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阳光透过密集的树梢,斑驳地洒在楼旁。
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燕雀蹦跳,低头觅食,啁啾的鸟鸣声此起彼伏,为这片绿意盎然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灵动和欢快。
实验室的大门半掩,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室内的情形。
阳光洒在整齐崭新的工位上,白色的瓷砖反射出温暖的光芒,使得整个实验室显得明亮而宽敞。
许青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文献,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青山,你看看这个,我基本上把数论部分的框架确定好了,要是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的话,你提出来我就去修改。”
金晶手里捧着两本打印出来的合集,站在门口。
“金姐进来吧,客气什么呢?最近辛苦你了。”
许青山的笑容十分和煦,他们的研究团队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和俗套化的要求。
尽管他是研究团队的核心,但他年龄最小,也是毋庸置疑的,让这帮比自己年龄要大上一轮或者七八岁的前辈管自己叫什么领导、老板,他其实还是有些不太适应的,因为在学校里面的感觉和在商海沉浮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
他自己肯定是更希望校园内能更加纯粹一些。
所以整个实验室里的其他人,除了学生,都能够直呼他的名字。
而学生们对于其他研究员也并不需要有级别之分,都是老师,都叫导,只要前面加个姓就行。
至于私下关系更好,有其他的昵称,那团队也不会去管。
“不辛苦,我觉得你的想法很不错,我自己重新整理这些部分的内容时,也有所收获。”
金晶笑容爽朗,她确实是一个不太一样的女性。
“在这部分里你提出来的一些重新结构重新组合的框架、思路,我觉得非常有指导性意义,如果是初学者或者是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以我们的这套全著来入手学术数学,应该会有很大的好处,我的意思是,他之后学术生涯的好处。”
“我也希望能够做到这样,不过这条路想走全了,可不好走。”
许青山接过了文件,认真地阅览了起来。
金晶坐在一旁,看了看许青山桌上的手稿,有些好奇但又不好意思多问。
许青山注意到了金姐的情况,笑着问道。
“这是我给若川师兄在做的p进霍奇理论的新思路,金姐要不给我点意见?指点指点?”
“那怎么能是指点呢?我能看吗?”
金晶听到了许青山的话之后,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但她对于知识和前沿研究的渴望战胜了不好意思。
从桌面拿起许青山的手稿,金晶也耐心地看了起来。
办公室里,安静得只能够听得到纸张翻页的声音和有节奏的呼吸声,但金晶看着许青山手稿的眼神,却越发地焕发出了耀人的光彩来。
太天才了。
自己选择破釜沉舟来到京城大学追随他的脚步,果然是正确的。
金晶本身在p进数领域也有深入研究,毕竟她也是去法国巴黎高师做研究的,人家在数学领域的强项就是p进数。
她在来到实验室之后,除了跟许青生有交流之外,还跟刘若川聊起了在法国巴黎高师的事情,并且深入地探讨了一下双方对于p进数在数论和代数几何中新型应用方式的见解。
她原本就在感慨许青山的团队里,除了有许青山这么一个耀眼的如同旭日一般的学术巨星,竟然还藏了一个年纪轻轻就造诣很深的天才青年学者。
现在看来,指不定刘若川当时就是被许青山这种超强的学术嗅觉和甚至可以谈得上是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推导思路所征服的。
或许学数学的人自己才会更清楚。
有时候在面对同样一个无解的问题时,有些天才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奇巧绝妙的思路,是真的能够让人感觉到了天赋上的极致碾压的。
一般来说这种场景会出现在小学奥赛赛场上比较多。
到了顶尖的学术研究界,除非出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妖孽,否则也很难让一位学者能够感受到那种天赋和智力上的差距。
说实话。
脑力没两把刷子,谁敢专读数学?
但金晶今天就感受到了。
说实话,有点不好受,甚至有点让人嫉妒,可一想到这是自己老大,而且还比自己年轻。
金晶突然就觉得自己找到了毕生寻求的学术港湾了。
只要许青山没走,那她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用挪窝了。
这纯纯的成果制造机啊!
“这思路岂不是直接能把若川的猜想证明了吗?只要推导顺利的话。”
金晶拿着手里的手稿有点手抖。
这是纯大爹啊。
“正常来说应该是可以,不过他的猜想和应用思路不止这些课题,他自己也忙,要不金姐你去找若川师哥聊聊,你们一起做,刚好你们都是巴黎高师的,应该挺好做的,就是到时候成果的作者的话.”
“没关系的,不用写我名,我只要能跟着做就行!”
