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 第579节

  来得最快,不见得是忠心,还可能是野心与试探。

  帝乙托付之时,曾言及四大诸侯的危害,闻仲第一个呼应,正是因为他也看出来了四大诸侯和大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无法真正的和平共存,此次登基大典,表面上是庆贺新的帝王继位,实则也是一次试探。

  如果大商强,则诸侯蛰伏,如果大商弱,那么昔日成汤如何反的夏桀,今日就能再度上演。

  顾承唇角微微一扬,关心起下一代来:“姬昌的儿子们可曾跟来?”

  闻仲道:“只带了长子伯邑考。”

  “朝阳山对他敞开。”

  “是。”

第十一章 我爱学习

  驿站。

  伯邑考长身玉立,平静等待。

  姬姓,名考,“伯”是其排行,“邑”是表明其世子身份,故有此名。

  他未满十岁,已是丰神如玉,俊朗非凡,小小年纪跟在姬昌身边耳濡目染,绝非等闲。

  如若按照原本的命运轨迹发展,这位世子在姬昌被纣王囚禁时,治理西岐,井井有条,后入朝歌进贡,被妲己看中,面对妲己的美色诱惑,宁死不屈,当着纣王之面掷琴明志,被剁成肉酱,做成肉饼,交由姬昌吃下,姬昌明知是儿子的肉,却装着不知情的模样,吃了三个,使纣王放松了警惕,才逃回了西岐。

  当然此时不比日后救父,首入大商都城,伯邑考是抱着游玩见识的态度来的。

  他可是第一次出远门,就来到了天下最大的城市,自然有许多新奇。

  “发什么呆呢?”

  正在欣赏街边来来往往的马车,肩膀处突然传来一股力道,伯邑考猝不及防,往前一步,险些摔倒。

  一只手掌闪电般抓住胳膊,将他带了回来,伯邑考转身,就见比自己还小些,却长得健壮英武的姜文焕正笑嘻嘻地站在身后。

  姜文焕是东伯侯姜桓楚的次子,继承了父亲英伟相貌的同时,更是力大无穷,武力超群。

  姜桓楚与姬昌的关系不远不近,至少表面上没有太多往来,但下一代孩子在一起玩玩总是无妨。

  “走,带你去个好地方!”

  此时姜文焕就拉住伯邑考的胳膊,直接带着他往城外而去。

  “这是朝阳山的方向?”伯邑考很快就发现了姜文焕的目的地,诧异地问道:“我们去哪里做什么?”

  朝阳山在沬邑附近并不算什么著名的地方,数年前帝乙曾欲在此山修建一座采暖行宫,后来作罢。

  因为如今大商的国库实在不够充盈,连年与东夷犬戎开战,这耗费的都是钱财,如若再大肆修建行宫,那必然要闹得民不聊生,国家动荡。

  既然行宫未建,此处就接近荒山了,来这里做什么?

  “等会你就知道了。”

  姜文焕神神秘秘的,步伐却慢了下来,左右巡视着,似乎在寻找什么。

  果不其然,前面出现了护卫巡逻的身影,姜文焕提前一步拉住伯邑考,躲避到一旁。

  “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伯邑考的目光凝重起来,心跳开始加速。

  “姐姐告诉我,这里是传授文武之道的地方!”

  姜文焕低声道:“沬邑内的贵族子弟都在其中学习。”

  伯邑考恍然,佩服道:“太子殿下好心胸!”

