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390节

  “这些地方,都是港岛经济最为发达、人流最多的地区。”

  “为什么?”

  “因为,这些地方,世界知名品牌汇聚,是购物街,是美食街,是CBD,天然有着吸引人群汇聚的功能。”

  “九龙有这些地方吗?”

  “油尖旺,都有这个潜力,却都差一口气。”

  “少了什么?”

  “就是少了一个顶级的商业中心。”

  “为此,我打算将在九龙尖沙咀广东道,建立一座全港最大的商业综合体。”

  “业态涵盖大型综合超市、酒店、专卖店、美食街、杂品店以及玩具城、电影城等一系列玩乐场所。”

  “明年的港岛购物节,这里将容纳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明年,这座商业综合体,将会为全港带来至少十个亿的GDP。”

  此话落下,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前无古人的设计方案,独树一帜的经营思路。

  涵盖游客、消费者所有的消费,不用东奔西跑,只需要在一座建筑,一个区域就能全部完成的消费体验。

  前所未有,比之外国的购物商场的概念还要领先一大截。

  有的记者甚至都忘记了呼吸,完全沉浸在邵维鼎编织的购物幻想当中。

  场下,林树鑫眼中的光芒大作。

  他发现,自己在卧室在墙壁内搞出来的那些东西,完全就是废纸。

  地产?

  还有什么比商业地产更为赚钱的。

  他比场内这些记者看到的还要远,还要全面。

  这样一座商业综合体建成之后。

  毋庸置疑,周边所有的建筑地皮,价格全都会飞涨。

  哪怕是随便开发一个居住小区,价格或许和太平山深水湾的别墅区差一些距离。

  但是至少,可以和清水湾,上环、中环这些地方的住宅区平起平坐。

  完全能够碾压金钟区和湾仔区的房价。

  如果不出所料的话,现在这些最值钱的地皮,全都在邵维鼎的手上。

  这个人,哪里是不懂地产的价值。

  纯粹是,他要再造地产经营的概念啊!

  一想到自己,此前还想着教教别人怎么做房地产,他就感觉脸上发烫。

  幸好,自己的主业不是金融地产。

  不然,他还真没有登门的勇气了。

  此刻,邵维鼎慢悠悠的喝了一口茶,看着下面众人的表情,心中毫无波动。

  这个商业综合体从去年他就开始在规划建设了。

  特地请了一名德国的建筑师进行设计。

  目前已经完工了一部分建筑,等到1982年下半年的时候,差不多就能面向市场招商开业了。

  袁天帆接着他的话题,继续公布了屈臣氏电器以及屈臣倍健的新产品以及上市时间。

  这些事情,此前都曾经透露过,袁天帆再次介绍,不过是借助这些媒体的力量。

  将屈臣氏、屈臣倍健这些招牌,让消费者记得更清楚,更深入人心罢了。

  这些可都是免费的广告渠道啊!

  “以上,就是我们屈臣氏今天的发布会内容。”袁天帆站起来宣布道:“之后三十分钟,将会作为记者问答时间,各位媒体朋友,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提问。”

  他的话音落下。

  场下记者瞬间沸腾。

  “邵先生,您好,我是明报的记者,我叫焦声。”一名男记者站了起来,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话筒,快速开口道:“我有一个问题,您刚刚公布了屈臣氏八大事业群,而且似乎有意将很多产业放到港岛之外的地区。”

  “比如内地、弯岛、东京、星加坡这些地方,请问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不将这些产业留在港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是真的,但是你说的不太准确。”邵维鼎拿起话筒,缓缓道:“生产一台电视,需要屏幕、电子二极管,机芯、附件组件、喇叭组件、后盖组件等一系列的零件程序。”

  “大家想想,光是一台电视机就如此繁杂,那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电饭煲甚至是更为复杂的空调,又需要多少零件?”

