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粮?不会的!我们将汉城附近的十几万朝鲜人,都囚禁在了城中。这些朝鲜人,够我们吃上一个月!”
此言一出,大帐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良久之后,贺六一拍桌子,怒斥小早川景隆:“畜生!你们东瀛人全都是畜生!你知道人和畜生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嘛?那就是,畜生饿极了,会吃自己的同类!人则不然!”
小早川景隆针锋相对:“朝鲜人在我们看来,不过是长着两条腿的羊罢了。老虎吃羊有什么奇怪的?”
李如松的眼中,忽然闪过一丝狡黠的目光:“这样吧,既然是和谈,就要商议条件。我们的条件是,倭军让出汉城。朝、倭两国以汉城、江原道为界,划地而治。北面的平安、咸镜、黄海、江原、京畿五道,依旧归朝鲜。南边的忠清、庆尚、全罗三道,归你们东瀛。”
小早川景隆思索一番。他来明军阵营之前,丰臣秀吉的特使给他下了死命令。这场仗不能再打下去了,此次和谈,必须要谈成。
小早川景隆道:“好吧。我们同意你们的请求。但是,你们明国人有句话,叫空口无凭,立字为证。你们必须跟我们交换议和国书,在国书中划定朝鲜、东瀛两国的国界。并且国书上要加盖贵国皇帝的印玺。”
宋应昌想要开口表示反对,贺六却给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噤声。
李如松笑道:“好哇。我们这就请示皇上。不过嘛,在我们皇上的旨意到达之前,双方还是战争状态。我们明天要攻打汉城。这件事是不会变的!”
小早川景隆皱了皱眉头。汉城中的存粮已经见了底。倭奴们现在一天只能吃一个饭团充饥。饿着肚子守城,明显是守不住的。刚才他吓唬李如松等人,十几万朝鲜百姓是他们的军粮。其实,这是他走坟地唱小曲儿,给自己壮胆呢。除了几千九州藩“野人”对着人肉下的去嘴,其他的五六万倭奴,根本不会真去吃什么人。
小早川景隆用商量的口吻说道:“你们一定要我们退出汉城才肯和谈?”
李如松点点头:“这件事没得商量。汉城是朝鲜王都。我们只有替藩属国光复了王都,才能跟你们议和。”
小早川景隆道:“我是丰臣关白任命的和谈全权特使。我代表东瀛,同意你们的要求。从明日开始,我们将分批撤出汉城。”
李如松笑了笑:“分批?得了吧,别糊弄孩子。你们要撤,就要全部一起撤!否则,那就继续打!反正我们不着急。我们的军粮够吃三个月的。三个月后,还可以继续从辽东调运粮草。哦,还有,此次入朝的四万明军,只是我天朝派出的先锋!辽东、蓟州两镇的十几万边军,二十天后就会入朝!近二十万人马要是还不够把你们赶下海,我们的皇上会再调京营、北直隶、山东、河南的卫所军。。。”
李如松肆无忌惮的吹起了牛皮。把小早川景隆吓得咽了口吐沫。
宋应昌见李如松吹牛,他的嘴巴也有些痒。他开口道:“你回去告诉丰臣秀吉。我们大明有两百万卫所军。你们要是不撤出汉城,我们完全可以调集五十万卫所军,跨海一直打到你们的京都去!不是我瞧不起你们的战力。你们用十五万人对阵我们四万,尚且占不到任何便宜,要是我大明倾一国之力与你们交战。。。呵呵,你们被灭国,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儿!”
小早川景隆咬了咬牙:“好吧!我们同意,所有军队,全部撤出汉城!”
李如松道:“只要你们撤出汉城,我立刻请示朝廷,派专使跟你们谈判!”
送走了小早川景隆,李如松立马召集所有将领大帐议事。
他做出了自己的部署:占领汉城后,休整一天,而后集中兵力,向南继续进攻!
万历二十一年,四月十八。倭军撤出汉城。汉城光复。
几日之前,朝鲜王李昖、领议政柳成龙便从平壤启程,来到了李如松的军营之中。朝鲜文武,跟随明军一起,回到了他们的都城!
