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第1194节

正是那百万流寇,让先皇丢了性命,就连汉人的江山也险些丢给了满清,让满清拾了便宜。甚至,就连他们的家人,友人,也是或直接或间接的因为西匪而死,如果没有西匪,满清怎么可能入得了关?他们的家人、朋友又怎么可能死于满清的屠刀之下。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能够记住悲惨的事情。即便是现在想起来,他们也是心有感伤,这是许多人的痛脚,而现在却让人直接这么问,那神情自然变得不太自然。

见钱磊面色冰冷的点点头,朱章培继续说道。

“可能是当时大家都只看到旱灾,却没有看到黄河水当年清了不少,按漕运衙门以及沿河官府的地志记载,河中泥沙骤减。而对应陕西的等地的气候来看,是因类陕西接连数年皆是干旱少雨雪的情况,而按史志记载,若是河中泥沙增加,数月前,陕西各地必定连降暴雨”

随后朱章培继续在那里解释着什么是“水土保持”,什么是“植被对土壤的涵养能力”,诸如此类的科学名词,对于钱磊等人来说是新鲜的,甚至对于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也是新鲜的,毕竟,这是一个新兴学科。甚至于,到最后朱章培还拿起水作了一个试验,一盆水倒在没有植被的土上,那水冲着土到了河里,若是有植被,水却被吸到地里。

截然不同的两个结果,着实让钱磊、朱大咸看呆了眼,良久,朱大咸才说道。

“哦,臣好像想起来了,在清河书院,好像有一个试验室,就是专门进行这个试验的,好像”

看着陛下,朱大咸恭维道。

“那个试验室,就是陛下资助的,如此弄清楚了这黄河河中的泥沙从那里来的,将来,只需要在陕西大种树木,岂不就可以保持水土,这黄河水岂不就变清了?”

黄河水清,圣人出!

突然,朱大咸似乎明白为什么,陛下会设立这个试验室,也明白了,为什么陛下对于陕西移民的事情,那么的固执了。

归根结底,这对于陛下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所以陛下才会坚持到现在。没有做出任何让步。

“种树?水清?”

摇摇头,朱明忠看着黄河,先是沉默片刻,然后说道。

“先秦时,渭河北尽是原始森林、草原,而今尽是耕地,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非常,来北直隶前,你们不是与朕一同在陕西看过呢?那里现在是什么情况,你们就没有看到吗?”

第250章 远忧(求支持,求月票)

“那里现在是什么情况,你们就没有看到吗?”

这一声反问,让钱磊、朱大咸等人皆是一哑,他们知道那里是什么情况。

那里的情况,与中原各地截然不同。

见他们没有回答自己,朱明忠便朝着陕西的方向看去,然后忍不住摇头感叹着。当时他想到民间微服走访,想着体察一下民情,视察一下陕西的民情,可是却只见到了一片贫苦。脑子里又一次浮现出,在陕西看到那些的村落的场面。如果要去形容陕西的乡村的话,那么一个字就行了就是一个“穷”字!

实在太穷了!

甚至穷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那里的百姓吃的是什么?

不过只是一碗小米粥,锅里头煮的也不知道是什么菜,反正,在那里见到的每一个老百姓都是一副骨瘦如柴、营养不良的模样,大多数百姓的脸上有的只是麻木,他们身上的衣服也都是补丁落着补丁,一身衣服早就烂得不象话了。甚至有的人家穷到了几个人穿一条裤子的地步。

和陕西相比,河南北直隶以及山西等地的穷人,就好像是活在天堂中似的,而之所以穷,就是因为土地的产出有限。当然,也因为满清的压榨,但在朱明忠看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在土地上。

“陕西土地贫瘠,一亩不过斗粮,为了尽可能的多打粮食,他们只能开垦更多的土地,但凡是可以种的地方,都种上了粮食,现在人少地方尚是如此,更何况将来?长久下去恐怕真要出问题的

在河边缓缓而行的朱明忠,若有所思的看着黄河。

“一边是不断的开垦,导致陕西环境的不断恶化,而另一边呢?百姓日益贫苦的生活,所以啊那里的百姓必须要迁出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了!”

