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镇山河 第204节

  邵大侠摆摆手:“柳大人,咱们是自家人。你怎么跟我打起了官腔?你就说,想不想做吏部的天官?”

  柳虞尴尬的一笑:“做官的,谁不盼着升官呢?”

  邵大侠道:“好!有你这句话就齐了!我问你,你是不是管着吏部考功司?”

  柳虞点点头:“是啊。”

  邵大侠道:“此次京察,山西籍的官员共有三十五位。你只须悄悄跟考功司郎中打个招呼,把这三十五个山西官儿全取成‘卓异’,剩下的事儿,您就不用管了。只等着杨博丢官就成!杨博丢了官,按照惯例,应该是你这个侍郎升上去。到时候,我还会找内阁的人,替你在皇上面前美言。”

  柳虞亦是官场里的老油条。他立马反应过来:“你是说,让杨博惹上京察舞弊的嫌疑?”

  邵大侠笑道:“正是如此!当初高阁老是因为恩科贡生籍贯的事儿,被迫请的辞。这一回,咱们就学徐阶,在籍贯上做做文章,逼杨博请辞!”

  柳虞道:“好计策!到时候啊,我再给那些御史言官们‘下等’、‘劣等’。呵,用不着咱们出手。御史言官们就能逼的杨博请辞!”

  邵大侠道:“等柳侍郎高升了吏部尚书。别忘了赏我杯酒喝啊!”

  柳虞闻言,仿佛看到自己坐到了吏部大堂上,掌了吏部大印。。。

  

第421章 骂神与詹三本(感谢书友技安、我心懂、北顾的支持)

  

  人是会膨胀的。天要其灭亡,必使其疯狂。

  邵大侠把官场当成了他的江湖。他自认为现在京城之中,有他无数的盟友。又有高拱和孟冲这两位大人物做他的后台。在官场里,没有什么事儿是他办不成的。

  邵大侠忽略了一件事。他本事再大,也不过是一介布衣。高拱和孟冲内心深处从未将他视作真正意义上的盟友。他们只不过把他当成了一个尿壶。尿急的时候,拿出来用。等到泚完了尿,尿壶没用了,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将他塞进床底。

  飘飘然的邵大侠已经快忘了自己姓什么。他竟然把主意打倒了杨博身上。

  官场猛人杨博老尚书何许人也?

  嘉靖八年,杨博中进士。随首辅翟鸾巡边,偶遇一群明火执仗的马匪。杨博孤身一人呵退数百马匪,保得首辅周全。

  此后,他先后得到了张瓒、毛伯温两位兵部尚书的赏识。整整在边镇刀兵险地做了十七年的地方官。

  嘉靖二十五年,他巡抚甘肃。兴屯田、修水渠、筑屯堡,使百姓安居乐业,境内肃然。

  后任兵部左侍郎,经略蓟州、保定军务。两次击退蒙古首领把都儿和打来孙的进攻,累官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嘉靖三十五年,受命总督宣府、大同军务,造偏箱、修守备,屡受嘉奖。后调蓟辽总督。

  隆庆元年,回京任吏部尚书。

  杨博为官四十多年,其中近三十年都在北方边镇喝凉风,砍鞑靼人的脑袋。这么一个生死场里进出过无数回、油锅里滚过无数回的猛人,是邵大侠一个地痞出身的官场掮客动得了的么?

  京察开始了。吏部事情太多,杨博这个尚书分身无数。于是乎,他将京察的事交待给了自己的副手柳虞去办。

  柳虞心中暗喜:杨老头,我取代你的日子不远了!

  杨博却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

  这日,贺六来到了吏部大堂,找到了杨博。有一名地方官犯了钦案,锦衣卫又是专办钦案的。贺六此来,是为了调阅那官员在吏部的档案。

  公事办完,贺六毕恭毕敬的朝着杨博作了个揖:“杨老尚书,告辞了。”

  杨博笑道:“慢走,不送。”

  贺六刚转身,便扭过头来:“杨老尚书,有件事我要提醒你。”

  杨博问:“何事?”

