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眼熟的笔迹(二更)
贺六迈步走到何平面前,板着脸问道:“何管家,是你布下密室杀人的迷局,杀了你家老爷与老夫人?”
何平战战兢兢的答道:“没,没有!六爷可不要凭空冤枉好人。”
韩五道:“六哥,休要跟他废话。我一进门就注意到了,他手上戴着偌大的一枚金戒指。如果我没猜错,他这枚戒指上必定藏有毒针!你一验戒指便知凶手是不是他!”
何平猛然抬起手,似乎是想撸下戒指,扔向卧室外。贺六眼疾手快,抓住了何平的手腕。
贺六抢下何平的戒指,仔细观瞧。这枚硕大的金戒指上,果然别有洞天!戒指内侧有一个小小的机关。按动机关,便能弹出两枚毒针。连按两下,这戒指上整整齐齐的弹出了总共四枚毒针!
凶手,果然是管家何平!
贺六将戒指递给赵慈,道:“你验一验,这戒指暗藏的四枚针上是不是沾了竹节青蛇毒?”
赵慈用银针一试,答道:“六哥,错不了,戒指上的四枚针都沾了竹节青蛇的毒!”
贺六搬了把椅子,放到何平面前,而后坐下。他道:“何平,你给锦衣卫的南镇抚使做了多年的管家,应该听说过锦衣卫种种骇人的大刑吧?用不用我把这些大刑给你轮番上一遍?”
何平瘫倒在地。他心中清楚,贺六已经拿到了他杀死何二、老夫人的实证。狡辩只会让皮肉受苦。
何平道:“六爷。我承认,老爷和老夫人是我杀的。只求你给我一个痛快的死法。”
贺六点点头:“从实招来,我定会赏你一个痛快的死法。如若不然,呵,我让你尝尝凌迟处死的滋味儿!”
何平无奈,只得招供。
何平自小被买入何府做下人。一晃二十年过去,他已然三十多岁,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
何二托人给何平说了一门亲。那女人是城南一个裱糊匠家的闺女,名叫秋草。
秋草与何平见了几次面,二人倒也是情投意合。
何平办亲事之前,领着秋草来拜谢老爷何二。哪曾想,何二竟看上了秋草。
管家怎么能和自己的老爷抢女人?
何平的婚事是办不成了!何二命人用一顶小轿将秋草接入了府,做了他的第七房小妾。
何平怀恨在心,却是敢怒不敢言。就这样,一年多过去了。每次何二到秋草的卧房睡觉,何平的心都如刀绞一般。因为秋草是他的心上人!
人世间哪个男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心上人跟别人睡觉?
日子久了,他对老爷何二生出了万分的恨意。
三天前,他在府里当完了差,回到自己的卧室就寝。卧室的茶桌上,出现了一个信封,一个锦盒。
打开锦盒,锦盒里有一卷钓线,一枚戒指。
至于那封信,则是教他密室杀人的巧妙法子。
何平找到了秋草。约定按照信上所教,谋杀何二母子后私奔,远走高飞。
寿宴开始时,何平先在何二给老夫人敬的那杯茶里下了蒙汗药。母子二人各喝了半杯茶,都中了蒙汗药。
何二搀着老夫人回到卧房,二人药劲发作,昏睡不醒。秋草来到卧房中,从何二身上拿了钥匙,到卧室外锁上了门。而后又用信上所写飞线传匙的法子,将钥匙移回何二的袍袖里。
再后来,何平和贺六等人冲入了卧室。何平佯装去摸何二母子的颈脉,用戒指上的毒针,在众目睽睽之下,偷偷刺了二人的脖颈。
何二母子中了竹节青蛇毒,立时殒命。
何平招了供。贺六问道:“你为何不让秋草下手,杀掉何二和老夫人?”
何平道:“一来,女人胆子小。秋草没有杀人的胆量。二来,我恨老爷!我一定要亲手杀了他才能解心头之恨!”
贺六问:“你说有人给你送了那封信和带着毒针的戒指。你可知道送信的是什么人?”
何平摇头:“不知道。”
贺六问:“信在何处?”
何平道:“被我藏在了我的卧房里。”
贺六命几个力士跟着何平,去他的卧房找这封信。
韩五问贺六:“六哥,你说写信教唆管家何平弑主的那个人,会不会亦是杀害老四、老七的凶手?”
贺六道:“八九不离十,应该就是他。”
不多时,几名力士拿着一个信封,押着何平回到了卧室之中。
贺六仔细查验了信封,又看了那封信。信中果然写的是密室杀人的法子。
赵慈问道:“六哥,这封信可有什么古怪的地方?”
