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354节

  没有这些,港岛的华商们可不会轻易的撒下钱来。

  从省政府离开之后,刘建华在车上问道:“邵先生,这么一大笔投资,深圳还好说有政策支持,但是顺德、中山这些地方是不是有些太偏僻了?”

  “除了您之外,港岛其他华商会同意来这里投资吗?”

  他担心这个变化会导致整个计划无法顺利推进,担心三亿投资彻底泡汤。

  邵维鼎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开口道:“没错,这里是很贫穷,而且在广东,这些地方也绝对不是什么工业基础完善的地方。”

  “但是,在没有任何干预下,在政策,资金全面落后的情况下,这里先后崛起出一批生命力顽强的工厂。”

  “或者说,是乡镇企业。”

  邵维鼎看向他,再看了一眼何汉昌:“你知道是因为什么吗?”

  “是人,富有创造力,敢打敢拼的人。”

  “这些,才是我最为看重的。”

  说到这里,邵维鼎淡淡一笑,眼神中充满着自信:

  “当然不可否认,这里是穷,而且普遍贫困。但是中国不可能一直穷下去,这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传承从未断绝,绝大多数时候立于世界之巅的不屈民族。”

  “我对中国有信心,我也相信有我的介入,这些地方会很快发展起来。”

  “港岛两岸的优势十分明显,只要运用得当,轻轻松松便能形成一个个现代化工业基地。”

  “深圳,中山,顺德,东莞……这一系列的城市,整个项目执行下来,所影响到的何止几百万人口。”

  一直在旁观的何汉昌发自内心道:“邵先生,您这番话,让我汗颜啊!”

  头发都半白的他,此刻都不禁用上了您。

  他没想到,这样一番话,竟然是从一个港岛人的口中说出来的。

  “当然了,刘社长考虑的问题,也的确存在。”

  邵维鼎朝何汉昌点点头,直接道:“这么说吧,如果觉得中山,顺德这几个地方选的不好的,有不想参加的,我不会阻拦一个人。”

  “他们不参加,随意,我不会强求。”

  “三亿港币而已,我邵家还是能拿出来的。”

  摆明了说吧,邵维鼎弄这么一个盘子是为了将港岛大部分华商的注意力,转移到内地,转移到实业之上。

  是给他们一个发财的机会。

  是兑现当初组建中华总会的承诺。

  有意见?

  憋着!

  还真分不清大小王了。

  刘建华此刻有些发懵。

  这样锋芒毕露,自信张狂的邵维鼎。

  他还是第一次见。

  可,他却怎么这么喜欢呢!

  “邵先生,您的这些话我能发出去吗?”

  刘建华激动道:“当然,我一定不会透露机密,对你不利的言论我肯定也不会发。”

  “无所谓。”邵维鼎大大方方道:“这些话,也没有什么地方是需要藏着掖着,不让人知道的。”

  真正的核心机密,自然都在他的肚子里。

  正经人,谁会把心里话全讲出来。

  得到邵维鼎的允可,刘建华立刻奋笔疾书。

  他觉得这篇报道,必须尽快让港岛人看到。

  当晚,刘建华撰写好的报道,便被送回到了港岛内。

  《大公报》《文汇报》《港岛商报》等报社拿到第一手新闻,激动的差点跳起来,当天晚上将原本准备的头版头条全都撤了下来。

  直接换成了邵维鼎在内地弄出来的大手笔。

  又是投资三亿港币,又是兴建家电工业基地。

  尤其是最后那段“邵维鼎的原话”。

  他们看了,都有些心神震动。

  这几天他们可憋屈惨了。

  港英政府嚣张,倾向于英国人的报纸就有更大声势。

  而且因为法案的正式公布,港岛已经人心惶惶。

  移民局都被挤爆了。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成为了港岛人第一顺位的移民对象。

  港岛的股市更是应声下落,恒生指数更是从原先的2300点,又回落到了两千点附近。

  这才短短三天时间啊,如此恐怖的跌幅。

  极其的不正常。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公报》《文汇报》《港岛商报》报道出现在世人面前。

  一经面世,震惊整个港岛。

  邵维鼎,港岛首富,华商的绝对代表人物。

  在英法案颁布的时刻,前往内地。

  撒下了三亿港币投资。

  不是捐献学校,医院,求一个名声。

  而是全都砸在了实业之上。

  连通港岛以及深圳、顺德、中山、东莞等县市的家电产业基地。

  打造属于港岛,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家电品牌。

  项目一旦落成,将为两岸的中国人提供至少几十万的工作岗位。

  影响到的人,以百万计数。

  邵维鼎,他对于内地竟然有着这么强的信心?

  这一刻,港岛人犹豫了。

  正在前往移民局的港岛中产阶级也犹豫了。

  一众港岛富商,英资翘楚更是瞠目结舌。

  因为做出这样行动的人,不是什么普通的港岛市民。

  而是,短短两年间打造了两家市值百亿的庞大集团。

  目前身家都超过了百亿的港岛首富啊!

  他的一言一行,已经能够影响整个港岛了。

  (把之前的留言删了,谢谢大家的关心,考虑了下,以后还是少说私事,认认真真写书,勤勤恳恳码字,求发电,求催更)

第403章 李家城的抉择,港岛人心变动

  邵维鼎带来的影响力太大了。

  尤其这件事还和内地有关系。

  是彻头彻尾的政治新闻。

  港岛人再是迟钝,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此刻也不禁尤为的关注。

  大街小巷,几乎人手一份报纸。

  不是《大公报》就是《文汇报》

  早茶店内,更是无数人在针砭时弊的高谈阔论。

  如此盛况,与此前任何一桩震动港岛的大事都全然不同。

  “你们说,邵先生在内地投资这么多钱,难道是提前收到了什么消息?”

  “这谁能知道,不过看TVB的新闻,上面都说深圳发展的很好,给了很多政策,到底都在施工。”

  “深圳?就是那个小渔村?”

  “嘿,你这消息可落伍了啊,现如今的深圳,可是对岸的经济特区,听说为了建设深圳,都把一个建制的兵工团给调过来了。”

  “是啊,我听我内地的亲戚说,现在那边虽然还是很穷,但是包产到户人人都分到了田,而且他们还在搞什么乡镇企业,很有干劲的。

  “是吗?还会不会有变动啊?”

  “应该不会了,先不说去内地建厂的那些人,依靠着那边廉价的劳动力,都发了财,在咱们这边都买了千尺的豪宅了。就是邵先生,都投资了三亿下去,要是没有得到北边的什么保证,他敢这么做吗?”

  有心人听了去,心中沉思不已。

  港岛如今早就阶级固化了,大多数人除了按部就班成为螺丝钉,就是扎入娱乐圈逆天改命。

  港岛的黄金时代,是给那些有钱人的。

  他们的生活提升,不过是时代发展下的附属品。

  普通人要想发财,不捞偏门,几乎没有可能。

  但是此时却不同了。

  他们好像有了一个新的选择。

  去内地。

  拿个几万块,就能在内地建个小厂。

  产品做好了,运到港岛内就是几倍的利润。

  如果做大做强,还能卖到国外,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而且邵维鼎的这个家电生产基地,对于他们而言未尝不是一个机遇!

  要是能搭上这艘巨轮。

  那可就真富贵了。

  不少人,都已经开始动了这个心思。

  .......

  对于时下新闻,最为敏锐的,毫无疑问就是《明报》的社长查梁勇。

首节上一节354/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