  贺六给杨博使了个眼色。杨博会意,命吏部大堂内的属官全都退到大堂外。

  贺六压低声音道:“杨老尚书,我听说贵部的柳侍郎,最近跟邵大侠走得很近。”

  杨博笑了笑:“我听说过这个邵大侠。不过一官场掮客、跳梁小丑尔。仗着有皇上御赐的‘千古义商’御笔,屡屡干预官场中事。呵,小丑始终是小丑。他那样的人,我杨博为官四十年,见得太多了!这种人就像是蚂蚱,蹦跶一秋就会嗝屁着凉的。”

  贺六道:“我担心,他会跟柳虞联手,对杨老尚书不利。”

  杨博问:“怎么,你听到了什么消息?”

  贺六道:“嗯,消息是听到了一些。只不过没有实证,只算是捕风捉影。”

  杨博不以为意:“他要和柳虞联手对付我么?不会的。即便不知天高地厚的邵大侠有这个胆量,柳虞也没这个胆量!”

  贺六道:“杨老尚书还是要小心。须知,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杨博微笑着说道:“老六,我知道你是好意提醒。放心,我杨博一生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别看我是个文官,可我亲手砍下过的胡虏脑袋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有些人要想整我,我奉陪到底!”

  一个多月后,京察终于落下了帷幕。柳虞指使吏部考功司,将三十五名山西籍的官员全部取了“卓异”。与之相反,京城里唯恐天下不乱,特别能挑事儿的十几个都察院御史、六科廊言官,却都成了“下等”甚至“劣等”。

  城南,一个叫欧阳一敬的正七品六科廊言官坐不住了。在京察之中,他得了个“下等”的考语。

  在天上掉下个花盆就能砸死一片官员的京城,欧阳一敬这样的七品言官只算是芝麻绿豆一样的小官儿。

  可六科廊的那些同僚们,却给七品小官欧阳一敬起了个外号:“骂神”。

  骂神骂人的履历,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

  嘉靖年间。七品言官欧阳一敬弹劾太常少卿晋应槐,晋应槐罢官。

  接着,他弹劾礼部尚书董份,董份罢官。

  而后,他弹劾广西总兵恭顺侯吴继爵,吴继爵罢官。事出巧合,也正是因为吴继爵罢官,俞大猷才能接任广西总兵一职。

  数月后,他弹劾陕西总督陈其学、巡抚戴才,陈其学、戴才罢官。

  除了弹劾文官,他还数次去捋武官们的虎须。倒在骂神欧阳一敬劾章下的,还有山西总兵董一奎、浙江总兵刘显。

  参文官,劾武官,这都不算啥。欧阳一敬甚至敢对世袭勋贵们下口。他还参过靖难名将张玉的玄孙,英国公张溶。

  骂人是讲究天分的。在皇帝跟前骂人,更是如此。要说骂人,骂神欧阳一敬可谓是集古今之大成者!他的弹劾折子,往往不带一个脏字儿,却把被劾者的祖宗八代问候个遍。且字字都能触动到皇帝的内心深处。

  就是这样一位“骂神”,京察得了个“下等”的考语。仅仅比“劣等”强那么一点点。

  坐在家里那张破椅子上,欧阳一敬越想越气:“老子做了快十年的正七品。你们吏部不给我升官而也就罢了!京察还要给老子差评!等着吧!总有一天,老子要上折子,把你们吏部骂个狗血淋头!”

  就在此时,欧阳一敬家里来了一位客人:骂神的好友,都察院六品御史詹仰庇。

  骂神的朋友,自然也不是普通人。詹仰庇的外号,叫“詹三本”。此人上折子弹劾人有个习惯:寻常言官参人都是上一个折子,等皇上的批复。他却一定要连上三折,故曰“三本”。

  骂神兄和三本兄都是小官儿,既高攀不上高拱,也高攀不上张居正。这两人是实打实的无党之人。且这两人,还都是清官,以清流自诩。从未去过邵大侠的归醉楼凑热闹,跟邵大侠也扯不上关系。

  这两个人,马上就会帮邵大侠、高拱、柳虞的大忙。

  

第422章 倚老卖老的杨博(今日两更,明日恢复五更)

  

  欧阳一敬给詹仰庇沏了茶。

  瞻仰庇长叹一声:“唉!欧阳兄,我听说,此次京察你得了个‘下等’?”