在景福宫的宫门前,朝鲜王李昖痛哭流涕!他高声大喊:“大明万历大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明军队万岁万岁万万岁!朝鲜人,永远不会忘记大明的恩情!”
第865章 无奈的妥协
朝鲜、华夏两国人民的友谊,的确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一个甲子之后,明亡。朝鲜依旧使用明朝冠服、大明年号。
Jqm首pl发%?0u`
数百年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某个南朝鲜学者与华夏台湾省学者通信,交流学术。台湾省学者惊奇的发现,信中的日期,竟然写的是“大明崇祯后三百四十七年!”自然,这些都是后话。
李如松光复了汉城,立马对东瀛人出尔反尔!他派遣张世爵、麻贵、李如柏全面出击。攻打缺粮的倭军。倭军的什么“十大名将”遇到明军就成了大葱蘸酱。他们屡战屡败,剩余的十万倭军退到了大邱、蔚山、釜山一线。
倭军已经是兵败如山倒,李如松却不敢继续追击。他手头的兵力有限。又要分守朝鲜各地。现在,他能调动的机动兵力,只剩下区区一万五千人。
没有办法,李如松给朝廷写了奏折,请求增兵三万,一举荡平侵朝的倭军。
二十天后,大明京城,永寿宫。
三十一岁的万历帝,眼前堆着厚厚的一摞奏折。他的面前,站着内阁首辅王锡爵。
自张居正改革之后,大明王朝过了二十多年国库充盈的好日子。有道是盛极必衰。现在,这个古老王朝已经初现危机。
万历帝一声叹息:“唉,今年的这个春天,可真不好过啊。”
王锡爵点点头:“是啊皇上。江南春汛,淹了二十多个县;黄河改道,又让几十万河南百姓流离失所。这两次水灾赈灾,国库用去了四百多万两银子。云南那边,缅人入侵,云南巡抚陈用宾虽然已经击退了缅人,修筑腾冲八城,却耗费了国库两百多万两银子。四川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又耗去军费两百七十多万两。再加上去年平定宁夏之乱时所耗军费。国库存银已经不多了。。。”
万历帝道:“李如松发来了请求增兵的折子。你们内阁看过了吧?”
王锡爵点头:“已经看过了。臣和诸位阁员们认为,还是不要增兵了。打仗打仗,打的就是银子。如今国库已经捉襟见肘。朝鲜是个穷国。李如松四万大军入朝的一切军费,都是我大明自己承担的。再派三万人去,国库实在是吃不消。”
万历帝道:“朕的意思嘛。李如松已经歼灭了近五万倭奴,打出了咱天朝上国的威风,又帮朝鲜光复了王都汉城。可以开始跟倭奴和谈了。横竖和谈是倭奴主动提出的,不会失了大明的脸面。”
王锡爵道:“既然是谈判,总要有个底线。不知道皇上的底线是什么?”
万历帝站起身,走到身后的书架上,找出一副洋翰林利玛窦给他绘制的朝鲜地图。
一旁伺候的司礼监秉笔陈炬连忙将地图挂了起来。
万历帝指了指地图:“据李如松所报,现在倭奴龟缩在朝鲜东南。咱们的底线是,倭奴可以占据洛东江以东的釜山、蔚山、浦项等几处地方。但是,他们的驻军不得超过一万人。咱们的四万将士,留下一万人,继续帮助朝鲜守卫洛东江以西的领土。”
王锡爵道:“皇上,这样未免太便宜倭奴了!”
万历帝无奈的说道:“朕也想将倭奴全部赶下海啊。奈何国库不是吃紧么?朝廷先度过眼下的财政难关。等到国库充裕了,再派兵入朝,彻底赶走倭奴不迟。”
万历帝的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儿上,王锡爵不好再提出异议。
王锡爵又问:“不知如何封赏有功将士?”