  “可以说,不计其数。”

  说到这里,邵维鼎顿了顿:“屈臣氏如果只有一家工厂,生产这些零件,费时费力,而且成本极大。”

  “但如果,将这些零部件交给专业生产屏幕、电子二极管、以及各种组件零部件的工厂去做。”

  “不但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因为专注某一项产品,质量会更好。”

  “我在内地投资三亿建立的家电生产基地,就是为了生产这些零件,那里有着更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以及原料优势。”

  “如此一来,各项成本都能够降低,港岛市民也都能以更低的价格,用上质量更好的产品。”

  “至于你说的就业岗位。”

  邵维鼎耸耸肩:“新界的工厂正在招工。”

  “我们将其他项目落地在湾岛和东京,是因为在日化和美妆领域与港岛相比,那里有着更大的优势。”

  “屈臣氏作为一家立足于港岛的跨国集团,会利用也能够利用全球各地的优势资源,生产出全球顶尖的产品,以其竞争力与其他品牌进行竞争。”

  听到这里的时候,在场的记者都微微倒吸一口冷气。

  邵维鼎的格局太大了。

  竟然想着立足港岛,鲸吸海外资源。

  这是要利用周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强大己身啊!

  而作为这个中心,港岛以及港岛市民毫无疑问会在第一时间享受到屈臣氏在这个全球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好处。

  “邵董!”朝阳日报的记者李钰作为邵维鼎旗下的员工,拥有优先发问权,她开口询问道:“这是不是就是您曾经在燕京提过的全球化?”

  邵维鼎曾经在内地提过这个名词,新华社以及内地的报纸都有过报道。

  李钰作为方莉最为看好的采访记者,对于内地新闻有过很扎实的研究。

  而在场记者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立刻侧耳倾听。

  “没错。”邵维鼎微微颔首道:“在我看来,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全球化已经不可逆转。”

  “只有学会利用全球化的优势,才可能在未来的时代大潮中掌握优势。”

  “这是,时代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我愿意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在全球形成一套严密的、完整的产业链,助推全球经济的发展。”

  嘶!

  听到邵维鼎这呼之欲出的野心。

  现场顿时倒吸一口冷气。

  很多人甚至都忘了一开始来的目的,忘记了心中不断重复要问的问题。

  此刻完全被邵维鼎所阐述的全球化时代,而震撼。

  全球一体,最低的生产成本,创造出最大的产业价值。

  这是时代先驱啊!

  这个格局太大了。

  李钰被震撼住了,看着台上的邵维鼎,眼中不禁多了一丝崇敬。

  而就在她坐下的瞬间。

  一名英国记者,突然站了起来。

  “邵先生,你好,我是路透社的记者朱利斯,不知道您对港岛的未来有什么看法?”

  这个发问,让现场顿时沉寂。

  这个问题,太刁钻了。

  有坑啊!

  所有人瞬间紧盯着邵维鼎,想看看他会怎么回答。

  (第三章,也是补昨天的章节,求发电、催更)

第445章 让港岛,成为连接东亚东南亚的经济纽带

  这个问题可比要问“内地代表团即将访英,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之类的问题,要巧妙的多。

  港岛的未来.......看似中立,但处处是坑。

  邵维鼎伸出左手,扶了扶镜框,缓缓说道:“港岛是一个港口城市,这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受国际环境影响,承接了部分来自欧洲乃至于日本的产业转移。”

  “另一方面,受对岸改革开放的影响,港岛作为一个中转港的地位提升。”

  邵维鼎顿了顿,继续道:“今年我们尝试推出了一个港岛购物节的概念,承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大概一百万人次,零售、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业蓬勃发展。”

  “你问我对于港岛的未来怎么看?”

  “其实,这就是答案。”

  “港岛太小了,如果只局限于港岛一地,那它就没有未来可言。”

  “但如果能够立足于两岸三地,将视野落在日本、韩国以及南洋诸国,不断扩大港岛的影响力。”

  “甚至,形成以港岛为核心的经济一体化,成为连接东亚、东南亚诸国的纽带。”

  “那么,港岛的未来无可限量。”

  邵维鼎的这番话只字都没有谈政治,但是表达出来的意思又很明显。

  港岛要想有发展,有未来。

  就不可能摆脱外界的影响。

  尤其是两岸三地。

  而这两岸三地,最重要的一块又是哪呢?

  毋庸置疑,中国大陆。

  提问的路透社记者,脸色有些难看,这番话他又岂能听不出来。

首节上一节390/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