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
现在听到李由所说,扶苏瞪大了眼睛,显然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没有想到事情的结局竟然是这样。
“那,那两位大臣,是怎么敢的?难道他们不知道忠君爱国,为人臣子,应当恪守守节、忠君,这些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吗?”
“他们竟然还敢隐瞒王上已经驾崩的消息,甚至还将其尸体,藏在房间里面,就那么放着,还用臭熏鱼掩盖臭味?”
“难道这样的举动,不是对昔日的先王是大不敬吗?他们将来还有何脸面,到九幽之下,面见先王?”扶苏非常不理解,甚至义愤填膺的说道。
第45章 九族消消乐?胡亥:我TM杀杀杀杀杀杀!(求追读)
“在通往权力的道路上,充满尔虞我诈与阴谋诡计,不是所有人都像是上古时期的贤臣名相,比干、管仲那样,恪守为人臣子的本分与忠贞。”
“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是能够摄取到最高权柄,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那么什么样的不择手段和丧心病狂的阴谋诡计都能用的出来。”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由话锋一转,目光灼灼,望着眼前的扶苏。
“如果是作为帝国的继任者,就更不能放任自流,自暴自弃,将偌大的国家,将万千的黎民、百姓,交付于这般不择手段、狼心狗肺的阴谋家手中。”
“如果在这个故事里面,那位太子,轻信圣旨,不加思考,辨别,一味的只是愚忠信奉,听从那封伪造的圣旨所言,立刻服毒自裁,那岂不是先王驾崩,遗诏是被修改的消息,就永远将被隐瞒?”
“岂不是偌大的王朝国家,就要陷落到那位奸臣和小人的手中,任由他们祸乱朝政,祸国殃民,多少的黎民百姓要因此遭受生灵涂炭的境遇?”
“倘若,当真是如此,那位太子就要为万千百姓所受的磨难和困苦,背负最大的责任!”
“因为其身为国家的继任者,却没有能在这场权力交替的更迭中,完成先王交付于自己的职责,清讨逆贼,以正国本。”
“而一味的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德、操守,为了将来不用担负违背王命、抗命不遵的不忠不孝之名,便不加以调查事情的真相结果,轻易的就服毒自裁。”
“因个人的私德,声名,而抛却天下于不顾,将天下黎明百姓因为自己的愚蠢而陷入到莫大的灾祸当中。”
“如此自私、自利的鲁莽行为,将来还有何脸面,在死后面对先王,面对国家的列祖列宗?”
“这,这......”听到李由这番慷慨激昂的故事言论,扶苏现在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脑海里面仿佛都在嗡鸣一般。
尤其是对于过去自己在儒家所恪学、聆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简直是一个极大的颠覆。
特别是其最后所说的那句,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忠君、爱国?
于天下黎民百姓有利,对得起他们,对得起世人,还是说......仅仅只是在乎自己?
在乎自己的虚名,而置万千家国、黎民百庶于不顾,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的忠君、爱国,是真正正确的呢?
现在李由看到扶苏有所触动,于是放缓声音,徐徐道来说道。
“所以啊,扶苏殿下,退一万步来说,假若当时那则圣旨是真的,先王现在还活着,这道赐死的诏书,的确是先王亲自所下。”
“那太子带着兵,杀回皇城王宫,在亲鉴事情真伪以后,假若真是父王的决断,那无非是自己再听从王命,服毒自裁,以奉王命而已,这样做那也不迟,无非只是延误了一些时日。”
“但是,这样的谨慎、慎重的做法,查明真伪,至少是对国家负责,是对天下黎民百姓负责。”
“不至于说,在这个故事里面,轻信圣旨,草率的服毒自裁,愧对先王留下的信任与期待!”
“因为要知道,那可是太子啊!并且还是手握兵权,带领重兵,镇守边塞数年的实权太子!是深负王上期许,将来要继任大统,登临王位,带领国家蓬勃发展的东宫之主,国之根本。”
“如若真是对其不满、厌倦,要将其赐死,何不趁早削减兵权,剪除党羽,而偏偏突然间,非常贸然的做出赐死一国之太子的决定来?”
“所以,这则事情,从一开始本来就是不合常理的,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尤其应该谨慎的对待,不应为邀忠名而置家国于不顾!”
“......”
看到现在的扶苏陷入到沉默,还有思索当中,久久无言。
李由缓缓平息下来自己的心绪和气息,刚刚自己一口气,不停歇的接连讲出如此慷慨激昂的故事文字。
着实把自己累得不轻。
而至于自己刚刚所说的,自己以前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这则故事,当然是假的!
自己只是将前世的时候,在真实历史上面,曾经的扶苏在始皇驾崩,接到赵高、李斯篡改以后的圣旨,二话不说,立刻上吊自裁,导致后来胡亥继位,秦国二世而亡的这段真实历史。
经过加工、修改以后,故意编造出来的版本。
假借是自己儿时听说过的一段话本故事,讲给眼前这位愚忠的大秦长公子,扶苏来听的。
自己的目的很简单,假若是历史无法改变,始皇帝真的驾崩,胡亥、赵高篡改遗诏,赐死扶苏的时候。
能让他想起自己曾经跟他讲的这个故事。
至少不要那么草率、简单的就被人家篡改的一纸诏书,就给逼死,落得个华夏两千年封建历史上面,头号最窝囊的嫡长子名头!
毕竟,谁家皇帝真要赐死儿子的话,还会将其提前安排到帝国里面,手握兵权,守卫边疆,战功卓著的大将手底下来进行历练?