贺六道:“信封是羊皮纸。边镇军中,递送给兵部的塘报,最爱用这种羊皮纸信封。因为羊皮纸信封不怕雨水。至于这封信嘛,笔迹遒劲有力,倒像是带兵的武官所写。怪了,我怎么看这笔迹有些眼熟呢?一时想不起来是谁的笔迹了。”
韩五道:“六哥,二哥跟何老夫人已经死了。横竖行凶的人已经抓住了,总不能让他们的尸体在卧房里发臭。我看先收敛了他们吧。”
贺六闻言,让手下收敛了何二、何老夫人的尸体。而后他拿着这封信,带着人撤回了北镇抚司。
贺六想了一晚上在哪里见过信上的这种笔迹,却还是没想起来。
清晨,一夜未睡的他伸了个懒腰,想到街上走走,醒醒神。锦衣卫南镇抚使被人谋杀,这是大事。一会儿,他要去永寿宫向隆庆帝禀报这件事。
刚走到衙门口,他便见到几个六七岁的小娃娃边跑边唱着童谣:“恶人除尽,蛇灵归位。六十年后,再现真身!”
贺六眉头一皱:“蛇灵归位?难道是凶手要收手了?”
第446章 就差打起来了(三更)
永寿宫大殿内。
贺六将何二被杀的事,禀告给了隆庆帝。
隆庆帝皱起了眉头:“半个月内,锦衣卫里一个南镇抚使,两个千户被人谋害?大明开国两百年,可曾有过这样的先例?凶手却依旧逍遥法外!哦,那个管家何平并不算是罪魁祸首。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写那封信挑唆他杀何二的人!”
贺六道:“皇上圣明!臣定会找出真凶。”
隆庆帝道:“朕再给你半个月的时间。半个月内,若你找不出真凶。或者又有锦衣卫的人被什么蛇灵谋害,朕希望你上折子请辞!”
贺六道:“臣遵旨。”
隆庆帝道:“锦衣卫如今一共两个镇抚使,四个千户。现在死了一个南镇抚使,两个千户。另外两个千户呢?一个在广西,一个在甘肃。朕看,就将崔广志和李伯风调回京城吧!”
贺六心中泛起了嘀咕:何二、陆四、徐七被杀,获益最大者果然成了朱希孝!当初,我将朱希孝的左右手崔广志、李伯风调离京城,可谓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现在倒好,皇上一道口谕,二人即将回京!朱希孝得了这两个帮手,难免又要蠢蠢欲动。难道说,蛇灵案果真与朱希孝有关?
隆庆帝又道:“对了。何二、陆四、徐七的职位,总要有人补上。你有什么人选没有?”
隆庆帝询问贺六的意见,说明他还是信任贺六的。
贺六思索片刻后答道:“启禀皇上。臣以为,韩五精明干练,又在南镇抚司效力多年。他有能力担任南镇抚使一职。李十一、赵十二则可接任千户职位。”
隆庆帝想了想,道:“贺六。朕一向是器重你的。锦衣卫中,一个南镇抚使、两个千户职位的调动,干系何其重大?朕不问左都督朱希孝的意见,也不问指挥使刘守有的意见。独问询与你。足见朕待你与他人不同!”
贺六闻言,连忙叩首:“臣谢皇上信任!”
隆庆帝道:“朕这就下旨。升韩五为南镇抚使。李十一、赵十二为千户。”
这时候,冯保走进了大殿:“启禀皇上,李春芳、陈以勤、高拱、郭朴、张居正、赵贞吉、杨博、殷士儋、王崇古已在殿外候旨。”
隆庆帝道:“宣他们进来。”
贺六道:“皇上,臣告退。”
隆庆帝却摆摆手:“不急!他们是来朕跟前吵架的。你也听听。”
这些时日,内阁六阁员已为兵制之争的事,在西苑值房吵得不可开交!
众臣进到永寿宫大殿。
隆庆帝道:“募兵制与卫所军制的事情,你们已经吵了快一个月了!说说吧,吵出什么结果了?”
众人皆沉默不言。
隆庆帝道:“王崇古,你是最先提出废除卫所军制,改行募兵制的。你先说!”
王崇古道:“启禀皇上。大明开国,奉行卫所军制。在开国的前一百年,的确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可时过境迁。如今的卫所军,战力孱弱不堪,空耗军饷!嘉靖朝倭寇肆虐东南就是最好的例子!福建、浙江、南直隶的卫所军,在兵部军制清册上共有三十万之众!可实际上呢?不足十万余人!且多为老弱残兵!见到倭寇就只有跑的份儿!最后,东南倭患是靠一万戚家军、一万俞家军平定的!这不正说明募兵制强于卫所军制么?”
郭朴道:“王总督,敢问,什么叫戚家军?什么叫俞家军?募兵制,说白了不就是为带兵的将领招募私军么?军队是朝廷的,怎么就在军名之前冠以姓氏了呢?这样的军队,战力越高,越是朝廷的隐患!王总督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定然是遍阅史书的!难道你不知道唐朝时候的藩镇割据?”
