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确切的证明之前,他希望能够简单验证,并且尝试寻找答案。
写着写着,李广直又看到许青山打开了自己的电脑,开始快速地敲起了代码,这就是李广直看得目瞪口呆的地方了。
像李广植这种偏向于传统型的数学研究者,他其实并不太擅长于用计算机代码来辅助自己的数学计算。
这倒不是说他不会。
在很多的论文证明中,数学研究其实也脱离不了计算机的帮助,但是他偏向于传统保守型的研究风格,偏理论探讨,让他的很多推导部分并不需要用到高端的计算机计算方法。
所以当他看到许青山双指纷飞的在计算机上快速的打出了一长串的代码,尝试用它寻找不等式的有理数p/q来逼近一个给定的无理数。
他突然明白了许青山这个实验室的组成意义。
为什么在数学研究室的旁边就是信科实验室。
虽然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很快了,超级计算机在科学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力在全球都迅速地膨胀。
许青山的工作节奏非常的快,而且他的正名之中也使用上了比较详尽的前人结果。
像是Pollington和Vaughan在1990年尝试使用简单的筛法给出了测度中一个更加精细的估计,并且用它证明了Duffin-Schaeffer猜想在高维的自然推广。
这种简单筛法的应用让后人对于Duffin-Schaeffer猜想的研究获得了重大的突破方向。
许青山现在就正在用计算机通过他们的这一筛法对该测度做出更精细的平均估计在更强的发展条件下得到新的结果。
而在他之前所遇到的分析独立性的障碍,作为最后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许青山尝试地拿出了图论作为解决工具,他就成功的突破了这一点。
“嚯,还真能行!”
许先生停下了手,看着电脑里的结果,还有自己在手稿上得出的估算答案,虽然现在并没有完整的论文可以证明全过程。
但在许青山这里,他的思路通了,就代表了这个猜想,被他完全证明了。
一旁的李广直看的有些目瞪口呆,他还没反应过来许青山到底是行了什么,但看着许青山那桌上几页满满的手稿,还有电脑上运行的程序。
他突然发现似乎现在走在时代最前沿的数学研究方法不再是传统的那一套了。
“许导,这是”
李广直有些想问,但是又不太好意思问,只能是下意识地伸手指着指桌上的那手稿,毕竟能够让老大突然开口让自己安静下来,然后进入一种专注研究状态所做的课题一定不会简单。
“这个啊?丢番图逼近和Duffin-Schaeffer猜想。说起来还多亏了你,你就想用图论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就突然想到了我在这个点上也能用它来证明分析独立性的障碍。”
许青山拿起自己的手稿看了看,递给了李广直。
李广直接过了手稿,他就像是手捧圣物的虔诚朝拜者,用一种求知若渴的眼神看了起来。
许青山并不担心李广直在得到了自己的第一手证明之后会有什么抄袭或者抢注的行为。
且不说,李广直的研究领域并不在这里,就是目前在国内外的科研地位,就这种事情,许青山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更别提李广直人还是许青山研究所的。
众所周知,在行业内,普通的科研工作人员,在项目内你做出来的成绩成果,默认都要归属于你的研究所的。
特别是李广直现在其实只能算得上是许青山的科研助手,助理研究员。
“这这证明过程太漂亮了,我想不到更多来形容它的词或许优雅?”
李广直喃喃自语道。
这就是天赋的差距吗?
许青山笑了笑,他的模样很是轻松,就仿佛刚刚快速的解决了一道科研难题的人并不是他一般。
李广直艰难地咽了咽口水。
他好像明白自己到底进入了一个怎样的地方,遇到了一个怎样的领导。许青山这个人在科研领域的恐怖程度要远比他在外界所了解,还有这几天接触所了解的还要高。
“虽然这个不太算是你的领域,但好歹也是你给我的灵感和启发,这样吧,这个课题我是答应了要给小薛的,你带着她把这个论文完善的所有过程填充进去,我给你也列个三作。”
这课题是许青山做出来的,一作自然只能是他,通讯也得挂上他的名字。
剩下的二作三作,就纯粹是给自己研究团队里的小助手们分分汤的。
虽然论文的二作三作作用并不是很大,可对于薛雪情来说一篇这么高质量的猜想证明论文的二作,足以超过许多SCI一区的一作,能为她打开很多扇门。而一篇顶刊三作的作用,对于李广直来说也能满足他的一些考核指标。
“哦哦,好,好,好!”
李广直像个机器人,但是他脸上的那种兴奋和激动是掩盖不住的。
有许青山这样的老板,还怕不能被带飞?
李广直现在开始无比庆幸自己在面试的时候能够鼓起勇气沉浸的去表达自己,表现自己,战胜那些强大的竞争者们,最终站在许青山的身边。
“那你再说说你刚刚的那个课题思路吧,我看看。”
许青山伸了个懒腰。
今天就这么随手的解决了一个课题,能够给自己新成立的研究团队,马上带来一个新的业绩,他还是蛮开心的,趁着状态不错,他决定帮李广直摸一摸方向,所以说要点,随后再把自己留下来的Wirsing-Schmidt猜想也看一看。
“我这.”
