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391节

  英国距离港岛还是太远了。

  它能够对港岛施加的影响力,远远逊色于内地。

  这二者,根本就不在一个天平之上。

  而在场的其他记者,却是亢奋了起来。

  纷纷埋头在自己的本子,不断写着什么。

  邵维鼎说出的每一个概念,都是那么的激动人心。

  【立足于两岸三地】【经济一体化】【连接东亚东南亚的纽带】

  这几个名词,必然出现在明天的每一份报纸之上。

  “邵先生,您好,我是日本《读卖新闻》的记者森田弘。”一名穿着西装的矮个子男人,递出了话筒,说着一口蹩脚的粤语,一字一句说着:“港岛现在很多产品,与日本企业已经产生了直接竞争,您刚刚所说,要让港岛成为东亚东南亚的核心纽带,在这个过程中,您是怎么看待日本企业的?”

  日本拥有一亿人口,又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企业和产品,几乎统治了整个东亚东南亚地区。

  目前正在欧美市场深耕,直面国际巨头。

  港岛要成为东亚东南亚的核心,与连接的纽带,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日本企业的。

  “首先我不否认竞争。”邵维鼎摊摊手道:“斯沃琪与精工的竞争、屈臣倍健与武田制药的竞争,以及未来屈臣氏电器与松下日立的竞争,港岛在未来各个方面都可能与日本企业存在这种竞争关系。”

  “但这种竞争,与发展何碍?”

  “难不成日本的企业,畏惧与港岛的企业竞争?”

  听见这话,森田弘立刻摇头:“日本企业,从不畏惧与任何企业竞争。”

  “那就是了。”邵维鼎淡淡道:“斯沃琪能在市场上打败精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品质与设计的胜出。”

  “消费者认可了我们的产品,而这种竞争,就是将市场的选择权,交到消费者手中。”

  “目的还是为了让各国的消费者,能够用上更加实惠,更让他们满意的产品。”

  “到时候,不管是谁胜出了,最后受益的还是老百姓,是消费者。”

  森田弘皱了皱眉,这个逻辑,怎么感觉是对的呢?

  “你问我如何看待日本企业?”邵维鼎淡淡的扔出六个字。

  “竞争、合作、共赢,就这三点。”

  “就拿我们屈臣氏来说,我们虽然与日本企业有竞争,但是也有合作。”

  “比如屈臣氏与松本清的合作,三洋与我们屈臣氏家电的合作。”

  “再比如,过去近两年的时间,屈臣氏在日本投资建立了好几家加工厂、组装厂和可乐灌装厂,投资了不少项目。”

  “而日本也在我们港岛、甚至已经开始与内地接触,投资建厂。”

  邵维鼎语气平缓了下来,他很需要日本这个庞大市场。

  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得罪日本的消费者。

  一些场面话他跟不要钱的一样随便说。

  “当然,我之所以提出这个‘经济纽带’的概念,其实也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

  “据我查到的数据所知,日本今年来港的人次大约有一千三百万人次。”

  “日本来港旅游,或者是经由港岛为中转地,前往欧洲、东南亚的人数逐年递增。”

  “如果港岛对日本开放免签政策,同时日本对港岛开放免签,我相信可以极大促进两地的旅游经济。”

  “而且这个经济一体化,对于日本国民有着巨大的好处,至少中国的蔬菜出口,南洋的水果,世界各地的产品运输到日本之后,是可以提升日本国民生活质量的。”

  森田弘一时有些语滞。

  日本是个工业国,农业发展不太平衡。

  再加上农协的控制。

  除了基本的粮食以外,日本的蔬菜、水果什么的都是天价。

  对于很多普通日本人来说,堪称是奢侈品。

  如果能够通过对外贸易,大量进口这些廉价的蔬菜水果。

  别说是对于日本普通人了,就是对他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邵先生,我是来自美联社的通讯记者。”

  一名金发碧眼一看就是美国人的记者从一旁接过话筒,说道:“我有一个问题。”

  邵维鼎看了看她的装束,点点头:“请问!”

  “一个月前,邵先生前往了内地,一个月之后,内地派人前往英国,据我所知,洽谈的很可能就是港岛问题。”

  女记者快速道:“我想问这中间,是否有什么联系?你个人在这件事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

  显然,她很不满意之前邵维鼎对于英国记者的回答。

  而且,作为美联社的记者,她可以说是毫无顾忌,想要在邵维鼎的口中听到一些更大的新闻。

  就在气氛渐渐凝滞的时候。

  邵维鼎淡淡一笑:“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想必在场中与很多记者,可能都想问这个问题。”

  说到这里,在场记者不少人都笑了出来。

  的确,这是他们最想知道的事情。

  可是,却又不好直接问。

  “在这里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邵维鼎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只是一个商人,人微言轻,还没有资格可以影响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决策。”

  “但你要问,我在这中间扮演什么角色。”

  邵维鼎沉吟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道:“和平者吧!”

  “一个不希望,发生战争。”

  “可以尽个人所能,让港岛的市民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不需要为了个人生存而节衣缩食。”

  “乃至,让内地的同胞,可以用上便宜好用的商品,通过港岛这个窗口看到世界的......和平者。”

  在中英两国之间根本就没有中立者存在的位置。

  但是所有人都有一个共识。

  那就是战争,没有人希望爆发战争。

  邵维鼎心中冷笑。

  不过,对于英国而言,一场战争很快就要来了。

  (还有)

第446章 成立自己的银行,第一目标就是渣打

  发布会现场掌声雷动。

  就连刚刚提出刁难问题的美国记者,都鼓起了掌。

  看向邵维鼎的眼神之中,甚至还带着一些欣赏和崇敬。

  邵维鼎看见这一幕,眼角闪过一丝笑意。

  哟,原来是白左啊!

  是白左的话,那就好办了。

  八十年代正是中美的蜜月期。

  美国媒体报道中国,也并不像后世一般。

  这一点,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在这个信息化并不通畅的年代,很多报纸没办法在全球快速获得最新消息。

  通讯社作为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来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全球都驻扎着分支机构。

  从政治动态、经济发展,到社会事件、文化交流等,它们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报道,是国际交流的桥梁。

  美联社作为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采录的新闻通常会被很多媒体直接进行采用。

  与美联社的这位记者交好。

  对于往后港岛,乃至于自己在美国报纸中的形象都有好处。

  毕竟新闻是死的。

  但是编写新闻的人却是活的。

  一件同样的事情,被不同的人撰写,传达出的意思天壤之别。

  发布会还在继续,各大媒体相继提出了不少的问题。

  如今的邵维鼎对于这些早就轻车熟路。

  就算是这些记者问出怎样刁难的问题,他都能轻松化解。

  而且,既然准备了要应对这些记者,他心中早就有预案。

  这些记者要问的问题,他其实都能猜到个七七八八。

  就这样,三十分钟很快结束。

  在场的记者们却仍然意犹未尽。

  不过,这一次收获已经很大了。

  而邵维鼎,也在他们的注视下,返回了大厦顶层。

  挥了挥手,邵维鼎让袁天帆他们全都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如今八大事业群成立,对于他们这些负责人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有着太多事情,要他们忙活了。

  不过,也因为此,等于直接解开了他们的手脚。

  往后个人能力的孰优孰劣,一览无余。

  邵维鼎也想看看,这些人里面能不能出现一个真正的大牛。

  他有着一个想法,就是往后慢慢推行“轮值总裁制度”。

  以此保持集团的活力,免得陷入大公司病,成了一潭死水。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如今的当务之急,是花钱,是投资。

  他现在手上足足还有七亿美金。

首节上一节391/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