金晶很是坚定地出声说道。
她要的就是这种机会。
走在学术领域的最前沿,走在人类智力巅峰的最前面。
“写还是要写的,但应该就是二三作了,没啥用处。”
许青山摆了摆手,他可不是真的学术资本家。
第359章 证明DuffinSchaeffer猜想
许青山用不到这些研究员们成果,甚至他自己对于成果这种东西都不是很在意的。
他自己能做出来的成果都用不完了,所以才会成立这个研究团队。
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解放出许青山在基础工作中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做出更多的成果。
学术圈一般是两种情况,这一点不分国内外。
一种就是团队领导人的个人实力和领域造诣非常之深,能够精确地指导出团队里自己安排下去学生们和助手们做的每个课题里的每一个错误,这种有超级大牛带队的研究团队,科研成果的出产效率是高得惊人的。
另一种就是比较常规,也是目前全球学术界最常见的模式,那就是教授只负责大框架的制定,但是基本上所有工作都是由科研助理们和学生们来做,学生们再从项目的枝桠上,靠着自己的师弟师妹们帮自己打下手,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最后成果最大的论文是在导师名下,自己则是用几年的辛苦工作换来一封厚重的推荐信和学位,还有一两篇期刊小论文和很难评的毕业论文。
依旧有人觉得学术界就是纯洁的象牙塔。
可要知道,这是一帮智商如此之高的人,他们都是人,是人就会有私心与弱点们,而每一次私心与弱点在对于机制漏洞的操纵,都是对于整个制度的打击。
就像是那些还在读初高中就能够发出来好多篇SCI论文的学阀后代一样。
像许青山这样的老板,就属于前者。
金晶拿着许青山的修改意见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工位去,她在出门的时候,意外地发出了一小声惊呼,门外似乎有什么人在,只不过应该也都是熟人,许青山好奇地抬头看了一眼,发现金晶舒了口气,带着东西走了。
“谁来了?”
许青山出声问道。
“许导,我.”
李广直那颗能反光的三根毛脑袋从门框边伸了出来,要不是他先说了话,这场面还怪吓人的。
“你站那干嘛啊,有事就进来啊,还是你要去隔壁找若川师哥?”
“我来找你的,许导。”
李广直这家伙,就算是被鼓励过了,生活里也还是这样唯唯诺诺的,走路的时候也像是背后背了一个重重的龟壳。
“那进来呀。”
许青山有时候也有些无语,这家伙除了搞学术,其他时候简直像个伪人。
“哦哦,好。”
李广直身子这才站到了门框里,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进了许青山的办公室里,他没敢抬头到处乱看,就拘谨地坐在了金晶刚刚坐过的那把椅子上,双腿并拢,双手叠在一起,放在腿上,犹犹豫豫的。
“有事说事啊,别这么生分,咱们研究团队的都是一家人,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
许青山拍了拍李广直的肩膀。
“诶,诶好。”
李广直从怀里掏出来了两张有些皱巴巴的纸,摊开放在了许青山的桌面上,许青山看了几眼,发现这玩意似乎是面巾纸,上面的字迹稍微有点模糊,但是还是能够看得清。
“许导,我最近刚搬过来感觉这边比较干,我有点便秘,我刚刚就一直在厕所蹲着,但是蹲着蹲着我突然来了感觉,还好身上带了笔,我就赶紧记录了一下这个,你看看这个。”
李广直依旧是那幅一说到自己领域的东西就一脸兴奋样。
他丝毫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手里的这两张纸一说来处,就变得很有味道了。
许青山嘴角抽了抽,就这玩意儿,他算是明白了李广直之前为啥跟领导和同事处不太好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挺纯粹的,但也正映照了那句“高智商,低情商”的说法。
好在许青山自己并不是很介意这些,就点了点头听李广直继续说下去。
正当他在讲着他试图使用图模型法来更加直观地展示和剖析超越数逼近和连分数关系的时候,许青山突然皱起了眉头。
“等等,你这边想到图模型法的点。”
许青山觉得在这办公室里的空间里似乎开始逐渐地浮现出了一些星星点点,白色的星点出现在空间里的每一瞬,许青山的脑袋里都在疯狂地运转着。
他的智慧如同黑洞一般,形成了一道灵感的漩涡。
李广直没敢说话,他停顿了下来,从方才那种想要分享自己收获的状态里萎缩了回来,眼巴巴地看着许青山。
许青山止住了李广直的话语之后,突然拉开了自己桌子内边的抽屉,在里面一堆放着有些凌乱的手稿里翻找了起来。
李广直在旁边看着,他不知道许青山想要干什么,但老大就是老大,他对于学术职场的职级压制那都是牢记于心的。
没过多久的时间,许青山就从那一堆手稿里翻出来了,一直被自己闲置的一份稿子。
【Duffin-Schaeffer猜想】与【Wirsing-Schmidt猜想】。
在这份手稿上,许青山详尽地解释了整个猜想的可能性思路,但是当时在完成这部分工作的时候,许青山在一个地方暂时的卡壳。
而李广直的话,让许青山下意识的就寻找到了这个核心的点,所以马上找出来这份手稿,希望能够印证自己的想法。
Duffin-Schaeffer猜想是由物理学家Richard Duffin和数学家Albert Schaeffer在1941年共同提出。
这一猜想在度量丢番图逼近领域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它探索了有理数如何能够有效地逼近无理数。
李广直看着许青山在某人掏出了一份手稿之后,又拿了一堆空白的草稿纸,开始疯狂地书写了起来。
这一刻他愈发觉得自己来到这里是正确的,因为许青山在这个时候的状态,可以说是plus版的自己。
虽然他有时候也能进入这种思路,就像群用一般流畅的研究状态之中。
但是想要速度达到许青山这么快,那还是很难的。
许青山决定采用一种复杂且创新的方法,他决定通过构建一个图模型来直观的展示分母与所近似的无理数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