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洋行收购了港岛电讯?”
“没错。”常父点点头,双目如同深渊:“这是刚刚从港岛那边传过来的消息,不但是港岛电讯,中华煤气也在怡和的目标之内。”
常孝武惊叹道:“啧啧,果然还得是港岛啊!”
“港岛的事情和我们无关。”常父冷漠道:“将邵维鼎和我们达成的协议,以文字的方式送到四大报的手里,让他们将这些内容报道出来。”
“另外通过他们之口,宣告我们湾岛加入旅游联盟。”
“近三百亿新台币的投资,想必也能给我们湾岛金融市场造成一波不小的冲击。”
人是政治动物,而常父熟稔于此。
纵然他知道常孝武在湾岛旅游开发上,做了一些小动作。
但是两父子都十分默契的没有提及。
甚至在将来,常孝武也不会想到,这家因为贪心成立的美食管理公司,会成为他们常家最大的收入来源。
因为谁都没法预见到,一个旅游市场,竟然能带动如此多的产业,带来如此多的营收。
.......
另一边,邵维鼎带着人进了饭店包厢。
重新开了一桌,吃了一会儿之后,看向邱福生。
“按道理不应该是我来安排你的工作,不过今天你既然问了,那我也越俎代庖替我父亲做个决定。”
邵维鼎吃了一口菜,放下筷子:“邵氏院线有在亚洲建立连锁院线的计划,湾岛是港岛电影的重要市场,所以邵氏一直有想法收购一家湾岛本地的院线。”
“收购本地的院线?”邱福生有些讶异。
“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邱福生犹豫了一会儿道:“鼎少,说老实话,这两年湾岛的电影公司倒闭了几乎一大半,影视生意被帮派的人都给搅乱了。”
“观众都不愿意去线下看电影,一方面是电影质量低,另外一方面就是影院太乱,帮派分子聚集。”
“所以我这两年的录像带生意很不错,但是要做电影,亏本的概率很大。”
邵维鼎有些意外:“倒闭一大半?湾岛电影这么拉胯?”
在他的印象里,湾岛电影商业化虽然没有港岛电影高,但是还是有一些不错的作品。
邱福生无奈道:“现在湾岛的很多电影人才都往港岛那边跑了,在湾岛想要认认真真做电影,受限制的地方太多了,目前也就还只有台影这类有背景的大公司还能支撑。”
其实他说的还很隐晦。
湾岛电影现如今可以说是全面衰退,不过也正是因为衰败到了极点。
才催生出了湾岛新浪潮,让侯孝贤这些人登上了历史舞台。
邵维鼎虽然不清楚这里面的详细,但是大的历史脉络还是知道的。
前世新艺城为了开拓湾岛市场,联合本地电影人拍出了一部《搭错车》
直接豪取四千万新台币。
要知道,这只是一部文艺电影。
能获得如此之高的票房,证明湾岛观众还是愿意看电影的,只是缺少好电影。
至于环境、帮派因素。
这些问题,对于其他人或许会是个问题,但是对于他却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湾岛最大的帮派是组联会,而组联会的背后靠山则是常孝武。
而且湾岛电影衰落如此,正好给了他一个重整湾岛电影市场的机会。
乃至于控制住湾岛的金马奖作为港岛金像奖的补充,进一步提升华语电影在亚洲文化圈的影响力。
甚至于影响到湾岛文化圈,成为湾岛背后的娱乐主宰者。
后世的那些什么杂七杂八的人,就别想进入这个圈了。
邵维鼎此刻已经在打那些湾岛电影人才的主意了,“邱福生,我会让邵氏给你一笔投资,你主要有三个任务。”
邱福生神情一震,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立刻道:“鼎少您说。”
“第一,收购一条拥有十家影院以上的院线,第二成立一家电影制作公司,以湾岛人为主要班底,第三创办一家无线卫星电视台。”
邵维鼎看着他道:“你也可以进行投资,作为股东和经营人占据部分份额。”
“与经营相关之外的因素,我让人帮你解决,你只需要将这三家公司经营好,收拢湾岛本地的人才,与港岛同步上映邵氏制作的相关电影。”
“电视台还有影视制作公司,邵氏都会有人来帮你。”
简单来说就是以湾岛人为门面,建立一家邵氏实控的影视集团。
这家影视集团一旦有了声势,作为完全能够控制住电影放映、制作和电视剧制作放映全流程的集团,对于整个湾岛来说都将是统治级别的存在。
更别说还有邵维鼎控制的哥伦比亚唱片,只要它进入湾岛。
能够全方面的影响到湾岛的娱乐圈。
至于湾岛本地的几大唱片公司,无非也就是歌林、中唱、点将、滚石之类的存在。
但终究都要洗牌,被华纳、百代这些大资本入局吞并。
与其等着他们入场,邵维鼎此刻就是抢先一步。
至于要收购的对象,邵维鼎将目标定在了滚石身上。
至于后世统治了湾岛歌坛十几年的飞碟,此刻还并没有成立。
产业到了最后,就是资本游戏。
邵维鼎以金钱开道,足足震慑到了邱福生等人。
很简单,邵维鼎的操作,和他们完全不是一种玩法。
(还有)
第564章抓娃娃机的横空出世(感谢“和尚洗头”的打赏)
第二天。
湾岛媒体界,再一次地震。
【280亿新台币的投资】
如同陨石一般,砸到了每一个人的面前。
本来还沉得住气的王家兄弟,看到五亿美元的未来投资,双眼都发绿了。
虽然新闻上面没有写,具体会投资在哪个产业当中。
但是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个时候不去撞一撞运气。
难道等着其他人青云直上?