  欧阳一敬怒道:“没错!我欧阳一敬是言官。言官的本职就是参人!这些年,我参倒的贪官污吏有多少?难道这还不算恪尽职守么?不给卓异也就罢了!反而给个‘下等’,吏部是不是有人借着京察,替我以前参劾过的贪官们报私仇?”

  詹仰庇叹了一声:“此次京察定然有鬼!我亦得了个‘下等’。不过我说京察有鬼,不是因为我的查核考语不好。欧阳兄,你知不知道,山西籍的三十多名官员,全部得了‘卓异’。”

  欧阳一敬来了兴趣:“山西籍官员全是‘卓异’?这倒是件怪事。”

  詹仰庇神秘兮兮的问欧阳一敬:“欧阳兄难道忘了,吏部的天官杨博是哪里人?”

  欧阳一敬眼前一亮:“杨博是山西蒲州人啊!我平日里敬重杨博是老臣,在边镇立过无数的功勋!没想到啊没想到,闹了半天,杨博也是个徇私舞弊,任人唯亲之徒!我这就上折子参他!”

  詹仰庇似乎有些担心,他劝阻道:“欧阳兄,吏部乃六部之首。参劾吏部尚书,是否应该谨慎一些呢?”

  欧阳一敬道:“六科廊言官可风闻言事,不须什么实证。这是太祖爷给六科廊言官的权力!三十多名山西籍官员全部取了‘卓异’,这里面要是没有徇私舞弊之事才是见了鬼!”

  欧阳一敬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火,这下可算是找到发泄的对象了。他送走詹仰庇后,花了一夜时间,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万言参劾折。其用词之精妙,骂人水准之高,实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骂神出马,一个顶俩!这道《吏部尚书杨博徇私舞弊疏》递上去,立马朝野哗然!

  朝中的清流言官们,都站到了欧阳一敬一方。痛骂杨博。大有用吐沫淹死杨博的架势。

  永寿宫大殿。

  大殿内,站着内阁的六位阁员、吏部尚书杨博、锦衣卫北镇抚使贺六。

  隆庆帝开口道:“群臣激愤,说杨爱卿你在京察之中任人唯亲。点了三十五名山西籍官员‘卓异’。杨爱卿,你作何解释?”

  杨博宦海沉浮四十多年,踩过的屎比年轻人脚上沾过的土都多。他自然清楚,三十五名山西籍官员被点“卓异”,一定是有人动了手脚。联想到一月之前,贺六提醒他的话。他已经猜到,幕后主使者应该是自己的副手柳虞。

  杨博现在如果在隆庆帝面前辩解:“此事我不知道,与我无关”,隆庆帝才不会信!清流言官们更不会信。

  老杨博不愧是久经风浪的猛人。他竟然这样回答隆庆帝:“启禀皇上。点那三十五名山西籍官员‘卓异’,的确是臣的意思!因为他们本来就官声极好啊!有人骂我任人唯亲。真是笑话。不任人唯亲,难道任人为疏不成?这三十五个山西籍官员,与臣都是同乡,熟识的很。臣了结他们的为人,知道他们堪大任,所以才会命考功司点他们卓异。”

  一旁的高拱震惊了!他本来是想看杨博百口莫辩的窘相。哪曾想,杨博不但不辩解,反而一口将此事揽了下来!

  贺六在一旁亦是一惊,片刻后,他倒佩服起杨博的手段来。既然辩解无用,那干脆将此事揽到自己身上就是!

  隆庆帝闻言,竟一时语塞:“这。。。杨博,你要知道,你这样做会给朝中的清流言官以攻击你的口实。”

  杨博竟然殿前失仪,“扑哧”一声乐了:“呵,启禀皇上。臣自嘉靖八年随翟老首辅巡边,半生戎马,以文官之身带兵凡四十年。屡破北方胡虏。臣自问无愧于朝廷,亦无愧于心!胡虏的马刀、弓箭臣都不怕,清流言官们的攻击又算得了什么?他们愿意骂,就让他们骂吧!臣是为国选材,何必看那些言官们的脸色?只有妇人做事,才会听旁人的闲言碎语!”