李广直看了看自己那皱巴巴的两张面巾纸,再看了看许青山那写的满满的手稿,一时间莫名的产生了一种自卑的心理。
就自己那点东西,怎么感觉在老大面前有点拿不出手啊。
他会不会觉得我连这些东西都不想不明白?
“别在这儿磨叽,忘了我刚刚跟你说了什么吗?来拿过来,我写,你看,不懂就问。”
许青山这个时候霸道得像是个老夫子,拍了李广直一下。
在办公室里,李广直唯唯诺诺,时不时地认真回答一下许青山的问话,看着许青山的笔尖在白纸上用自己的想法模拟出了近乎完整的推导思路。
他现在有点麻了。
老大把最有成就感的工作给做了,那自己这课题到底算啥的?
“啧,好像一不小心就把全过程都证明了,问题不大,这课题还是你的,你直接不挂就行,你留着自己弄个独立作者。”
许青山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其实李广直的这个课题还算不错。
不说是国际数学顶刊,在国际一流的数学期刊上过审的概率并不低。
但许青山已经不需要了。
“我”
“别婆婆妈妈的,快去快去,把丢番图的工作安排给小薛一下,我忙别的去了。”
第360章 龙江基地落成
许青山倒不是真的想凶李广直,而是他真的很忙。
他可没有时间陪李广直在这里玩婆婆妈妈的戏码。
2010年的5月和6月,他很忙。
佟童基本上完成了国集队的训练,他们将在7月代表华夏出征日本东京,参加这一次2010年的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而在这之前,佟童还需要先回到龙江去参加一下这一次的高考。
江浣溪则是在尝试申请走和许青山比较接近的路线,只不过她没法像许青山那样在选择了那么多门学科之后,还能够一次性修完四年所需的学分,所以她决定把自己的跳级时间转移成两年,分步进行。
原本京城大学并没有多少这种能跳级的学生,但是自从许青山的事迹出来之后,教务处时不时就会收到这样的申请。
只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许青山这样的能力。
想要成功申请提前学习和提前毕业,必须要通过同等学力资格考试,江浣溪就在备考这方面的内容。
一旦成功,她原本还需要三年才能毕业,就能缩短成两年。
当然其实不那么早毕业也并没有太大的障碍,在许青山的实验室里也有为她留下来的位置。
但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许先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龙江基地,将在6月1号正式举办揭牌仪式。
或许是因为林辰华在那边盯得不错。
这座大厦在开春之后的施工效率极高,很快就完成了二期的建设,在原本一期的基础上组成了最初形的龙江基地。
当然,目前揭牌仪式并不代表着龙江基地完全建成,还有三期和四期正在建设之中。
只不过许青山对于一二期心中早有安排。
6月1日。
许青山的迈巴赫缓缓地驶入了龙江基地的大门中,在龙江基地的青山广场上,早有一群人在等候许青山的到来。
邱静和林辰华、王川他们都在。
“哥和王师兄他们有说什么时候要过来了么?”
许青山下了车,倒是先问这个。
邱静身穿一身干练得体的蓝色女士西装,点了点头说道。
“雷总那边说路上有点堵车,但是很快就会到,王总那边倒是还有7分钟左右能到,他们坐地铁过来的。”
“坐地铁?”
许青山笑了,打趣道。
“师兄他们也是真会省钱,不过一群人穿着西装坐地铁会有点奇怪吧?”
邱静也含蓄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今天过来送花篮的人挺多的,按照你的意思,各个商会那边都送请柬过去了,魏总那边也送了,他说也会过来。”
“行,你们安排好了就行。”
许青山先进基地里参观了一下。
目前基地一期是一栋看起来颇为宏伟的大厦,只不过这种宏伟主要是建立在附近还没有建起来太多高楼的基础上。
其实楼本身也不算是太高,否则也没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建成。
二期主要是阔地厂房一样的实验基地,更多是要用于高精尖科技的生产研发的,还有一些项目孵化。
新建成的龙江基地干净得很。
主打的就是一个白色系视觉效果,无论是玻璃窗还是走廊都明亮的让人感觉自己身处一处宽敞又充满光芒的空间里。
正常来说有足够的光照,能够让人获取一定的能量和温暖,并且能够引导人的身心放松开阔。
如果是在龙江基地里工作,那想来是能缓解一些压力。
而且龙江基地在设计之初,许青山就已经定下了设计基调他们的最初基地和大厦并不是为了盈利而建造的,所以在空间上以大、以亮、以宽为主,在区域功能设计上也以多样化为基础来考虑。
特别是基地食堂,他们还专门掏了一大块地方来,把食堂设计的很有特色。
这是打算自营的,按照高规格高标准高卫生来,许青山的目的就是把网易的猪厂称号抢过来,能让人吃饱吃好,那也是能够吸引公司入驻基地,吸引新人加入公司的一种招牌。
许青山自己都还没有参观完多久。
说是堵车的雷反而来得比王他们更快,不过王也没慢多少。
不多时,这次来参加龙江基地揭牌仪式的客人们都到了。
虽然许青山目前在京城的商界号召力还是不如蔡文胜他们这样的老牌互联网大哥,但是别忘了他有谁呀,雷。
在今天这场揭牌仪式上,老牌、新兴互联网老板不少都给了雷这个面子来参加许青山的这一场基地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