自己现在,出言好声提醒扶苏,不仅仅是因为对方出手相助,帮忙自己对付铁血盟的刺杀,还这个人情。
同时,也是在为将来的自己,李家所考虑。
因为如果真是被胡亥那个家伙,联合着赵高,当上了皇帝。
那自己李家,还能有活路?
岂不是都得跟着真实历史上面上演的那样,落得个腰斩弃市,九族消消乐的下场?
所以。
现在自己花费心思,故意编造出来这样一个假的故事,讲给这位帝国长公子听,同样也是在为了以后李家的未来所考虑的啊!
至少,这位扶苏长公子,虽然软弱、愚忠,有些过于妇人之仁,但是,平心而论,放在古代而言,倒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仁厚之君。
假若扶苏即位,李家虽然哪怕是父亲失势,不再像是原来那样位高权重,大权在握。
至少荣华富贵,还是少不了的。
总不像是胡亥那个二五仔,在登位以后,只会他妈的“我杀杀杀杀杀杀.......”
无视敌我的全部AOE无双割草,拉着队友来一块自爆。
最后导致天下大乱,被村口看狗打架的刘邦捡了大漏。
第46章 前往一线“调研”?李由的基层政策!(求追读)
经过这一遭变故,现在时间,也已经接近天明。旭日朝阳,已经在天际尽头的位置,冉冉升起。
洒落大地和煦温暖的光芒。
只是这暖洋洋的晨光,却依旧温暖不了在这座南渭小城,酒馆客栈里面,留下的道道冰凉、凄惨的尸骸。
人死不能复生,再温暖美好的阳光,也恢复不了人的身躯体内,生命跳动的温度。
接下来,在跟扶苏告辞以后,李由带着队伍人马,收拾东西,准备启程离开南渭城。
余下的战场现场,就交由影密卫处理、打理即可。
当自己离开的时候,扶苏和章邯,在南渭城的城门位置相送。
与此同时,在旁边的角落里面,还站着一位诚惶诚恐,胆战心惊的南渭县令。
毕恭毕敬的侍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他不知道,自己小小的一个南渭县城,怎么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这么大的变故。
不仅在深夜爆发出一场这样的血腥厮杀,血腥味弥漫在空气里面,直到现在都还散不开,近乎笼罩半边县城的范围。
并且,还会忽然来了这么多樽“大佛”,来到南渭县城里面。
官职、地位,一个比一个大。
丞相之子,三川郡守,李由,影密卫统帅,章邯,甚至是帝国的长公子,扶苏殿下......这么多的大人物,现在怎么忽然间,都来到一个小小的南渭县城了?
在场的这些大人物,他一个都惹不起。
所以,只能如同鹌鹑一般的,蔫吧着侍候在旁边,毕恭毕敬,连口大气都不敢出。
现在章邯和扶苏则在城门的位置,目送着李由离开。
李由乘坐着马车,在离开的路上,跟他们挥手告别。
不过,与此同时。
望着他们的身影,还有在周围侍候着的影密卫,随着马车距离的渐行渐远,身影变得越来越小。
李由眼中目光掠动,内心还是不免感慨于这影密卫的情报系统,当真是缜密、高效,无孔不入。
虽然其硬实力比不过罗网,但是情报系统却近乎平分秋色。
铁血盟那边还没开始动手呢,影密卫就已经提前接到消息,做出应对来防备他们的刺杀。
这章邯统帅的影密卫,果然不愧是跟“罗网”齐名的帝国鹰犬情报组织。
不过。
望着他们的身影,李由目光闪动。
自己不傻,自然不会以为这位帝国的公子哥,现在出手相救自己,当真是因为他是个好好先生,是个热心肠,在为国保护良才。
并且,章邯先前所说,他们特意挑着铁血盟的家伙,对自己动手的时候,再出手相助,是怕提前动手那些家伙给跑了。
自己又不是三岁小孩,会信这种鬼话?
虽然此举的确是能将那些铁血盟的家伙,更全面的一网打尽,将所有动手人手缉拿。
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样做恐怕是在故意展示给自己看,故意彰显到自己的面前!
因为,此举未尝不是在试着拉拢、笼络人手,来收买人心。
如果他们提前就把那些铁血盟的家伙,给干掉,自己全程不知道。
那自己还如何记得他们的好,如何知道是他们出手,相助的自己?
所以此举,明里暗里的原因,都兼而有之。
毕竟,自己父亲李斯的职位,在那里放着。身为秦国的左丞相,深得始皇陛下信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春秋战国时期,丞相的职权还非常大。甚至是在某些时候,还能极大的限制皇权,在朝堂里面的分量不可小觑。
而自己又是其嫡长子。
所以,现在此举恐怕也是在示好,笼络人心,为将来自己登临大位,培养辅佐、股肱的人脉!
毕竟,在历史上面,虽然这位扶苏公子号称窝囊、愚孝,显得过于仁慈、宽厚到近乎于圣母的地步。
但是,其并不是傻子,只不过是被传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思想所毒害而已。
不过这并不代表其就是一位彻底的庸才。
只是在历史上面,被胡亥有心算无心,假装始皇帝还没死,然后篡改遗诏,将愚忠的自己逼死而已。
很快。
在跟扶苏和章邯一行人分开以后,李由的队伍,启程出发,沿着原路返回三川郡。
一路上,李由坐在马车里面。
车窗的窗帘掀开,倚靠着窗户。
看着窗外的景色在马车的行进过程中,走马灯般不断的向后一一掠去。
回想到这次跟扶苏的交流内容,希望通过自己的“提醒”,能让他多个心眼,从而避免胡亥那家伙将来能登临大位的历史走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