  贺六在心中赞了一声:有种!杨老尚书实在是有种!

  高拱却像是吃了一只苍蝇。本来骂神兄和三本兄自动跳出来,领着言官们参劾杨博,高拱兴奋异常。可杨博竟然倚老卖老,直接承认了子虚乌有的事儿!大有死猪不怕开水烫之势。

  杨博的确是在倚老卖老:老子带了几十年兵,砍了几十年的鞑靼人。现在皇上您要是因为清流言官的几句痛骂,就卸磨杀驴,让我卷铺盖卷滚回老家,那您就是个在乎闲言碎语的妇人!

  永寿宫大殿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隆庆帝没有想到,杨博竟然主动承认了任人唯亲的事,且没有半分后悔的意思。他心中暗想:朕该怎么办?罢免杨博么?杨博是清官,更是能臣。为大明守卫了几十年的边塞。文官最不爱去任职的地方就是九边。这几十年,杨博屡次有入朝做京官的机会,都一一谢绝,继续留守边镇,为朝廷看家护院。这样一个老资格的大忠臣,世间难寻。朕绝对不能惩治他。惩治他,会寒了王崇古、覃纶那一批边镇带兵文官们的心!

  隆庆帝打定了主意,开口道:“杨爱卿所言有理。不过,朕还是要做一件事,堵住朝中清流言官们的嘴。贺六,你带着锦衣卫的人,彻查这三十五名山西籍官员。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不法情事。若他们都是清白的,正能说明杨爱卿有古大臣荐贤的遗风,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贺六连忙叩首:“臣遵旨!”

  清查三十五名山西籍官员的事情落到贺六身上,贺六自然是偏向杨博的。

  一番查访,贺六发现,这三十五个山西官儿,虽然有收受陋规银子、好色养戏子之类的小瑕疵,可却算不上什么大奸、大贪、大恶之人。也没有做过什么贪污纳贿的出格事儿。

  于是乎,贺六给隆庆帝上了折子:“查,三十五名山西籍官员,官声、操守俱佳。”

  有了锦衣卫下的定论,骂神欧阳一敬和詹三本也不好再说什么。

  隆庆二年冬的这场京察风波,终于告一段落。

  这件事,让贺六下定了决心:一定要除掉邵大侠!

  邵大侠以草民之身,化身官场搅屎棍。先是用黑心棉衣害死了几十名蓟州镇的兵士,这一回又差点让堂堂吏部尚书丢官罢职。这是实打实的扰乱朝纲。

  而锦衣卫四大杀誓言当中,第三条便是“扰乱朝纲者,杀!”。

  

第423章 密裁

  

  贺府书房。

  贺六、老胡、冯保正在商量如何惩治邵大侠。

  贺六开口道:“义弟,东厂和锦衣卫都有为朝廷除去扰乱朝纲者的职责。你们东厂的耳目应该已经收到风声了吧。此次杨博老部堂惹上了京察舞弊的嫌疑,其幕后主使就是邵大侠。邵大侠是实打实的扰乱朝纲。这样的人,绝对不能留。”

  冯保道:“是啊六哥。邵大侠这个官场掮客敢对杨老部堂下手,过些日子,他便敢对张阁老下手。查办他这样的人,是东厂和锦衣卫的职责所在。问题是,我们以什么样的罪名办他?”

  贺六道:“现在难就难在,他利用归醉楼、访雅斋,在京城之中编织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他这只织网的蜘蛛,就站在这张网的正中央!如果动他,免不了要牵扯到这张网上数以百计的官员。这些官员之中,有高党中人,有张党中人,甚至有李贵妃举荐的人。一旦咱们抓了邵大侠,他一定会胡乱攀扯。把那几百名官员推到前台,做他的挡箭牌。”

首节上一节204/4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