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综:从古惑仔到商业教父 第203节

  诸多编辑看老顶神色如常,他们也见怪不怪。

  毕竟老顶天塌下来,他的脸色也是一样。

  让他们担心的是。

  今晚的海鲜宴,还会不会有呀?

  今晚提前一个小时收工,还算不算数啊?

  约翰顿时哑口无言,脸色由白转青,最后变得灰败。

  他看了眼聘请他回来的许智良,见对方默然不语,他脸色涨红。

  他狠狠地瞪了陈辞一眼,抓起桌上的文件,摔门而去。

  陈辞环顾一圈室内,里面还有几位鹰国人。

  他思考片刻,道:“如果你们在座的还有BBC的工作经历,可以和他一起离开。”

  半晌,没有人从座位起身。

  陈辞点了点头:“很好,阿良,你通知人事部,先把你开除,然后再聘请你。”

  “好的,老板。”许智良眸子一闪,他方才就在心里猜到会是这样。

  他先前不慌,主要原因是陈辞需要他工作五年,所以,他并不觉得老板会真的炒了他。

  众编辑:????

  还能这样?

  还真是可以,先开除,那就可以避免赔偿约翰违约金。

  众人再次看向年轻老板时,目光已经多了几分忌惮。

  你记住。时代日报是专注于本土新闻的报纸,不必过于追求什么国际化。”

  语气稍缓,他又字字顿顿道:“何况,这里是港岛,是华国人的地盘,中文媒体,不需要鬼佬的思维,需要的是根深蒂固的华国人思维。”

  “以后凡是在BBC工作过的编辑,我不管他有多牛逼,T报业概不录用。”

第260章 震惊编辑部

  36楼目前惟一那间空旷的大公室。

  许智良手上拿着一份文件夹,跟在老板的身后走了进来。

  陈辞从办公桌上取过几份策划书,而后坐到前面的会客沙发区。

  “我这次找你上来,是有两件事。”

  “老板请说。”

  “你晚上带着律师,去警署给拘留室的阿痴送些宵夜,告诉他等我的消息,然后他再出面指证郭梓俊买凶杀我。”

  许智良连忙应下,也不敢问老板为何会拖到这个时候才想要办这个郭梓俊。

  陈辞显然是猜出对方的心理,索性说道:“此前没有让阿痴说出来,是因为我需要郭正茂替我办事。”

  他这般说法还真没有说谎。

  假若当初就让阿痴出面指证郭梓俊出来。

  他担心警方会顺腾摸瓜,从而在查到郭正茂贪没,继而影向酒店里面的珠宝展览。

  许智良一听,便猜到老板解释的意思。

  很显然,老板是想让他在警署劝说阿痴,他收敛心神,连忙俯身道:“老板放心,我一定会做通阿痴的工作。”

  “嗯,你告诉他,我会请最好的大律师出面,做他的辩护律师。”

  “此外,公司的法律顾问也给出了法律意见。”

  “一般性的雇凶预谋杀人案件,像阿痴这种会被检控官以教唆犯、故意杀人未遂而判处长期监禁。”

  “但如果有我的求情信,以及当初捉他的警员出面陈述阿痴在逃跑中遇警没有反搞,加上大律师的辩护,再让阿痴在法庭上面表现得幡然悔改,法务明确说了,法官和所有陪审团,皆会酌情考虑减刑,顶多坐几年就能出来。”

  许智良重重点头。

  “接下来,说第二件事。”

  陈辞将几案上的一叠文件递了过去:“阿良,这是我找人给咱们T报业做出来的最新市场调研报告。”

  “里面还囊括了有意向、或有需求在报纸及杂志社刊登广告的所有大客户。”

  “我发现,杂志广告目前来说,这个市场的份额很大。”

  许智良听后,神色异常兴奋道:“老板,我也找人替咱们做了市场调研,不过我找人做的是未来一年,整个港岛广告市场总额,可能会达到60亿港元。”

  陈辞忽然笑了,他抬手轻轻拍了拍手掌:“你很不错,我当初把你放到T报业集团总经理位置,果然是没有看错人。”

  许智良谦虚地俯身:“不敢当,如果不是老板,我们几个老兄弟,早就跟着秋哥下去卖咸鸭蛋了,往小了说,老板替我们帮秋哥报了仇,往小了说,老板是我们四人的救命恩人,我们以前虽然是古惑仔,但我们除了讲义气,还懂知恩图报。”

  “好,我陈辞也不是小气的人,五年后,如果你们还愿意替我做事,我会给到你们满意的薪酬,以及公司一定比例的分红股权。”

  “我替大家,先多谢老板。”

  许智良说完,马上将手头上的文件夹双手递了过去。“老板,这是我们T报业集团接下来几个月的广告合作意向书。”

  “咱们报业集团,如果按照前几天的销量及拿到的广告费用,下个月公司就能做到开支均衡,哪怕是亏钱,也不会亏上太多。”

  “我有信心,三个内就能让公司不亏钱。”

  “你办事,我放心。”陈辞只是简单扫了一眼文件,随后朝茶几的方位努了努嘴,“你看看那份策划书。”

  “我看了你之前提交的几份方案,觉得很有潜力,尤其是关于杂志社的提议,我觉得三间报社已经圈了一批读者,现在是时候了。”

  许智良还在看前面的调研报告,闻言道:“这上面的数据吸引我了,我先把它看完。”

  陈辞听后,哑然失笑,果然大数据不管在任何时空或年代,都是异常吸引人的。

  “老板,我听你话里的意思,你是说,我们可以开始推出杂志了?”