如果能抓到合作的机会,对于他们台塑集团来说,有极大的概率会成为一次飞跃的机会。
.......
与此同时,邵维鼎并没有被这些纷纷扰扰改变了自己的出行计划。
他来到了新竹。
这里坐落着湾岛省的半导体科学园区。
看着不远处简陋的楼房,谁都不会相信,几十年以后这里将会兴起一座包揽芯片设计、晶圆生产、封测的产业链垂直分工。
只不过受限于资本以及人才,在后世,除了台积电,这里坐落着的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业,面对三星电子、镁光这样的巨头时,往往处于竞争的下风。
但是通过新竹科学园区的工业园区聚合效应,产业链上中下游体系几乎全部聚集在相邻的地理区域里。
意味着在这个产业园区内,不是只有某个企业单纯的代工模式,而是产业链全环节分布,形成联合生产群。
这种群落之间的相互竞争、紧密合作、人才流动等等,形成了新竹科学园区的资讯与技术快速交流、市场竞争优势培育的土壤。
这就像是一个“虚拟大公司”,随时可以将旗下的各个“部门单位”整合起来,投入各自擅长和专精的领域。
用更高效率的方式来完成协作,从而壮大了整体产业的实力,形成弹性高、速度快、定制化、低成本的竞争壁垒。
如果要在内地找一个对标的产业聚集地。
不是中关村,而是深圳的华强北。
华强北山寨机的崛起,正是凭借着联发科的交钥匙方案。(指联发科提供包括处理器和基带芯片、应用,还整合了WiFi、GPS、FM、和蓝牙等功能模块)
匹配上华强北此前积累的完善供应链,几乎一夜之间,便建立起来了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手机产业链。
任何一家企业,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在华强北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零件,制造出一台最新款的山寨机。
速度之快,超乎当时任何人的想象。
而目前,新竹的这座产业园还处于起步阶段。
“邵先生,你对半导体感兴趣?”
常孝武顺着邵维鼎的目光看去,嘴角微微勾起。
“算是考察项目吧!”邵维鼎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也没有表露出自己的态度。
但常孝武可不管邵维鼎如何想,能够从邵维鼎手上掏出真金白银就是成功。
至于为什么他并不太看重这座科学园。
原因也简单,湾岛省官方大力扶持半导体技术,但却不干扰市场,也不管后续的经营。
他们也不限制竞争,不维护独大。
甚至允许外企独资设厂以带动产业链发展,给芯片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简单来说就是市场自由推动。
而且如今湾岛半导体的相当一部分订单来自港岛。
所以,他根本没有理由拒绝邵维鼎对于半导体产业的投资。
“邵先生,这座工业园主要以官方建立的工研院为主,再加上旁边就是我们湾岛最知名的几座大学。”
常孝武介绍道:“所以,这里的人才基础还是有的。”
邵维鼎淡淡一笑没有说话。
所谓的知名大学,其实就是湾岛的青华以及交通大学。
但是这两所大学顶多也就是培养一些集成电路的人才。
至于半导体和芯片的人才与技术的承接,一方面要靠海外人才回流。
另外一方面,就是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建立,欧美等国家的技术转移。
现如今不管是台积电还是芯片设计领域的华邦、或者说从事晶圆代工的传统产业巨头华隆集团。
都还没有影子。
也就只有联华电子值得投资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