  这个年代,没有春秋左传,更无四书五经,最大的学问,基本都与卜卦有关,且都是人族三位圣皇留下。

  伏羲氏创造先天易,即是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连山易,即是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归藏易,即是归藏八卦。

  如后世所言的《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都不是黄帝和神农所著,而是代代口耳相传,再由后人归纳总结所成。

  所以姬昌能根据三位圣皇留下的八卦,悉心钻研,将其规范条理化,确实是圣人之资。

  这些知识的流传,局限在一小部分人,讲白了就是敝帚自珍。

  能开办军舍学堂,传授知识,这已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伯邑考如今的心思还很纯粹,自然相当佩服这样的行为。

  当然,他也不信太子真会将高深的知识传授出去,直到姜文焕带着他绕过层层守卫,接近军舍,一阵又一阵的琅琅读书声传来,伯邑考听了,才猛然动容,更是很快沉浸进去。

  姜文焕则对儒家之道没有兴趣,两眼滴溜溜地转动着,很快绽放出光芒,瞄准练武场上一道道飒爽英姿。

  那是黄飞燕及她麾下的侍女,正在以兵家之道操练。

  这不是特权,大汉皇朝时期,顾承任用女官是遭到一定抵触的,而商朝时期却没有男尊女卑的概念。

  男人社会地位比女人高,那是因为他们承担的劳动多,责任大,相反如果女人有本事有能力,男人也只会敬重,绝不会加以干涉打压。

  女武神妇好就是例子,她是商高宗武丁的妻子,商朝的国力以武丁时代最盛,通过一连串战争将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统帅居然就是他的皇后。

  皇后带兵打仗,这在后世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却不算什么,妇好对外东征西讨,对内镇压奴隶反抗,立下无数战功,还是最重要的祭司,有自己单独的封地,被后人尊称为“母辛”。

  黄飞燕就以其为榜样,自从学了兵家之道,辛苦操练,行军布阵,无一日懈怠。

  此刻她麾下的侍女数目已然过五百,俨然成军,战意合一,结成军阵,众人一心,倘若东夷大祭司再来,绝对没法轻而易举地将她们拿下。

  姜文焕见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过又有顾忌。

  因为他听姐姐姜氏,黄飞燕十之八九是要成为太子侧妃。

  姜氏倒没什么妒忌,反倒十分欣然,毕竟太子至今就她一位妻子,连妾室都没有,哪怕是因为七年昏迷,但也太少了,肯定要有妃子,黄飞燕性格直爽,总比其他要强。

  要知文王有四乳,二十四妃,生九十九子,也就是姬昌有二十四位妃子,东伯侯姜桓楚虽然少些,数目也过十,相比起来,即将登基的陛下实在太清心寡欲了。

  实际上历史上纣王的妃子数目也不多,哪怕封神演义中算上三个妖精,也才六位,却还被冠以沉湎女色的淫乱之名,只能说看质不看量?

  言归正传,太子与姜氏恩爱情深,姜文焕对于姐夫也是极有好感,可黄飞燕实在是他见过年龄最接近的对手,技痒难耐,颇有些两难。

  “谁?”

  不过他战意昂然,目光凝如实质,相隔数百丈,已经被黄飞燕敏锐地察觉到,长枪一指,风驰电掣,往两人藏身的树丛中刺来。

  “来得好!”

  姜文焕再无迟疑,迎了上去,两者的交锋立刻引来守卫,呼啦一下将剩下的伯邑考围住。

  这位西伯侯的长子,这才从儒家圣人之道的教导中如梦初醒,面对众卫士的逼视,鬼使神差地答道:“且慢且慢,我们是来学习的……”

第十二章 纣王登基

  “谢殿下开恩!”

  姜桓楚和姬昌躬身,退出殿外,互视一眼,气氛沉凝,眼中都有一丝不安。

  姜文焕和伯邑考偷入朝阳军舍的事情,可小可大。

  往小了说,这就是孩子好奇心起的一次胡闹,没有恶意,也没有闯出什么大祸,小小惩戒便可;

  往大了说,则是四大诸侯对于大商的试探,毕竟那朝阳山军舍收入的都是大商贵族的子弟,显然是要加以培养,被两大诸侯之子撞破,不仅尴尬,更容易暴露出秘密。

  毕竟东西两侯不仅势力是四大诸侯排在前列的两位,还是两大屏障,助大商抵挡东夷和犬戎的侵扰。

  姜桓楚和姬昌之间从未有书信往来,授人以柄,但彼此极有默契,每每派兵协助,都是另有图谋,让大商和东夷犬戎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不光是他们,另外两大诸侯不也如此?