高拱帮腔道:“郭阁老所言极是!大唐本来实行的是府兵制。府兵制其实就是卫所军制。到了安史之乱时,各地藩镇纷纷招募私兵。私兵只听命于领兵将领,不听大唐朝廷的差遣。最终导致了大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各地节度使为了争抢地盘,今日你打我,明日我打你,后日咱俩联手去打他!天下兵祸不断,百姓流离失所!”
郭朴跟高拱一唱一和:“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有唐朝藩镇割据的前车之鉴在,我大明断断不可废卫所军制,行募兵制!”
张居正听不下去了。他反驳郭朴道:“郭阁老此言差矣!大唐藩镇割据的祸根不在于募兵制!而在于节度使既管兵,又管民!手里有刀,又有钱!自古无钱不聚兵!戚家军、俞家军的军饷来自朝廷。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戚继光、俞大猷有二心,朝廷只需要掐断他们的兵饷,他们断然成不了什么事的!”
高拱道:“张阁老提到钱,臣正要启奏皇上。有御史上禀,蓟、辽两镇实际兵员不过八万人。戚继光却愣是向兵部要二十万人的兵饷!”
王崇古替戚继光解释:“高阁老,你又不是不知道,咱大明的兵饷,还是洪武年间的定额!大明都开国两百年了,制刀枪、制战袍、兵笠、盔甲,还有平日里的粮草供应,哪一样没涨价?戚继光跟兵部要二十万人的兵饷,全部都花在了实有的八万人身上!没有一两银子落入他个人的荷包!”
高拱道:“呵!前日王总督不还上折子,说卫所军领着二百九十万人的军饷,却只有一百五十万人的员额么?那我是不是可以替卫所军辩解,他们领空饷也是有理的呢?”
张居正在一旁道:“不一样!卫所军将领吃空饷,说白了就是贪腐!银子全被他们用在吃花酒、赏妓女、养鹰耍狗这些下三滥的事上了!戚继光领空饷,却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力!”
贺六冷眼旁观,心说:募兵派和卫所制派简直就是水火不容。若不是皇上在这儿,这两拨人说不定早就撸起袍袖开打了。
终于,高拱亮出了刀子:“启禀皇上。虽说卫所军的人数上有些花账。可王总督也说了,两京一十三省,一百五十万的卫所军还是有的。贸然裁撤,恐生大变!毕竟,那不是一百五十万个平头百姓,而是一百五十万个全副刀枪的兵士!”
第447章 凶手现身?(四更)
两派人争锋相对,你来我往。隆庆帝早就听腻了两派的争吵。
他开口询问李春芳:“李爱卿,你是首辅。对于兵制之争这件事,你有何看法?”
李春芳的回答让隆庆帝哭笑不得。
李春芳拱手道:“启禀皇上,臣老迈昏聩。已不能明辨是非。臣请求辞去内阁首辅之职!这是臣的辞呈。”
贺六在一旁暗道:真不知道李春芳是老实人还是老滑头。在这节骨眼上,他为了保持中立,竟然主动提出辞呈!
隆庆帝其实早就对占着茅坑不拉屎,占着高位不办事的李春芳心有不满。他道:“罢了,既然李爱卿去意已决,朕也不会再勉强你。朕准你回乡,颐养天年!”
李春芳是一个没什么野心的人。他以前唯一的念想是,能够杀掉刘大,为女儿报仇。刘大早就死了,他没了念想,自然不会留恋官位。他又不想趟兵制之争这浑水,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提出了辞呈。
李春芳跪倒道:“臣叩谢圣恩!”
王崇古道:“禀皇上,关于募兵制的好处,臣又写了一个万言折,恭请皇上御览。”
隆庆帝命冯保:“去,把王爱卿的折子给朕拿过来,朕要好好看看。”
冯保接过王崇古的折子,不知道怎么的,脚底一打滑,竟然摔了一跤!他手里的奏折不偏不倚,“扑棱”一声飞到了贺六脚下!
贺六连忙捡起奏折,他不经意间瞥了一眼奏折上的笔迹,顿时如五雷轰顶!
他终于想起教唆何平杀人的那封信的笔迹是谁的了!正是眼前的这位总督陕西、甘肃、延安、宁夏四镇兵务的王崇古!
冯保拿过折子,交给了隆庆帝。
隆庆帝道:“兵制之争事关重大。朕要好好的考虑一番。你们先退下吧!”
贺六出了永寿宫,直奔自己家!
前些日子,李成梁派人来贺府下定礼,王崇古作为李成梁的上司兼至交好友,写了一首诗随定礼一起赠予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