万历帝道:“入朝武将,全部升一级。兵士,每人发十两,哦,不,五两赏银。”
一个国家的国运兴衰,是世间最难以捉摸的事。万历朝的前二十年,大明的国运一直鼎盛。奇怪的是,第二十一年,国运似乎急转直下。现在万历帝已经体会到了,当一个穷皇帝有多么的无奈。任何的雄心壮志,都需要银子打底,才能实现。从秦汉到唐宋,一向如此。
王锡爵又问:“皇上,既然是和谈,朝廷总要委任一名钦差特使全权负责。”
万历帝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贺老头在朝鲜,就让他负责跟倭奴谈判吧!”
万历二十一年,六月初五。汉城,景福宫,谈判开始。
贺六跟小早川景隆对坐着。
贺六的身边,坐着朝鲜领议政柳成龙,全罗道水师节度使李舜臣。
贺六之所以让李舜臣参与谈判,是想用这尊杀神身上的杀气,吓唬吓唬小早川景隆。
小早川景隆开口道:“我们东瀛提议,朝鲜割让整个庆尚道、整个全罗道还有济州岛给我们。大明需允许我们在这些地方无限制的驻军。”
贺六冷笑一声:“你们丰臣秀吉关白上辈子一定是饿死的吧?他好大的胃口,要知道,这三处地方占了朝鲜国土的四分之一。”
小早川景隆满嘴强盗逻辑:“我们此次入朝,动用了十五万大军,战死了五万人。这三处地方,刚刚够补偿我们的损失。”
贺六正色道:“你们的要求,我们不能同意。我看,你还是打道回府,咱们两军接着真刀真枪的打吧!”
转头,贺六又对李舜臣说:“李将军。你立刻回全罗道,带着你的水师舰队,封锁朝鲜海峡!配合明军在陆地上的进攻!”
小早川景隆一听急眼了,连忙道:“钦差阁下。既然是谈判,总要讨价还价的。你倒是说说你们的条件啊!”
贺六道:“以洛东江为界。你们只许占领庆尚道的蔚山、釜山、浦项三地。且,驻军不得超过一万人!”
李舜臣、柳成龙早就知道了大明的底线。他们虽然心有不甘,却也只能听宗主国的,忍痛舍弃这三处地方。
小早川景隆提出了异议:“这点领土,不及我们丰臣关白要求的五分之一。且你们还对我们的驻军人数做出了限制,我们很难接受。。。”
贺六直接站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那就接着打!你请回罢!”
小早川景隆对强硬的贺六没有任何办法。他道:“好吧。我就替我们丰臣关白做一回主。同意你们的条件。”
贺六又道:“给了你们这三处地方,已经是天朝的恩典了!你们不要再对洛东江以西的朝鲜领土再有觊觎之心!我们明军,会一直驻扎在朝鲜盯着你们!还有,我会派出专人,监视你们撤军回东瀛!一万驻军就是一万驻军,多一个人都不行!”
第866章 皇宫骑马
万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旧历中元节。明、倭两国在汉城景福宫签订了和议条约,第一次朝鲜之战结束。
第一次抗倭援朝,明军在统帅李如柏的带领下,歼灭倭奴五万余人。四万明军,伤亡合计不足五千。从伤亡比上,就能说明大明军队取得了一边倒的胜利。
然而,明军上下,从统帅李如柏,到底层的士兵,都心怀不甘。假如朝廷再派几万援军入朝,他们一定可以将倭奴彻彻底底的赶下海。
没有办法。大明的财政已经初现隐患。相比于一场域外的战争,有限的国库存银只能用在国内一些火烧眉毛的急务上。
朝鲜一方对战争最终结果亦是不满。领议政大臣柳如龙甚至给万历帝递上了奏折,请求大明再派援军,彻底消灭盘踞在釜山、蔚山、浦项几处地方的倭奴。
万历帝的回复,让朝方紧紧地闭上了嘴:若尔等执意请求大明派兵,则由朝鲜提供明军军费。
万历帝派兵入朝的最大原因,是倭奴如果占据整个朝鲜,会对辽东构成威胁。现在,倭奴仅剩一万人,驻守在朝鲜的东南沿海。这场仗再打下去,就成了逞强斗勇的非必要战争了。
辽东铁骑,在朝鲜留下了八千人,防备朝鲜东南的一万倭奴。其余主力,全部回京。
两个月后,京城,德胜门!
