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355节

  今天一大早,他就急急忙忙赶去了邵府,询问着邵维鼎北上的具体情况。

  事先,他除了知道邵维鼎北上之外,什么三亿投资,家电生产基地全都一无所知。

  “唉,阿鼎还是太年轻了,北上就算了,竟然搞得这么声势浩大。”

  “这么大的投资,好歹也遮掩一二。”

  金雍叹道。

  “老查,你还不知道那孩子的性格吗?要真那么做了,也就不是他了。”

  邵毅府微微一笑,给他倒了杯茶。

  “六哥,你也不知道劝一劝,阿鼎这么做,让英国人怎么想,让港督怎么想?”

  金雍喝了一口茶,担心道:“今年年底,他还要和我一起前往伦敦,接受女王授勋。”

  “我都担心,英国会把阿鼎的这个勋章给撤回了。”

  邵毅府摆摆手道:“阿鼎临行前就和我说过,什么荣誉勋章,他并不在乎。”

  “他说这东西就像奢侈品一样,对于一般人而言,是为了抬高身价的象征,但是对于权贵而言,只是拉拢人心的手段,是地位的附属品。”

  金雍听了之后,连连摇头,失笑道:“阿鼎这小子,把你我都骂了进去啊!”

  他是一个俗人,无法免俗。

  邵维鼎的看法,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孩子气。

  先前邵毅府和他的看法差不多,觉得这个说法太表面,太幼稚了。

  但是现如今,他也想明白了。

  有些事情,年轻人和他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邵毅府咳嗽了一声,淡淡道:“邵家有我这么一个英国爵士就够了,他拿不拿得到,也无所谓。”

  “六哥,你倒是看得开。”金雍笑了笑,却又有些担心:“只是这下港岛又会有很多人不安分了。”

  .........

  “这个邵维鼎,胆子还真是大啊!”

  看完今天的报纸,李家城坐在自家阳台,发着呆。

  他在思考,自己过去是不是太稳健了。

  邵维鼎步子迈的这么大,就浑然不顾在中英两国之间拉扯?

  而且竟然就一点不担心,内地的政策再有什么变动吗?

  对面要是再来个收归国有,这三个亿可就全扔水里了。

  是靠拢内地收益更多,还是靠拢英国,收益更多?

  李家城只是思考了一秒,便得出了答案。

  县官不如现管,不管将来港岛的命运如何。

  至少现在,英国人管着港岛,靠拢英国,利益肯定最大。

  而且现如今,邵维鼎这样的姿态,毫无疑问已经表明了态度。

  对于英国人来说,更需要一位华人富商作为旗帜,进行对抗。

  谁要是能够成为这面旗帜,在港岛谁就拥有更大的财富机会。

  想到这里,李家城睁开了双眼。

  他感觉自己想通了什么事情。

  就在这时,庄月明急急忙忙走了进来,手上拿着话筒,低声道:“阿城,汇丰银行的沈大班找你。”

  “沈弼?”李家城猛地站了起来,接过话筒,立刻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

  “李先生,有没有时间喝杯早茶?”

  ......

  鲍家!

  吴广正下了车之后,急急忙忙的走进别墅。

  在大厅内见到老人之后,他立刻放慢了步子。

  此刻,鲍玉港正在一边喝着茶,一边戴着眼镜看着报纸。

  他的对面则是坐着一名中年妇人,正是他的次女鲍佩蓉,也是吴广正的妻子。

  “来了!”

  鲍玉港放下报纸,将老花镜摘了下来,看向吴广正:“消息打探的怎么样?”

  吴广正站在他面前,低声道:“父亲,果然和你预料的差不多。”

  “英国人果然动手了,今天上午,港府开会,说要开展什么税务检查,第一个目标就是屈臣氏。”

  “另外,今天一大早,咱们隔壁的邻居李家城就出了门,我让人跟了一路。”

  “说是进了陆羽茶楼之后,足足三个小时都没有出来。”

  “您知道谁约的他吗?”

  鲍佩蓉踢了他一脚,催促道:“你还和爸卖上关子了?快点说。”

  吴广正吃痛揉了揉腿,快口道:“是沈弼,汇丰银行的沈大班。”

  鲍佩蓉一听,顿时担心了起来:“在这个时间点,这两人突然见面。爸爸,你说他们会聊什么?”

