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改邪归正,重生成悟性学霸了 第478节

  “好好好,那接下来的工作我们尽快对接好,以后许教授也是我们华清大学的一员了。”

  顾炳林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依旧淡定,他握住了许青山的手,开心地摇了摇。

  “小邱,你和青山比较熟悉,对接工作方面就交给你了,关于人员选拔,我也放手给你去安排。”

  顾炳林想了想,又吩咐道。

  “数学方面的尽力吧,我们重点招收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我们校内姚班的学生优先筛选。”

  “招收上来的学生名额让青山来定,到时候我们学校能进入青山的研究团队的学生,纳入华清学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里,待遇给够,给青山团队的补贴也要到位”

  顾校长还是勤勤恳恳地在许青山面前表现完后才笑着离开。

  许青山更是发扬了科研界晚辈尊师重道的精神,亲自把顾校长送出了京城大学的校园,一路上陪着顾校长聊了不少有意思的校园轶事。

  这合同签得,双方都很开心。

  就算是在办公室里生了自己半天闷气的周其凤,在缓过劲来细想之后,也觉得这件事没有什么坏处。

  京大坚信许青山挖不走,华清一心想挖走许青山,好处就都凑到许青山头上去了。

  至于许青山自己是怎么想的?

  “今天实验室那边这么热闹呀,早知道我就不去上课了,去实验室里看看。”

  晚上回到家,江浣溪睁大双眼,听着许青山讲了今天一整天发生的事情一脸惊讶,那么大排场的情况,她也是第一次听说。

  足以见得华清大学对于许青山的态度有多么重视。

  “你还是好好上课吧,那场面也没什么好看的。”

  许青山笑了笑,老妈从家里那边寄过来了几盒白芽奇兰,让自己尝一尝,现在他们俩就在这儿泡茶,一边喝茶一边聊着。

  佟童还没彻底解放,比赛要过几天才会结束,到时候还有一大堆颁奖会、采访需要进行。

  “不过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我感觉要是时间长了,两边好处都拿了,到时候不管是留在京城大学还是改去华清大学,对另一方都不太好吧?”

  江浣溪还是心善,她有些愁容的看着许青山问道。

  许青山伸出手指弹了一下她的脑门。

  “你忘了我让你大伯去干嘛了吗?”

  “盖学校。”

  江浣溪肯定没忘记,最近晚上大伯还时不时给青山打电话呢。

  她抢答完后思索了一下,恍然大悟,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许青山。

  “你不会早就准备好了吧?”

  “嗯哼?”

  许青山一脸笑意,帮江浣溪又倒了一杯茶。

  清澈的茶水之上氤氲缭绕,幽香扑鼻。

  “不管华清来不来,等时间到了之后,你还是会回到我们闽南去建设新学校,京大留不住,华清也挖不走,反正坑一家也是坑,两家也是坑,不如都带上。”

  江浣溪了然,这风格确实很许青山。

  “瞧你这话说的,学术界的事情怎么能叫坑呢?再说了,他们给我提供资源,我也会提供回报的呀。”

  许青山如果能够压得下自己嘴角弧度的话,这话肯定可信多了。

  “我可是都想好了,到时候咱们建好的学校里,就立上两栋楼,一栋给京城大学,一栋给华清大学,他们派着老师跟学生过来,我亲自带。”

  许青山信心满满,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要是一栋楼不够,咱们就专门给他修个小校区。”

  江浣溪听着,却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你就直说了,到时候不仅要跳出来自己办,学校还要把华清大学和京城大学的学生资源、老师资源也拐带一批走呗。”

  “合作,合作,那可都是有项目有成果的合作。”

  许青山被江浣溪戳穿,恼羞成怒,伸手开始偷袭江浣溪身上的痒痒肉。

  “诶诶诶,别摸那里,痒痒好痒呀,呜呜呜,我错了,是合作,是合作。”

  两人在沙发上打闹着。

  不过,江浣溪也确实要比其他人更了解许青山的心思,三言两语就说清了许青山的想法。

  这要是周其凤和顾炳林知道了许青山的打算,那多少是会一口老血吐出来,可就算是这样,吐完以后,该培养的培养,该扶持的扶持,需要什么资源,他们还是要上赶着送。

  毕竟,谁让许青山这“天下第一”的名头太好用了呢?

  也确实如许青山所说,他对于华清和京大的贡献也不算太少,起码对于他们的支持来说,是物有所值的。

  华清大学的动作特别快。

  在许青山签下了合同的第二天,华清大学那边在官网上就已经把许青山挂上了华清教授的名列之中。

  而且还和京城大学一起同步了关于这一次保研夏令营的报名申请通道。

  唯一的区别就是在京城大学那边报名的学生之后的研究生学籍,工作单位就在京城大学,而在华清大学这边报名的则在华清大学,毕业证的区别而已,但最终的去处都是许青山的实验室。

  这个区别看起来似乎不起眼,但真报名起来就有区分了。

  原本夏令营里报名的数学系的学生更多,可华清的公告一开,突然就涌进来了大量的计算机系学生。

  毕竟,在普遍认知里,华清大学计算机,和京城大学计算机,可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