“陛下,现在陕西省巡抚,已经开始组织移民了,许多一贫如洗,且土地稀少的百姓,会尽快迁出去的。”

“不够啊!”

摇摇头,朱明忠长叹道,那神情中尽是烦恼状。

“陛下,您是在为陕西移民一事烦恼吗?”

朱大咸试探着问道。

凝视着陕西的方向,朱明忠语气低沉的说道。

“朕不是为一个陕西而烦恼,大明现在有六七千万人,至于陕西不过只是一地,即便是当真”

当真饿死几万几十万又有什么呢?甚至他们都激不起民变,不是因为他们现在还能吃上饭,而是因为朱明忠根本就不怕。

“当真出现民变,朕也不需要担心满清朕的大军都能击败,示这就是一群百姓作乱,还不是随时都能镇压下去”

不担心民变,是因为绝对的武力优势,相对于民众,官军有绝对的武力优势,而且与旧时的明军不同,现在的明军正值气势最盛的时期,可是将来呢?

“朕所担心的是将来,是几十年,几百年之后的事情,现在大明有六七千万百姓,再有几十年生聚,人口必定会倍增,达到万万之多,到那时,势必又会显现出已人多地少的困境,现在陕西遍地贫民是因为土地产出不够,可将来待到天下人稠地满的时候,势必又将是饥民遍野。待到这些万万百姓再有百年的太平盛世,繁衍成三万万、四万万之后。到时候,朕的子孙后代和你们的子孙后代可就要伤透脑筋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拥有超过这个时代的见识的朱明忠,清楚的知道,在另一个时空,一百三十年后,这个国家的人口就突破了四万万。那个时候,可真是遍地惊人的贫困啊!

“不至于那样多。”

朱大咸的胸色也变得不太自然。

“陛下分封海外诸藩,不就是为了带走多余的人丁吗?陛下现在有九子,而且现在陛下正是春秋鼎胜,他日必定如高皇帝一般多子,有数十子分封海外,按每子万余王卫,即便是只像高皇帝那样只有三十余子,既可带走50万青壮再加上他们的妻女,便可带走百万人之多。”

“朱阁辅所言甚是,陛下分封诸藩就是为了让我汉人在南洋、在普天之下开枝散叶,如此,这国内人口势必不像陛下所言那般多”

钱磊的连忙于一旁附和道。

“你们不懂啊!”

摇摇头,朱明忠看着黄河,缓声说道。

“不说其它,这几年接受牛痘试验,已经极为成功,接下来会在全天下进行普及,再加这几年如接生等医疗技术的改良,也会使得人口进一步增加,这天底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医疗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一些朱明忠带入这个时代的医学技术,对于医学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个牛痘不知救活了多少人,至于产钳的发明,更是进一步推动了人口的增加。

“以关内的土地来说,养活一万万人,可以让这些百姓过上衣食无忧且颇为富裕的日,一万万五千万就已经极限了,要再多的话”

摇摇头,回忆着另一个时空中,外国人口中满清那遍地惊人的贫因,朱明忠继续说道。

“或许不会饿死,但也只是勉强糊口,就像现在陕西的百姓那样,等到土地的承载能力达到了极限,产出也会越来越少,因为土地的肥力在不断的下降,就像陕西一样,所以那里的老百姓尽管比任何地方的百姓都努力,都辛苦,可是辛苦一年,却依然是食不裹腹,他们会穷下去,而且以后也会一直这样穷下去!甚至越来越穷!”

除非等到工业革命的发展,等到化学肥料、深层机井等设备的出现,才有可能够改变这一切。可是那种改变也是有限的。

首节上一节1194/1769下一节尾节目录