  这就是心中有鬼,一听出事,更易多想。

  姜桓楚本以为要将那个混小子捞出来,必然要颇多周折,连即将贵为皇后的女儿姜氏,都不见得管用。

  不料见到太子后,却是和颜悦色,虽然口头训斥了几句,但不仅没有趁机发难,反倒让姜文焕和伯邑考入学,一同学习文武之道。

  是因为她的女儿真的靠七年患难见真情,打动了太子,还是别有所图?

  这点疑惑在心中不断翻腾,表面上姜桓楚和姬昌还得感恩戴德。

  等回到驿馆,姜桓楚发现自己的儿子姜文焕,正兴奋地左右踱步。

  “父亲,今日我与黄氏姐姐过了招,真是大开眼界,殿下所传的练兵之法,实在是高明至极!”

  他一见到姜桓楚,就如竹筒倒豆子般,将今天的遭遇详详细细地讲了出来,其中着重描述的,正是黄飞燕学习兵家的练兵之法。

  他身为东伯侯世子,自然是心系姜氏的,一看到好东西,第一时间就想要分享,让姜氏麾下的兵力得以提升。

  姜桓楚细细听完,却没有喜色,反倒问道:“你怎么知道朝阳山军舍的?”

  姜文焕笑道:“是姐姐告诉我的。”

  姜桓楚眉头微皱:“蔷儿……”

  以亲属关系来看,他和姬昌两位都是皇亲国戚。

  姜桓楚是姜氏之父,也就是国丈,姬昌干脆是表兄,但那又如何?

  所谓联姻,只是一条纽带。

  别说嫁个女儿,就算是把所有女儿都嫁过去,所有儿子娶的都是对方的人,真要开战打起来,也不会有半分手软。

  家国分明,后世的秦楚,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么……

  同样的,出嫁为夫,女子嫁人后,也不免胳膊肘往外拐,虽然姜桓楚了解女儿贤淑善良,不会害自己的家人,但如果这是一个圈套,他女儿也蒙在鼓里,那就危险了。

  即将登基的商帝性情莫测,平和淡然,不似多年以前的烈性,可越是如此,越要防备大商师出有名,对诸侯开刀,这偷学兵法,就是大忌。

  所以在听完兵法的讲述后,姜桓楚道:“焕儿,你好好跟随太子殿下学本领,至于推广兵法操练一事,为父会稳妥考虑的。”

  姜文焕一怔,没想到这么好的机会,父亲居然不采纳,但姜桓楚已经接着道:“殿下开恩,已经准许你入军舍学习,好好学,莫丢了我姜氏的颜面。”

  姜文焕又高兴起来,连连点头:“谨遵父亲教诲,孩儿一定好好学本领,报效家国!”

  人都有攀比之心,四大诸侯中,唯独他和伯邑考得入军舍,将来学得一身本领,自然能拉开东西和南北的差距,这等大好事被他摊上了,岂能不开心?

  目送儿子兴高采烈离去的背影,姜桓楚露出沉思。

  那些忌惮,倒是不必现在告诉姜文焕,白白招惹是非,因为也可能是他想多了。

  毕竟女儿即将贵为皇后,七年不离不弃的服侍,真得了太子的心,爱屋及乌也是说不定。

  只希望新帝登基后,一切如旧吧!

  ……

  ……

  自帝乙驾崩治丧,再到新皇即位大典,天下诸侯共聚,可谓盛事。

  顾承登基为帝,祭名改为帝辛,天下公称纣。

  这个纣正是“受德”的谐音,是口音相近发生的转化,而顾承并没有加以改变。

  后世很多人认为,纣王是周朝为了抹黑商朝最后一代帝王的谥号,按《说文解字》援引谥法的解释,残忍捐义曰纣,通俗点说,纣就是凶恶的坏蛋。

  这是侮辱性的称呼,周朝人称为商纣王,后世人亦称之,可谓从名字上就黑了个狠的。

  但实际上,这仅仅是一种历史臆测。

首节上一节579/6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