  之前就算是能进许青山的实验室,但说实话,国内能够发计算机顶会的教授其实也不算太少,华清更是高手如云,还有姚院士坐镇。

  要不是华清竞争太激烈了,大家也不会考虑京大。

  但现在却有一个新的选择摆在面前。

  拿华清大学计算机的证书,进科研新星许青山的实验室,这对于年轻计算机学生来说,吸引力就要大上不少了。

  而关于许青山兼任华清大学客座教授的新闻,也很快登上热榜。

第372章 才不配位?整风的后遗症

  【同时被华清大学和京城大学青睐的天才科学家!】

  【揭秘许青山,他为何被两大顶级学府疯抢】

  【双料待遇,如此资源的投入,真的值得吗?】

  许青山加入华清成为客座教授的事情,在社会舆论里点燃的声势至要比当时京城大学破格让许青山毕业成为研究员还大。

  因为其实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于高等知识体系并不算很了解。

  甚至很多人对于大学的认知,也就只有华清大学和京城大学以及其他大学这样的分类。

  更不用提什么985、211。

  所以之前京城大学给许青山学科带头人的待遇时,给的是研究员待遇,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质疑,哪怕有一些行内人出来讲一讲许青山这样的待遇有多么可怕,大家也只是看一看就忘记了。

  但现在可不一样。

  哪怕是客座教授,那也是教授,这就代表着徐青山完全脱离了学生的身份。

  而且他还是在保留自己京城大学学生及研究员的情况下,获得了华清大学的客座教授身份。

  这件事,京城大学的学生教授们还没说什么,华清大学的学生叫什么也没说什么,可外面却叫嚣了起来。

  什么华清大学自认为不如京城大学;什么京城大学的学生水平等于华清教授

  各种奇怪的等式、不等式在网络上出现。

  可夹杂在其中的有一种声音,在被人提出之后,不断的被放大,有一些对于网络信息比较敏锐的人能够察觉到这种信息的放大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推手。

  似乎,有不少人对于许青山现在的待遇和地位,颇有意见。

  也难怪。

  这一次由京城大学和华清大学主导的学术整风运动,其实确实碰到了很多人的蛋糕。

  虽然之前京大学阀和华清学阀强势归强势,能够一定程度上把控国内学术圈,但那种强势是建立在大家统一公认的规则上的。

  可这一次京城大学为了给许青山出头,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制定了规则。

  简称,双标。

  像这种大小学阀之间的互动,有学生稍微做点假,大家就算是知道了,也只是打个哈哈当做没看见,顶多把人淘汰掉,然后私下书信一封告诫对方。

  这种操作就像是“做人留三分余地”的典型代表。

  像京城大学他们这一次有种把事做绝的冲动,这让很多人虽然执行归执行,但心里也确实有意见。

  这里面,南北学派的区分一下就出来了。

  尽管华清京大一直占据着国内顶尖地位不可撼动,可南方系在传媒上的实力却也不是华清和京大可以比拟的。

  震旦、江东、江城.

  这些大学在新闻传媒上的派系某种程度上影响力和号召力超越了京城学派,同时也是各种公知的孵化地。

  各种针对京城大学和华清大学给予许青山的不合理待遇言论甚嚣尘上。

  这还是许青山成名以后遇到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舆论围攻。

  “我们并不否认许青山拥有很强的学术潜力,也不否认许青山在目前自己的狭小领域里拥有很高的成就,但我们都很清楚科学的体系极为庞大,许青山能够为国家带来切实的贡献尚未可知。”

  在南方周刊关于许青山个人享受的超格待遇的文章中,主编姜旭丹指出了这一点。

  “在这种前途一片迷雾的时候,我们国内最为顶尖的两所院校,为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资金的来源都是教育部拨款,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接来源于纳税人。那我们在缴纳如此多的税款,被运用到这种供养年轻科学家的生活享受待遇上,是否不符合国家一直以来提倡的吃苦耐劳精神?”

  “而且据知情人爆料,许青山出门的时候所乘坐的车是一辆顶配版迈巴赫,而这么一辆顶级豪车,相当于一个普通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并且许青山个人还在京城二环内拥有一套豪华的四合院别墅,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京城大学还是为其一个人提供了一套位于燕东园的三居室豪宅。”

  “我们不禁要发问,纳税人的钱到底都被用到了哪里一个?最新科研的优秀青年科学家真的应该在生活中浪费那么多的钱享乐吗?这是否是我国科研体系被享乐主义入侵的一大体现?”

  “而许青山对于国家的实际贡献,是否真的能够配得上这样的待遇?”

  南方周刊所刊登的这一篇文章文词犀利问题尖锐,一句句的提问挑动着群众们的情绪,剑指京城大学和华清大学为许青山提供的超格待遇,以及许青山个人的生活作风。

  互联网的舆论环境就是如此。

  在近期许青山也定位在拿出能够轰动全球的知名成果,这也就让群众对他的质疑声开始逐渐大了起来。

  特别是有成体系的新闻媒体对于他的质疑带动着网民们的情绪。

  这让当初完成孪生素数猜想的时候,互联网上对许青山恨不得夸上天,说他值得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的言论都变成了笑话。

  其实国民舆论环境就是如此。

  这一点,或许从小小的游戏圈就可见端倪。

  这里用LOL来举例。

  2018年,IG拿下了LPL赛区的首个冠军,当时每个人都被说成了世界位置第一,并且还有什么享受一辈子免喷权的说法,国内舆论恨不得把每个选手都捧到天上,一夜之间,人人都是IG十年老粉。

  但这种免喷权仅仅持续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休赛期结束,回归的新赛季结束,msi上的表现,就让所谓的免喷权成了笑话。

  而之后的FPX,EDG,也是同样的道理。

首节上一节478/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