  鲍玉港摆摆手道:“阿鼎在北上之前,就和我打过招呼,说他会在北边弄出一些动静,让我帮他看着港岛。”

  “其他事情都不重要,中华总会,以及已经掌握了一定职权的消费者协会,一定不能放手。”

  “沈弼和我是十几年的老朋友了,我太了解他了。”

  “这个人,利益为上,贪婪成性。”

  “当初拉我还有阿鼎进汇丰董事局,除了看好我们两人之外,其实是想让我成为他们英国人的白手套,好从港岛捞取更多的利益。”

  鲍玉港眉头皱起,凝声道:“现如今,阿鼎在北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沈弼自然知道设想无望。”

  “如果我没猜错,他现在约李家城,大概率就是要换一个目标了。”

  这些事情,不管是吴广正还是鲍佩蓉还是第一次知道,连忙问道:“父亲,那你觉得,李家城会作何选择?”

  鲍玉港叹了口气,看向窗外李家城的别墅。

  久久,飘出一句话。

  “他......不是一个会愿意屈居人下之人。”

第404章 那年燕京,还是灰蒙蒙的

  从广东直飞燕京,只需要三个小时不到的时间。

  邵维鼎一行人上午出发,中午之前就已经赶到了燕京机场。

  来接他们的并不是什么港澳接待办官员。

  也不是什么国务院招商引资办主任。

  而是中信投资的总经理荣继增,以及华润驻燕京分公司经理的宋裕民。

  他们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时髦的简直和周边其他人处在两个时代一样。

  “邵先生,好久不见。”

  宋裕民一上来,就握住了邵维鼎的手,表现的很热情。

  如今他不但负责华润在内地的贸易业务,而且还负责非常可乐在全国的总经销。

  此前为了给非常可乐生产让路,上面直接将北冰洋饮料厂划分到了华润旗下。

  宋裕民也没有浪费这个民族品牌,在推广非常可乐的同时,借非常可乐的影响力,将北冰洋的销路扩展到了大半个中国。

  目前,就饮料市场来说,华润牢牢占据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邵先生,何总,刘社长。”宋裕民和三人见过之后,将身后的荣继曾让了出来:“这位就是被上位评价为‘红色资本家’的荣继曾荣先生。”

  “他现在是中信投资的总经理,负责招商引资的工作。”

  荣继曾这个名字,邵维鼎纵然是在前世都有所耳闻。

  不但缔造了央属四大财团之一的中信集团。

  而且还以商人之身,登上了国家权力中心。

  纵然虚职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却也是一种难得的荣耀。

  是国家对他过去几十年付出的认可。

  所以面对眼前的老人,邵维鼎还是尊敬的。

  “我听我父亲说起过,之前港岛代表团北上燕京之时,就是您接待的。”

  荣继曾听后笑道:“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多一人投资,就是对国家多一分的建设,我不敢怠慢。”

  几人寒暄了一会儿,除了刘建华乘坐专车前往新华社总部外。

  其他几人,全都跟随荣继曾前往了燕京饭店。

  邵维鼎坐在车上,一路上都在看着车窗外的景色。

  与他在前世中看到的年代影像资料差不多。

  又是十一月份,灰蒙蒙的。

  许是赶上了下班。

  路边上的行人,一人背一个同样款式的绿军挎,或提着一个印有“燕京”或者“尚海”字眼的黑色人造革提包。

  叉着一双腿,骑在一辆祖传的破二八自行车上,慢慢悠悠顺着大马路溜达,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些着装和表情都差不多的人,是在同一个单位上班的表兄弟表姐妹。

  但是,这就是这个年代的风格。

  与南边的热火朝天不同,燕京还很悠闲。

  路上行人穿的衣服还很单调,不是警察蓝,就是解放绿的两个兜或者四个兜的制服。

  宽宽大大,无论男女都看不出体型。

  几个一闪而过的孩子穿的还算鲜艳,但款式很单一,不是夹克就是褂子,夹克是下摆和袖口有松紧缩口,褂子就是和大人的干部服差不多的缩小版。

  和大人的区别就是颜色更丰富一些,女孩的衣服有点花边、小动物、植物图案什么的,再套上家里编织的大毛衣。

  活脱脱像个小圆球,脸蛋也是红彤彤的。

  让邵维鼎意外的是,竟然在街边胡同口,没看到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的“待业青年”。

  1981年,知青早就回城了。

  但是还是有大把的人没有安排到工作。

首节上一节355/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