资金去海外购买石油公司股票了;

  不过眼下香港地产与股市都在下跌,集团的资金没有去处,那投资石油产业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从长远角度来看,全球对石油产业的需求是不会减少的,加上中东那边的问题,肯定不会亏;

  就是老板在塑料上的所为,感觉有点太夸张了点。

  “行。”杨文东又问道:“香港的汽油柴油,是由哪些企业负责进口的?”

  魏泽涛道:“一般是美孚、壳牌、加德士、英国石油这些英美公司,全球石油产业也在他们手中,不过也有一些小的贸易公司参与汽油柴油。”

  “我们公司内部也是有燃油储备仓库的吧?”杨文东又问道;

  一家大公司,内部也是有着大量叉车、对外运输的货车、甚至有些工业品清洗也需要用到油料,所以很多大型工厂都有专门的储备基地,类似与加油站,只不过不对外营业,只对内部。

  魏泽涛有些不解,但还是道:“是的,观塘这边就有,其他子公司在尖沙咀、沙田的工厂也都有。”

  “嗯,那行,尽量保证油料库都是满的吧,其他也不用管了。”杨文东说道。

  石油危机爆发的时候,全球各地都在缺油,法国政府甚至急的要在巴黎市区周围地下找油,欧美的很多汽车也是排队到处找油,可直到自己的油箱空了,可能都找不到;

  这种情况,大概率也会在香港出现,只是,他也没办法提前为这种事做准备,涉及到易燃易爆品,必须是要有资质的企业才能参与,长兴集团在香港虽然涉及到的产业很多,但燃料这一块却没有参与;

  自己囤积塑料、购买油田股票,还可以说是一种投资,赌未来石油价格会上涨,这也算是商业常态操作,就是投资的有点大而已,但不算离谱;可要是囤积大量汽油柴油、修建大型储油库,那才是严重的不正常。

  而即使真的这么做了,最终利益也不是很大,毕竟香港只是一个城市,燃料需求不会很多,且能够做成这个生意,也是需要严重依赖海外油料渠道的,只能由美孚、壳牌这种石油巨头来操作。

  自己这边,尽量能够保证自己内部需求就可以了,要是还不够,那就只能花高价买,毕竟即使准备的再充分,自己也不可能说这么多企业一家都不受全球性石油危机的影响,反正石油危机之后石油价格也不会降下来了,一切也都得适应。

  “好的。”魏泽涛答应道。

  杨文东又问道:“华润那边准备购买化纤设备的事情,有什么进展没有?”

  魏泽涛道:“华润那边的意思是,国内还是想买新设备,不过如果二手设备够便宜,那可以引进一套放在国内南部城市,这也是原本没有的规划,如今内地方面已经在考虑了,具体还需要派人去海外看一下设备。”

  “行,那我们这边也派几个翻译过去,懂点技术的,算是帮内地一下,免的被坑。”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其他事情,我们就不参与过多了,这里面的平衡,你需要掌握好。”

  涉及到内地的重大采购计划,资金也比较大,自己这边可以适当帮助,但核心还是不参与的好;

  只有等改开之后,一切都确定好了,那个时候合作起来也就更轻松了。

  眼下,在香港经济还在逐步走低的背景下,迎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石油危机,是他目前最需要考虑的。

  时间很快就到了9月,香港的经济仍然处于下跌状态,港府的多次竞拍土地,也都出现了流拍;即使是杨文东,也是认真观察了一些港府放出来的地皮,除非是位置好,或者面积大的,不然他也不参与的;

  倒不是说这些地皮未来不值钱,而是他故意为之;

  其实现在这个时候,甚至之前价格最巅峰的1972年,闭着眼睛买地,等几年后经济复苏,地价必然能够恢复正常,甚至还会越来越高;

  但他不想成为港府的救星,如果自己参与的竞拍过多,那港府反而会适当抬价,想赚更多的钱,这也算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心态;

  如同原先历史上,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湾湾的液晶制造工厂陷入无订单的局面,内地高层好心想要帮忙解决这个困难,于是组织国内液晶电视机厂家赴台采购,结果这些液晶制造工厂看出国内客户必须在湾湾购买,于是直接40%的涨价,直接涨到比经济危机之前还要高的价格.

  所以即使看好一些地皮,他也宁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整个市场够大,他匿名购买也没人知道;

  也因为如此,大量竞拍地皮的流拍,也让香港政府的财政陷入了一定的困难,这同样也是杨文东需要看到的;

  时间很快到了十月,历史如同原先一样,石油危机还是爆发了;

  起因也是中东那边的ZZ,从67年开始,间歇性的打到今年,长时间的苏伊士运河封锁,让最苦逼的欧洲扛不住了,二战之后的多次ZZ,总是有欧公子买单,地主家再有钱也不能这样糟蹋啊?

  而美国自然也跟欧洲是一条裤子,加上YSL本身就是一个特意放在中东这个产油区的棋子,于是正式下场帮忙了。

  之前其实也有帮助,但好歹还是打着自由贸易的幌子,中东各国即使知晓,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但如今直接下场,矛盾立刻翻脸,于是中东各国直接宣布减产石油,对欧美禁运,反正之前的那点价格,也基本上没什么利润。

  另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老美在越猴子那折腾了接近10年,最终也只能在今年一月份惨淡收场,这次JS上的失利,也让老美在全球的威慑力下降,跟二战结束之后相比,差远了,中东一些国家,也同样不惧老美了。

  中东石油禁运的第一时间,西方国家直接傻眼了,他们可没有什么石油储备,在70年代以及之前,没有一个国家有这种观念,石油或者其他油类基本上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而储存的成本与风险也是非常高的;

  同样,资本层面也是反馈迅速,油价随即跟着暴涨,很多石油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一看到这个情况,即使手中还有一些原油或者求他半成品、成品油、衍生品等等,也都立刻惜售起来,这也是人之常态,谁都知晓未来价格会涨,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还低价卖出去?手中有货的,恨不得价格涨的越高越好;

首节上一节508/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