  陈辞点点头:“没错,报纸的市场虽然稳定,但增长空间有限,杂志则不同,它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更深入、更专业的内容。”

  “而且,广告商对杂志的投入往往更大,利润空间也更可观。”

  许智良迅速翻看着策划书,脑海中已经开始盘算起来:“陈总,您觉得我们从哪个领域入手比较好?娱乐?时尚?还是财经?”

  陈辞微微一笑,走到窗边,背对着许智良说道:“我们要做,就做全。娱乐、时尚、财经,一个都不能少。不过,首先要打响知名度,我建议先从娱乐周刊开始。”

  许智良答应一声,拿起来认真翻读几页,目光最后停留在港岛下一年的广告费用预估总额,第一组字数写的是50亿港元,后面被划掉,写了个70的数字。

  看到这里,许智良便猜到是老板自己的心里预佑,看来老板并非脑子一热就布局报纸行业,而是人家确实有这方面的生意头脑。

  接着是下面的一份关于成杂志的策划书。

  上面逐条逐条列出,市面所有行业杂志的优缺点。

  其中有一条,让许智良的眉头一皱,继而拧了起来。

  “以震惊博取眼球的方式巧取标题……我称之为震惊编辑部。”

  “娱乐杂志全部以透明胶纸密封,只露出封面人物,以及震惊大家眼球的新物标题。”

  读到这里,许智良眼眸里满是震惊。

  这两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亮了他连日来苦思暝想的第一本杂志该如何面世。

  “老板,这份策划书……您是怎么想出来的?这简直太超前了!”

  许智良抬起头,目光直视陈辞,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惊。

  陈辞微微一笑,语气依旧平静:“我只是在想,咱们报业集团要想立足港岛,甚至走向全球,就得有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手段。”

  “这些杂志的定位,都是经过我连日来深思熟虑过的,港岛是个国际化大都市,娱乐、时尚、经济、时事,这些都是当下市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讨论焦点。”

  “我们正好抓住这些需求,做出自己的特色。”

  许智良点了点头,语气感概念:“《星周刊》的‘震惊编辑部’这个创意,简直是点睛之笔!”

  陈辞的嘴角微微上扬:“不止如此,咱们的杂志,要用透明胶纸密封起来。”

  “只露出封面性感人物和震惊标题,这种悬念感一定会吸引无数读者购买。”

  “而且,娱乐杂志本来就讲究眼球效应,咱们这么做,肯定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陈辞是发现这个时空的杂志和后世的销售不同。

  市面上所有的杂志,你都可以在报摊前简单翻阅。

  如果报摊老板不赶人,你甚至能在报摊前把一本杂志看完。

第261章 接受军训的记者?

  许智良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想起上周市场部报告里,全港便利店安全套销量与娱乐杂志陈列位呈正相关的数据。

  那些在货架前徘徊的西装客,总会若无其事地抓起最上面的杂志……封面女郎的吊带滑落肩头的那本。

  但他很快敛去脑海混乱的想法。

  “老板,这个用透明胶设计……”他抬头时喉结滚动,“读者要额外付钱才能撕开胶纸看内页,这和赌场老虎机投币才有机会中奖的机制,根本是同源的心理操控。”

  陈辞眸子发亮,声音颇为蛊惑:“阿良,你觉得全港九的师奶和靓仔们,他们是花五毫子买本看完就丢的八卦杂志,还是愿意花十几块钱玩一次‘可能看到林青霞泳装照’及‘四大天王肌肉照’的盲盒拆?”

  许智良缓缓抬起头,眼中满是对陈辞的敬佩与震惊,声音微微颤抖,并用上了尊称:“老板,您这颗脑袋里面究竟装了多少奇思妙想啊!”

  “您这个想法简直是神来之笔!我之前一直为杂志的方向发愁,这两句话就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陈辞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做这一行,就得有创新的思维,不然怎么在这竞争激烈的市场里立足。”

  许智良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再次把目光投向那份策划书。

  眼下的他,迫切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杂志的详细规划。

  陈辞走到许智良身边,伸手翻到了下一页,开始详细讲解起关于成立四本杂志的策划。

  “首先是《星周刊》,定位就是明星娱乐、穿搭及潮流风向标。”

  “现在的大众对明星的生活、时尚潮流的关注度极高,我们要抓住这个热点。”

  “我们要打造成港岛市民获取娱乐资讯的首选周刊。”

  “而且我们要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多放一些高清的明星照片,只要港府有关单位不约谈,咱们可以凭借强大的法务和律师团,和那些要起诉杂志社的明星打打嘴炮。”

  “每周发行一期,内容要涵盖最新的明星模特、社会名流、城中富豪的八卦,以及影视资讯、时尚穿搭、音乐动态等等。”

  “要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娱乐圈的第一手消息,那我们就要培养出一批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安保多严密的别墅,他们都有保证拍到第一手照片。”

  “凡是成为娱乐杂志社的记者,务必要进入夏令营接受跟踪训练,而他们一旦成功学成归来进入公司,必须和公司签订防止商业竞争及保密条例。”

  “他们一旦离开公司,十年内不能从事记者及新闻媒体这个行业,除了警察,包括但不限于私家侦探。”

  许智良嘴巴渐渐张大,眼睛瞪得像铜铃。

  “老板,只是记者而已,还需要接受军训?”

  陈辞正色道:“当然了,他们或许比不上刑事科或重案组探员,但他们的职业操守,必须要选择其他报社的记者。”

首节上一节203/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