抗倭援朝总经略宋应昌、军务提督李如松、监军钦差贺六骑着高头大马,来到了德胜门前。
太常寺的乐工奏响了《得胜令》,内阁首辅王锡爵率文武百官,迎接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入城!
宋应昌、李如松、贺六刚下马,司礼监秉笔陈炬便走上前来,说道:“皇上有旨,赐宋应昌、李如松、贺六三人皇宫骑马!”
皇宫骑马,是一项至高的荣誉。
贺六忽然蹙起了眉头。他害怕李如松这个脾气暴躁的粗人不做推辞,真的骑着马,大摇大摆的入城,进入皇宫。历朝历代的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将领恃功而骄。
贺六想多了。人家李如松聪明着呢!
还未等宋应昌开口,李如松便抢着说:“陈公公,末将何德何能?怎配享用皇宫骑马的殊荣?此次抗倭援朝,功不在末将,而在那些视死如归,拼死报国的士兵!若今日末将骑着马,趾高气昂的进了皇宫,实在对不起那些阵亡士兵的亡灵!”
贺六跟宋应昌齐声附和道:“臣不敢领受如此殊荣。”
王锡爵在一旁道:“胜而不骄,如松,你真乃大将之才!”
陈炬却道:“李提督,皇上的旨意是让你们骑马进京城,再进皇宫,好好的风光一回。你们坚辞不受,与皇上旨意相悖啊。”
贺六道:“陈公公,劳烦回禀皇上一声。将我等的想法,禀报皇上。”
陈炬点点头:“好吧。你们在德胜门稍等片刻。”
陈炬走后,一众官员围了上来,纷纷道贺。
王之祯、骆思恭领着十四岁的贺泽贞,亦来到了贺六面前。
贺泽贞大喊:“祖父!你可回来啦!”
贺六见到贺泽贞,爱怜的摸了摸他的脑袋:“大半年没见,你又高了一头。”
王之祯笑道:“师傅您去朝鲜为国拼杀。我在京城里自然不敢怠慢了泽贞这个干儿子。我家那糟糠妻,怕他长的慢,天天给他炖骨头汤补身子呢!”
骆思恭在一旁笑道:“我天天教泽贞刀法,他天生就是个练刀的材料。”
众人客气寒暄了整整半个时辰。陈炬一头大汗的跑了回来。他道:“有上谕!李如松、宋应昌、贺六三人,居功而不傲,实乃群臣典范!准三人步行入京,承天殿见驾!”
自从六年前,万历帝跟清流言官们赌气,不再上朝,他就再没有去承天殿接见过臣子。如今李如松等人凯旋回京,万历帝也算为他们破了例。
李如松领旨谢了恩,又转头高声朝着一千亲随铁骑喊道:“你们在德胜门外驻扎,不得踏入京城半步!”
王锡爵道:“如松,虽说外省军队无旨不得入京。可这回不同,你们这回是凯旋啊。一千人又不多。不如让你的袍泽进城,我让顺天府给他们准备好酒好肉。。。”
李如松压低声音道:“首辅大人,规矩最好还是别破。呵,我听说京城里的言官个个生了八张嘴。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我这个带兵的,还是谨慎些好,别给言官老爷们落下什么口实。”
贺六听到这话,心中暗笑:如松啊如松,别人都以为你是个粗人。其实,你是个人精里挑出来的人精。
王锡爵道:“好吧。我让顺天府将酒肉搬到城外来犒劳你手下弟兄。走,我们入京。”
三人昂首阔步,并肩进了京城,走向皇宫方向。一众官员们跟在他们身后。道路两侧的百姓,纷纷为得胜归来的英雄欢呼。
承天殿。
万历帝换上了最为庄重的明黄色龙袍,高声道:“宣宋应昌、李如松、贺六及群臣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